后汉书
后汉书的原文与翻译

后汉书原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
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訚衎衎②,得礼之容,寝嘿③抑心,更非朝廷之福。
君何尤而深谢? 其各冠履。
”帝竟从安议。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注①生口:指俘虏。
②訚訚衎衎: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寝嘿:沉默。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年间的历史。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再现了东汉的历史,保存了东汉一代的诸多史料。
东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朝代兴衰历变,历史大事件等等,诸如党宦之争、党锢之祸、图谶盛行等史实,皆赖其保存记录。
《后汉书》还学习了班固的《汉书》,保存了东汉学者大量有价值的论著。
范晔在《后汉书》中亦继承了前人的纪传体制(保留“纪”、“传”、“志”的体例,在人物传记中亦采用独传、合传、类传的形式),但又有所创建:凭着自己对史学的领悟,他在《后汉书》中取消了“表”,以后史家竞相效法;在人物类传方面,除承袭《汉书》的《循吏》、《酷吏》、《儒林》等类传外,凭着对社会的更进一步的剖析与理解,结合东汉社会的特点,他又创制了前代史书中所没有的《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等7种新的类传,而后6种类传为后世大多数纪传体史书承袭。
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郑玄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译文: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
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
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
后汉书的名词解释

后汉书的名词解释后汉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后汉”指汉朝东汉时期的正末年间,也就是196年到220年之间的时间段内。
汉朝自公元前202年创立,到公元220年灭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汉代”。
其中,东汉时期持续了196年,是整个汉代的最后一段历史时期,也被称为“后汉”。
后汉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它记录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是我们了解东汉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以下是后汉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皇帝皇帝,一般指国家制度中最高的统治者。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呼最早起源于汉代,最初是皇帝与轻蔑称呼帝王之间的区别。
后来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逐渐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唯一称呼,被奉为“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东汉时期,先后出现了几十位皇帝。
其中,著名的包括光武帝刘秀、和帝刘肇、汉献帝刘协等。
2. 宦官宦官,是古代官员的家奴,因为职位低微,没有世袭权而常受到人们的瞧不起,但是有时却能够掌握重要的实权,成为朝廷中的特权阶层。
在东汉时期,由于宦官勾结官僚集团,导致政治腐败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 丞相丞相,是古代贵族官员的职称,意为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高级官员。
在东汉时期,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之一,主要负责处理国家政务,拥有大量实权。
著名的东汉时期丞相有何进、邓禹、陈蕃等。
4. 大将军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事指挥官之一,通常是由皇帝亲自任命。
在东汉时期,大将军是最高军事长官之一,掌握着大量的军事实权。
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将军有何进、曹操等。
5. 三公三公,是指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三个最高官职,包括太尉、司徒和司空。
在东汉时期,三公是最高长官之一,负责国家礼仪、司法和军事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6. 郡郡,是古代中国行政单位的划分,也是实行郡县制的基本单位。
在东汉时期,全国分设了13个地理上的行政区域,每个区域称为“郡”,由“太守”作为地区的行政首长。
《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
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
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
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
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
宫兵少,力不能制。
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
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宫因从击,大破之。
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
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
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
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
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
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
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
但外围急,不得走耳。
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
”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
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
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
子信嗣。
信卒,子震嗣。
震卒,子松嗣。
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译文:臧宫字君翁,是颍川郡郏县人。
年轻时担任县亭长,后来率领宾客加入下江兵中作校尉,多次跟从光武帝刘秀征战,将领们多称赞他的勇敢。
《后汉书·陈蕃传》原文及译文

《后汉书·陈蕃传》原文及译文《后汉书·陈蕃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后迁大鸿胪。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
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
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
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引古语。
峣(yáo摇)峣:高峻的样子。
缺:残破。
皦(jiǎo 绞)皦:洁白貌。
这两句大意是:高峻的东西容易残破,洁白的东西容易被玷污。
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这两句话告诫人们:居要位者要特别严于律己,因为此时最容易出现史误。
可用于对人立身的劝说,或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道理。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后汉书名言语录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爰延列传》。
嘉训:好的教益。
邪情:邪恶的思想。
这几句大意是: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环境的薰陶,交往的盛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见南朝·束·范晔《后汉书·岑彭传》。
苦:苦于.感到遗憾。
陇(lǒng垄);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
蜀:古地名,相当于今四川省中西部。
这几句大意是:人凡遗憾的是不知满足.既已平定了陇地,又眼望着蜀地。
东汉初年,隗嚣和公孙述分别占据着陇地和蜀地。
汉光武帝刘秀派岑彭攻打隗嚣占据的陇地西城和上圭,井写信给他说:“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
~。
”成语“得陇望蜀”即本于此,争天常用于比喻人不知足,贪得无厌,欲墼难填,和俗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意思相近。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讼:争辩是非。
这两句大意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该名句是东汉名臣第五伦给汉章帝所上奏章中的两句话。
当时,王公外戚骄奢淫佚,不守法度,第五伦以~立论,希望章帝革除弊政。
该名句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身教重于言教。
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使道理一目了然。
此名句说理深刻而通俗平易,故具有长久的活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东隅(yu鱼):东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桑榆;指太阳落下的地方。
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
此句是千年流传的民间俗谚,具有明显的劝诚意味,它劝导人们正视变故,正视损失,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
此句长于打比方,说理贴切,手法委婉,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富有积极意义,至今常为人频频引用。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好句摘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弁传》。
竞:终于。
本句大意是:有志气的人终于会把事业完成.耿弁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开国功臣。
他在南阳时曾建议刘秀讨平齐地强敌张步;后来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击败了张步,齐地悉平。
刘秀认为耿弃的功劳大于西汉韩信当年平齐的功劳,称赞耿彝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舍,~。
”从此,~成了著名格言,用以说明只要有志气,事业终于成功,干百年来为人所习用。
荀子《劝学篇》说。
“懊而舍之,朽术不折;镇而不舍,金石可镂”,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都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的道理。
现可以此句勉励青年树立远大的志向,完成时代赋予自已的使命。
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履,患实共之。
南朝·采·范晔《后汉书·朱穆传》。
舆:车。
济:渡.倾:倒。
覆:翻。
患:灾祸。
这几句大意是:共坐在一个车上奔驰,同乘一条船渡河,一旦车倒船翻,车上船上的人将要共历患难。
这是朱穆给粱冀上奏谏中的几句话,说明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意思。
贫娃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引古语。
知:知交,朋友。
糟糠之妻:贫穷时食糟糠共患难的妻子。
下堂:指妻子被丈夫休退。
这两句大意是:贫贱时结交的挚友不能忘记,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
糟糠之妻在丈夫身处困境时,吃糠咽菜,安贫守贱,共度难关,坚贞不渝.表现出夫妻间探挚、纯真的感情,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因此.当丈夫的境遇改变而富贵起来时,绝不可忘掉或抛弃经过艰苦生活考验的妻子,做“陈世美式”的人物。
相反,像苏秦、朱买臣的势利眼妻子,当苏秦落魄归来时,“妻不下纴”,冷眼以对;当朱买臣贫寒未第时,妻子嫌贫慕富,改嫁他人。
后来苏秦、朱买臣飞黄腾达做了官,她们就一反故态,或“侧目而规,倾耳而听”,表现出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或妄图重续旧好,梦想做官夫人,这样的女性实在可鄙。
在现实生括当中,不忘贫贱之交,不忘糟糠之妻仍是应该提倡的。
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人肠胃,己绝咽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
附子:中药,乌头的侧根,有毒。
鸩(zhèn阵)毒:毒酒。
绝:指气绝身亡。
这几句大意是:用附子来解除饥饿,用毒酒来解除口谒,这些东西还没有进入肠胃,人已经死去。
要解除饥渴,先要认清食物,如果乱食毒物,那就会饥渴未除,先绝人命。
这几句比喻人要摆脱困境,先要谨慎地选择合适的方法,不可情急蛮干,以致事与愿违,造成恶果。
“饮鸩止渴”的成语即源于此,比喻不顾后患而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急难。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后汉书名言语录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殆(dài):危险。
这两句大意是:地位尊贵,财产丰多,性命就危险。
位太尊,就会引起别人的忌妒,或有人企图取而代之,有时还会引起皇帝的疑惧;财产太多,也会引起别人的忌妒,甚而图财害命,这些都会危及生命的安全。
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地位和财物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也可用以提醒“位尊”“财多”者处事谨慎。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无为:不要让。
这两句大意是:凡是办事,不要让亲朋好友伤心痛苦而让那些仇视自己的人高兴。
此二句内涵十分丰富,态度十分鲜明。
所谓亲痛仇快之事,必是损害我方整体利益,而有利于敌对势力的事;必是灭自己的威风,长敌人的志气的事;必是伤害了亲朋好友,帮助了敌人寇雠的事。
办了这样的事,自然使亲者伤心,敌人高兴。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政治原则,很值得重视。
这句话现已演化成“亲者痛,仇者快”或“亲痛仇快”的成语,用以劝勉人们不可做出蠢事来。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广陵思王荆》。
精诚:真诚。
加:施加。
这两句大意是:真诚所施加的地方,再坚硬的金石也能把它打开。
其含义和用法与前一条相同,也可写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明人的行为至诚,就能使人感动,即使像金属、石块一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打开。
这两句现常用以比喻有坚强的意志,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
忌:顾忌。
这两句大意是:建立大事业的人,不能顾忌小恩小怨。
此二句是讲应如何处理大事大业与小恩小怨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若要办成大事,必须胸怀开阔,目光远大,不能顾忌个人的恩恩怨怨。
《左传》记载,晋文公重耳为了登上中原霸主的宝座,抛开了在楚时受到楚成王礼遇的恩惠,大败楚兵,他也不计较寺人披曾奉献公之命至蒲城追杀自己的旧怨,而听信他告密免受灾难,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夺得晋国的政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可见前人在处理事业与小恩怨问题上,都是将事业放在首位的。
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后汉书好句摘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冰泮(pàn盼):正在融解的冰块,比喻危险境地。
枳(zhǐ止)棘:多刺的树木,比喻艰难的环境。
这两句大意是:在即将融化的冰块上创立基业,在满是荆棘的丛林中立足,都是危险、艰难的。
这是黄琼给皇帝的上巯中称颂光武帝复兴汉室,极言创业艰难的两句话。
试想在即将融化的冰块上创立基业,是多么的危险;在荆棘中立足,又是多么艰难困苦。
尽管作者没有用“出生入死”、“腥风血雨”等刺激人感官的词汇,仅以“冰泮”、“枳棘”作比,便足可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你可以任意地想象其危险、艰难的程度,从而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可以此二句说明创业之难。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太传》。
基下:基础低矮。
这几句大意是: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
办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
犹如参天的大树,如果根扎得不深,一遇风雨,便会被连棍拔起;高峻的太墙,其基础不牢,稍有震动,便会倒塌;人的的事业也是如此,若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动荡,轻则事业受损失,重则整个事业垮台。
可以此二句比喻做什么事都要打好坚实基础。
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遗曲句大意是:传闻的事情,经常与事实不符。
这两句点明了道听途说的不可靠性。
传闻之事,往往加传播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加以夸张,而且越传越神,越传越难以置信。
对于传闻之事,应采取不信、不传的态度。
《论语》指出“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就是这个道理。
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暴长(zhǎng涨):突然猛长。
夭折:比喻事情中途失败或废止。
卒(cù促):通“猝”,突然。
亟(jí极):急迫,快。
这两句大意是: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
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枳棘非鸾凤所栖。
后汉书名言语录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枳(zhǐ止)棘:多刺的灌木或小乔小。
鸾凤:凤凰一类高贵的鸟,相传它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
本句大意是:枳棘这样低矮多刺的灌木丛,不是凤凰那样高贵的鸟类所栖居的地方。
这句比喻杰出的人物不愿屈就局促的地方,也可用作谦词,说有名的人不肯到自己这小地方来工作。
羊质虎皮,见豺则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焉传论》。
质:本质,本性。
这两句大意是:本身是羊,虽披上虎皮,见到豺狼就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