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耿恭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耿恭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
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
恭乃发使贪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努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
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
有顷,水泉奔出。
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会显宗崩,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
恭厉士众击走之。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
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
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
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
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
”城中皆称万岁。
开门,共相持涕泣。
明日,遂相随俱归。
虏兵追之,且战且行。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
于是拜为骑都尉。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论司马迁言“使人不倦”“使民不倦”

第 34 卷第 2 期2024 年Vol.34 No.22024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OI :10.20004/ki.ujn.2024.02.004论司马迁言“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王子今(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摘要] 《史记》中有言及“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文字,以为是政治成功的赞语,但参考《史记》其他所谓“不倦”语例,发现“使人不倦”“使民不倦”具有激励社会能动性与创造力的意义。
司马迁有关论述,体现了开明史学家对于行政史、社会史关系之观察的重要发现。
相关论说为考察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之动力的形成和持续的原由,提供了积极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使人不倦;使民不倦;行政史;经济史[中图分类号] K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842(2024)02-0048-07《史记》赞美政治成功,有言及“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文字。
参考司马迁笔下频繁出现的其他“不倦”语例,可以理解“使人不倦”“使民不倦”是对全面激励民间能动性与创造力的社会领导作用的很高等级的评价。
汉代语言文字习惯,“倦”与“卷”或许义近。
司马迁的有关论述,体现了重要的历史发现和深刻的社会思考,亦暗示行政史与经济史、社会史的特殊关系。
“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政策能够促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提升,这一认识为考察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进程中发展动力的形成与持续,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一、《高祖本纪》“使人不倦”汉并天下,刘邦终得建国。
司马迁记录了这样一个生动的庆功场景:“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对于“无赖”语义,裴骃《集解》引录了晋灼的解说:“许慎曰:‘赖,利也。
文言文《后汉书耿弇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
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
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
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
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
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
拿因从光武北至薊。
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
弇曰:“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
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
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
”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曰:“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
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畤、美阳二县。
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
帝壮其意,乃许之。
四年,诏弇进攻渔阳。
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
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
”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
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
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
因诏弇进讨张步。
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
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
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
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
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谥.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文言文阅读题)后汉书·张纯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张纯传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题后汉书张纯传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
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
父放,为成帝侍中。
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
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
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
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
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
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
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
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
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
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
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
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
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
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
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
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
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
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
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
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三月,薨,谥曰节候。
(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注】①禘(di):祭祀鼻祖。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②祫(xia):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③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B.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C.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D.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
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
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
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
四年,迁长乐卫尉。
明年,代桓郁为太常。
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
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
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
九年,以病罢。
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
《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
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十三年,更召拜太常。
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
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
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
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
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帝虽善之,犹未施行。
其冬,复以病罢。
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夙夜:整夜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幸:驾临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厝:放置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副:符合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C. 九年,以病罢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
本出孤微。
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
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
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
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
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
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
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
”昌乃出足示之。
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
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
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
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
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
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立案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好之,遂就经学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B.(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何以识黄昌邪昌乃出足示之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形容饱经风霜的脸

形容饱经风霜的脸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脸上的皱纹非常多,但是,他的眼角和额头却是非常光滑。
他已经饱经风霜了。
这个人已经不年轻了。
但是,他脸上仍带着笑容。
那是一种成熟、稳重和自信的笑容。
看到这个人的笑容,就会觉得岁月静好、一切安好!1、形容经历了沧桑巨变的人解释:风霜:①经过了风雨的考验;②形容人饱经风霜,经历坎坷或岁月的沧桑变化。
出处:唐·杜甫《送穷文》:“风雨十年成白骨,风尘三载得青春。
”示例:我们不能忘记,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孔,那被岁月风霜磨砺过的眼睛,那被风霜雨雪打磨过的双手……2、比喻经历了许多磨难而仍保持正直《三国演义》第63回:“孔明又把眼睛一翻,见那孔明已先走了,心中大怒,将手一指。
”①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②经事:经历过的事情。
③正直:没有私心;④正直:为人正直,不受外界的影响。
3、形容饱经风吹雨打的人出处:《后汉书·班固传》:“班氏父子,早失其亲。
”例子:这次的斗争,我们也是饱经风霜的人了,这点经验我还不会!我们应该做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不要做一个永远不会成功的人。
4、形容经历过困难的人形容历尽沧桑。
也指经历了艰难困苦的事。
如,在困难中熬过来,在逆境中奋起。
《庄子·齐物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后汉书·耿纯传》:“尝行,夜遇霹雳,白昼见所闻异事……以杖击地而呼曰‘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草木为铜兮,众生为薪’”。
5、形容有学问,知识渊博,阅历丰富。
【解释】有学问,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示例】李绅《陋室铭》:“不交不足以动天下之三,不才不足以通古今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
父艾,为王莽济平尹。
纯学于长安,因除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立。
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
世祖北至中山,留纯邯郸。
会王郎反,世祖自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
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
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宿归烧其庐舍。
世祖问纯故,对曰:“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
”世祖叹息。
时赤眉、青犊、上江、大肜、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
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
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
世祖曰:“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
”乃以纯族人耿弇为蒲吾长,悉令将亲属居焉。
世祖即位因自请曰:“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帝笑曰:“卿既治武,复欲修文邪?”乃拜纯为东郡太守。
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
居东郡四岁,时发干长有罪,纯案奏,围守之,奏未下,长自杀。
纯坐免,以列侯奉朝请。
从击董宪,道过东郡,百姓老小数千随车驾涕泣,云“愿复得耿君”。
帝谓公卿曰:“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八年,东郡、济阴盗贼群起,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遣使拜太中大夫,使与大兵会东郡。
东郡闻纯入界,盗贼九千余人皆诣纯降,大兵不战而还。
玺书复以为东郡太守,吏民悦服。
十三年,卒官,谥曰成侯。
(《后汉书》卷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病者皆载木自随 木:棺木
B.老弱在行 行:军队
C.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勒:命令
D.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 著:显著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指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口。
东汉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
B.“修文”即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
等。
文中指耿纯想申请做修订国家典章制度的官员。
C.“玺书”指皇帝的诏书。
古代长途递送文书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
D.“谥”文中是授与,加封的意思,特指死后追封。
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纯谋事深远,见事未形之时。
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他却在乱世英雄中相中了刘秀。
王郎造反,郡国多有归附,他为表明立场,放火焚烧族人的房屋来坚定人心。
B.耿纯赤胆忠心,不惜牺牲家族。
他义无反顾地率领宗族二千人归附刘秀,使其力量大增。
击退贼众后,连皇帝都为他家族安危担忧,安排他率领亲属全部在蒲吾居住。
C.耿纯足智多谋,作战英勇无畏。
贼众大举包围,箭如雨下,士兵死伤严重。
他临危不惧,坚守不动。
选派二千精兵绕到敌人后面鼓噪,两面夹击,取得战争的胜利。
D.耿纯心系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在东郡做太守时,混乱的东郡变得太平清净。
以至百姓随车哭泣挽留。
后来东郡再次发生叛乱,他以一已威信,让九千多人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
(2)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3)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4.(3分)D
5.(3分)B
6.(3分)B
7.(10分)
(1)(5分)(耿纯)看见世祖的部下领兵的方法和其他将领不同,于是就请求结交他。
(“将兵”“法度”“结纳”,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
(2)(5分)天下大体已经平定,我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希望让我试着管理一个郡,我会尽力效力。
(“略定”“用志”“自效”,每译对一
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
(3)(5分)耿纯从年轻穿铠甲作小军官罢了,治理郡事竟能这样被百姓思念吗?(“被”“乃”“见”,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