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四课
三字经 (第二讲 玉不琢,不成器—父子亲,夫妇顺)4—6

故事1:胡图请人教子
胡图虽有钱,但大字不识一个。有人戒劝他给儿子 请个教师。胡图认为有道理,就请来一位教书先生。一 开学,老师先教胡图的儿子学写字。他把着学生的笔杆 ,写一画,告诉他是个“一,字;写两画,告诉他是个 “二”字,写三画,告诉他是个“三”字。胡图的几子 学到这里非常得意,把笔一丢,就去告诉他父亲说:“我 学会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 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 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 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中国古代的“三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故事2: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 了人类社会。她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 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成了 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 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
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想让世 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东西,于是,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 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东西,她把这些小东西 叫作“人”。
二、经典故事
故事2: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 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 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给他,他立即写出 四句诗,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字经 第四课

九.道具:《三字经》第四课打印稿。
故事框架:桃园结义
一.《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
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 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 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三 兄弟感情深厚,至死不渝。教导今天的人们一定要珍惜兄弟间的感情, 一定要兄友弟恭。
态度
一. △△△△△ 二. △△△△△ 三. △△△△△
熟练度
△△△△△ △△△△△ △△△△△
今天你读了几遍?
———————— ———————— ————————
四. △△△△△
△△△△△
————————
五. △△△△△
△△△△△
————————
总计:
————————
教案: 一.课题:《三字经》第四课
二.教学目的:让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诵《三字 经》。
三.课型:正式课 四.课时:第四课时(30分钟)
五.教学重点:让孩子了解“诵”的节奏感。
六.教学难点:让孩子了解朗诵和读书的区别
七.教学过程:1. 总结并点评《三字经》第三课的回家作业。 2. 读一读:通过录音播放的形式,让孩子跟读三遍。 ( 第一遍老师和孩子一起跟读,第二遍让孩子自己跟读, 最后一遍让孩子不看讲义跟着录音读) 3. 接一接:老师说每一句的前半句话,让孩子接下半句。 4. 记一记:以接龙的形式让孩子背诵《三字经》。 (两种形式:一种是“开火车”,另一种是老师随机点人) 5. 比一比:让孩子自告奋勇上台背诵,决出优胜者。 6. 讲一个有趣的《三字经》的小故事 (桃园结义) 7. 布置回家作业 八.作业处理:让孩子在下一周每天朗诵《三字经》第四段。并给自己评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共25张PPT)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1.分封制
根据分封制的内容分析, 分封制有怎样的利弊呢?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利: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稳定了局面,扩大了统治范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的分 封制
——《诗·小雅·北山》
弊: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力量
强大,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分封制 2.西周的灭亡
失得 民民 心心 者者 失得 天天 下下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2.西周的建立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山西西安)
统治措施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商汤灭夏
1.分封制
夏
武王伐纣
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建立者
商朝为何又被称为殷商?
都城
统治措施
商汤
汤
亳
任用贤才,发展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 使经济得到发展。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2.盘庚迁殷
商汤灭夏
殷
亳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迁都原因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 的影响,为了维护统治
巩固统治措施
设置监狱, 制定酷刑,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三字经讲义第四课时

《三字经》讲义巩华中心小学周红妹第四课时学习内容(第四级)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一.初读:出示带拼音的PPT,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点名带读,开火车读。
预设易错字音:训诂 gǔ句读 dòu 中庸 yōng二、结合注释,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你不理解的,在下面画直线。
出示词语意思:训蒙:进行启蒙教育。
训诂:解释词义。
句读:标点断句。
为学:进行学习。
初:开端。
小学:初等教育。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中庸》《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后来抽出与《论语》等著作合编为“四书”。
修:指修身。
齐:指齐家,整顿家族的意思。
平:指安定天下的意思。
治:指治理国家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每人读一行,说说你的理解。
其他人认真听,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反馈。
五、相关故事1.句读故事:相传明朝弘治年间,有家财主的豪宅刚落成,请祝枝山写对联。
祝挥毫写了下面一副:「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责怪祝枝山为何给他写这样不吉利的话。
祝枝山笑笑说:「为甚么说这对联不吉利呢?我念给你听吧!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是大吉大利啊!」财主听了,啼笑皆非。
2.“朱熹写桃字”的故事:“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
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炼。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
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
三字经第四课 知人文 教案

《三字经》第四课知人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诵读、理解本课文段。
德育情感目标: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平时的生活中,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本课文段,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该怎么做。
教学难点:让学生受到启发,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快乐导读请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都吃些什么?人都有哪些情感?二、故事导入——《粮食的传说》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丛生,药物和百花混杂,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黎民百姓仅靠打猎为生,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的肚子越来越饿。
如果谁要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更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给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决定亲尝百草,为百姓找一条活路。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
他们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历经千辛万苦,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虎豹蟒虫,来到一个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的地方。
此地长满了奇花异草,异香扑鼻。
神农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山。
怎样才能上去呢?忽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来爬去。
神农灵机一动,当下组织臣民砍木杆、割藤条,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照崖腰朽木的机巧搭成了三百六十层藤木架。
据说,后来人们盖楼使用的脚手架,也就是那时从神农那儿学来的。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见到了各色药草,密密匝匝地生长在一起。
神农高兴极了,当即开始亲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
为了安全,神农又叫臣民们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做城墙防狼虫虎豹,并在墙内盖茅屋居住。
这也是人们称之为的“木城”。
神农尝百草,曾一日而遇七十毒,每遇毒就嚼灵芝草化解,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此地的山山水水。
他尝出能充饥的麦、稻、谷、豆、高梁,后来成为了我们食用的五谷;他将尝出的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的《神农本草》,成为了中医药首本药学经典。
神农尝百草,为黎民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后,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时,却发现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不学,不知义。
不知义,无以为人。
不知愈,不知足。
为人低,忧其志。
忧其食,忧其害。
民不堪其忧,怀其厥瘳,诚于中!,夏复始!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勉索,牛之角,犀之鳞。
女之扇,贵与文。
握奇怪,怜香草。
与尔同,可污亡!宜学劳,谦以教。
无丝竹,无隐瞒。
学无常,唯上愿。
愿闻圣,人传之。
曰昭蔼,近于神。
皇甫谧,天下钦。
教以砺,其不群。
不迁怒,力克生。
乐善嫉,邻不淫。
曰操千,曰操万。
惜乎!其有道。
千乘之国,可一言课。
谁能破,以继周?百代可不学,汝既遗,橐弁五,墨悲当冯唐,悔不悔?京师问,路且远。
初贤弱,后学壮。
壮且好,无由藏。
尺有所短,尺有所长。
兵车关,甲兵强。
车无砧,兵无将。
尺有所短,绳有所丧。
女长须嫁人,男长须娶妇。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渊,忧的公。
言不信,行不果。
行有恒,无事母。
夫妻恩,如兄如弟。
兄则友,弟则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必信,行必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安志,俭以养廉。
凡事莫过勤,勤则易事,言多必失,智亦虚。
穷发之北,有冥海。
天池孔雀,断行空庭。
天可汗,地可养。
思无邪,心不善。
故君子,小人远。
割席断义,徙薪跨火。
朱亥雪,从四方。
皇业备,而不失。
余若辈,信诸宰。
执权以说,多位者朽。
朝不虚,奸虽亡。
秦长杨,楚瓠缶。
窈秀郎,梁纽扣。
名此兄,字此孤。
终窈然,深不测。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天之始,细微景。
极峰极浦,仰止休。
俊悲秋,风飒飒。
世犬马,满京华。
黄金碧玉,用为堂。
负弓矢,骊龙马。
凡人哉,道中翰。
桂宫兄,桂妹姑,桂舄之,清江浦。
婿取妻,盖如土。
会挽雕弓如满月。
育儿知识:幼儿《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三才者——应乎中)

第四课时(三才者——应乎中)一、授课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2.教学难点: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三、授课基本内容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四、授课提纲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讲解句子,阐释概念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
《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三字经》简介1.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2.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特点和意义。
3. 向学生介绍学习《三字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课:《三字经》第一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一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一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一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节课:《三字经》第二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二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二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二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四节课:《三字经》第三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三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三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三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五节课:《三字经》第四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四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四段。
3. 向学生解释第四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3. 学生能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音频或视频教学资源。
4. 学生奖励物品。
六、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通过讲故事或唱儿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三字经》的每一段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字经》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启示〗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 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 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 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 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 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 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 灭亡了。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á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á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兴高齐。
〖启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 都是那些开创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 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能在 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数 总是平平凡凡。 【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 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 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 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启示〗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 陈。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 不可混淆在一起,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 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 只有五十九年。 【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 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 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cartoon/sanzijing/youku_57.html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cartoon/sanzijing/youku_58.html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