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15课时
三字经15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在讨论“三纲者”一句时,曾经说过我对“三纲五常”的看法。
现在具体来说“五常”我还是那个观点,这是中华先民留给后世子孙最可宝贵的财富。
其实“五常”讲的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修养,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信条,一定不能乱,这个乱了以后,社会就会出问题。
先说“仁”。
儒家的核心是“仁”,在《论语》当中,说完了人生修养的大原则之后,第二段话就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是什么?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处。
仁这个字,甲骨文、金文以及大篆、小篆这些先秦字体在书写时,那两横都是一样长的,就是人与人平等的含义。
而人与人之间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家人,所以说与人相处最开始是从家人开始,而最难融洽相处的也恰恰是我们的家人。
所以说“孝”、“悌”才是根本。
但是现在很多人把这两个字有理解偏了,弄成幼对长、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这不是真正的儒家的思想,真正儒家的思想是八个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归根结底还是要讲平等的。
能使人与人都平等和谐的相处,这是我们最高的追求,大同世界,共产主义等等的理想,哪一个又不是在追求平等和谐呢?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
接下来看“义”,这个字的本义是“合宜的行为语言”,而“宜”的本义是“令人心安之处”。
所以说古人讲“义”是要让自己的行为能够令自己心安理得。
要求一个人去做正义的事,要让自己的言行合乎正义的道德。
目前来对照世界上的语言来看,任何一个中文的意义都能用其它语言表述,唯独这个“义”字,任何其它语言当中是找不到和他所对应的词语的。
我是只会说汉语,上面那句话的意思是南怀瑾先生说的,我相信他的判断。
现在大家也还是提倡做人要“讲义气”,但是首先要真正弄清楚什么是义气,以我的观察来看,现在社会所谓的义气,多半是利益。
这一点,我们对照古代所谓义士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来。
最典型就是《史记•刺客列传》当中的那几段记载。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拼音(15)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拼音(15)zhào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启示】宋朝的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臣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抗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注释】南北:即南宋和北宋。
liáo yǔ jīn jiē chēng dì yuán miè jīn jué sòng shì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启示】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
【故事】宋朝有个杰出的人才——岳飞,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岳飞是宋宗宗宁二人年时出生的,由于出生时,正好遇上黄河泛滥成灾,百姓纷纷往南方逃难。
岳飞的父亲就是在逃难的途中过世的。
带着幼子的岳母,仍然坚强的随着人群往南方避难,他辛苦的抚养岳飞长大,母子二人就这么相依为命。
岳飞在岳母的严厉教导下,不但用功,对于仁义道德的道理,更是充分的实践,所以岳飞年记轻轻的,就以深知国家民族大义。
宋宗时,金人常南下侵扰宋,岳飞也毅然投入宋泽的军队,努力为国家效力。
他屡破金兵,立了许多功劳,深受长官激赏。
精忠报国的岳飞,屡次击退金人的侵略,功绩彪炳,却在壮年时遭到奸人秦桧的陷害,不得不令人感叹“ 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 。
小学一年级下册《三字经》部编版“人之初”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三字经》部编版“人之初”教案作者:邓玉兰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5期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下册《三字经》“人之初”。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3.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4.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5.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6.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7.体会和理解《人之初》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2.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六、教学难点1. 体会和理解《人之初》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七、学前准备教师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學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传统文化复习重点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第一单元重点1. 《三字经》和《百家姓》是我国传统蒙学教材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读本。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讲的是哪一篇典故?《孟母三迁》3.《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
这句是讲晋朝的孙敬,晚上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战国的苏秦,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及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4. 《凿壁偷光》是讲汉代的匡衡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但是家里穷读不起,于是把墙缝挖大了些,借着透过来的灯光读书的故事。
5.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出自孟郊的《劝学》6.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7. 苏洵说:“不能为了求取功名而学习。
”并把自己一年多所写的文章全部烧掉。
从此闭门用功读书,终于有所成就。
以上是典故《苏洵发愤》8. 《百家姓》相传是北宋初年浙江钱塘的一位教书先生写的。
全篇有408个单姓,30 个复姓组成。
共有438 个姓氏。
9.《百家姓》以赵打头,是因为《百家姓》的作者是宋朝人,宋朝的皇帝姓赵10.《百家姓》中,仇读qiú音,华读huà音,朴读piáo音。
11.请写出三个复姓:欧阳、诸葛、司马传统文化第二单元重点1.我国的“四大民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七夕节这个节日是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3.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动人传说。
4.相传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身在其中,一年没有回来,孟姜女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哭倒了长城。
5.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为一对美丽的彩蝶,他们的故事表达了古人对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6.古代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是:孟(伯)、仲、伯、叔、季。
7.孟姜女的姓氏是“孟”,“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
8.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的民间传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并且,这个传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字经》15

第十五讲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 【解释】 •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 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 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 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1. 始:从……开始 2. 终:以……结束 3. 五霸:指春秋时期称霸的五个君王,分 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和楚庄王。 4. 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的国家,分 别是为秦、齐、楚、燕、韩、赵、魏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 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 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 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1. 2. 3. 4. 5. 6.
兼并:把各个国家统一成一个大的国家 传:传承 二世:第二代君王 楚:刘邦 汉:项羽 争:争夺(国家)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 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 篡夺了。
1. 2. 3. 4. 5.
高祖:汉高祖刘邦 兴:起,指开始 至:直到 孝平:汉代孝平帝,皇帝的名号 篡:篡夺,篡权
一鸣惊人 楚庄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 做出惊人的成绩。
•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 【解释】 •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 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 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15课时教案,内容“莹八岁--当自警”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用功读书,就会
取得好成绩,长大了才能有所作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
对韵文熟读成诵,明白只要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长大了才能有所作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多媒体、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
(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
(3)指导学生难读的字。
(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听录音。
(放《三字经》
的朗读磁带)
1。
通用新版三字经15曰息怒曰哀惧

【赤】红色。
qīnɡ chì huánɡ jíhēi bái
青赤黄,及黑白。
cǐ wǔ sè mù suǒ shí
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
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 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青赤黄,及黑白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i è yù qī qínɡ jù
爱恶欲,七情具。
【词语注释】
【喜】高兴。【怒】生气。 【哀】伤心。【惧】害怕。 【恶】讨厌。【欲】贪恋。 【具】与生具有的。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i è yù qī qínɡ jù
dào liánɡ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麦 黍稷。
cǐ liù ɡ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人 所食。
mǎ niú yánɡ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鸡
爱恶欲,七情具。
【译文】
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 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
曰喜怒,曰哀惧
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
爱恶欲,七情俱
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国学经典
三字经
全文注音 | 故事插画 | 生动有趣
第三部分
常识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从“论语者,二十篇”到“自修齐,至平治”
教材分析:明确《三字经》的主要精神内涵以及对于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
(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及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学习并背诵《三字经》从“论语者,二十篇”到“自修齐,至平治”。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三字经》的方法,能熟读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以文章内在含义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三字经》,理解文章大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三字经》
教学素材:《三字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很久的《三字经》了。
今天,你们能用不同的方法吟诵给大家听吗?谁先来?(生:我会背:人之初┄┄┄、我和同桌一起来对答、我们这一组接龙、我会打快板)
2、你们真是一群优雅的小吟诵家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就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三字经》,感受他的魅力。
二、学习《三字经》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展示本课内容:
lún yǔzhěèr shípiān qún dìzǐjì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mèng zǐzhěqīpiān zhǐjiǎng dào déshuōrén yì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zuòzhōng yōng zǐsībǐzhōng bùpiān Yōng bùyì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zuòdàxuénǎi zēng zǐzìxiūqízhìpíng zhì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第10页,借助拼音把这段《三字经》读四遍。
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小朋友在读的时候,眼睛看得特别仔细。
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读,读错的地方教教他,争取读得更好。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来,你读。
其他小朋友,我们的小眼睛看哪儿呀?小耳朵干什么呢?(看着书,认真听)你们真会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听。
谁再来读读?还有谁和她比赛的?(评:声音真响亮,真流利呀!孟是后鼻音,善是翘舌音。
读得多好呀!声音又响又脆!他不怕困难,读了几次,坚持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呀!)
(二)听故事,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结合讲“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3、教师讲解这8句三字经的含义。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解读〗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解读〗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解读〗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
《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解读〗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4、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和他的弟子》《曾子杀猪传千古》,《周公吐脯》《春秋三传》《诸子百家争鸣》《庄子的学问》学生认真听故事。
5、谁来读?试试延长第一个字的音,再放慢速度读一读,味道又不一样了,自由读。
6、读着读着,我发现有的同学摇头晃脑,都读入迷了,谁来读?谁再来读?还有谁想来试试?(读得真棒!真像一位小古人!有点古文的韵味了。
你读出了三字经的韵味。
)
(三)各种形式读三字经
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三字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儿的,读起来特别顺口,谁来读?还有谁来读?(加上节奏,注意停顿,你会读得更棒!真是一位朗读高手!)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三字经可有趣啦!它可以拍着手儿读( 师范:论语者,二十篇。
)我们也一起来读。
它还可以--谁来读?(拍桌子读)你试试看(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同桌拍手,)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试试吗?师生拍手。
同桌的小朋友试试,各按各的节奏。
说说你的办法?(跳着读)谁和她一起?(像一群美丽的小蝴蝶,掌声送给她们)
还可以怎么读? 拍铃鼓读。
你来试试。
(四)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三、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四、结束语
同学们,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读史书,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和史书,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
五、作业
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认真阅读并背诵今天老师讲的《三字经》。
六、教学板书:
lún yǔzhěèr shípiān qún dìzǐjì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mèng zǐzhěqīpiān zhǐjiǎng dào déshuōrén yì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zuòzhōng yōng zǐsībǐzhōng bùpiān Yōng bùyì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zuòdàxuénǎi zēng zǐzìxiūqízhìpíng zhì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