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十四课

合集下载

五六年级 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大学诵读

五六年级  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大学诵读

五六年级国学课课程理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由于受西方思潮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一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倾斜,中华传统美德正“日渐消瘦”,反映在广大的中小学生身上则表现为:不顾实际的攀比、极度的浪费、自私任性的个性及诸多心理不健全的问题。

因此,探索一条长远的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已成为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对学生品德、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国学课”,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

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

三字经完整版本

三字经完整版本
•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第九课 自羲农
•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第十课 周辙东
•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第十二课 炎宋兴
• 炎 宋 兴 , 受 周 禅。 • 十 八 传 , 南 北 混。 • 辽 与 金 , 帝 号 纷。 • 迨 灭 辽 , 宋 犹 存。 • 至 元 兴 , 金 绪 歇。 • 有 宋 世 , 一 同 灭。 • 并 中 国 , 兼 戎 狄。 • 九 十 年, 国 祚 废
第十三课 明太祖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 □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第五课 高曾祖
•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 此十义,人所同,
•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第十一课 魏蜀吴
•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 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第六课 凡训蒙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防溺水安全教育_三字经

防溺水安全教育_三字经

一、识水害,防为重,夏日炎,戏水忙,水无情,生命贵,安全教育记心间。

二、游泳前,准备足,身体健康要检查,水性高低分清楚,专业教练旁指导。

三、游泳时,听指挥,安全规则要遵守,水域深浅要了解,过度疲劳要休息。

四、水中游,看风向,避免浪高水流急,沿岸游,有救生,避免独自冒险行。

五、溺水时,不慌张,保持冷静最重要,大声呼救喊救命,寻求他人帮助忙。

六、岸上救,方法多,抛绳索,扔救生圈,水中救,更勇敢,专业训练记心间。

七、防溺水,家校联,教育孩子记心间,加强监管不放松,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八、遇险情,快报警,拨打110求助忙,生命至上无小事,安全知识要牢记。

九、水域边,设警示,警示标志要清晰,禁止游泳要严守,安全意识要增强。

十、防溺水,从小抓,家庭学校齐努力,安全教育记心间,共筑安全防线牢。

十一、家长言,常提醒,孩子安全记心间,不要独自去玩水,危险水域要远离。

十二、安全教育课,讲解溺水危害大,掌握自救和互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十三、溺水急救法,掌握要领记心间,心肺复苏要及时,救生器材要备全。

十四、防溺水,从小事,游泳证,要考取,安全意识要提高,共同守护生命花。

十五、水域旁,设警示,安全意识要增强,共同守护生命线,防溺水,记心间。

十六、夏日炎,戏水忙,安全意识要不忘,防溺水,记心间,生命至上,重如山。

十七、溺水事故频发生,安全教育不能忘,家长学校齐努力,共筑安全防线牢。

十八、防溺水,重教育,从小抓,从小记,安全意识要提高,共筑生命防线牢。

十九、水域旁,设警示,安全意识要提高,家长监管要加强,共同守护生命花。

二十、夏日炎,戏水忙,安全教育记心间,防溺水,从小抓,共筑安全防线牢。

【全文完】。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教案:《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2. 熟练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3. 理解《三字经》中所蕴含的道德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2. 熟练背诵《三字经》。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三字经》。

2. 大屏幕或投影仪。

3. 白板、笔、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问题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字经》的了解程度。

2. 正文:(1)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 作者:王宗南。

- 出版背景:明代万历年间,王宗南因童子课教师之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人文修养,编写了《三字经》。

- 意义:《三字经》通过三字一句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常识和道德的灌输。

(2)分段背诵《三字经》。

第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段: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第三段: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第四段: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五段: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六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第七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八段: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九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第十段: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十一段: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十二段: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第十三段: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第十四段:父慈子,子慈父,兄友弟,弟友兄。

第十五段:夫唱妇,随讴谣,嫁孝弟,逐老翁。

第十六段:宜书表,立志坚,立身正,扬名显。

第十七段:孟子学,好辨论,不偏不,不激不。

第十八段: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难移。

(3)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和价值观。

五、巩固与拓展:组织学生就《三字经》的学习体会进行讨论,分享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七、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第一课人之初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课为人子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十四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十四

梁唐晋,( 炎宋兴,( 辽与金,( 至元兴,( 并中国,( 明太祖,( 迁北京,(
),称五代,( )。十八传,( ),殆灭辽,( ),有宋世,( ),九十年,( ),传建文,( ),迨崇祯,(
)。 )。 )。 )。 )。 )。 )。
( ),及汉周,( ),皆有由。 ( ),受周禅。( ),南北混。 ( ),帝号纷,( ),宋犹存。 ( ),金绪歇,( ),一同灭。 ( ),兼戎狄,( ),国祚废 。 ( ),久亲师,( ),方四祀。 ( ),永乐嗣,( ),煤山后周恭帝继位只有七岁,他的母亲也是个 没有主意的人,辽国听说后便举兵来犯,由于恭帝母子不会指 挥政事,因此把兵权给了大将军赵匡胤,由他随意调动全国的 兵马迎战。赵匡胤通过这件事情认清了朝廷的软弱,因此在离 开京城以后,悄悄派人返回京城传播谣言,说赵匡胤就要做皇 帝了。朝廷中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情,惊慌极了,立刻变得人心 不稳。赵匡胤带着队伍到了陈桥驿的时候,他的弟弟和手下商 量了一夜。在他们商量过后的第二天早晨,赵匡胤睡醒了刚要 起身,突然发现床边站着一群人,手捧一件皇帝的龙袍,这些 人请他披上黄袍,自立为帝。赵匡胤假意推辞不过,穿上了龙 袍,然后发动了兵变,要求恭帝母子将皇位让给他。赵匡胤称 帝后,改国号为宋,宋朝在历史上分为北宋和南宋,赵匡胤建 立的宋朝被称为北宋。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
为五代,它们的建立都有不同的原因。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译文:宋太祖赵匡胤兴兵,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而
建立宋朝,宋朝共传了十八代,分北宋、南宋两 个阶段。
辽与金,帝号纷,殆灭辽,宋犹存。
译文:辽国和金国相继建立,到了金灭辽时,宋朝
《过零丁洋》

三年级三字经

三年级三字经

三年级三字经《三字经》序号课时授课内容1 第1 课时人之初——名俱扬2 第2 课时养不教——习礼仪3 第3 课时香九龄——千而万4 第4 课时三才者——应乎中5 第5 课时曰水火——人所饲6 第 6 课时曰喜怒——人之伦7 第7 课时父子恩——臣则忠8 第8 课时此十义——勿违反9 第9 课时凡训蒙——当讲求10 第10课时有连山——及老庄11 第11课时经子通——尚游说12 第12课时始春秋——失统绪13 第13课时唐高祖——至崇祯14 第14课时权阉肆——建民国15 第15课时古今史——夕于斯16 第16课时昔仲尼——犹苦卓17 第17课时苏老泉——当效之18 第18课时蔡文姬——亦若是19 第19课时犬守夜——宜勉力《三字经》——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爱好。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具体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关心同学理解课程内容。

3、师指导诵读新授内容五:小结。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三字经》——其次课时一、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二、教学目标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2、从中国古人勤学的故事中获得启迪,树立勤奋好学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回顾三字经已学内容。

2、学习新授内容。

五、总结,请同学讲一讲自己今后应当怎样做。

《三字经》——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一年级下经典诵读

一年级下经典诵读

一年级下册1.每周一诗:《凉州词》国学课堂:《三字经(一)》2.每周一诗:《登鹳雀楼》国学课堂:《三字经(二)》3.每周一诗:《春晓》国学课堂:《三字经(三)》4.每周一诗:《敕勒歌》国学课堂:《三字经(四)》5.每周一诗:《出塞》国学课堂:《三字经(五)》6.每周一诗:《芙蓉楼送辛渐》国学课堂:《三字经(六)》7.每周一诗:《鹿柴》国学课堂:《三字经(七)》8.每周一诗:《送元二使安西》国学课堂:《三字经(八)》9.每周一诗:《望木瓜山》国学课堂:《三字经(九)》10.每周一诗:《秋浦歌》国学课堂:《三字经(十)》11.每周一诗:《问刘十九》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一)》12.每周一诗:《山村咏怀》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二)》13.每周一诗:《春雪》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三)》14.每周一诗:《劝学》国学课堂:《三字经(十四)》15.每周一诗:《梅花》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五)》国学课堂:《三字经》(一)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国学课堂:《三字经》(二)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ī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北元魏,分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注释:
凡:凡是,一切。

训:教育、指导,开发智力。

蒙:小孩子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须:必须。

讲:讲解义理。

究:考究事实。

详:详细、熟悉。

训诂:仔细研究文字的含义。

明:明白。

句读:一句为句,半句为读。

给文章断句,标上标点符号。

为学:求学,研究学问的人。

初:开始、基础。

小学:指《小学》,宋朝朱熹主编,是古代人专为儿童编写的文字课本。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合称为“四书”。

译文:
凡是教导入学的孩子,必须注意方法,尽量做到面面俱到。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讲清楚、明白。

要让孩子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就懂得断句的重要。

作为一个求学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要打好基础。

只有把《小学》的知识都学透了,才可以读儒家经典“四书”。

附:故事《标点符号的重要》
标点符号感觉上并不重要,但同一句话标点符号点的不对,意义就会天差万别。

有个人到朋友家做客,接连遇上好几天大雨。

于是便以大雨为借口,一直赖着不走。

时间久了,那位朋友觉着不耐烦,但又不好意思
开口赶朋友走,便自作聪明地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希望朋友能看到后识趣,赶快走人。

结果那位朋友看了没有标明标点段落的纸条后会错了意,他一位朋友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于是就继续住了下来。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员外请了一位管家,他答应提供给管家的伙食是这样的:“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字据上并没有表明标点。

一年后,管家决定辞职并要求补偿伙食费,员外瞪着眼睛说:不是都写清楚了吗?还来要什么补偿!管家拿出字据念道:“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

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你这一年只给我吃青菜了,一点儿鸡、鸭、鱼、肉都没吃,就得赔钱。

员外看了,后悔自己的粗心,没写明白标点,最后无可奈何,只能赔钱了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