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还应该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符号,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在全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更是保护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软实力的展示。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可以凝聚人们的共同价值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资源。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快餐文化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下降,很多传统技艺和传统习俗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个理由:
1.丰富的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非物
质性文化传统和实践的集合,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日、手工艺、音乐、舞蹈等等。

这些传统和实践代表了不同文化、民族和社群的独特身份和认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传承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文化群体
的智慧、知识和传统。

通过保护这些遗产,我们可以确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传统的智慧和价值观代代相传。

这有助于维系社群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3.促进文化创新和交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
维护传统,也是为了使其活跃和发展。

通过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促进文化创新,鼓励新的艺术形式、技艺和实践的出现。

此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深跨文化的互动和理解。

4.社会和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
和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产业和经济密切相关,例如手工艺品、传统医药、节日庆典等。

通过保护和推广这些遗产,可以促进社区的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和文化旅游的发展。

总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传承整个社区的智慧和价值观、促进文化创新和交流,以及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措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得以继续存在下去,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1. 引言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资源,是民族传统、文化习俗、重要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的集合体。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维护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传承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鲜活表现,对于弘扬国家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2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逐渐受到冲击和影响,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更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进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新时代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当代文化认同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在新时代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政策法规推动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法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它们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增进人类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措施。

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比如传统文化的老龄化、技艺传承的困难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的保护与传承模式,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下去。

1.2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和精神财富,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它不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未来的发展基础。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更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正是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够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找到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的依托。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领域,更贯穿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答案结束】2. 正文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文本或物品载体形式传承的、以社会实践、表演、传说、象征等非物质形式体现的文化传统。

它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习俗仪式、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某个民族或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更承载了人类智慧和精神追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它不仅涵盖了那些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还包括了日益衰落的手工艺技艺、传统医药知识、音乐舞蹈等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如何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问题,更是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线,探讨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及其对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艺、音乐舞蹈、民间传统节日等,都是一种难以复制的宝贵财富。

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经济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以中国传统手工艺技艺为例,如扎染、刺绣、木雕等,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可以作为商品进行销售,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能够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许多地方都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情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例如,中国的杭州西湖、四川九寨沟等地,依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而这些游客的到来,也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并非易事。

首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年龄较大,后继乏人,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问题。

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这些投入却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方合作才能够实现。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平衡好与现代化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与现代社会需求的不匹配问题。

因此,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寻找到适应当代人们需求的创新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节庆、手工艺等非物质形式的传统文化表达。

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和实践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的遵循,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因此,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政策研究1.国家政策与法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政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

这些政策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地方政策与实践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政策,以保护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实践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研究1.保护措施研究有关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建议和措施,如加强非遗名录的申报与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等。

2.传承与发展研究学者们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如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非遗项目的推广与传播等。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1.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如非遗项目的商业化开发问题、非遗制作者的权益保护等。

2.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如非遗项目的传统表达与现代创新的结合问题、年轻一代对非遗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问题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1. 引言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在于传承文化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代流传的文化记忆,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后人了解和继承祖先的智慧和精神传统,保持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还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通过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激发当代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开创文化繁荣的未来。

2. 正文2.1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逐渐意识到,开始了相应的保护工作。

192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国际性的平台。

1964年,UNESCO发起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旨在保护、传承和传播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对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认识不断深化,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机制也不断完善。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标志着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国在公约的指导下,积极保护和传承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标志。

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手工艺技术等各个方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比如,中国的京剧、粤剧等传统戏曲艺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戏曲演出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技术、民间舞蹈、民俗节日等。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激发地方居民的创新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苏州刺绣、四川川剧变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融合了文化、艺术和经济的新兴产业,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创意设计和创新模式,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产品和服务。

比如,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通过现代设计和营销手段,成为了时尚的艺术品和礼品,走向了国际市场。

这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模式,还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需要专业人才的传承和培养,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进行保护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
2、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度的开发利用,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毁灭
3、挖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其消亡速度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现出岌岌可危令人心惊的现状。

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是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

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世界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际公约的保护。

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加强国际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一批19 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名列榜首。

近年来,中国政府、学术团体及社会各方面在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
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参观者观游览过程中因吃、住、行、游、购、娱乐和通讯、保险等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益。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独具魅力
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统称。

因此,旅游资源之所以成为旅游资源,首先是由于它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旅游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旅游业的成功取决于不同文化与社会区域中的差异的认识和促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区域的长期生活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内,由于人们相互之间的传承方式不同,就导致了不同的差异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自的特色和魅力。

并且对于旅游者来说,所处的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距离越远,区域特色越明显,文化差异越大,就越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理和主观想象,从而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动机。

例如,越来越热的出国旅游,长盛不衰的西藏、新疆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那里独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为旅游的深度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自然风光的美丽,是人的一种内心体念,而这种主观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人们所赋予的文化蕴藏而出现较大差异。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对旅游业注入新的动力,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强的需求欲望。

因此,只有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旅游业的巨大潜力,使游客进行形象直观的感知的同时,自觉与传统文化接轨。

这不仅可以使游客增加知识,满足好奇心理,还可以拓展视野、启迪美感、提高修养。

而许多风景区之所以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自然风景有了许多神话、传说、民俗等文化的浸透,使得山水才有情,草木才传神,旅游才更有意趣。

所以,完全可以预计:随着消费者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发展,在未来的旅游竞争中,越是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情的东西,越受群众
欢迎,越受世界欢迎。

所以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必将成为中国旅游的主潮。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它不同于一般的自然风光旅游,还在于它属于较高层次的旅游方式,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孕育、产生的肇始阶段,到不断发展的各个时期,其时代不同,时代延续的特点在遗产上会有不同的反映。

每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为遗产注入了新的成分,都会有新的创造,会有一些新的面貌以及新的代表人物。

这种传承性和新生性,为后人们进行提炼、想象和改造提供了辽阔的空间。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速了整个城市的价值增值。

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的基础在于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城市自己的个性与品牌,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保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生命线。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速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它所催生的良好的地缘环境,又加快了区域内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

改善了城市内部结构,提高了城市竞争力,也为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构造了优越的文化软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赋予城市文化新活力,开启城市文化新内涵,提升城市文化新品位,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和谐共生。

二、惠及民众生活
造福人民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必须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现实需要,也是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的相关文化旅游可以改善和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可以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丰富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有力地提高当地的地区和民间艺术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可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和创新产品,开发弘扬其内在潜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树立民族灵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态与当代意义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新的发展,其当代意义必然受到很大局限,也很难守住自己的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单纯保护,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相互交叠,缺一不可。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适应本地的特点,创造了许多时代的新意和鲜明的标识,既保持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色,又参与推进了文化创新的发展,是许多华人不断奋斗前行的灯塔和潜藏思想深处的伟力,保持着华人经济社会不竭发展的原动力与核心价值。

随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研究和宣传,已经开始对全世界产生一定影响,并成为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和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多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生活认知和体验,文化根系深远,古国起步久远,其中在世界各地向多元化迈进时相差很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海外华人的地位,也包括东南亚各个国家人民的生活体验,明清以来在东南亚的华人衣冠未坠、诗文未歇。

虽屡遭挫折、裂枝散叶,却百折不挠,传播未断,历经数百年充分展示出其绵绵不绝的魅力。

可以说,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其实也是文明古国发展崛起的映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意义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民族之神,文以铸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精神感悟、历史认知、观念认同、民族习惯,它不仅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和谐平安的一支重要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的影响力转化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竞争力,已是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支点、无形资产和稀缺资源,文明进步的社会决不能缺少具有普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