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因病机及证治评析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助
甘草、大枣 筑堤坝以防水
【临床应用】
紧扣病机——阳虚失制,寒饮内动 从主症切入——寒饮内动+阳虚不振的征象
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脉沉或弦,舌淡苔白滑等
所治病证举隅
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备注
1.方中重用茯苓通利水饮,以防冲逆; 2.以甘澜水煎煮。
枚。6剂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仅偶觉有痰阻喉间,伴胸膺
胀,心悸,口臭,“口厚”。以上方去小麦、大枣,加瓜蒌仁 宽胸通下,续服6剂后,除痰仍较多外,诸症基本缓解(乳腺小
叶增生仍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2):7.】
主壮心豚起汗发 之,,,而,汗 。与灸气赤针后 桂其从者处, 三枝核小,被烧 加上腹必寒针 桂各上发,令 汤一至奔核其
——祝味菊《金匮新义》
【不典型医案举例】
谢富晋医案:邓××,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于1986年7月起,
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 可,醒后又如常人。多方治疗,均无效果。患者除食后嗜睡外,尚伴头晕目 眩,面色㿠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 质淡红,脉濡缓等症。方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2剂后,能伏案20分钟即醒, 再予原方13剂,食后嗜睡消失,余症好转。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一年未发。 【四川中医,1993,(5):36-37】
不助肾邪也。”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
【不典型医案举例】
陈某,女,43岁,1988年8月7日初诊。患者失眠5年余,去夏以来, 日趋严重,甚则通宵不能合目,每晚须服人参蜂王浆1支,方能入 寐3~4小时,然犹多梦易醒,白昼则昏昏欲睡,伴头晕脑胀,神 疲健忘,纳谷不香,胸院痞闷,稍动辄心悸,经期延后,量少色 黯。检查: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上腹微胀,脐腹左侧 板硬,跳动应手,重按微痛,舌淡苔薄白,脉象沉弦。综观脉症, 当属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心火为寒水所乘,神不守舍,致现不 寐。必得扶其心阳,制其寒水,俾心神得安,则不寐自愈。遂投 苓桂甘枣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炙草6克,大枣12克,夜 交藤12克。以甘澜水煎煮,连进6剂后,睡眠已趋正常,惟偶见胃 脘嘈杂,晨起口淡,乃疏六君子汤加减善后。【国医论坛,1989 ,16(4):18~19.】
奔豚气病脉证治

06
预防措施与康复期管理建 议
高危人群筛查及早期干预策略
筛查范围
针对有奔豚气病家族史、 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 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中医四诊 合参等方法,评估个体奔 豚气病发病风险。
早期干预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 中医药调理、情志调摄、 饮食指导等早期干预措施 ,以降低发病风险。
适应症分析
西药治疗奔豚气病主要适用于症状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在选用 西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使用药物治疗奔豚气病时,应严格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应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处理措施
家庭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奔豚气病的家 庭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情志调
护、饮食调养、起居调摄等。
社区资源整合
整合社区内的中医药、康复、心理 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 服务。
家庭与社区联动
建立家庭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机 制,确保患者在家庭和社区都能得 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味都气丸:熟地黄、 山萸肉、干山药、泽泻 、牡丹皮、茯苓、五味 子,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地黄、山 药、山茱萸、茯苓、牡 丹皮、泽泻、桂枝、附 子、牛膝、车前子,温 补肾阳,化气行水。
其他证候类型及施治原则
寒热错杂型
表现为腹部有气上冲,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大便不调等。 治宜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常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加减。
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伴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奔豚的病机和治疗

奔豚的病机和治疗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胡希恕先生讲:烧针令其汗,这是从表证说的。
针处被寒,不是针处被风寒了,拿到现在的话说就是感染。
核起而赤者,被针灸的地方肿了,核起,肿的意思,其肿如核,色为赤。
奔豚就是剧烈的一个气上冲,在《金匮要略》这样讲:“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发作的时候人受不了,但是过去了就好了。
这个病叫奔豚,就是一个神经症状,病人感觉气上冲,其实就是一个自觉的一种神经为上走性的一种证侯。
怎么必发奔豚呢,就得根据《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章节了。
说奔豚病呀,皆从惊恐得之。
这个惊恐得之,并不是指外来的可惊可恐的事刺激发作奔豚。
用烧针还使大汗出,神经受剧烈的刺激,要发惊狂。
119条说“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还有一段,112条说“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
亡阳必惊狂,大汗出,烧针就是一个发惊,假如说表未解有气上冲,上面汗出得多,气上冲也剧烈,在惊恐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又给病人一个严重的刺激,再有气上冲必发奔豚。
就在这个惊恐的基础上,神经症状再高涨,就容易发生奔豚。
烧针令其汗,所谓亡阳,出汗太多,底下水和气都往上冲,如果再针处被寒,给神经更为严重的刺激,一定更是因惊而发生奔豚证。
奔豚证是什么样的呢?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就是这个。
感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心,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好象两次吧,不多,但也有的。
而且这个方子也相当好。
“灸其核上各一壮”,就是治这个感染,治针处感染红肿的,灸之。
“与桂枝加桂汤”来治奔豚。
我们由这一段,可以知道桂枝是治气上冲的。
桂枝治气上冲在这一条里头看得是非常清楚了。
“更加桂二两也”,原方是桂枝三两,更加桂,再加二两。
也有人解释,这个桂是肉桂,这是错的。
还是桂枝汤原方再加二两桂枝,现在就是15g了。
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

散寒 , 化饮 降 逆 。
4 体 会
强桂 枝 汤 的降气 功能 ,使 本方适 合 奔豚 气升 多 降少 的
病理 机 制 。 同时外用 灸法 以温 经散 寒 , 助桂枝 加桂 汤解
外 在之 寒邪 。 23 阳虚饮 动 证 - 本篇 第 4条 “ 汗 后 , 发 脐下 悸 者 , 欲
21 肝 郁 化 热证 .
本 篇第 2条 “ 豚气 上 冲胸 , 奔 腹痛 ,
往来 寒热 。 豚汤 主之 ” 奔 论述 了肝郁 化热 所致 的奔豚 证 治。 此奔 豚病 位在肝 , 冲脉有 关 。 与 冲脉 起 于下焦 , 上循
还 可 以调理全 身之 阴阳。这 是 因为桂 枝汤 主要 作用 于
不严 重 , 要 是膀 胱 气化 不 利 , 饮 内停 , 止 了肾 阳 主 水 阻 的气 化功 能 , 而 表现 出 肾阳 的相对 不足 , 从 只要 留饮一 去 。肾 阳就 可以恢 复功 能 。所 以仲景 重用 茯苓 通 利小
体 气 机 的升 降 失调 , 果 出 现气 滞 , 失 疏 畅者 , 如 肝 则肝 郁 化 火 , 焦之 气循 冲脉 上 逆者 , 奔 豚 汤治 之 ; 下 用 如果 因发汗 、 烧针 导致 心 肾 阳气 突然 不足 , 或者 因惊 恐 导致 心 肾气 机失 调 , 起水 火 既 济 中断 , 发 奔 豚者 , 引 并 用桂
中 图分 类 号 : 2 23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8 1 3- 2 R 2. A 10 — 4 X(0 10 — 2 10
【 摘要 】 奔豚气病是 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气机上逆的一种病理状态。张仲景和后世医家对奔豚气病
《金匮要略》奔豚气针灸用穴治疗方案-中医药导报

《金匮要略》奔豚气针灸用穴治疗方案-中医药导报[内容提要] 通过提炼《金匮要略》中奔豚气相关条文病因病机,分析其证治,补充针灸用穴治疗方案,从而拓宽奔豚气在临床治疗的途径,增强临床疗效。
奔豚,古病名,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贲豚、奔豚气。
《难经》将其列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1]。
该病特征明显,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自觉有气从下向上冲逆,痛苦异常,气复如常人。
《金匮要略》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之,皆从惊恐得之。
”关于奔豚气的证治,历代医家多有阐述,但多是针对条文所涉及的方药进行解释发挥,而涉及针灸治疗的内容却很少。
针灸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和方药比较,法虽不同,而理实一贯。
伤寒金匮各证,皆可用针或灸代替药物治疗,其收效往往能随手见功,较药剂迅速而无弊。
当然也有不及药剂之处,如“滋补剂”“泻下剂”[2]。
总之,治病如救火,以取速效为贵。
故分析提炼《金匮要略》中奔豚气相关条文病因病机,寻找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补入针灸治疗,以助药剂之不及。
1 成因与主症《金匮要略方论·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之,皆从惊恐得之[3]。
”本条论述奔豚气的病因和主症,指出奔豚气与惊恐等情志过极有关,提示惊恐为本病的重要诱因。
其主症为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痛苦难以忍受,随后冲气渐渐平复,一如常人,表现为冲任气机逆乱。
总结条文,此病主要由于心、肝、肾之脏腑功能失调,冲任二脉气机逆乱而发病。
故治疗上以平冲降逆,调畅情志及调和心肝肾三脏功能为主。
2 证治2.1 肝郁气逆《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3]”。
腹痛、气上冲胸,即指奔豚主证。
惊恐恼怒伤肝,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引动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故气上冲胸;肝郁气滞,经脉不畅,故腹痛;往来寒热则因肝郁化火,影响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故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但非奔豚必具之症。
奔豚三方证

奔豚三方证| 导读:《伤寒论》中提及治疗奔豚的有苓桂枣汤和桂枝加桂汤,《金匮要略》中有奔豚汤,三者奔豚发作的病机有何区别?如何用六经八纲理解应用?本期为大家分享治疗奔豚病三方证的条文及解读。
胡希恕经方医学条文及解读《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的病证,如有小猪奔跑之样。
根据《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章节的描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可见其是一种发作性的剧烈上冲性神经症,所谓“皆从惊恐得之”,胡希恕先生认为不是指来自外界的惊恐刺激,而是指一种发惊发恐的神经症。
若瘀血痰饮诸病,皆可导致惊恐为证的发作,同时,不正当的错误治疗,更足使本病发作。
如“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等。
《伤寒论》第65条所述为里有停水,发汗表不解,激动里饮,脐下悸动,伴有气上冲,欲作奔豚,用苓桂枣甘汤,温阳利水以制豚作。
第117条所述为误用烧针取汗,针处受寒红肿,引起剧烈之气上冲心,用桂枝加桂汤,降气治冲逆以泄奔豚之气。
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水饮,苓桂枣甘汤方证所治奔豚,因阳虚水饮内停,故重用茯苓以利水,而桂枝加桂汤方证为阳虚所致阴寒气上冲,故重用桂枝五两治气上冲。
冯世纶教授认为苓桂枣甘汤属太阳太阴合病,桂枝加桂汤当属太阳病证。
至于奔豚汤方证,从条文来看,除“气上冲胸”外,还有腹痛及往来寒热,胡希恕先生注解本条认为:“往来寒热,为柴胡四证之一,腹痛亦可见于柴胡证,气上冲胸,胸胁必满,又是柴胡证之一,可见此为少阳柴胡证,但柴胡不治奔豚,故变化而为奔豚汤。
对“奔豚气病”证与治的临床心悟

同处 下 焦 , 而其 气 并 善 上 逆 也 。 ( 金 匮 要 略 心典 》 ”《 )
且足 厥 阴肝 经 沿少腹 上 行 , 其气 亦 可遁 经上 行 ; 有从 肠 胃而 来。 曹颖 甫 日: 奔 豚 病 之 本 源 乃 肠 中之 矢 “ 气, 即肠 胃中残 余未 曾消 化之物 , 因发 酵分 解所 生 之
奔 , 日奔豚 。 ( 诸 病 源 候 论 ・ 故 ”《 贲豚 气 候 》 有从 肝 、 )
肾而来 , 豚 , 畜也 ; , 脏也 。 肾气 内动 , “ 水 肾 水 上冲 胸 喉 , 豚 之 奔 , 名 奔 豚。 亦 有 从 肝病 得 者 , 如 故 以肝 肾
腹 部 胀痛 无 定处 , 时而 觉有 气在 下腹 , 而上 窜 至上 时
本 实 验通 过 光镜 下观 察 组 织学 变 化 研 究证 实 , D P可使 胃肠黏 膜 上皮 变 性坏 死 , 胞脱 落 , 量 炎 D 细 大
细 胞 浸润 , 体 破 损 , 腺 而旋 复 代 赭 汤 可 减 轻 D P对 D
胃肠黏 膜 的损 伤 。 由此 推 测旋 复代 赭 汤 可 能作 为 一 种 黏膜 保 护 剂而 发 挥 止 呕 作 用 , 机 理 可 能 与该5H . T浓 度 的 升 高 , 而从 根 本 从 上缓 解 化疗 致呕 的起 因。 N O作 为 非 胆碱 能 非 肾上腺 素 能抑 制 性 神 经 元
( A C 的 主要递 质 , 乎 介 导 消 化 道 各 部 位 N N N N ) 几 A C 刺 激 所 引起 的消 化道 平 滑肌 舒 张反 应 。 已有 资料 表 明, 肿瘤 化 疗 的 胃肠 功 能紊 乱 , 与肠 肌 层 一氧 化 氮合 酶( O ) 耗 竭 , O 生成 减 少 有 关 。 本 实 验 N N S的 N S
奔豚病的辨证论治体会

奔豚病的辨证论治体会
许勇;陈晓勤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5(024)012
【摘要】奔豚,古病名,因腹中气冲、如豚奔突,故名。
奔豚之名,首见于《内经》。
奔豚之治,首见于《金匮要略》,又称"奔豚气"。
本文拟从证候特点、核心病机、治则治法、经方论治、经方医案、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文中多处补前人之未发。
不足之处,恳望指正。
奔豚,是症状还是病名,现代医家有争论,殊不知《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早已定义为疾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总页数】2页(P2296-2297)
【作者】许勇;陈晓勤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19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心阳虚奔豚证与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在病因病理、治法上有何不同?
2.温氏奔豚汤治疗奔豚病疗效总结
3.历节病并发奔豚病的病机及证治探讨
4.奔豚病辨证论治
5.《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