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宋词: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感情真挚动⼈,词⼈以兄弟的情谊为主线来写景抒怀,情动于中⽽形于⾔,故⽽能感⼈肺腑,其中也夹杂着对官场的厌倦和⼈⽣不得意的感慨,是当时作者复杂⼼情的真实写照。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苏轼《满江红·怀⼦由作》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满江红·怀⼦由作》 宋代:苏轼 清颍东流,愁⽬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听萧瑟。
恨此⽣,长向别离中,⽣华发。
⼀尊酒,黄河侧。
⽆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
⾐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占黄⾊。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译⽂】 清澈的颍⽔向东流去,望着江⾯⾏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过千⼭万⽔,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聚少离多,⽩发徒⽣。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情由,⽆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三字,前⽚四⼗七字,⼋句,四仄韵;后⽚四⼗六字,⼗句,五仄韵。
⽤⼊声韵者居多。
⼦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yǐng):颍⽔,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周⼝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淮⽽东流。
孤帆明灭:⼀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huàn)游:在外做官。
“孤负”⼆句:写兄弟风⾬之夜相聚谈⼼的乐趣。
苏辙《逍遥堂会宿⼆⾸》并引:“辙幼从⼦瞻读书,未尝⼀⽇相舍。
既壮,将游宦四⽅,读韦苏州(应物)诗,⾄‘那知风⾬夜,复此对床眠’,侧然感之。
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故⼦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夜⾬何时听萧瑟’。
”风翔⾄是时已⼆⼗余年,仍未实现“对床夜语”的愿望,故⽇“孤负”。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活的话。
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诗词5首

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诗词5首
1、《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2、《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
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
雪。
3、《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4、《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这首诗,兄弟亲情感人至深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这首诗,兄弟亲情感人至深
苏轼与苏辙两兄弟间的感情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古来兄弟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之乐,未见有过“二苏”者。
特别是比起曹丕与曹植、鲁迅与周作人来,这种优势更明显。
翻看一下他们的诗词文集,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之作。
子瞻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要给子由寄信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甚,而子由也常有回作。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后写给苏辙的一首诗,兄弟亲情,每每读来,泪如雨下。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通篇都是写给弟弟苏辙的,尤其吐露出浓浓的手足深情:身逢盛世,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
中年殒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就要拖累弟弟来抚养了。
一死何足道哉,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此后夜雨潇潇的时刻,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
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
苏辙连连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赎兄罪,就连神宗看到此诗也为之动容,苏轼的笔下,亲情的力量感天动地。
最后,还是靠了当时已隐居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起了决定的作用。
“以公(王安石)一言而决。
”从轻发落,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获释,被贬往黄州(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但不得签办公事,苏辙同受贬斥,贬为筠州监酒,这里也真的要赞美一下王安石,且不论他变法正确与否,因为苏轼做为变法的反对者,他在此时能挺身而出,极力营救,这没有博大的胸怀是做不到的。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北宋词人苏辙所做的一首词。
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
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
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
就怕像王安石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赏析: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
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
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
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
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
《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怀子由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欢迎阅读!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队长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花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沾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赏析:【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开头三句写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触景生情,【愁目断、孤帆明灭】一个“愁”字统领了全词,为后句“恨此生”做了伏笔。
眼里的孤独的小船时隐时现写明了浪涛的艰险,进而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触【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宦游处”宦途中的风险正如“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起起伏伏,升迁贬谪。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当时两人睡在一个屋里,同时在夜间听着夜里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如萧瑟声。
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手足情是何等的亲切,回忆起当年和其弟子由,当年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而今却是壮志未酬【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显示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会对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和子由阔别,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觉中华发增添了白发。
【一尊酒,黄河侧】借酒消愁,心绪万千,就犹如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波涛此起彼伏,难以平静,浮想联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过去兄弟俩聚在一起的欢乐。
那就是【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这四句正是作者当时的心里感想的写照。
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往事,犹如就像昨天发生的事。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一个“馀”表明了对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里感慨的泪水流了许多,那时兄弟俩谈笑风生眉间显现的喜气,而今化作“添黄色”愁上眉间。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送子由使契丹》:“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这是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
没有眼泪,却泪流在心、处处牵挂。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苏轼从扬州召还。
苏辙奉召出迎,苏轼先寄此诗给弟弟。
这么远来都没有礼物相赠,只能一味地说淮颍的丰收。
这是兄弟团聚的相惜之情。
没有客套,却满是真情、满怀关心。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宋哲宗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今海南海口),苏辙被贬谪雷州。
被贬的两兄弟,却有了淡然,不在乎琼州和雷州隔着云海遥遥相望。
这是兄弟豁达的勉励之情。
两颗受伤的心,在相互扶持和劝慰中治愈。
关于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关于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和苏辙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兄弟二人情深义重,他们之间的情感也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轼和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有诗赞美苏辙:“兄弟情深罕有情,一心一意向天行。
心如刀割无相负,两地相思各自生。
”
苏辙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厚情感:“兄弟情深比海深,共谱文章立辉煌。
”
这些诗句展现了苏轼和苏辙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赞美之情。
他们的兄弟情谊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导语: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下面是分享的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欢迎阅读!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队长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花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沾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赏析: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开头三句写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触景生情,【愁目断、孤帆明灭】一个“愁”字统领了全词,为后句“恨此生”做了伏笔.眼里的孤独的小船时隐时现写明了浪涛的艰险,进而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触【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宦游处”宦途中的风险正如“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起起伏伏,升迁贬谪。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当时两人睡在一个屋里,同时在夜间听着夜里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如萧瑟声。
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手足情是何等的亲切,回忆起当年和其弟子由,当年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而今却是壮志未酬【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显示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会对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和子由阔
别,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觉中华发增添了白发。
【一尊酒,黄河侧】借酒消愁,心绪万千,就犹如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波涛此起彼伏,难以平静,浮想联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过去兄弟俩聚在一起的欢乐。
那就是【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这四句正是作者当时的心里感想的写照。
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往事,犹如就像昨天发生的事。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一个“馀”表明了对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里感慨的泪水流了许多,那时兄弟俩谈笑风生眉间显现的喜气,而今化作“添黄色”愁上眉间。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无奈落花流水春去也。
境遇不同,时事的变迁,使得作者心情的感觉也就自然的不同了,借物抒发了作者的愁绪和失意感、对往事的怀念感。
这样说并不等于说苏轼人生观是消极的,只不过是说作者当时对子由的深切思念,境遇不随心,而产生的一时情感。
众所周知,他是豪放派的著名词人。
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没有失落时所会有的忧愁感的时候。
词的上片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
下片写对子由的想念,回忆起从前的相会时的欢乐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清晰的流露在词的语言中。
《画堂春·寄子由》
花满银塘水漫流,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
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
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
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
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