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新学期的到来之际,我们制定了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适应环境,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课堂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上,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心理咨询与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心理辅导等方式给予帮助。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团体辅导、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1.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建议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等来校授课或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如何进行维护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进行维护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格外重要。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学校和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场所。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庭也要扮演好角色,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情绪宣泄,而是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
比如,情绪管理、心理调适、心理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实践为支撑。
纸上谈兵不如亲身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学习和体会心理健康。
比如,情绪管理训练、心理问题咨询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
维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多方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角落。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心理健康的公民,让整个社会更加健康、和谐。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谈谈自身是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应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做好心理健康的维护,我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维护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敏捷的反应,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基础。
要想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塑造健康的体魄,可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营养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三是要适当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
2、学会调适情绪人与人之间在的矛盾是难免的,在生活中谁都会碰上不顺心的事,谁都会产生烦闷恼怒,悲怨焦虑,惊恐等消极的情绪,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但人更是有理智的。
因此,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对于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常见的调适情绪的方法有转移、升华自慰,合理宣泄、幽默自控等等。
合理宣泄,缓解压力,我们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
作为老师都有一项是必修课——继续教育,在教学中务必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3、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对待现实生活我们应给自己规划好人生方位,朝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实践。
在学校,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子女,孩子的好家长,是为人妻为人夫;在社会,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有修养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
在从事具有成功失败,竞争等活动中,同样的挫折情绪,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都不尽相同,挫折忍受力低的人,几经挫折,其人格便失去统一性,甚至趋于分裂,有可能导致行为失常。
但有的教师对挫折表现出了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而且能积极地对承受挫折的进行直接地调整转变,从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心理平衡。
这也正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克服居高临下的错误思想,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既要尊重和信任,又要热爱和严格要求,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注重人格的发展和培养。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我制定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交流、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我们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心理调适技巧等。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
三、组织心理健康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
例如,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剧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四、加强家校合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箱等方式,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五、建立心理档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将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健康状况等。
通过定期更新档案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七、定期评估工作效果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定期评估工作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先生若何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但要体魄硬朗,并且心理也要健康.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心理成长的主要时代,是思维成长.品格造就和共性形成的症结时代,很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表示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代就已滋长,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黉舍的留意和看重,实时发明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涯入手,促进和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教师要保护勤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做到下面几点:(1)作好情感交换工作.小学生向师性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常识和优越的教授教化技巧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心理本质.可在日常生涯中不难发明如许的例子,因为某些教师自身的教导素养.心理本质不高,教导办法不当,如讥讽.奚落.变相体罚,动辄就咎等等,损害了学生的自负心,造成工资的情感隔阻,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基本源于教师的心理本质与营业才能.在黉舍,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为人师表‘则扼要地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本质的请求.若教师经常怏怏不乐,使学生主要;情感易摇动;没有热忱;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显著的成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在学生的共性成长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呵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造就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情感交换工作.教师要做到自身境界高.以‘爱‘作事业的基本,要对学生有耐烦,以公平忘我.平易近主.谅解人的立场看待学生,擅长应用表扬的办法,让学生对教师有信赖感,有安然感,有敬慕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换呈现了积极的状况,才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供给优越的气氛.是以,教师应不竭进步自身的整体本质,不竭完美自我,竭力使本身成为学生的榜样.(2)造就学生的自我教导才能.小学生对庞杂的社会现象不甚懂得,又不擅长自发地自动控制和调节本身的心理运动及响应的外部行动.因而造就学生自我教导的才能迫在眉睫,作为教师要开展各类情势的运动来造就学生的自我教导才能.(3)加强学生的心理推却才能和自负念.独生后代在优裕的物资情况中成长,从未吃过苦,经受意志的考验,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家长的呵护,过火强调自我,唯我独好.一旦在生涯中碰着不顺心的事或是受到先生.家长的批驳,或是测验掉败,心理就推却不了,表示出无所适从.先生要实时发明其心理不良的苗头,实时解开他们的心结,造就他们对挫折.掉败的心理推却才能.自负是成功的前提.很多学生自负念较差,如大部分中下生自以为是‘掉败者‘.弱者,经常违背规律的同窗把本身比方成‘过街老鼠‘.如许的不雅念晦气于自负念的造就,先生要擅长引诱,让他们在介入运动中树立自负念.教师就应当在学生的养成教导阶段,在日常生涯中.进修中,以本身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浸染.去优化学生的心理本质,为社会输送及格的人才.(4)加强学生心理推却才能.合时的心理指点是有筹划地协助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况功效,开辟心理潜能和完美共性的一种新型的教导办法,它是黉舍教导现代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和标记.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成为学生的好同伙,擅长为他们排忧解难.(5)争夺学生家长的合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化方法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示或延续.是以无论是懂得学生心理与行动偏异的原因,照样咨询.矫治筹划的制定与实行,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撑与合营,这是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的主要包管.面临学生的共性差别和不合的问题,教师应当广开沟通渠道,给学生创造表达思惟情感的机遇和与教师沟通交换的前提.如:与学生进行个体交心,要达到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融,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真挚的立场.亲热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挚是打动听的有用手腕,只有真挚,才干达到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相融,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真挚的立场.亲热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挚是打动听的有用手腕,只有真挚,才干达到师生之间的互相信赖,学生才会把教师当做贴心同伙,打高兴扉,倾慕而谈.又如,设立班主任信箱,为那些不擅长启齿讲话的学生创造与教师交换的前提.教师对学生反应的问题应做好保密工作,清除学生的心理挂念,使学生将心坎世界对班主任封闭,经由过程教师的指点和帮忙,清除心理障碍,健康地成长.比方:①有的学生情感低落,也变得不措辞,教师可先懂得其身边的同窗,控制其心中的疙瘩,然后采纳响应的措施.②也有的学生在宿舍内晚休时好自言自语讲故事,影响他人的歇息,全部学生对他产生了腻烦情感,在班内也都有意疏远他.教师要先让该生改掉落自讲故事的习惯,再应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引诱.③还可应用丰硕多采的课外运动.黑板报等宣扬阵地,造就学生的集体声誉感,推却掉败的心理才能.改良学生间的关系,清除学生间的心理障碍,给学生创造一个协调的进修气氛,让学生在班内生涯的轻松高兴.。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个孩子的健康不仅仅体现在身体健康上,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品德培养和个性形成都至关重要。
很多中学生和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早在小学时期就已经存在。
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增进和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教师,要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情感交流工作。
小学生很向往教师,一个成功的教
师需要不仅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素质。
如果教师的教育素养、心理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例如讽刺、挖苦、变相体罚等,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情感隔阻,甚至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以
‘爱‘作事业的基础,对待学生要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善
于利用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安全感和仰慕感。
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太了解,也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
因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教师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学生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实施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本文将从教师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 重要性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心理健康问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长时间潜心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的基础,而学生时期的心理健康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教师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二. 实施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的首要条件。
教师应当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疑问。
只有通过建立信任和理解,教师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
2. 设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应对压力的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情商和心理适应能力。
3.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实施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的关键一环。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和焦虑。
4.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者,因此,教师还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访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三. 成果评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成果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参与心理测量以及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等方式,来评估计划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完善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 总结教师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如何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谈谈当你面对与学生的冲突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节自己,并合理的处理

教师应如何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谈谈当你面对与学生的冲突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节自己,并合理的处理。
如今我们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觉得很是苦恼,如何又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
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
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 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 年 8 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又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三、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与学生出现冲突时:1、冷静对待,忌意气用事。
发生顶撞事件时,教师首先要镇定,冷静,对待学生要因人制宜,因环境制宜,让学生先冷静下来,课后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对学生进行劝告,效果可能会好些;2、找个借口,忌僵持不下。
当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教师,尴尬局面就要出现时,教师应迅速找个借口巧下台阶,不失为摆脱窘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防止师生对峙局面的形成,而且也使学生对教师的豁达大度产生认同和感激,从而转化态度,认识自己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要体格健壮,而且心理也要健康。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品德培养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活入手,增进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教师要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做到下面几点:
(1)作好情感交流工作。
小学生向师性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心理素质。
可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由于某些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心理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如讽刺、挖苦、变相体罚,动辄就咎等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人为的情感隔阻,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基础源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业务能力。
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为人师表‘则简要地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
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使学生紧张;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情感交流工作。
教师要做到自身境界高。
以‘爱‘作事业的基础,要
对学生有耐心,以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
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了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甚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
因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迫在眉睫,作为教师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独生子女在优裕的物质环境中成长,从未吃过苦,经受意志的磨练,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家长的呵护,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好。
一旦在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是考试失败,心理就承受不了,表现出无所适从。
老师要及时发现其心理不良的苗头,及时解开他们的心结,培养他们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不少学生自信心较差,如大部分中下生自认为是‘失败者‘、弱者,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把自己比喻成‘过街老鼠‘。
这样的观念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老师要善于引导,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建立自信心。
教师就应该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感化、去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4)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适时的心理辅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功能,开发心理潜能和完善个性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它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善于为他们排忧解难。
(5)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或延续。
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这是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问题,教师应该广开沟通渠道,给学生创造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和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条件。
如: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真诚是打动人的有效手段,只有真诚,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相融,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真诚是打动人的有效手段,只有真诚,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教师当做知心朋友,打开心扉,倾心而谈。
又如,设立班主任信箱,为那些不善于开口讲话的学生创造与教师交流的条件。
教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应做好保密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使学生将内心世界对班主任敞开,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健康地成长。
比如:①有
的学生情绪低落,也变得不说话,教师可先了解其身边的同学,掌握其心中的疙瘩,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也有的学生在宿舍内晚休时好自言自语讲故事,影响别人的休息,全体学生对他产生了厌烦情绪,在班内也都故意疏远他。
教师要先让该生改掉自讲故事的习惯,再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引导。
③还可利用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
改善学生间的关系,消除学生间的心理障碍,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班内生活的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