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联盟

合集下载

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作用

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作用

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作用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

中国与ASEAN的合作关系始于1991年,自那时以来,两者之间的合作不断发展,涵盖了各个领域,并对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在ASEAN的作用体现在加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以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和平崛起战略为基础,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定。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南海争议的处理,通过对话协商,与ASEAN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中国还通过共同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增加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减少了潜在的冲突与紧张局势。

其次,在经济方面,中国在ASEAN的作用体现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与ASEAN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

中国积极参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金融合作,支持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减贫努力。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ASEAN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于2024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这一协议为双方的贸易创造了更多便利,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然而,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作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东南亚国家担心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过大,可能会损害他们的主权和地区利益。

南海争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存在领土争端,这引发了紧张局势和争议。

此外,中国在经济合作中的大规模投资和贸易依赖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对地区自主性和经济安全的威胁。

总的来说,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作用是积极的,并为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提高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互信。

然而,中国在东南亚的作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合作机制,以实现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地区。

汉语百科名词解释2

汉语百科名词解释2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托利党产生于17世纪末。

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

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 年的“光荣革命”。

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

18世纪中叶,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派别,代表着英国贵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

工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该党在教会和国家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见。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

“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东盟十国的联盟宗旨和目标

东盟十国的联盟宗旨和目标

东盟十国东盟十国即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

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

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

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其观察员国。

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东盟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

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自1995年召开首次会议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

东盟一共多少个国家

东盟一共多少个国家

东盟一共多少个国家
东盟一共10个国家。

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

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10十6包括哪些国家

东盟10十6包括哪些国家

东盟10十6包括哪些国家东盟10十6包括哪些国家 1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ASEAN,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

目前有10个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

东盟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人口6.54亿(截至2018年)。

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东盟是何时成立的?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2018年11月12日,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在新加坡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

东盟已经成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东南亚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形成了一个10国集团,人口超过6亿,面积450万平方公里。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其观察员国。

东盟的10个对话伙伴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东盟宪章》确定的目标如下:(一)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并进一步强化以和平为导向的价值观;(二)通过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合作,提升地区活力;(三)维护东南亚的无核武器区地位,杜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四)确保东盟人民和成员国与世界和平相处,生活于公正、民主与和谐的环境中;(五)建立一个稳定、繁荣、极具竞争力和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和制造基地,实现货物、服务、投资、人员资金自由流动;(六)通过相互帮助与合作减轻贫困,缩小东盟内部发展鸿沟;(七)在充分考虑东盟成员国权利与义务的同时,加强民主,促进良政与法律,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八)根据全面安全的原则,对各种形式的威胁、跨国犯罪和跨境挑战作出有效反应;(九)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本地区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确保人民高质量的生活;(十)通过加强教育、终生学习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民素质,强化东盟共同体意识;(十一)为东盟人民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和公正待遇,提高其福利和生活水平;(十二)加强合作,为东盟人民营造一个安全、没有的环境;(十三)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东盟,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进程,并从中受益;(十四)增强对本地区丰富文化和遗产的认识,促进东盟意识;15.在开放、透明、包容的地区框架内发展与外国伙伴的关系与合作,维护东盟的主导权、中心地位和积极作用。

东南亚国家联盟l967年8月8日成立于曼谷当时的成员为印

东南亚国家联盟l967年8月8日成立于曼谷当时的成员为印

材料东南亚国家联盟l967年8月8日成立于曼谷。

当时的成员为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国。

以后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先后加入这一组织,目前共l0个成员国。

东盟的目标是“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l992年的东盟峰会中采纳了强化经济合作关系架构协议,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障碍,于2003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从0到5%,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效益、生产力和竞争力。

东盟是一个庞大经济体,拥有5亿人口,面积450万平方公里。

材料三从1991年开始,中国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

200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和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事实证明,中国一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间友好交往的典范,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⑵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东盟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 分)
⑵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分)
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等。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作用。

扩大中国和东盟的经济交流,加深人民友谊;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繁荣。

东盟包括哪些国家

东盟包括哪些国家

东盟包括哪些国家
东盟成员国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这10个国家。

“东盟”一般指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2018年11月12日,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在新加坡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

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成立,形成了一个人口超过6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

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最新东盟国家知识大全

最新东盟国家知识大全

东南亚国家联盟知识大全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

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其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中文名东南亚国家联盟外文名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总面积4,479,210.5平方公里人口6.18亿人(2014)东盟秘书处雅加达成立1967年8月8日GDP2万亿美元(2013)现任秘书长黎良明1组织介绍编辑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

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立日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宗旨和目标《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成员10个(截至2009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

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历史1961年7月31日,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泰国和菲律宾在曼谷成立“东南亚联盟”。

1963年,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领土问题断交。

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联盟由此陷于瘫痪。

1967年8月6日,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协成立。

1976年,在峇里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亚细安协调一致宣言》,也就是《峇里第一协约》,确定了亚细安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亚细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84年1月8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协,至此,亚细安有6个成员国。

由于后来其他东南亚4个国家加入东盟,这6个成员称为原东协成员,或东协老成员。

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

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

1997年7月23日,老挝加入。

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

2006年7月,东帝汶提出申请加入东协。

另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东协观察员。

2007年8月8日,为庆祝东协成立40周年,特定当天为东盟日。

11月20日,东协十国元首在新加坡签署《东盟宪章》。

首脑会首脑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

主席国外长并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工作。

第32与33届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分别为越南外长阮怡年(NguyenDiNien)和文莱外长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Mohamed Bolkiah)。

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

东盟现任秘书长是来自泰国的素林(Surin Pitsuwan)。

出版物《东盟常务委员会年度报告》,《东盟通讯》(ASEAN Newsletter)双月刊,均为英文。

负责人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

主席国外长并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工作。

第32与33届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分别为越南外长阮怡年(Nguyen Di Nien)和文莱外长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Mohamed Bolkiah) 。

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

从1998年1月起,秘书长为鲁道夫·塞贝里诺(Rodolfo Severino,原菲律宾副外长)。

组织机构(1)首脑会议: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7次首脑会议,4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

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

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RETREAT)。

(3)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国驻该国大使(或高级专员)任当然委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执行外长会议的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

(4)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每年不定期地召开一、二次会议。

(5)其他部长会议:包括财政、农林、劳工、能源、旅游等部长会议,不定期地在东盟各国轮流举行,讨论相关领域的问题。

(6)秘书处:东盟的行政总部,并负责协调各成员国国家秘书处,向部长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负责。

(7)专门委员会:包括9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即:工业、矿业和能源委员会,贸易和旅游委员会,粮食、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内政和银行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文化和宣传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

(8)民间和半官方机构:包括东盟议会联盟、工商联合会、石油理事会、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承运商理事会联合会、船主协会联合会、旅游联合会和博物馆联合会等。

主要活动非正式首脑会议第一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于1996年11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大东盟的建设问题,宣布将于适当时间同时吸引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入盟,并发表了十六点声明。

会议还就加速湄公河流域开发问题交换了意见,责成外长会议制定“东盟2000年远景目标”。

第二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于1997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首脑同意实施一项推行服务领域贸易自由化的计划,并决定在2010的建成东盟投资区及在2020年实现东盟内部投资自由化。

会议通过《东盟2020年远景目标》,随后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首脑举行非正式会晤,实现了历史上首次东亚首脑会晤。

第三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于1999年12月在菲律宾举行。

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快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第四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于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

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4年7月东盟倡导成立东盟地区论坛(ARF),成员包括东盟9国: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印度、蒙古和欧盟,与会各方主要就共同关心的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交换意见、东盟于1994年10月倡议召开亚欧会议(ASEM), 先后于1996年3月在泰国曼谷,1998年3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两次领导人会议,来自亚洲的东盟9国、中、日、韩和欧盟15国以及欧盟委员会的领导人聚会一堂,就促进政治对话、加强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1999年9月,在东盟的倡议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成立。

历次东盟首脑会议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已先后举行了13次首脑会议,重点讨论了成员国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合作关系的问题,并取得积极的成果。

1976年2月23日至24日,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东盟5国首脑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

1977年8月4日至5日,第二次东盟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会议确定东盟将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美、日、澳等国和欧共体的对话和经济联系。

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

会议通过了《马尼拉宣言》。

1992年1月27日至28日,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

东盟6国首脑签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和《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

1995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

会议通过了《曼谷宣言》,签署了38项旨在促进相互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的文件。

会议还决定在两次正式首脑会议之间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

东盟7国首脑及与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当时3国尚未入盟)3国领导人分别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

1998年12月15日至16日,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会议通过了《河内宣言》、《河内行动纲领》、《“大胆措施”声明》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东盟加强经济、政治与安全合作的文件。

2001年11月5日至6日,第七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

东盟10国领导人审议通过了《河内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并确定了加速东盟区域一体化、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先合作项目。

2002年11月4日至5日,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

10国领导人就实现东盟一体化、打击恐怖主义等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并签署了《东盟旅游协定》。

2003年10月7日至8日,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会上通过了一份旨在2020年成立类似于欧盟的“东盟共同体”宣言,确定了东盟将向关系更加密切的共同体挺进。

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

会议签署了《万象行动纲领》和《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两份文件,并通过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两个文件。

2005年12月12日,第11次东盟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会议通过了关于制订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以加快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2007年1月13日,第12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

东盟国家领导人通过了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宣言,并决定成立高级别特别小组,负责起草东盟宪章。

会议签署了有关在2015年前建成东盟共同体、保护和促进海外劳工权益等宣言,还签署了本地区第一份反恐公约。

2007年11月20日,第13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

与会各国领导人在会上就东盟今后的发展、加快一体化建设、迎接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东盟领导人在会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重要文件。

2009年2月28日,第14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华欣举行。

本届首脑会议将着重讨论实施《东盟宪章》、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食品与能源安全等问题。

会议将签署包括《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东盟政治与安全、社会与文化蓝图,食品与能源安全协定,以及《东盟一体化第二阶段行动计划》等多项合作文件。

东盟"10+3"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领导人与中国、日本、韩国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