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实录

名师教学实录
名师教学实录

名师教学实录

1亿以内数的认识

昆明市西山区海贝中英文小学孙勇

1引入和复习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2009年10月,我们国家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今天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一历史时刻。

(播放国庆阅兵片段)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庆祝活动吗?

生:这是国庆阅兵。

师:对,这是我们国家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行的国庆阅兵活动,今天我们将通过一节数学课,进一步来了解这一次国庆阅兵。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10个一千是一万。

师:参加这次阅兵的除了陆军,还有海军和空军,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检阅呢?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参阅总人数约一万人)

生(齐):参阅总人数约一万人。

师:一万有多大?

生1:相当于10个一千。

生2:相当于100个一百。

生3:相当于1000个十。

师:一个这样的杯子中装有一千颗绿豆,如果老师想凑一万颗绿豆,可以怎么办?

(举起装有一千颗绿豆的杯子)

生:需要10杯这样的绿豆。

师:用这样的一个杯子能装得下吗?

生:不能。

师:那老师换一个大一点的盒子来装,我们就将杯子中的绿豆一千颗一千颗地倒入盒子中,我们一起边倒边数。

生:一千、两千、三千、四千……

(师生边倒边数,数到一万)

师:我们倒了10杯绿豆凑成了一万颗,说明了什么?

生:10个一千是一万。

师:10个一千就是一万,那“一万”这个数你们会写吗?请同学们把“一万”这个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

(学生把10000写在自制的数位顺序表中,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

师:你是怎么写的?

生:在万位上写1,其他数位上都写0。

师:你们的写法和他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把“1”写在万位上,“1”所在的“万位”叫数位,万位上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1个一万。

师:万位是几,它就表示几个一万,“万”就是万位上的计数单位。

2 通过操作和探究,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1)认识“十万”。

师:这次阅兵还有一个老师特别喜欢的地方,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阅兵过程中背景的变换片段)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这些字会变化。

师:你们知道这些字是怎么变换出来的吗?

生:是下面一些人举着牌子变换出来的。

师:这些背景图案可是由北京市的八万名中小学生变换出来的,你们认为八万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由八万名中小学生组成的背景)

生1:八万相当于80个一千。

生2:八万相当于8个一万。

师:在阅兵后,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参与了游行,游行人数比八万还要多,有多少人参与游行呢?(课件出示:有十万名群众参与国庆游行)

生:有十万名群众参与国庆游行。

师:十万又有多大?

生:十万相当于10个一万。

师:如果现在老师想凑十万颗绿豆要怎么办?

生:需要10盒刚才这样的绿豆。

师:要凑十万颗绿豆,用这样的盒子还能不能装下?

生:不能。

师:那老师换一个大箱子来装,我们一万颗一万颗地倒进去,一边倒一边数。

(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

生:一万、两万、三万、四万、五万。

(师生边倒边数)

师:五万相当于多大了?

生:5个一万。

师:5个一万就是五万,我们继续倒。

生:六万、七万、八万、九万。

师:还差几万就是十万了?

生:差一万。

(把最后一盒绿豆倒入箱子中)

师:现在这样的一个箱子中就装有十万颗绿豆,通过我们凑十万颗绿豆,你们知道十万有多大了吗?生:十万相当于10个一万。

(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师:如果我们要把十万这个数写下来,它比起刚才我们写的一万有什么区别?

生:它比一万要多一个数字。

师:多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呢?

生:要多一个0。

师:十万呀,它比一万要多一个0,请同学们把十万写在数位顺序表中。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十万比一万要多一个0,所以看看这位同学的“1”写在哪儿了?

生:1向左边移了一个数位。

师:那这个“1”所在的数位叫什么位?它又表示几个几呢?

生:十万位。

师:这个“1”表示1个十万,这个数位叫十万位。

(在数位顺序表上写上“十万位”和“十万”)

师:100000比10000要多一个0,那么100000是一个几位数?

生:六位数。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像100000这样的六位数,请同学们从资料里找到一个像100000 这样的六位数,并把它写在数位顺序表中。

(一名学生上讲台在数位顺序表中写上384400)

师:你写的这个数分别由几个几组成?

生:它是由3个十万、8个一万、4个一千和4个一百组成的。

(2)认识“百万”。

师:这样的一箱绿豆是十万颗,那么这样的两箱、三箱……十箱呢?

(课件一箱一箱出示,边出示学生边数)

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四十万……一百万。

师:这样的十箱,也就是10个十万是多少?

生:一百万。

师:你为什么认为是一百万?

生:因为10个十是一百,所以10个十万就是一百万。

(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

师:你们能把“一百万”这个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吗?

(学生把1000000写在数位顺序表中)

师:1000000比起刚才的100000又有什么区别?

生:又多一个0。

师:这个“1”所在的数位应该叫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1000000是一个几位数?

生:这个数位叫百万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百万,1000000是一个七位数。

(在数位顺序表中写上“百万位”和“百万”)

师:请同学们在资料中也找出一个像1000000这样的七位数,并把它写在数位顺序表中。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1400000)

师:你写的这个七位数分别由几个几组成?

生:由1个一百万和4个十万组成。

(3)认识“千万”。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认识了两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和百万,按这样的规律,百万位的左边应该是什么数位呢?

生:应该是千万位。

师:为什么是千万位?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根据个、十、百、千这样来想的。

生2: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个一百万就是一千万,所以我认为百万位的左边是千万位。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可以根据规律,继续发现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板书: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并在数位顺序表中写上“千万位”和“千万”)

师:请同学们把10000000这个数也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并从资料中找出一个像10000000 这样的八位数。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24960000)

3通过分级,认识亿

师:今天学的这些数都比较大,你们有什么既快又准确的方法,辨认这些数呢?

生:把这些数分级。

师:对,这些数既然数位太多,我们就把这些数分开来辨认,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分成两个部分。

师:你认为从哪把这些数分成两个部分,你能上来分一分吗?

生:从万位后把这些数分成两个部分。

(引导学生上讲台用粉笔把数位顺序表中的数在千位和万位间画一条线隔开)

师:这样这个数位顺序表就被我们分成几个部分了?每个部分有几个计数单位?

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四个计数单位。

师:我们就把从个位起往左的四个计数单位叫“个级”,从万位起往左的四个计数单位叫什么级呢?

生:叫“万级”。

师:这就是我们国家所使用的四位分级法,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和“万级”都是“数级”。如果我们要把数位顺序表继续写下去,千万位的左边应该是什么数位?

生:亿位。

师:为什么不是万万位呢?

(学生不回答)

师:大家想想,千万位的左边应该是万级呢,还是新的一级?为什么?

生:应该是新的一级,因为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师:如果千万位的左边是万万位,会有什么结果?

生:万级就有五个数位了。

师:所以千万位的左边应该是新的一级的开始,这个数级我们叫“亿级”,千万位的左边就是亿位,所以10个一千万就是一亿。

(板书: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师:比亿大的数我们会在以后继续学习。

4练习和总结

(1)拨一拨。

师: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还学会了分级认数,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分为三个组,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按题目要求在计数器上拨数。(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①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第一组学生开火车,又快又准确地拨正确了)

师:你们觉得到哪的时候比较难数?

生:到一百万的时候会有些难数。

师:可是刚才那位同学很快就数对了,也拨正确了,我们送给他一个小奖品。

②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第二组学生边数边拨,数到九十万后的学生停了一下才数出一百万)

师:同学们数得真棒!那按这种方法数,一百万后面的数是多少呢?

(指名第二组中的一名学生数,学生数成了一百零一万,其他学生发出笑声)

师:他哪里数得不正确?其他同学帮助他一下好不好?

生:一百万后面是一百一十万。

师:这位同学遇到了困难,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让第二组也把火车开完了,我们也奖励这个同学一下。

③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第三组学生数,数到九千万后学生数成了十亿)

师:九千万之后应该是什么?其他同学帮助他一下。

生:应该是一亿。

师:这位同学遇到了困难,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改正了错误,我们也给他一个小奖品。

(2)说说生活中的大数。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比万大的数,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比万大的数?

生:在我们课本第2页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有很多。

师:除了人口,还有吗?

(学生不回答)

师:现在房价上涨很快,买这样一栋别墅你们认为要多少钱?

(课件出示一栋别墅图)

生:要几百万元。

师:我们一起看看买这样一栋别墅要多少钱。

(课件出示:三百万元)

生:要三百万元。

师:如果小兰的爸爸妈妈每年的收入是十万元,要工作多少年才能买得起这栋别墅?

生:要工作30年。

师:为什么?

生:因为30个十万才是三百万。

师:这位同学真棒,已经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发现,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更多比万大的数,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当中。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公顷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刘志强

1 复习旧知

师:(板书:面积单位)关于面积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

生:我知道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那么,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面积又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间互相讨论、交流,再汇报)

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说得非常准确!1平方厘米和我们的指甲盖面积差不多大。

(课件出示:1平方厘米模型)

生: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真好!1平方分米要比开关面板稍大一些。

(课件出示:1平方分米模型)

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课件出示:1平方米模型)和你记忆中的一样吗?

生:差不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还清楚地知道三种面积单位该用多大的正方形表示,真不错。

2 感受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不过,既然已经有了这些面积单位,为什么还要研究面积单位呢?

生1:可能有没学过的面积单位。

生2:可能有一些大一点的面积,用这些面积单位不合适。

师:看来,同学们认为现有的面积单位还不够用,尤其度量大的面积时,就可能嫌这些面积单位小了。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一块地方,度量时用“平方米”嫌小呢?

生1:我觉得像运动场就比较大。

生2:公园,还有大片的农田。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

(课件出示图片:太湖广场、住宅小区、月湖公园、体育中心)

师:熟悉吗?度量这些地方的面积时,用“平方米”作单位就——

生:太小了。

3 用比较的方法定义“公顷”

师:听说过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生1:平方千米。

生2:公顷。

师:知识面真广,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研究其中的一种——公顷(板书)。大胆地猜猜,公顷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为什么?

生1:正方形,用正方形容易计算。

生2:我觉得前几个面积单位都是用正方形表示的,所以这个也可以用正方形表示。

师:真善于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经验。那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呢?

生1:1000米。

生2:100米。

生3:10米。(有学生发出不同意的声音,觉得太小)

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板书)

师:(课件出示)这是1平方米。你们觉得1公顷会是多少平方米?

(不少学生脱口而出:10000平方米)

师:你们的理由呢?

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0乘100,得10000平方米。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1平方米是这么大,1公顷是1万个1平方米,你们觉得1公顷怎么样?

生:好大呀。

4 用比较的方法感知“公顷”

师:新知就像新朋友,光知道名字还不够,需要深入地了解它。谁来凭直觉说说1公顷大概多大?

生1:我觉得有我老家的农田那么大。

生2:我觉得有学校那么大。

生3:我觉得像别墅和院子那么大。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是用某个熟悉的面积来和1公顷比较,是这样吗?

生(齐):是的。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比较是最有效的思维方法。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认识事物同样如此。我们不妨就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看,1公顷到底有多大。

(1)平方米和公顷比。

师:(指教室墙壁)看我们前面的这面长方形墙,能不能估计一下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说说你的想法。

生:大概有20平方米。我是拿屏幕上的1平方米来比的。师:这么快就学会比较了,真好。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有40平方米,它是长方形,长估计是10米,高估计是4米。

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大家觉得它的高度有4米吗?老师课前也测量了一下,长大概是8米,高约是3米。所以面积大概是——

生:24平方米。

师:这样的一面墙是24平方米,1公顷是10000平方米,得有多少面这样的墙?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大概有417面墙)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四百多面墙铺开来,感觉怎么样?

生(齐):好大呀!

(2)100平方米和1公顷比。

师:一比较就有体会了,是不是?咱换个大正方形比比。体育课经常围成这样的队列(出示照片),这里有28个同学围成的一个正方形,每边7个同学,每人手臂张开大约1.4米,7个1.4,边长大约多少米?

生:9.8米。

师:看成10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生:100平方米。

师:这个正方形有没有1公顷?

生(齐):没有。

师: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有1公顷呢?

生(齐):100个。

师:其实这么一个正方形,按理说也不小了,但1公顷有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想感受一下吗?

生:想。

(课件将图缩小,排列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

(学生又发出感慨:好大呀)

(3)校园面积和1公顷比。

师:换个更大点的面积来比?(学生说好)为了让大家感受得更清楚,老师找来了google地图。找到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校园了吗?你能在图上认出各个建筑吗?

(学生指认)

师:估计一下,我们校园有没有1公顷?(学生持各种意见)这样,把刚才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借来比比,再看看。(按比例出示100平方米的方框,学生一致认为超过了1公顷。出示资料:2.3万平方米)

生:超过1公顷了。因为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2.3万平方米就是2.3公顷。

师:真好。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见一个面积是1公顷的标准正方形。想看吗?(学生说想)那得想法子创造出来。告诉大家,从艺体馆后门沿着马路到明德楼的距离是100米,以这个100米为边可以画一个正方形。

(课件依次出示正方形四边)

师:这个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四周经过哪些地方呢?

(教师指图,学生集体说明路径)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一下,从艺体馆后门沿着马路走过艺体馆、校门,再到明德楼,然后拐弯……沿着这样的四边,画出一个大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生(齐):1公顷。

师:睁开眼睛。这就是我们身边的1公顷,有了它作比较,就能判断更大的面积了。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我们把地图的范围扩大。看一下你们最喜欢去的家乐福,它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

(出示家乐福所占地块,学生纷纷在图上寻找学校)

师:你们在找什么?

生:刚才的正方形。

师:真聪明,它在这儿呢。

(课件出示刚才“走”过的1公顷)

生:超过1公顷了!

师:看来比较确实是个好方法,下次去家乐福可别光想着好吃的,不妨绕着它走走,感受一下。

(学生笑)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比较具体地认识了1公顷,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还知道1公顷很大。

生2:我知道我们校园的面积要大于1公顷。

……

5 丰富对“公顷”的感知

师:看来大家不但认识了公顷,还学会了比较的方法。到底如何,老师想测试一下,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出示图片:一个停车场、一片树林、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足球场。哪个面积不可能接近1公顷?)

(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和交流,大部分认为篮球场不可能接近1公顷)

师:篮球场到底有多大呢?(出示相关资料)420平方米和1公顷比怎么样?10个篮球场有没有1公顷?(课件出示5×2共10个篮球场的照片)20个有没有?到底几个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呢?用计算器算一下。

生:23.8095……大概24个篮球场才够1公顷。

师:想象一下。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足球场,我们一起看看,足球场是否有可能达到1公顷呢?

(课件出示足球场的资料)

生:有可能!最大的足球场是:90×120=10800(平方米),超过1公顷。

师: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过的面积单位,能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

(课件出示:平方米、平方分米、公顷、平方厘米)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

师:这些面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呢?

生: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师:大家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不认同。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是100,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进率也是100,但平方米和公顷的进率是10000。(板书)

师:为什么?

生:因为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师:让我们回到太湖广场。老师把地图范围再扩大,估计一下太湖广场到底有多大。

(课件出示地图,框出太湖广场)

生1:50公顷。

生2:40公顷。

生3:我觉得有80公顷。

……

(教师出示1公顷的方块)

生:好小啊。

师:真是1公顷变小了吗?当1公顷和更大的面积去比,感觉又不同了。谁再来说说,你对面积单位有哪些新的认识?生1:我知道测量大小不同的面积,所用的面积单位也不一样。

生2:我原来觉得公顷特别大,后来又觉得公顷和更大的面积比,其实也不算大。

师:说得真好。就像大家所知道的,眼界越开阔,世界就越大。老师最近发现一段视频很有趣,想看看吗?

(播放视频《十的力量》片段,镜头从边长1米逐级放大到10000000米)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好好想想,下课!

3角的度量

华应龙讲述数学技能课摘录《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第1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滑梯大家玩过吗?

生:玩过。

师:(出示第2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这两个滑梯中的哪一个?

生:第2个。

师:(出示第3个倾斜度比较大的滑梯)那这个呢?

生:第2个。

师:有人笑了,笑什么?

生:第3个太陡了。

师:那这3个滑梯不同在哪儿呀?

生:角度!

师:哎呀,厉害!最主要的是因为它们的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测量角的大小,是不是?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

2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师:怎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生:用量角器。

师:先来试试看,好不好?

生:好。

(给学生分发画有不同角的纸片)

师:老师发的纸片上有一些角,我们先用量角器试着量一量∠1。

(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1)

师:(巡视中)哟,真聪明,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人虽然不会量,但在动脑筋,我觉得也挺好的。这位同学,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仪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该生投影自己的量法后,教师示意学生解说)

生:我先把这个尖放在这个角上,然后看这条边。

师:那这个角多大呢?

生:不知道。

师:(摸着学生的头,微笑着说)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热烈的掌声)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了用角来比着,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演示的学生在同学们起劲的鼓掌声中坦然回到自己的座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

(有学生指着量角器的一端)

师:这是不是角?认为是角的,请举手。有几位?大部分同学不同意,为什么?

生:(指着量角器的圆弧)这条边不是直的。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板书: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并且这两条边都是直的,都是射线。那现在来看看,(指量角器的一端)这是角吗?

生:不是。

师:这不是角,那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

生:这是一个角(用手比画一个直角)。

师:这是一个角吗?

生(齐):是。

师:这个角多大呢?

生(齐):90°。

师:大家注意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板书:中心)这条边上有一个“0”,所以这条线叫0°刻度线。(板书:0°刻度线)她刚才指的另一条边就是90°刻度线。我发的纸片反面印了4个量角器,在第1个纸量角器上面画一个90°的角好不好?

(学生安静地画直角)

师:这个90°的角的顶点在哪儿呢?

生:在中心。

师:对!在量角器的中心。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刻度线,另一条边是90°刻度线。你们画得怎么样?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

师:在第2个纸量角器上画60°的角,尽可能和其他同学画得不一样,想想怎么画。

(学生安静地画60°的角)

师:(边巡视边说)不能随手画,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必须用尺子。

师:(挑选了3位同学画的)好,我们来看看这3位同学画的。(实物投影一个学生画的60°的角)同意吗?

生:同意。

师:(实物投影另一个学生画的60°的角)这个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两个60°的角同一屏展示)哎,这两个角不同在哪儿?

生:不一样的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注意到了量角器上有两条……

生:0°刻度线。

师:一个向左的,一个向右的,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画的60°的角。

(实物投影展示第三个学生的画法)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大家觉得哪里不对呢?

生:这是120°。

师:觉得画的是120°的同学请举手。

(绝大多数同学举起了手)

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同学画得对啊。这里不是标着60°吗?

生:因为从那个右面开始画,应该……

师:请上台来,我想你会说得更清楚。

生:如果从右面开始画,应该看里面的,他看的是外面的。所以他画的是120°的角。

师:噢,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从右边开始数,0°、10°、20°、30°、……到这就是60°了。如果到了这里,那就是120°了。看外圈的60°,应该从哪边开始?

生:左边。

师:对,从左边开始数,0°、10°、20°、……这么转,转到这是60°。如果这条线不改,要画60°的角,怎么办?生:从这边开始。

师:我想刚才举手的同学跟她想的一样。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量角器有两

个60°,究竟看哪一圈,主要取决于——

生(齐):0°刻度线!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想,60°的角肯定比90°的角小,如果画成这样(指120°的角),就比90°大了。如果要画一个120°的角,你会画了吗?

生:会!

师:那就先不画了。来,挑战一下,请在余下的2个纸量角器上分别画一个1°的角和157°的角。

生:1°?(学生纷纷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师:对,1°!

(学生画1°的角)

师:画完了吗?

生:画完了。

师:谁来分享一下,觉得画1°的角怎么样?

生:(面有难色)难哪。

师:(笑着说)为什么?

生1:太窄了。

生2:难画。

生3:最小的就是10°,怎么会出来1°呢?

师:是啊,刚才就有同学说,哪有1°啊?有人能到上面来指一指1°的角在哪吗?

(一名学生指一小格)

师:1°的角在哪儿呢?请指出顶点、一条边和另一条边。

(学生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师:真棒!(鼓掌)1°的角是挺难画的。水彩笔的笔头粗,我看到有同学改用铅笔画。1°的角画完了,想一想,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的角?

生:180个。

师:是啊,全世界都是这样规定的: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课件演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师:请看着我们在纸量角器上画的4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

生3:都有一条边在0°刻度线上。

(教师欣赏地频频点头)

3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看着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中心。

生2:0°刻度线。

师:从量角器上能看到角了吗?

生:能!

师: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再试着量量∠1是多少度。

(学生再次量∠1的大小。大部分同学说“50°”,也有人说“130°”)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1是多少度,我们应该怎么量角。

(学生兴致盎然地交流着)

师:有人说120°,怎么回事?怎么量这个∠1?

(请开始不会量的学生再次到台前量∠1。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重合好,有些错位)

师: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哪儿不同意?

生:她那边没对齐。

师:哪儿没对齐?

生:(想了想)把0°刻度线和那条边对齐。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们发现刚才她放量角器的时候注意什么了?

生1: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生2: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

生3:0°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

生4:还有一条边和量角器上的边重合。

师:听大家这么一说,我觉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是不是啊?

(学生纷纷点头)

师:我们量角的时候,一条边和50°刻度线重合,0°刻度线和另一条边重合。这两个重合,应该先重合哪一个?生:0°刻度线。

师:(看到众生同意,满意地点了点头)刚才有人说50°,有人说130°,到底是50°还是130°呢?

生:50°。

师:为什么是50°呢?

生:因为是从右边的0°刻度线开始的。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看∠2。先不量,估一估,与∠1比,哪个角大?

(有的说∠2大,有的说∠1大,有的说一样大)

师:究竟谁的判断对呢?量一下。

生:(迅速地说)一样大。

师:都量出来了?是多少度呢?

生:50°。

师:回头再想想,刚才为什么有人说∠2大?

生:因为∠2的边长。

师: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生:开始以为∠2大,实际上是一样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对,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当角的边画得不够长,不好量时,我们就可以把边延长后再量。最后,请大家分别量出∠3、∠4、∠5是多少度,把度数标在角上。

(学生安静地量角,标度数)

师:(边巡视边说)同学们心灵手巧,把这3个角的度数都准确地量出来了。真佩服同学们,我看到大多数同学量的都是对的。∠3的度数是115°,有同学写的是116°,可以算对。因为量角的时候,可能稍微有一点误差,相差2°之内,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对的。有人量的是125°,怎么回事呢?(出示∠3,放上量角器)

生:他读错度数了。

师:是的,他把量角器和∠3重合得很好,遗憾的是读错度数了,方向性错误。0°刻度线在哪儿?明白啦?再看∠4,是43°。

生1:42°。

生2:41°。

师:42°、41°也是对的。∠5是67°。

生:65°、66°也可以算对的。

师:三个角的度数我们都知道了,∠5大于∠4。不量你是否知道∠5大于∠4?

(有的学生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教师在∠5的对边上画出足球球门)

(学生的脸上流露出惊喜的神情)

师:哈哈,足球运动员就知道,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把足球带到球门前,离球门越近,角度就越大,射中的可能性就越大。德国足球博物馆里就放着一个量角器,表明他们射门角度的精准。

4 体会量角的用处

师:同学们会量角了,那量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出示学生放风筝的图)玩过吗?

生:玩过。

师: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样才能量出风筝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子爬上去量?那是个笑话。那怎么比呢?是把风筝线放到地上,(出示两个角度)然后量一量谁手持的一端与地面的夹角大,夹角大的风筝就飞得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出示椅子图)椅子的靠背总是向后倾的,这样能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

5 总结全课

师:(出示长方形)要知道它的长度,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

师:(出示直尺)1厘米、2厘米……4厘米。要知道它的面积呢?

生: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用长乘宽。

师:对,也就是用面积单位来度量。(出示摆方格的过程)1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要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呢?

生:用量角器来量。

师:(出示量角器)以前我们说它是直角,现在我们可以说它是90°的角。看来,要表达一个数量的大小,先要找到一个度量单位,再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shù)起源于数(shǔ),量(liàng)起源于量(liáng)”。

(出示开始量∠1时学生不会量时的情形)

师:开始,我们的同学这样量角,可以理解,因为以前我们只会量长度,量长度就是这么量的。而量角的大小是要量两边张开的大小。(两手合成一个角,慢慢张开)现在我们会量角了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量角器中心0°刻度线?度刻度线

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

(出示量角器)

师:量角器很有用,但要用好不容易。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将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下课!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 谈话引入,旧知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来到皂市,心情非常愉快。有谁能说说皂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生:皂市水库。

师:水库里有什么好玩的项目?

生1:钓鱼。

生2:坐游艇观光。

师:坐游艇观光我喜欢,坐一般的游艇一个人需要多少钱?

生:15元。

师:如果王老师和在座的同学们一同去坐游艇,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用15乘41,把41看成40,用15乘40得600,大约需要600元。

师:如果去付钱,应该付多少?你们能准确地计算出来吗?

生:能。

师:赶快动笔计算一下。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指名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

师:结果和他一样的请竖起大拇指。

(学生竖起大拇指)

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145×12的笔算方法。

师:皂市有好玩的地方,那有没有好吃的?

生:有橘子。

师:橘子是个好东西,我爱吃。哪些同学家种有橘树?

(大部分学生举手示意家中种有橘树)

师:张大爷家也种了橘树。他家有一个橘园,每行种橘树145棵,种了12行。张大爷家这个橘园共种了多少棵橘树?生1:用145乘12,把145看成140,把12看成10,用140乘10得1400,张大爷家这个橘园大约有橘树1400棵。生2:用145乘12,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用150乘10得1500,张大爷家这个橘园大约有橘树1500棵。师:同学们估算的结果都有道理。那么,你们能试着列竖式算出张大爷家橘园的橘树棵数吗?看看估算的结果哪个更接近准确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看这位同学的笔算竖式,你如何评价?

生1:我认为他做得好,书写工整!

生2:他做得很对。

生3:他算得对,该进位的进位了。

生4:他用个位上的2乘了145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对齐了个位,十位上的1乘了145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对齐了十位。做得很仔细,书写得非常工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师:同学们的评价很客观公正。那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生:为什么1与145的乘积的末位要对齐十位?

板演的学生:因为1在十位上,实际上是10乘145,得1450。那个0省略不写,所以5要对齐十位。

生:谢谢!

板演的学生:不用谢。

生: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板演的学生:一定要用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不要漏乘,乘的时候要细心,别乘错了,还要注

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对齐的要对齐。

生:谢谢!我认为你说得很好!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学生摇头)

(2)及时反馈。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王老师知道了皂市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东西。谢谢你们!你们知道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皂市也不例外。

(出示信息:1978年皂市人均年纯收入133元,现在的人均年纯收入是1978年的31倍,现在的人均年纯收入是多少元?)

师:请你们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来。

(学生计算)

师:谁愿意说说结果?

生:现在的人均年纯收入是4123元。

师:做对的同学请竖起大拇指。

(全班学生都竖起了大拇指)

师:同学们看,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通过刚才的动手动脑,你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总结一下,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对齐个位,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对齐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总结得真好!

(掌声)

3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有几道竖式,你能判断对错吗?

(出示竖式:

生1: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错了。

生2:第三道题也错了。

师:究竟对错如何呢?谁能说明理由?

生:第一题是错的,个位上的3没有与152的百位相乘,十位上的2也没有和百位相乘。

师:你们同意他的判断吗?

生:同意!

师:那第二题呢?

生:第二题错误。40与172相乘的积得6880,不是688,数位对错了。

师:你认为呢?

生:我和他的想法一样。

师:第三题到底是对是错?(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错)小组讨论一下,看看是对是错。

(学生讨论)

组1:我们这组认为是错的,53×135要把135写在上面,不能把53写在上面。

组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积不变。53×135和135×53的积是一样的,这个竖式没有错误。

组3:我们这组也认为是对的。135每位上的数都一一与53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了,特别是用135百位上的1去乘53时,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对齐了百位,计算的时候也没出错。

师:(对判断错误的学生)这下你们认为呢?

生:这下我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为什么出第三道判断题让你们来判断?

生1:要我们不要犯和第一、二题同样的错误。

生2:让我们注意在乘的过程中要用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千万别漏乘,要注意对齐数位。

生3:做题时要细心,在判断时多动动脑。

生4:通过第三题的判断,今后对于多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来乘。

师:嗯!收获不小。接下来有一个实际问题等你们来解决。

(出示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2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汇报)

(教师出示结果)

师:大家都做得不错,再看看另一题。下面各题的结果中,哪个答案可能正确?

(1)145×14 (2)28×153

A. 2030 A. 4586

B. 1652 B. 2034

C. 2741 C. 4284

生:第一题中A正确。因为145个位上的5与14个位上的4相乘的积的末位是0,所以选A。

(其余学生表示赞同)

师:第二题呢?

生1:B正确,3乘8得24,末位是4。

生2:不对,C正确。估计一下,28乘153不可能只有

2000多。

生3:我也认为C正确,通过估算,可以排除2034的正确性,所以C有可能正确。

师:你的判断能力真强!

4 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生2: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3: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仔细、认真,要用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注意数位对齐。……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小,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多思考。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图形,它们是由几条边围成的?

(课件出示)

生:四条。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由四条边围成的这些图形叫四边形。

师:在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正方形是长方形吗?

生:是。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

师: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

(指课件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你们认识得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2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平行四边形。

师: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图片,仔细看一看这个图,大胆猜一猜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些特点。

生1: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平行。

生2: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相等。

(板书: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分工研究这两条猜想是否正确,每组选择一条来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验证以上两条猜想)

师:现在来汇报你们的研究结果。

组1:通过检验,我们组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组1:我们是用画平行线的方法,“一比、二靠、三移”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师:你们用的是平移法,很好!

组2:我们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我们用的方法是在一组对边之间画两条垂直线段,用直尺量出这两条垂直线段的长度都是6厘米,因此可以肯定这组对边是平行的。

师:你们用画垂直线段的方法也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下面请研究第二条猜想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

组3: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们量的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长都是12厘米,另一组对边长都是10厘米。

组4:我们组量的平行四边形中,较长的一组对边长都是11.6厘米,较短的一组对边长都是9.7厘米。通过检验,平行

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师:你们都用数据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很棒!现在你们能确定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了吗?

生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生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那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生1: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2: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3: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64页,看看教材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来齐读一遍。

(课件展示并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师:在这个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你真会找。我们把重点词用重音齐读一遍。

(学生读)

(边说边指长方形、正方形)

师:通过读,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你知道它们“特殊”在哪儿吗?

生: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那现在老师给你们三个圈,你们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填写在里面,想想看应该怎么填。

(教师在黑板上画集合图)

生:平行四边形填在最外面那个圈,长方形填在中间那个圈,正方形填在最里面那个圈。

师:你为什么这样填?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而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要想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生:对边必须平行。

(2)探究梯形。

师:请看大屏幕上,梯形的边又有哪些特点呢?

(课件展示)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你们都有同样的发现吗?

(板书)

生(齐):有。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梯形上窄下宽,因此这组对边肯定不相等,另一组对边延长后会相交,肯定不平行。

师:那好,就请每位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梯形图,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来检验,梯形的一组对边是否平行,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检验、交流)

师:梯形的这组对边是平行的吗?

生1:我用平移法证明梯形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

生2:我是在这组对边之间画两条垂直线段,用直尺测量两条垂直线段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肯定梯形的一组对边是平行的。

师: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

生: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那另一组对边是不是平行的?

生:不是!它们延长后会相交。

师: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总结概念)

师:请打开教材第66页,看看教材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来齐读一遍。

(课件展示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在这个定义中,你们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生:只有一组、平行、四边形。

师:你找得真准确,我们把重点词用重音再读一遍。

(学生读)

师: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必须要符合什么条件?

生:是四边形,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请判断下面的图形,是梯形的画“○”,不是的画“△”。

(学生自由练习)

3 教学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了,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

(课件出示四边形的集合图)

师:我们先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两组对边都平行。

师: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讨论)

(教师指名汇报)

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特殊在哪里?

生: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梯形有没有两组对边平行?

生:没有。

师:所以梯形单独分为一类。

师:所以四边形这个大家族(展示:四边形集合圈)由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这几个家庭组成(展示:平行四边形、梯形集合圈),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包含有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展示:长方形集合圈),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含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展示:正方形集合圈)。

师:现在我们对照教材第66页的这个集合图,同桌互相说说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它们的关系?

(指名学生说说)

4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判断。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4)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判断得真准确。其实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在哪里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

(指名说说)

师:好,老师现在带你们去校园找找,看这美丽的校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展示主题图)

师:谁愿意上来找找?

(学生上台指出有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物体)

师:同学们真会找,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我们生活中很多建筑物都要用到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想不想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亲手画一画、剪一剪呢?

生:想。

(学生活动,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利用多种方法剪出不同的图形来。

5 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好好想想,下课!

6条形统计图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五座名山的美丽风景)

师:美吗?

生(齐叹):太美了!

师:那你们知道每座山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吗?

(学生相互望一望,有的摇头,有的不做声,无人举手)

师:(课件出示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表)现在你们知道每座山的海拔高度了吗?

生:知道了。

师:怎样知道的?

生:从屏幕上的统计表中知道的。

师: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把你收集到的统计表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在哪里收集到的,表中包含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展示收集到的统计表,并讨论交流统计表中包含的信息)

师:看来大家对统计表都很熟悉了,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信息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认识、分析条形统计图

(出示教材第94页例1,展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

生:晴朗的天数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有5天,雷阵雨有2天。

师:你们能快速地给这几个天气的天数排个队吗?

生:能。

(学生排序)

师:除了这种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什么表示方法?

生1:用圆圈表示个数。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中国人民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 生(众):毛泽东。 师: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众):1936年2月。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让我们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一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众):感情。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到了六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课件出示) P《春夜喜雨》 师: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生读,师随评)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生兴致盎然,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 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课件出示标题)(B 板书课题)(齐读)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处盛夏,有句谚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2:我知道了作诗的地点是望湖楼。 师:美丽的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 生3:我从“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课件出示) P全诗 师: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这首古诗就一个生字“遮”,注意是翘舌音,读起来容易,写起来有点难,半包围结

构,“走之”底,先写里面,注意起笔点的位置和关键笔划竖撇的写法,再写“之”写好捺。(教师范写,学生模仿写)。 师:突破了难点字,我们回过头,看能否把此诗读得字正腔圆。(生读)(齐读) 师: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节奏感和意味就读出来了。不信,咱也试试。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练读二、三、四句) P黑——云——翻——墨 // 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名读,相机指导,教师打手势齐读) 师:碰到古诗你就这样读,读起诗来就有韵味了。 师:古诗的另一种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生尝试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师:可以小声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个景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同桌讨论,说说诗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 师:谁来分享下,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一句一句来。 生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B板书:云)老师认为把“还没有”换成“还来不及把山遮住”,更妥帖。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B板书:雨) 大家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跳入船里的有哪些雨点呢?(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

《春》名师课堂实录

《春》名师课堂实录 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赵雅婷:就一个字——美! 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笑)是一种投人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 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

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异口同声)三个! 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 生:(齐)恰当! 师:为什么? 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人在盼春。?东风的脚步近了?,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 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小马过河》名师课堂实录

《小马过河》名师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门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渎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儿,看到这么多的人,他心里十分紧张。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生:小马,你别紧张,我们欢迎你。 生:小马,我们愿意和你交朋友。 生:小马,我们班的同学可好了,别害怕。 师: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他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评析: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很亲近、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氛围。]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快快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阅读当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准字音;3.读通句子;4.读课文,标㈩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8个。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边读边带着表情,一会露出了微笑,一会儿又皱紧了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生:当我读到小马过不去河的时候,我替他着急,就皱紧了眉头;当我看到小马最后过河了,我真为他高兴。 师:看来你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小马了,说明你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相信你一定

风筝教学实录 名师课堂

风筝说课稿 一、导入大家记得你们小学学过的一篇文章?贾平凹的风筝,那还记得作者贾平凹和他的伙伴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吗?放风筝对他说,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放风筝,作风筝。确实,说起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 那么,老师想问大家了,大家都喜欢放风筝吗?放风筝时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大家的发言看来,风筝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梦想和快乐。但是,却有这样的一个人,当他看到别人放风筝时,却只觉得惊异和悲哀,这又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到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风筝》。 风筝这篇文章是文学大师鲁迅写的 二、作者简介 我们知道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他真名是叫什么?周树人,对,原名周樟寿。鲁迅是他的笔名,那大家知道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文章是什么吗?没错,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鲁迅其实是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可是后来他的祖父因为科举舞弊案入狱后,在加上他又年幼丧父,那么家境也因此败落下来,而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这种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和母亲一起分担生活的负担,这也使他过早的结束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对于她的年幼的弟弟妹妹而言,长兄如父,这就意味着他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就像今天我们讲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他和弟弟之间事,那这篇文章选自诗集《野草》, 那在简单地了解鲁迅先生,以及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后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检查字词 相信大家回去都有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我等下会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一些词注音。 苦心孤诣.嫌恶 ..什.物 虐.待笑柄.瑟.缩 (刚刚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巩固,复习这些词汇。 四、课文分段 一、引出回忆(1-2)惊异、悲哀 二、折断风筝(3-4)嫌恶 风筝三、中年悔悟(5-11)悔悟、补过 四、现实(12)悲哀 五、课文分析 (一)第一部分: 1、作者看到北京的冬季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心情如何? 生:惊异和悲哀 悲哀很好理解,惊异,也就是惊讶,诧异。可是我们想就算一个人不喜欢风筝那也不至于看到风筝就感到惊讶悲哀对不对?那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感觉呢?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因为通常放风筝应该是春天或者秋天的时候,但是在北京居然在冬季放风筝,所以会让作者有点惊讶。 对,因为在作者的记忆里,故乡放风筝是在春二月,但是现在北京是什么季节啊? 生:冬季。 而且地上还有积雪。所以作者才觉得惊异。那作者又为什么感到悲哀呢? 生:因为他想起了想到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 2、是回忆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所以感到悲哀,那你能不能把这个精神虐杀的一幕,

一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实录(小学一年级人教版) 《数数》教学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数图上的物品和人物。下面,哪位同学能从1数到10呢?(有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数出来) 师:全班一起数一数吧。(全班齐数)非常流利,不错。 二、教授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到图中有一面国旗,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出示1) 生:老师还有一位老师。 师:对!不管是一位老师还是一面国旗,只要是数量只有“一”的,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请同学们再观察图,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 生:一个足球。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 (指后全班都说:“对!”) 生:一栋教学楼。 师:对吗?图上是不是只画了一栋教学楼呢?大家看看。(全班都说:“是!”)那我们学校是不是只有一栋教学楼呢? 生:不是。 (一个学生边说边用手指着几栋教学楼的方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学校有好几栋教学楼。 生: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 师:哦,你看得真仔细!我们看一下国旗,上面是不是有一颗大的星星? (同学们都仔细的看着,然后说:“是!”)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上课时也很积极,有不一样的意见时能大胆说出来,这一点非常好。 生1:老师,还有一个足球场。 生2:有一个操场。 (教师把学生们说出来的东西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细心,昨天我们只是数了一面红旗和一位老师,这么多的东西都没有数出来,现在你们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 (出示挂图,全班一齐从1数到10)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没数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身上都有些什么器官,比如:我有1张嘴,2只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有几个什么”来说一说呢? 生1:我有2只脚。 生2:我有一个鼻子。 生3:我有2只手。 生4:我的这只手有5根手指。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评价语精彩纷呈呢? 一、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评价语是一门艺术。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这一教学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在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段话。 生: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 生: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生:文化。

师:请大声再说一遍。我们平时都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体会到了,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文化。 激情的煽动,激情的期待,激情的肯定,让学生的心也不由地跟着窦老师激情澎湃。同样的否定,却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那又是教者丰厚底蕴的体现。 二、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例“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

《丁香结》课堂教学实录(最新)

《丁香结》课堂教学实录 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寓意或品格(P课件出示:图片)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那丁香花呢?(生沉默)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现代诗《雨巷》(课件出示) P播放《雨巷》朗读音频。 师:戴望舒在这首诗里选择丁香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无尽忧愁和迷茫。作家宗噗与窗外三棵白丁香朝夕相伴,它诱发作者的什么情思?带给作者哪些人生感悟呢?带着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读懂这花中所蕴含的情思和感悟。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字(音) 师:这是一篇散文,文章篇幅不长,谁能概括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生答)(课件出示)P作者对今年盛开的丁香花进行细腻的描写,进而写到近三十年来陪伴自己的三棵白丁香,并展开对丁香的思考和感悟,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出作者豁达、洒脱的人生观。 师:把长文都短,这是一项难能可贵的能力。(课件出示) P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将描写丁香结的句子划下来,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划,师巡视) 师:快速提取信息,拼的不仅仅是手速更是思考的速度。谁愿意先来分享?(生答,师引导) (课件出示) P文中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师: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分组读、齐读)读得不错!既要把句子读通,读懂,更要把句子读懂!你们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些句子主要分布在最后三段)

师:既然4-6段都是写丁香结,那1-3段都是写什么呢?(丁香花) 师:难度再升级下!既然本文都是围绕着花来写,那请你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全文的内容(生答,师引导)(课件出示) P赏花悟花 师:如果赏花属于状物,悟花属于什么(说理)。本文侧重于状物还是说理呢(说理)其实,作者写丁香花就是为了引出丁香结,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什么感悟呢?(结,是解不完的……)(课件出示)(齐读) P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既然,重点是悟理,为何作者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告诉我们道理,岂不爽快!(通过事物来揭示道理,更深刻)借事物来揭示道理,从写法上来讲叫做什么(借物喻理)(B板书:借物喻理) 师:散文,形散,神不散。本文运用借物喻理的手法,紧扣两个关键词来写(师指板书)--赏花,悟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他的“花花世界“,感受他的“花言花语“。(课件出示) P品读1-3自然段,边读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赏花”?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读,师巡视) 师: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好的!谁来告诉我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课件随机出示)P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B板书: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 师:先来说说丁香花的生长环境,丁香花长在哪呢?(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颜色有几种(白色、紫色),气味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形状呢?(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档

m e n h n s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 李镇西系列[/B]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B]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B]李镇西老师讲《祝福》[/B]李镇西:我教《沁园春 长沙》[/B]李镇西: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B]李镇西:再别康桥[/B] 李镇西:《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B]李镇西上作文评讲课(课堂实录)[/B] 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完整版)[/B]李镇西作文课堂实录[/B] 李镇西专栏[/B](包括:在烈日和暴雨下 冬天 提醒幸福 我教《孔已己》等) 李镇西上《给女儿的信》[/B]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B] 李镇西《提醒幸福》教学实录[/B] 韩军系列[/B] 韩军:我教鲁迅的《药》[/B]韩军:我教李商隐的《隋宫》[/B]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B] 韩军:大堰河,我的保姆[/B]《登高》课堂实录[/B](韩军) 韩军:心灵的拜访——《紫藤萝瀑布》教后记[/B]

a i e a A i n 韩军《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B] 致大雁(韩军在新教育实验北京会议上的语文课)[/B] 程少堂系列[/B] 程少堂老师《你是我的同类》教学实录[/B] 程少堂《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B] 程少堂老师《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B]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B] 好课赏析:程少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实录[/B] 程少堂《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公开课教学实录[/B] 程翔系列[/B] 程翔《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B]程翔《散步》课堂实录[/B]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B] 程翔“感动”作文课教学实录[/B]程翔《雷雨》实录[/B] 赵谦翔系列[/B] 赵谦翔课题汇报课实录[/B] 赵谦翔《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B] 程红兵系列[/B] 程红兵: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B]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程红兵[/B]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B]程红兵《雨霖铃》的教学实录[/B] 于漪系列[/B]

《桂花雨》名师教学实录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薛法根)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读拼音写词语,请你写在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写,略) 师:边巡视边笑着说:“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去查找正确的答案。小学生识记生字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今天因为看别人写的是个错的,久而久之,那以后想改正就有点难了,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正确。](学生陆续写好并举手) 师:请第一名的上来写第一行,第二名的上来写第二行。 [师生一起批阅第一行词语:(糕)饼(尤)其新(鲜)] 师:完全正确奖励他一颗五角星,请写对的同学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生在本子上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请你们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读一读。 生:糕饼尤其新鲜。 [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教得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不流任何痕迹,这就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生:非常 师:不是很准确 生1:特别生2:格外 师: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师生共同批阅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词,问写这词的同学。) 师:“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 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 生1:爸爸妈妈生2:爷爷奶奶生3:外公外婆 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 生1:我没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没人比我小。(众笑) 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薛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批到错词“挑捡”) 众生:错了!

师:错了? 众生:对了!(众笑) 师: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别看我,去看你的书。 (看书后,师生共同改正“捡”为“拣”,重点区分两字的不同含义,随机进行了选取字填空的训练。)师:请全对的同学奖自己一颗五个角的星——五角星,错一个的奖自己一颗三个角的星——三角形,错两个的有没有角啊。 [评:字词教学不一定每个都教,学生会的就不用再教。在这一环节薛老师进行了选择性教学,对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他作了重点教学。] 师:这些词都出现在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略) 师: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并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生自读课文,略)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并且任务布置得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师: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1:美!生2:香!生3:乐!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有一个字要读重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最”,再次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 生:好看!(被老师这么一追问,意识到前面说满树的叶子不好看的失误, 连忙改口说“好看”。)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 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 生:不太好看,太小了! 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 生:香气迷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7大雁归来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拿到课文后是怎样阅读的? 生:我是带着课后的问题去读的。 生:我是先读课文,然后再思考课后的问题。 师:假如没有课后问题,你又怎样去读? 生:怀着好奇去读,看大雁归来是什么样子。 生:看大雁的归来有什么作用。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板书文中的生字:缄、沼、狩、徙、蒲、雉、鹬、鹂) 师: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 师:请大家用组词的方式读。 生:缄默、沼泽、狩猎、迁徙、蒲公英、雉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黄鹂。师:“雉” 是一种有着长长的尾巴的野禽。生远:野鸡。 师:好的。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要完成这样两个字的任务:(板书)探究。(板书)探究一、试用员园个以内的字提取本文信息。 师:试用?个以内的字提取本文信息,就是要求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速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读课文,思考) 生:大雁是春天的使者。 师:一种说法。 生:大雁归来,充满生机。 师:又一种说法。 生:大雁的生活习性。 生:大雁归来的各种特征。 生:大雁归来的行为。 师:说法又有不同。 生:大雁是人类的朋友。 师:你说的是作者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 生:大雁归来的意义。

师:我提示一下,有很关键的两个字你们没归纳出来:时间。 生:大雁归来的季节。 生:大雁归来是春天到了。 师:其实课文里已经说得很明显了:三月,大雁又回来了。“三月,大雁归来”,就是本文的主要信息。好,你们记下来。(板书)探究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中的“大雁”。 师: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春天里归来的大雁。那么请大家说一说,你眼中大雁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同学们读课文,寻找,勾画)师:请发言。 生:课文写了冬天的大雁。 师:要先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大雁? 生:南飞的大雁。 师:是往南飞的大雁,还是从南方归来的大雁? 生:是从南方归来的大雁。 生:觅食的大雁。 师:哦,大雁在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生:大雁的集会。 师:你说反了,应该说是集会时的大雁。 生:孤雁的哀鸣。 师:你又说反了,应该怎样说? 生:哀鸣的孤雁。 师:大雁是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一同迁徙的,孤雁是少数。 生:成群结队的大雁。 生: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师:又讲反了,应该说四月夜间鸣叫的大雁。 生:春雁觅食过程中的鸣叫。 师:啊,我们要说的是大雁,不是鸣叫。 生:有着亲情、有着友情的大雁。 生:迁徙中的大雁。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文短情长。前半部分对童年往事的叙述生动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摹栩栩如生。后半部分写成长过程中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的感悟,抒情议论深刻隽永,内涵丰富。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品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细节描写。对文中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读予以突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糟糕”二字。 2、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读悟结合 【课前准备】 (发课文纸) 师:课文读过了吗?几遍?几个自然段?标上了吗?既然所有的活都做完了,咱们就上课吧,上课!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来,看我写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写字。 师:(边板书课题边讲解)写字,不但要端正,整洁,而且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糟糕”的“糟”笔划比较多,我们应该注意右边的“曹”上宽下窄,中间对齐;

“糕”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求会写的字,右边“羊羔”的“羔”写得稍短一点,这个字就会很漂亮了。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把练习纸上的课题补充完整。 (学生练写,老师相机指导学生的书写及其姿势) 点评1:姿势这么美,我说的你们都记住了; 点评2:把“糟糕”两个字写得如此精彩,你们真了不起。 2、读课题。 师:这个题目当中还藏着很多的秘密,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我们读书的向导,请同学们跟着这个向导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开始。 1、指导默读。 师:少年先锋学校的学生就是会读书,一说默读,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嘴唇都不动,并且不用手指指着读。 2、检查默读情况。 师:读完了吗?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看着题目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2)、划分意义段,理清课文脉络。 师:这两种评价都是出于——(生:爱),非常了不起!简单的读书就已经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就是这样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板书:故事)然后呢?写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或者说感悟。(板书:感悟)层次非常的清楚。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童年的故事,哪些自然段又写的作者长大以后的感悟?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板书:∥) 师:快速浏览的时候,你可以一目十行,找到以后就可以举手告诉我。 (生答:1——14自然段;15——17自然段) 四、抓重点句,品悟情感。

小学语文名师 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名师课堂实录以读促教,以读代讲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庞欣方坚荣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握住人物的心情去读,自然就读出了语言的温度。很想再听听你们那么到位的朗读,再读一次给老师听听好吗?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向名师学习,让自己成长!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听孙双金老师上《落花生》一课有感孙双金老师《落花生》教学 孙双金教学实录——《落花生》第一课时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特级教师孙双金《落花生》教学赏析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朴实中透射着情与智的魅力——听孙双金校长执教《拉萨的天空》有感 新课程观下的新课堂————兼评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孙双金老师课堂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 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赏析

孙双金《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孙双金教学设计——《白杨》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好课像登山 金秋观摩孙双金老师评课 听课随感——听孙双金老师的《走近李白》 孙双金老师《落花生》教学 特级教师孙双金林冲棒打洪教头 孙双金教学实录——《二泉映月》 《只拣儿童多处行》孙双金教学实录 倾听心灵花开的声音——谬解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二泉映月》教学艺术孙双金钻研、处理教材的艺术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魅力 孙双金《送别组诗》教学实录

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孙双金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孙双金教师读、问、讲、评的艺术 孙双金校长走进课堂 学习孙双金教学《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 孙双金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 孙双金怎一个“情”字了得——孙双金老师《二泉映月》听后感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一:有不懈追求——立志 孙双金教学设计——《白杨》 孙双金新课程呼唤新课堂 孙双金我的好课观 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三:潜心搞学问——研究 孙双金设计教学主线的艺术 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二:静心读名著——学习 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孙双金)

语文教学课堂实录

第一节是来自盐城市实验小学的马静静上的《广玉兰》 师生问好。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广玉兰》,谁来读词语? 一生读。声音很响亮。 师:很好,声音很响亮,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有些词语的意境都读出来了。课文从哪些方面还写了广玉兰的什么呢? 生:写了广玉兰的幽香,叶和花。(板书) 师:很好,请坐。 上午我们还学了课文第一小节,我们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 生:幽香 师:现在让我们自由读一读二、三自然段,看是如何写叶和花的?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第二小节写了叶和花的色彩;第三小节写了花的形态。 师:是呀,写了从广玉兰花瓣的色彩、质感、形态。(师板书:色彩、质感、形态)下面就让我们聚集在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上,好好读一读,看你能读出些什么? 学生读。 师:你读懂了些什么? 生:无法用文字——可以看出花瓣白中透着青绿。 师:花瓣的什么白中透着青绿色?你肯定吗? 生:不肯定。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不能肯定? 生:无法用文字—— —— 师:什么是质感?伸出双手摸摸桌面、衣服、脸分别给你什么感觉? 生说:富有弹性 师:奖励你将这一部分读一读。 生读。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种感觉你能读出来吗? 齐读。 师:默读第三自然段,写了叶的哪几种形态,圈一圈? 师:哪一种形态是你喜欢的?细细朗读,写下你的体会。 船长 淮安市北京路小学王利 师生问好。 师:今天继续学习—— 生:船长(板书)。 师:我们认识了船长—— 生:哈尔威 师:伸出手跟老师写一写。 (板书) 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船长? 生分别说了几个词。 师:我们来看一看雨果对他的评价。 (课件出示) 生读。 师:雨果评价他一生都—— 生:忠于职守(板书) 师:履行—— 生:做人之道(板书) 师: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划出来,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生读课文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印象深刻? 生:读第三小节,写了哈镇定。

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质疑1. 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也就这样,但对著名作家萧红来说,却是一个出示课题《祖父的园 子》(课前已板书在黑板上),齐读。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你们以前怎么学的?生1:先看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生 2:与前面的课文对比,比较着学。 师评价:你们的孙老师真优秀。师:今天再教一种多遍读的方法,默读、浏览,有一定速度,甚至快到一目十行。 2.引导学生将课题变成问题。达成共识:祖父的园子是怎么样的? 二、一读课文 1. 浏览全文,思考: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想到一个词(用什么词形容这个园子)就写在课题旁边。【要求快速读、看,假如你已经预习过课文,可以一目十行。】 2. 教师巡视,发现好的词马上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了线】 在这个过程中,师不时地提醒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特点?生写在黑板上的词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应有尽有自由快乐一起讲评,举手核对。 师:仅读到这太肤浅了,要第二遍读,那么第二遍读得问题是什么 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词(结合板书)提出问题。】生一起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板书上加上?】 【读题后把题目变成本节课的问题,读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后,又把这些答案作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顺应了课堂正是在不断地质疑、解疑中进行的道理,而教师也就成了那个穿针引线的人,至于课堂这件华丽的五彩衣,却是让学生们自主编织。看似漫不经心的设计,体现的却是大师的睿智。】 三、二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前3 个问题,划下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下相应的词语(旁注)。 在学生读、想、划、写的过程中,虞老师巡视,并让一男生就自己的学习交流(举例)。 生读句: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并告诉大家他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了应有尽有这个词。 师:有蜜蜂、蝴蝶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所以也有人就在旁边写了生机勃勃。 【这一举例,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有据可循,也让旁注过于累赘的学生吝惜笔墨。从这里也让我明白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领非常重要,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自己学,教师只是个别的指导几个学生,因为一个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孩子还没有具备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