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合集下载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23
文学性:有意味的形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既不见古人, 后亦不见来者。 余念天地之悠悠, 因独怆然而涕下。
24
有意味的形式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5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20
《乡愁》/ My Nostalgia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When I was a child My nostalgia was a little stamp I was here Mother was there
文化意蕴、民族性
文学性的表现之四 :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苏姗·朗格(Susanne. K. Langer):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家“是借助情感符号形式的直觉,借助于把感 情认识塑造成这种形式的能力而成为艺术家的。” 《情感与形式》)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18
文学性的表现之二:意境
意境的优美、悠远 ——言有尽,而意无穷
19
通过翻译来发现、体味“文学性”
Robert Frost:“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一、引言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文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讲义将介绍文学概论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文学的本质和研究方向。

二、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用语言艺术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2. 文学的特点: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虚构性、言语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它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又能超越现实,给人以审美享受和思考。

三、文学的研究方法1. 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等不同的批评方法。

2. 文学史研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和变迁进行研究,探讨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3.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探讨文学创作和阅读的理论问题。

包括传统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等。

四、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 古希腊悲剧:以奥斯卡·王尔德的《玛丽安·埃文斯》为例,探讨古希腊悲剧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2. 文艺复兴: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品。

3. 浪漫主义:以雨果的《悲惨世界》为例,阐述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4. 现代主义:以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5. 后现代主义:以托马斯·品钦的《重建》为例,探讨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和重构。

五、文学与社会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六、文学的价值和意义1. 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式的处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2. 文学的思想价值: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的塑造,传递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

3. 文学的文化价值: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着某个时代、某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ppt课件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ppt课件
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
法国学派定义分析:
5、局限: 事实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
并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有时会陷入烦琐 考证的泥沼。
排斥对作品进行价值评价,排斥对作品 之间的美学关系的探讨。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 韦勒克、雷马克、马隆、列文、
明确提出了跨学科的研究,把比较文学 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去。
美国学派定义分析:
5.缺限: ①跨国界说的欠妥; ②定义过于散漫、研究范围过大,容易失
之根据。 可比性问题
七、可比性
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 可供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 研究的可能,是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 的前提。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 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研究,在学科 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 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 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 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 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 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 汇通。
三种不同文学关系中的可比性
1、事实关系(亲缘关系与因果关系) 例: 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古代文学 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 《圣经·创世记》和弥尔顿的《失乐园》
放送者、接受者和传递者(媒介)
三种不同文学关系中的可比性
2、价值关系 无事实关系,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在美
学价值、表现形态、创作方法等方面表现出 类同的或对比的关系。
三种不同文学关系中的可比性
无亲缘联系和因果联系的文学现象之间为什 么同样存在可比性? 首先,人类的认识过程、人的思维方式 具有相似性; 其次,文学本身内在的品质决定: “文学是人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
阶段一 比较文学的欧洲阶段
在法国学者的努力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得 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学科体制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比较文学产生于法国? 比较文学产生于欧洲!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美洲阶段
阶段二 比较文学的美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在美洲。 第二阶段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型期。从20世纪60年 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逐渐从法国转向美国,形 成了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


Chapter
历文 史学
和的
方定
法义

One
本讲纲要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 的历史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 究方法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导言
何谓比较文学?
何谓比较文学?或者说,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这 是本学科自诞生以来几乎从未中断过讨论、从未停止争鸣 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内涵。
(三)中国学派的定义
本课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 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该定义既继承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定义,继承了 传统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又补充了跨文 明研究,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 ,既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研究,
(三)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亚洲阶段
阶段三
比较文学的亚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三阶段的发展重心在亚洲,是比较 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期。
“最后——这不是期望而是一种证实,比较文学反映了 文学本身在观念方向的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囿于雅典、 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现在它已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 了。”——基亚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参考阅读
10、[法]艾田伯:《比较文学之道:艾田伯文论选集》,
胡玉龙译,生活· 读 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1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2、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3、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 14、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
比 较 文 学
讲授:上官秋实
参考教材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 2、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年。 4、孙景尧主编:《简明比较文学》,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1988年。
法国学派定义分析:
1、学科性质: “文学史的一支”,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对象、范围: “国际间的精神关系” 、“研究不同文学的 作家之间的……事实联系。”
3、研究方法: 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重在 考据、实证。
法国学派定义分析:
4、主要功绩: 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跨语 言、跨民族),从而也就确定了比较文学作 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 ,为比较文学开拓 了新领域; 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 (“比较文单的“X+Y” ; 一种类型是简单地套用: 把西方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简单地套 用到中国文学之中。 把西方的批评理论,不加分析地运用于 中国文学研究。
如何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把握可比性?
“可比性”三部曲: 发现、考察、抉择
1、发现
相似性与可比性 显性的可比性 隐性的可比性
参考阅读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

2. 文学的定义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通常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阅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结构等方面。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可以按照表现形式、主题内容、风格特点等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

三、文学的特点与功能1.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想象力、表现力、文化传承等特点。

2. 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娱乐、审美、思想交流、传统传承、社会反思等多种功能。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等,具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文化底蕴。

2.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包括了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1. 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思考和体验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2. 文学的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表达内容,也包括了其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

3.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社会意义等多重意义。

六、文学的批评方法1.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了评注、鉴赏、评论、评说等形式,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2. 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更加重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例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七、文学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启迪人心、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
即“跨国界”、“跨文明”及“跨学科 ” ;
2. 强调了“异质性”; 3. 提出了“文学变异研究”。
思考:
比较文学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 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 和主张?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界、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则是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前提。如果在跨越异质文明的比较文 学研究中,忽略了文明异质性的存在,我们的研究便会陷入 简单地同中求异——比如有可能把中国文学变为西方观念的 注脚,也会陷入简单地异中求同——比如只是进行一种浅层 次的“X+Y式”的比附。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三大研究领域
一、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 跨国界研究
具体对象: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
和文学史等。
主要关注点:文学性,即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 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构成:
流传学
实证性影响研究 渊源学
跨国界研究
媒介学
比较文学 跨学科研究
语言层面变异学研究
跨文明研究
卡雷提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 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
[法]卡雷:《〈比较文学〉初版序言》,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 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43页。
基亚则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法]
基亚:《比较文学》,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二、类同性 类同性是迥异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的鲜明旗帜和突出特征。具体来说,类同性是指没有任何事 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 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 学理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或契合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味 味诗
6
三、文学性(literariness)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也。”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禅悟 断指得悟。
南宋黄龙派禅师青原惟信: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 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十七)
20
《乡愁》/ My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Nostalgia
When I was a child My nostalgia was a little stamp I was here Mother was there When I grew up My nostalgia was a small ship ticket I was here My bride was there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 Lolita)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 ,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腭向下移动三次, 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主万译)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 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 落在牙齿上。洛。丽。塔。(于晓丹译)
15
王志瑞:《偏是》
我原不想见他, 偏是梦里见着! 既然梦里见着, 偏是夜鸟叫着! 夜鸟干我甚事 偏是闹得我睡不着! 睡不着也罢了, 偏是那月亮儿又淡淡的照着!
16
诗尾升华:化平庸为神奇
朱元璋:《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遍残星与晓月!
17
诗尾升华:化平庸为神奇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Later on My nostalgia was a low grave I was outside Mother was inside
21
文学性的表现之三: 文化意蕴、民族性
文学性的表现之四 :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有意味的形式”(
11
对“文学性”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2
对“文学性”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比较“文学性”:
significant form)。
苏姗· 朗格(Susanne. K. Langer):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家“是借助情感符号形式的直觉,借助于把感 情认识塑造成这种形式的能力而成为艺术家的。” 《情感与形式》)
23
文学性:有意味的形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4
二、文学的特质
高尔基:“文学是人学。” 章培恒:“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以感情来
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特 质)。
文学的特质,即“文学性”(literariness)。
5
文学性(literariness)
通常我们借助文学阅读经验和审美体 验,来感悟作品的“文学性”及其高 低。
7
三、文学性(literariness)
悟诗如参禅 味诗:沉潜含玩 俞平伯讲诗
对“文学性”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柳宗元:《江雪》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Robert Frost:“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打油诗:《雪》 (问题:语言通俗、简淡、质朴、口语化,是否就不 能成为好诗?)
33
有意味的形式:节奏的意蕴
“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
亭记》)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 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野草· 秋夜》)
34
有意味的形式:节奏的意蕴
后来,张蕴之到四小当校长去了,王文蕙到远 远的一个镇上教书去了。 后来,张蕴之死了,王文蕙也死了(她一直没 有嫁人)。 詹大胖子也死了。 这城里很多人都死了。 (汪曾祺:《詹大胖子》)
大跃进诗歌
夏宇:《甜蜜的复仇》 郑愁予:《错误》 《两个人的故事》 王志瑞:《偏是》
13
夏宇:《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 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18
文学性的表现之二:意境
意境的优美、悠远 ——言有尽,而意无穷
19
通过翻译来发现、体味“文学性”
Robert Frost:“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余光中《乡愁》及其英译的“诗味”比较
什么是文学?
一、“文学”的界定
二、文学的特质
三、文学性(literariness)
3
一、对“文学”的界定
(一)文学的传统定义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 文等。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再现,作家通过 形象思维,用语言作手段,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 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既不见古人, 后亦不见来者。 余念天地之悠悠, 因独怆然而涕下。
24
有意味的形式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5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Thomas Gray (1716—1771)
31
有意味的形式:语音的象征意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2
有意味的形式:节奏的意蕴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40
文学性的表现之五:“陌生化”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38
文学性的表现之五:“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学者对“文学性”的探讨
1914年,雅可布逊(Jakobson)领导的
莫斯科语言小组,彼得堡什克洛夫斯 基领导的“诗歌语言研究会”,都在 研究诗歌语言的特异性。
39
文学性的表现之五:“陌生化”
雅可布逊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的特
殊性,即研究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亦即“文学 性”。应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研究文学作品 本身,研究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 如作品的技巧、词汇、情节、叙述结构等等。
26
米勒的《晚锺》
66
27
《乡村墓地挽歌》
译文一
暮钟鸣,昼已瞑, 牛羊相呼,迂回草径。 农人荷锄归,蹒跚而行, 把全盘的世界剩给我与黄昏。
译文二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 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把整个世界留给了黄昏与我。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28
译文三
《乡村墓地挽歌》
晚钟殷殷响,夕阳已西沉。 群牛呼叫归,迂回走草径。 农夫荷锄犁,倦倦回家门。 惟我立旷野,独自对黄昏。
(丰华瞻译)
29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by Robert Frost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 a shake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ed up with snow.Of the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比较文学概论
查明建 电邮:zhamingjian163@
课程介绍
教学内容和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