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
合集下载
粤剧介绍

粤剧音乐基本上由声乐及器乐组成。 粤剧唱腔属于声乐范围;器乐则包括烘 托各类场面的管弦乐及锣鼓点子。粤剧的 器乐部份主要由锣鼓点子和器乐曲组成的。 锣鼓点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场面节奏,以音 响烘托表演,发挥演员动作的感染力和特定 场面的气氛。粤剧音乐中的管弦乐曲,多是
在唱腔和唱腔之间的场面用作衬托演员 动作和渲染气氛之用。
一、粤剧的起源 二、粤剧的历史
五、粤剧的戏服 六、粤剧的音乐与唱
三、粤剧的行当 七、粤剧名伶与粤 剧欣赏
四、粤剧的化装
一、粤剧的起源
粤剧(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 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 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 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 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 ,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 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 ,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 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 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 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 , 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
贱,褶、用子ຫໍສະໝຸດ 老途亦、甚称少广海
均 可 穿 。
;
文 、 武 、 贵 、
青 是 生 角 常 服
, 的不 褶大开
文 低能 子领氅
()
角 穿 官 衣 。
级 , 通 常 武 角 穿 开 氅
穿 用 , 但 身 份 比 穿 蟒
海 青 相 似 。 无 官 者
斜 襟 , 阔 袖 长 袍 , 和
皇 亲 大 宦 之 常 服 , 是
粤剧乐器的种类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敲击乐 器
器吹 管 乐
弹拨乐
拉弦乐 器
敲击乐
粤 大喉(男角高腔 剧) 的 平喉(男角平 唱 腔) 腔 子喉(女角专用
在唱腔和唱腔之间的场面用作衬托演员 动作和渲染气氛之用。
一、粤剧的起源 二、粤剧的历史
五、粤剧的戏服 六、粤剧的音乐与唱
三、粤剧的行当 七、粤剧名伶与粤 剧欣赏
四、粤剧的化装
一、粤剧的起源
粤剧(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 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 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 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 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 ,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 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 ,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 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 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 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 , 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
贱,褶、用子ຫໍສະໝຸດ 老途亦、甚称少广海
均 可 穿 。
;
文 、 武 、 贵 、
青 是 生 角 常 服
, 的不 褶大开
文 低能 子领氅
()
角 穿 官 衣 。
级 , 通 常 武 角 穿 开 氅
穿 用 , 但 身 份 比 穿 蟒
海 青 相 似 。 无 官 者
斜 襟 , 阔 袖 长 袍 , 和
皇 亲 大 宦 之 常 服 , 是
粤剧乐器的种类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敲击乐 器
器吹 管 乐
弹拨乐
拉弦乐 器
敲击乐
粤 大喉(男角高腔 剧) 的 平喉(男角平 唱 腔) 腔 子喉(女角专用
岭南文化 粤剧PPT课件

老用褶
、途子
少甚亦
均广称
可 穿 。
;
文 、 武 、 贵 、 贱 、
海 青 是 生 角 常 服 ,
文 的不 褶大开
角 低能 子领氅
()
穿 官 衣 。
级 , 通 常 武 角 穿 开 氅 ,
穿 用 , 但 身 份 比 穿 蟒
海 青 相 似 。 无 官 者
斜皇
襟亲
, 阔 袖 长 袍 , 和
大 宦 之 常 服 , 是
二、粤剧的历史
早期的戏班艺人为了方便互相联络和安排 与班主订立合约,便在佛山成立一个行会组 织,名琼花会馆。琼花会馆附近设有琼花水 部,是戏班的红船用來停泊的地方。所谓红 船,是一艘用木造的帆船,船身大部分涂上 红色。红船的主要用途是运载戏班成员及戏 箱,戏箱里有服装、装饰等在舞台上使用的 物品。以前粤剧班经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演 出,往來只能靠船,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要在 戏船上食住,后来戏院渐增,而且交通工具 日益发达,红船作用消失,就被淘汰。
三、粤剧的行当
“十大行当”:
末、净、生、旦、 丑、外、小、贴、 夫、杂。
“六柱制”:
文武生、小生、花旦、 二帮花旦、武生、丑 生
“文武生”:顾名思义就是能文能武的角色。演 员的要求,难度很大,要求能唱能打。不仅演 出的戏路广,对演员的声、色、艺,唱、做、
念、打’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小生”:经常扮演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青 年书生、学士一类角色。多演唱功戏,重吊嗓, 要求音色圆脆,真假嗓结合:身段动作要潇洒 大方,柔中带刚。饰演的人物如《宝玉怨婚》
一、粤剧的起源 五、粤剧的戏服
二、粤剧的历史 六、粤剧的音乐与唱腔
三、粤剧的行当 七、粤剧名伶与粤剧
四、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 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 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 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 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 ,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 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 ,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 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 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 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 , 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
粤剧

粤剧
粤剧介绍
•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 东梆子”、“广东大戏”,是广东 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它结合广东 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 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 逐渐发展形成。粤剧每一个行当都 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2009年9 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粤剧面谱
《曹操面譜》 曹操面譜》 曹操,用白色勾 面,是大花面面譜, 表現老奸巨猾、阴 表現老奸巨猾、阴 险毒辣的性格。 险毒辣的性格。
《赵匡胤面譜》 赵匡胤面譜》 赵匡胤,用紅色勾面。 紅色代表正面人物。艺 紅色代表正面人物。艺 人根据、「火龙下凡」 根据、「火龙 的故事,在左眼上面画 的故事,在左眼上面画 一条小龙,右眼上面画 ,右眼上面画 七星图 七星图案。
• • • • •
粤剧的服饰
•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 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 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 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 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 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 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 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 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 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 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粤剧服装 可分为: 褶子、开氅、官衣、 可分为:蟒、靠、褶子、开氅、官衣、 帔、衣。
褶子: 褶子:又称海青,剧中广泛使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服。
蟒: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于朝会 大典所用服饰。
靠:又称「甲」, 中武将 靠:又称「甲」,剧中武将的战袍。
粤剧的表演工艺
• 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 表演工艺 四大基本类别- • 「唱做念打」。 唱做念打」。 • 「唱」是指唱功,包括平喉及子喉。 「唱」是指唱功,包括平喉及子喉。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 子喉是比平喉调 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 • 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 以假音来 • 「做」是指做工,即身体表演手势、 「做」是指做工,即身体表演手势 • 走位等传统功架。 走位等传统功架。 •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 • 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 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 • 感情。 •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 「打」是指武打,例如:
粤剧介绍
•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 东梆子”、“广东大戏”,是广东 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它结合广东 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 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 逐渐发展形成。粤剧每一个行当都 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2009年9 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粤剧面谱
《曹操面譜》 曹操面譜》 曹操,用白色勾 面,是大花面面譜, 表現老奸巨猾、阴 表現老奸巨猾、阴 险毒辣的性格。 险毒辣的性格。
《赵匡胤面譜》 赵匡胤面譜》 赵匡胤,用紅色勾面。 紅色代表正面人物。艺 紅色代表正面人物。艺 人根据、「火龙下凡」 根据、「火龙 的故事,在左眼上面画 的故事,在左眼上面画 一条小龙,右眼上面画 ,右眼上面画 七星图 七星图案。
• • • • •
粤剧的服饰
•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 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 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 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 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 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 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 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 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 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 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粤剧服装 可分为: 褶子、开氅、官衣、 可分为:蟒、靠、褶子、开氅、官衣、 帔、衣。
褶子: 褶子:又称海青,剧中广泛使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服。
蟒: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于朝会 大典所用服饰。
靠:又称「甲」, 中武将 靠:又称「甲」,剧中武将的战袍。
粤剧的表演工艺
• 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 表演工艺 四大基本类别- • 「唱做念打」。 唱做念打」。 • 「唱」是指唱功,包括平喉及子喉。 「唱」是指唱功,包括平喉及子喉。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 子喉是比平喉调 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 • 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 以假音来 • 「做」是指做工,即身体表演手势、 「做」是指做工,即身体表演手势 • 走位等传统功架。 走位等传统功架。 •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 • 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 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 • 感情。 •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 「打」是指武打,例如:
粤剧简介介绍

粤剧的特点
表演形式
粤剧以唱、做、念、打为基本 表演形式,其中唱腔是最重要
的部分。
角色划分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等行当,其中生和旦是最主要 的行当。
服饰与道具
粤剧的服饰和道具非常精美,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牌与唱腔
粤剧的曲牌和唱腔独具特色, 旋律优美动听。
粤剧的流派与传承
流派
粤剧有不同的流派,如广派、潮派和 海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
道教色彩
道教在岭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粤剧中的一些神仙鬼怪题材也反 映了道教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神祇 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粤剧中。
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05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 2 3
观众流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选择增多,粤剧观 众数量减少,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流失比较严重。
技艺特点
粤剧的技艺特点在于细腻入微的表 情和丰富多样的身段,演员需要具 备高超的演唱和舞蹈技巧。
唱腔与音乐
唱腔特点
粤剧的唱腔具有韵律优美、抑扬 顿挫的特点,每个角色都有独特 的唱腔设计,以表现角色的性格
和情感。
音乐元素
粤剧的音乐元素包括粤曲、粤乐 和广东音乐等,这些元素为粤剧 的音乐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剧本结构与特点
严格的戏曲结构
01
粤剧剧本一般遵循严格的戏曲结构,包括唱、做、念
、打等表演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唱腔独特
02 粤剧的唱腔具有独特的特点,音韵和谐、旋律优美,
是粤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表演形式多样化
03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单人表演、双人表
演、多人表演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粤剧介绍

文化特征
舞台美术
化妆
粤剧习惯将演员的面部化妆称为“妆身”。它包 括各表演行当的妆身,以及“开面”和面谱。早 期粤剧戏班演员妆身相对较为简单,只用乌烟按 自己眉眼勾画,双颊涂红粉,小武演员要表演火 爆武戏场面时,则采用“不贴色”,运用气功, 使脸面瞬间变红、变白、变青,以此表现人物情 绪。
戏服
粤剧早期的戏服并非如其它剧种一样以明代衣冠作为戏装,而是自 成一格,男女角色的戏服样式均是广绣企领长袍,阔口、中袖,此 种装扮与当时生活装束相近,在舞台表演时宽松自由、不受拘束。 其后,粤剧戏班借鉴京剧的戏服和装扮,使戏服更好地成为表演程 式和技艺的依托。例如由于引进了水袖,就必然带来舞动水袖的水 袖功,腰扎“板带”,就要熟习踢板带的技巧,这样就将戏服和表 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1. 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藉以扩阔 观众层面,达到推广及保存粤剧的目的。
2. 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6 [2]。2009 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特征
演唱
粤剧演唱分平喉(男腔真嗓发声)、子喉(女腔假嗓发音)、大喉(又称 “霸腔"“左撇”,男腔真嗓发声,兼用假嗓)、玉带左(又称“平霸”, 男腔真嗓发声)。生、丑用平喉,花旦用子喉,小武、武生、花脸用大喉, 末、婆用平喉。 “武戏文做”的小武、武生多用玉带左。平喉、子喉唱本腔(指各种板式、 曲牌的基本曲调);大喉、玉带左往往将本腔翻高四至五度行腔。“问字 拶腔”是粤剧主要润腔方法,行腔一要顺乎词意,二要讲究字声、语调, 不求花哨,由此形成了粤曲的腔由字出、字随腔落,调式变化与节奏变换 自然、顺畅之特点 [9]。
粤剧

——表演方式
自报家门
粤剧中的武打场面被称呼为武 坐场白 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场 场。由于武术家云集在岭南一带,流派 白以后所念的一段独白。内容是介绍人 众多,有洪拳、儒拳、蔡拳、岳家教等, 其中以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较著 物的姓名、籍贯、身世、经历、心理等。 名,所以在武场中使用的传统岭南武功 跑龙套 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 注重坐功、打功、拳术、器械对打、高 台功夫、绝技,以近距离对打为主,强 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 调力量。自从薛觉先从京剧引入北派功 式的龙套衣而得名。“跑龙套”就是 夫,强调大开大合,以远距离对打为主, 扮演这些角色的意思。 加强了舞台上的观赏美感。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 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红线女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 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君、刘胡兰、 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
粤剧代表人物—任白
——唱腔音乐
谱曲词
粤剧的乐谱称为工尺谱, 是粤剧传统的记谱方式。跟 其他地方剧种所用的大同小 异,都是利用谱字如合、士、 乙、上、尺、工、反、六等 代表唱腔里的乐音。 曲牌泛指曲牌体系以外 的说唱及板式的曲调名称。 粤剧唱腔分两大体系, 一是板腔体系,另一是曲牌 体系。主要分为牌子、大调 及小调。曲调是有固定的旋 律,包括:《阴告》《银台 上》《骂玉郎》《秋江哭别》 及《平湖秋月》
武打
——表演场所
戏台
戏台的方位以底景分幕 前幕后。两则出入口称为虎度门。 戏台贴近观众席的香港历史博物馆 的粤剧戏棚场景部分称为台口。观 众看到台口的左边就是棚面的位置。 棚面后面就是把子箱。邻近把子箱 的虎度门的底景位置称呼为师傅位。 师傅位的幕后部分的对面就是提纲。 幕后除了一道长走廊,尽是箱位, 走廊尽头就是大棚箱位。从观众的 角度,左边称为杂边,放的是杂箱; 右边称为衣边,放的是衣箱。 虎度 门又称为“渡古门”,因“渡”与 古字“度”相同,即渡过之意。因 为以前演员所扮演的都是已故的历 史人物,所以外江班称之为“鬼道 门”。在虎度门附近的“提纲位” 所贴上的是一道“;提”,是开戏师 爷把故事、场次、锣鼓、排场、角 色的分配等用简略地写上,作为提
粤剧

当角色念完“引子”以后要念的四 句诗,为定场诗。内容大半是介绍剧 中的特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帝女花〃香夭》的诗白选段: 倚殿阴森奇树双。 明珠万颗映花黄。 如此断肠花烛夜。 不需侍女伴身旁。
定 场 诗
坐场白
主要角色念 完打引、定场白 以后所念的一段 独白。内容是介 绍人物的姓名、 籍贯、身世、经 历、心理等。
代表人物以及 著名剧目
红线女
《荔枝颂》、 《珠江礼赞》、 《昭君出塞》等剧目。
• 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 国红豆”。2009年10月 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 终身成就奖”。
欧凯明
《刁蛮公主戅驸马》、 《林冲》、பைடு நூலகம்《家》 、 《关汉卿》等剧目。
白雪仙
《帝女花》、 《紫钗记》、 《蝶影红梨记》、 《再世红梅记》、 《牡丹亭惊梦》等剧目。
中国戏剧
——粤剧
目录
• • • • • • 基本介绍 角色分类 行内术语 表演方式 艺术特点 著名剧目
基本介绍
•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又称大戏 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 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 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 等的表演艺术。
角色分类
• 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 小、夫、贴、杂10大行。后来被精简为六 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 花旦、丑生、武生。
•
粤剧的伴奏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前者以高胡、 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又分“硬弓”、“软 弓”两种不同的组合。“硬弓”使用的乐器有二弦、短喉 管、长喉管、竹提琴、小三弦、月琴、椰胡、横箫等,与 打击乐高边锣配合。音响和音色都较洪亮刚硬,多用于伴 奏传统剧中的排场和比较激烈的情景。“软弓”所用的乐 器有二胡(南胡)、中胡、高胡、椰胡、大胡、扬琴、琵 琶、小三弦、中三弦、中阮、大阮、长喉管、洞箫等。除 民族乐器外,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 大提琴、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与打击乐器文锣鼓(或苏 锣鼓、中低音京锣鼓)配合,音响和音色都较纤细柔和, 用于伴奏抒情的唱段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细致刻画。打击 乐器有卜鱼(板)、测板、沙鼓、双皮鼓、大钹、文锣、 高边锣、苏钹、苏锣、单打(高音小锣)、战鼓、大鼓等。 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多种类型节奏的锣鼓点。
关于粤剧的介绍

关于粤剧的介绍
粤剧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剧种,在香港、澳门、广东及广西都有相当大的市场,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南部及港澳地区。
粤剧的唱腔与广东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音韵优美,旋律流畅。
传统唱腔以“二喉”(即“高喉”和“低喉”)为主,同时也吸收
了民歌、戏曲曲调和宗教音乐的一些因素。
粤剧的演唱以“二喉腔”为主,同时兼用“高喉腔”、“低喉腔”。
高喉又称高腔歌仔戏,是粤剧唱腔中最重要的声腔之一。
它不用调门,只用喉音来发声,如琵琶、三弦、月琴等乐器,音色低沉、柔美。
粤曲是由广东粤剧、广东音乐及多种民间小调演变而来。
早期的粤剧是以民间歌舞小调为主,如《白罗衫》等。
后来吸收了许多戏剧的因素,使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剧种。
粤剧有很多剧种和声腔系统,如梆子腔、昆腔戏、高州腔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粤剧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四弦、琵琶和唢呐等,唱腔音乐具有岭南地方特色。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剧
粤剧的定义
•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 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 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 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 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 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 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 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 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的戏服
•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 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 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 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 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京剧服装可分为:蟒、 靠、褶、帔、衣。然而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 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在20世 纪50、60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根据 《广东戏剧史略》对服装的描述:“粤尚顾绣, 大率金钱为贵,于是金碧辉煌,胜于京沪所制。 自欧美胶片输入,光耀如镜,照眼生花。梨园 名角,竞相采用,奇装异服,侈言摩登,斗丽 争妍,渐流诡杂”。可见其疯魔程度如何如何。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绣花戏服开始受到欢 迎,直到今日仍是戏行中的主流。
粤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特性。粤剧是中
国戏曲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全国地方剧种共360
多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岭南文化的精
华。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昆
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
与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剧相提并论,可见粤
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从此,“南国红豆”成
粤剧的伴奏乐器
•
早期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
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比较简单。清
朝粤剧解禁后,加入梆子。进入成熟期以后,粤
剧所使用的乐器多达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几种,大致可分为四大
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及敲击乐器。
其中弹拨乐器包括古筝、琵琶和蝴蝶琴;锣鼓则
包括:卜鱼/板、沙的、双皮鼓/梆鼓、钹、京锣、
勾锣、战鼓、大木鱼、小木鱼、大锣及钹、大堂
鼓。粤剧改革后,更接纳了萨克斯管、小提琴等
多种西洋乐器,使音乐效果更臻完善。
粤剧的化妆
• 粤剧化妆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 较简单。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划黑少许眼眉毛, 花旦只是涂上粉末。根据行内习惯,所有老倌都 是自行照著镜子化妆。一般旧式化妆是先拉起脸 部皮肤,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色颜料画了个底 稿,确定线条对称公正,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 艳颜色。对于净角(例如:张郃)的化妆,行内 称呼为“开面”。先用白色颜料描画底稿,在眼 睛及口部附近涂上黑色,把眉毛画得长长并向上 翘来表现威严,在其他的地方涂上红色,就完成 整个“开面”过程。当然不同行当就有其独特的 化妆方式。丑角常有一个大白点在脸的中央。其 实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红色代 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 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
粤剧面谱
• 粤剧脸谱,又称勾脸或开脸,多用于净、 丑行当。运用夸张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和 象征性的图案,勾画出人物性格气质和脸 部特征的特殊化妆艺术。早期粤剧脸谱的 图案比较简朴,多用黑白两色,勾画方法 简单。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才逐渐复杂。 但黑白脸谱仍是粤剧基本的脸谱,一直为 艺人所沿用。粤剧黑白脸谱喜用洗笔,即 在勾脸时用笔涂化图纹之间的接壤处,使 黑白两色之间增加一道灰色的过渡色层, 增强立体感。
Thanks a lot!
粤剧的著名代表曲目
• 继承了民间传说、京剧昆剧等著名 剧目,加上唐涤生所创作的剧目, 使著名粤剧非常丰富。由于部分剧 目受到非常喜爱,随着新媒体的诞 生,这些著名粤剧被拍摄成电影、 电视剧、话剧,甚至音乐剧。例如 《帝女花》、《三笑姻缘》、《梁 祝》等
什么是工尺谱?
• 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 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 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 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 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 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为粤剧的美称。
粤剧的著名代表
人物
•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 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 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 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红线女独有的以 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个 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 君、刘胡兰、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 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红线女的艺术代表 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 岭南文化瑰宝。
粤剧的起源
•
粤剧又称广府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
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南洋和美加华人社区,
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剧种,用“凡有海水
的地方就有粤人,凡有粤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来
形容最为贴切。粤剧是揉合了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一门综合艺术。既
重视文学性,又重视音乐性和戏剧性,这是包括
粤剧的定义
•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 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 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 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 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 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 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 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 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的戏服
•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 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 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 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 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京剧服装可分为:蟒、 靠、褶、帔、衣。然而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 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在20世 纪50、60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根据 《广东戏剧史略》对服装的描述:“粤尚顾绣, 大率金钱为贵,于是金碧辉煌,胜于京沪所制。 自欧美胶片输入,光耀如镜,照眼生花。梨园 名角,竞相采用,奇装异服,侈言摩登,斗丽 争妍,渐流诡杂”。可见其疯魔程度如何如何。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绣花戏服开始受到欢 迎,直到今日仍是戏行中的主流。
粤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特性。粤剧是中
国戏曲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全国地方剧种共360
多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岭南文化的精
华。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昆
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
与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剧相提并论,可见粤
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从此,“南国红豆”成
粤剧的伴奏乐器
•
早期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
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比较简单。清
朝粤剧解禁后,加入梆子。进入成熟期以后,粤
剧所使用的乐器多达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几种,大致可分为四大
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及敲击乐器。
其中弹拨乐器包括古筝、琵琶和蝴蝶琴;锣鼓则
包括:卜鱼/板、沙的、双皮鼓/梆鼓、钹、京锣、
勾锣、战鼓、大木鱼、小木鱼、大锣及钹、大堂
鼓。粤剧改革后,更接纳了萨克斯管、小提琴等
多种西洋乐器,使音乐效果更臻完善。
粤剧的化妆
• 粤剧化妆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 较简单。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划黑少许眼眉毛, 花旦只是涂上粉末。根据行内习惯,所有老倌都 是自行照著镜子化妆。一般旧式化妆是先拉起脸 部皮肤,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色颜料画了个底 稿,确定线条对称公正,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 艳颜色。对于净角(例如:张郃)的化妆,行内 称呼为“开面”。先用白色颜料描画底稿,在眼 睛及口部附近涂上黑色,把眉毛画得长长并向上 翘来表现威严,在其他的地方涂上红色,就完成 整个“开面”过程。当然不同行当就有其独特的 化妆方式。丑角常有一个大白点在脸的中央。其 实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红色代 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 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
粤剧面谱
• 粤剧脸谱,又称勾脸或开脸,多用于净、 丑行当。运用夸张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和 象征性的图案,勾画出人物性格气质和脸 部特征的特殊化妆艺术。早期粤剧脸谱的 图案比较简朴,多用黑白两色,勾画方法 简单。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才逐渐复杂。 但黑白脸谱仍是粤剧基本的脸谱,一直为 艺人所沿用。粤剧黑白脸谱喜用洗笔,即 在勾脸时用笔涂化图纹之间的接壤处,使 黑白两色之间增加一道灰色的过渡色层, 增强立体感。
Thanks a lot!
粤剧的著名代表曲目
• 继承了民间传说、京剧昆剧等著名 剧目,加上唐涤生所创作的剧目, 使著名粤剧非常丰富。由于部分剧 目受到非常喜爱,随着新媒体的诞 生,这些著名粤剧被拍摄成电影、 电视剧、话剧,甚至音乐剧。例如 《帝女花》、《三笑姻缘》、《梁 祝》等
什么是工尺谱?
• 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 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 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 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 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 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为粤剧的美称。
粤剧的著名代表
人物
•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 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 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 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红线女独有的以 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个 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 君、刘胡兰、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 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红线女的艺术代表 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 岭南文化瑰宝。
粤剧的起源
•
粤剧又称广府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
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南洋和美加华人社区,
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剧种,用“凡有海水
的地方就有粤人,凡有粤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来
形容最为贴切。粤剧是揉合了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一门综合艺术。既
重视文学性,又重视音乐性和戏剧性,这是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