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1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课题: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活动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让生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等观察、比较、操作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分类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

2.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体会分类1.出示课件:整理前的书架和整理后的书架。

2.直接提出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引导学生说出图书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图书。

4.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分类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1.借助情境,进行分类。

(1)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

看,多漂亮!师:我们赶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吧!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2)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么分类呢?2.小组合作,操作探索。

师:那我们就先按气球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3.汇报交流,掌握方法。

(1)师:哪一组来说一说按照气球的形状你们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几类?(2)教师展示自己的分类方法,让学生比较,发现不同。

(将教具气球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分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通过展示发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认识象形统计图。

师:我们在它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从这开始往上摆,糖葫芦形气球下面画一个糖葫芦表示这一列是糖葫芦气球的,爱心形气球下面画一个爱心表示这一列是爱心形气球的,圆形气球下面画一个圆形表示这一列是圆形气球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象形统计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象形统计图》

统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二册102-10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整理的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3、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初步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表格等。

前置性作业:学生了解自己的换牙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猜谜语。

师: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指名答。

(和他猜的一样的同学,笑一笑。

)2.引出课题。

提问一个掉门牙的孩子:哎,你的那颗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是啊!6岁左右正是我们换牙的年龄,同位之间互相看看,你换了几颗牙?换牙的同学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

”教师板书:我换牙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了解换牙情况,进行简单分类。

(1)介绍有关恒牙和乳牙的知识,由此引出想了解同学们的换牙情况。

过渡:孩子们,换牙了,很高兴吧!换牙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你知道人为什么要换牙马?课件出示恒牙和乳牙的小知识:(2)板贴换牙的种类。

过渡:噢,原来是这样,你明白了吗?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换了几颗牙?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2颗,3颗,4颗,5颗......2.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过渡:尽管你们都上一年级,但是换牙的情况可真的都不一样!那怎么样才能让老师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换3颗牙的有几人?换每种牙的分别有几人呢?你有办法吗?静静地想一想。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方法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的最明白,别人讲的时候呢,你要仔细听,好,开始!(2)全班交流方法。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第一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按照给定的标准和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和熟悉的菊花和树叶作为情境图。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排列比较乱的菊花图,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觉得非常乱,自然地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

第二幅图呈现的是贴满树叶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填表,从而认识统计表。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整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什么事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根据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掌握形象统计图绘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课上表现好的同学老师要发给他一个神秘礼物,得到礼物的同学可以玩游戏。

(课前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师生进行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的谈话并引出情境图。

师:同学们,观察我们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生:菊花师: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生:黄色、紫色……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赏菊。

(课件出示)(由轻松的师生谈话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新知1、提出: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菊花最多?(由估计哪种菊花最多,培养估计的习惯,并引出下面的活动。

)2、讨论数菊花的更好办法。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学生可能会说:(1)把这些菊花按照不同颜色分开,就容易数。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育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育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本课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景。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象形统计图的清晰。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学生活动
师:好,孩子们停下你手中的工作,一起看老师这,王老师看到你们整理得特别好,我呢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类的?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他是把相同形状的放一堆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老师还看到别的同学有跟他不一样的作品。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在选择学具时应注意,这样就可以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出示画面:
整理前的书架 整理后的书架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课教案_17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课教案_17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

教材将原来是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图或统计表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受分类的作用师: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看,她是谁?(出示蓝猫的图片)生:(齐答)蓝猫。

师:恩,快和她打个招呼吧!(Hello)看,你们真懂礼貌!蓝猫在乐园开了一家文具店,同时,小熊也开了一家文具店.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先看一下蓝猫文具店(出示蓝猫和小熊文具店图片),再来到小熊文具店。

你喜欢哪家文具店?(出示两家文具店照片的对比照)。

生1:我喜欢蓝猫文具店。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1:因为蓝猫的文具摆得很整齐,小熊的东西摆得很乱。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能不能帮小熊整理一下呢?生2:把书包和书包放在一起,文具盒和文具盒放在一起,棋类和棋类放在一起。

师:整理好之后的文具店看起来怎么样呢?生3:整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师:那这样吧,我们先按形状给气球分分类。老师给每 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一会就请大家按照形状 把他们分一分,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 结果清楚地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白纸上。 学生活动 师:好,孩子们停下你手中的工作,一起看老师这,王 老师看到你们整理得特别好,我呢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我 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类的?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游戏)下面有 8 张扑克牌,你想怎样分?并试着整理分 类的结果
出示课后练习七第二题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按水 果的种类分可以分为几类?按卡片的形状分又可以分为几 类呢?
6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形状
颜色
一 一 对 应
奖。
注:2013 年学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中获二等
8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他是把相同形状的放一 堆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老师还看到别的同学有跟他不一样的作品。刚才的 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呢?
预设生回答:方便看出谁多谁少?(整齐、清楚)
4
师:你们能看出哪种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回答:那一排最长。 师:我听明白了,是按长短来分,最长就是最多。那老 师这里也有一幅作品,你们看,这两列一样长,那就表示他 们一样多吗? 生回答 师:那我们在排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要一一对应) 师:这样排列真清楚,为了让我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 给它补一些东西,我要在这里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 儿开始数的,还要在下面做上标记,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第 一列是糖葫芦形的,画上一个心形表示第二列是心形,画上 圆形表示第三列是圆形的,这样别人看我们的图是不是一眼 就能看清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你们知道吗?像这样的图我 们经常使用,它还有一个名字:象形统计图。(板书:象形 统计图) (3)展示数形结合的方法 师:还有别的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这个同学记录 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教材解读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

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本课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景。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在选择学具时应注意,这样就可以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象形统计图的清晰。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出示画面:
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
问题:如果要看《丑小鸭的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板书: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学生举例)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取物品,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是不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
出示:气球图片
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预设学生回答:按照颜色分、按照形状分。

(板书:颜色形状)
(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师:那这样吧,我们先按形状给气球分分类。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一会就请大家按照形状把他们分一分,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白纸上。

学生活动
师:好,孩子们停下你手中的工作,一起看老师这,王老师看到你们整理得特别好,我呢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类的?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他是把相同形状的放一堆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老师还看到别的同学有跟他不一样的作品。

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呢?
预设生回答:方便看出谁多谁少?(整齐、清楚)
师:你们能看出哪种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回答:那一排最长。

师:我听明白了,是按长短来分,最长就是最多。

那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作品,你们看,这两列一样长,那就表示他们一样多吗?
生回答
师:那我们在排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要一一对应)师:这样排列真清楚,为了让我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给它补一些东西,我要在这里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儿开始数的,还要在下面做上标记,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第一列是糖葫芦形的,画上一个心形表示第二列是心形,画上圆形表示第三列是圆形的,这样别人看我们的图是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

你们知道吗?像这样的图我们经常使用,它还有一个名字:象形统计图。

(板书:象形统计图)
(3)展示数形结合的方法
师:还有别的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心形的气球有几个?他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的?
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用象形统计图记录了整理的结果,这回用数也能表示我们整理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多棒啊,不仅能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还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这样的图。

虽然我们用了不同的方式表示结果,但分类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师:好的,我们已经按照形状把气球分类并整理完了,那小朋友能按照颜色把这些气球再次分类,并用刚刚学的象形统计图把分类结果表示出来吗?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游戏)下面有8张扑克牌,你想怎样分?并试着整理分类的结果
出示课后练习七第二题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按水果的种类分可以分为几类?按卡片的形状分又可以分为几
类呢?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形状 颜色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结合生活实际分类,要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感觉上的时候有点拖拉了,时间主要浪费在让孩子从分类到“象形统计图的”放置过程中,我觉得应该能这样改进:可以让两个学生先后把气球的分类展示出来,
一个按照气球的形状分,一个按照气球的颜色分,然后再让
孩子用这些气球的学具再分别转换成象形统计图。

这样会比我之前的更省时间。

也不至于后面的练习题还没处理完就下课了。

另外,我在讲《象形统计图》的时候没有着重强调它的画法,导致孩子最后在做《练习七》第2题的时候,很多都是从上往下画的。

而且在学生做《练习七》第2题的时候,我应该先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的信息,让孩子知道可以按照图片的水果种类分类。

也可以按照卡片的形状分。

或者直接带着孩子把每种水果和不同形状的卡片的个数数出来写在下面的()里然后涂颜色。

在涂颜色的时候,我也没给孩子提醒要从“下”往“上”画,导致很多孩子做的慢而且还做的不好。

这是新教材的一节新课,虽然融合了《分类》和《统计》两章的知识,但是画图和以前学习的统计完全不同了。

教学是摸索的过程。

注:2013年学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中获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