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4页word资料

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近年来,国际尿控协会喜欢使用旁观疼痛综合征(PBS)对间质性膀胱炎(IC)进行表达,它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为盆底疼痛、膀胱疼痛、尿急、尿频等,且对肌层、膀胱黏膜均有严重破坏。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症状,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均为男性,1例患者的病程为半年,住院时间为4d,且膀胱内壁完整,注水后复查,在膀胱黏膜内可以看见较多出血点;另外1例患者的病程为5年,住院时间为24d,膀胱内壁完整,且膀胱内含有大量絮状物,注水后复查,膀胱黏膜内出血点比较多,且多出形成溃疡;2例患者的年龄均为48岁,临床症状:下腹刺痛、尿急、尿频、尿痛、肉眼血尿等。
1.2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治疗方法:实施腰部麻醉后,进行膀胱镜检术+膀胱水扩张术,且保留一根导尿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灌注药物为12500u肝素钠+2%,10ml利多卡因,出院后,使用两种药物进行交替灌注,分别为10ml利多卡因、50ml透明质酸钠,2次/周[1]。
2 结果两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二天与第五天拔除导尿管,且术后膀胱刺激征得以缓解,没有发生出血情况,其中1例患者出院1周后出现肉眼血尿,主要是由憋尿引起的,对症处理后,较快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1例患者继续灌注治疗,每次尿量为300ml,症状完全缓解;另外1例患者坚持三次灌注治疗,现今一直伴有轻微的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患者可以忍受。
3 讨论患者术后护理方式如下:(1)间质性膀胧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协调机体的各种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膀胱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主要适合于膀胱容量减少的患者。
其治疗原理是损伤膀胱黏膜的神经末梢,来降低神经源的敏感性,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
但是,膀胱扩张术不适合所有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尤其是膀胱容量小于200毫升以及逼尿肌高敏状态的患者。
膀胱扩张术,对于膀胱容量减少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但是这个治疗多是暂时的,只是暂时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在术后三个月,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还是会恢复到扩张手术前,并且该手术并不能改善间质性膀胱炎伴随的盆底区的疼痛症状,因此不建议做长期的治疗,只能是一种短期内的改善症状治疗手术。
对于那些膀胱容量小于200毫升,且自身盆骨区疼痛不适症状越发明显的,也应该积极的予以治疗,可以采取中医治疗,如常见的利尿消炎药丸等等。
它具有的杀菌消炎、活血化瘀、利尿通淋等功效,效果是很好的。
膀胱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不适合所有的患者,且膀胱扩张术有一定的适应症。
对于不在治疗范围内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还应该积极的寻求中医治疗为佳。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蔡江怡;邵绍丰;程斌;谢辉【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BPS/IC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万U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共16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 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周ICPI、ICSI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ICPI、ICSI及QOL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周后A组的ICPI、ICSI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4页(P124-126,130)【关键词】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肝素;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作者】蔡江怡;邵绍丰;程斌;谢辉【作者单位】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膀胱充盈受限、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
透明质酸钠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后并发症相关护理

透明质酸钠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后并发症相关护理发表时间:2018-03-01T15:18:52.9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张群[导读]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且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后联合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西施泰)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减少灌注化疗后膀胱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和疗效观察。
方法:是40位入选的受试者均首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第7天开始分两组行膀胱灌注治疗。
观察组先灌注丝裂霉素,2小时后自导尿管排空膀胱,即刻行透明质酸钠缓慢灌注;对照组仅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方法同研究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疼痛,尿频与夜尿次数明显减少,膀胱容量增加。
而且实施相应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丝裂霉素C;透明质酸钠;膀胱癌;并发症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且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
临床上约70%的初发膀胱肿瘤为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引起膀胱区疼痛、血尿等一系列刺激症状。
观察组首先灌注丝裂霉素保留药物2小时后自导尿管排空膀胱即刻行透明质酸钠缓慢灌注治疗,膀胱并发症明显减轻,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于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泌尿外科的膀胱癌患者40例,初发或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年以上复发膀胱癌,并在CT、B超、MR等影像学检查上未见有上尿路肿瘤及转移灶,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年龄 18~70 岁;术后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能按时、按规定完成膀胱灌注疗程的,研究前获患者同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40位入选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灌注丝裂霉素2小时后排空即刻行透明质酸钠缓慢灌注。
对照组仅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0例间质性膀胱炎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
给予实验组透明质酸钠+2%利多卡因,对照组呋喃西林+2%利多卡因。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两组治疗前后ICSI及QOL评分差异。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及疼痛程度评分逐渐下降,且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及ICSI评分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减少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中图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43-02Clinic study of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in treating interstitial cystitisYang Hua, Sun Genxi, Wang Wei, Meng Yongliang,Xu Hao, Hu Lin.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zhou City Urology Surgery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effect of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in treating interstitial cystitis. Methods 1500 case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odium hyaluronate +2% lidocain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uracilin +2% lidocaine. Compare the clinic symptom scores,ICSI,QOL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daily urinary frequency,urine output,pain grad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lined, clinic symptom score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QOL and ICSI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declined more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nterstitial cystitis, lessen clinic symptoms, improve life quali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 application..【Key words】Interstitial cystitis; Bladder irrigation; Sodium hyaluronate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常发于中年妇女的慢性膀胱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耻骨上膀胱区疼痛等症状。
关于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关于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2T05:18:02.6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王莉葛君冯丹(通讯作者) [导读] 探究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
王莉葛君冯丹(通讯作者)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730050摘要:目的:探究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共纳入间质性膀胱炎患者100人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膀胱水扩张治疗,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12周、护理后6个月为时间节点,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进行判定。
结果:所有患者均于膀胱水扩张治疗后5-7d内拔管出院,参考膀胱水扩张治疗前后,针对患者排尿日记进行记录,患者治疗后排尿症状明显缓解,24h排尿次数有(18±2.2)次/d,降低至(7.5±2.2)次/d,每次排尿量增加,但是排尿总量基本没有改变,盆腔、会阴、肛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结论: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观察;护理效果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又名“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其他病理学疼痛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慢性盆腔疼痛等,在排尿后,以上症状将减轻或消失[1]。
间质性膀胱炎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中。
其病理机制目前临床尚未有明确的看法,但普遍认为,感染、黏膜上皮通透性变化、肥大细胞浸润等因素与间质性膀胱炎具有相关性。
临床针对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主要以膀胱水扩张方案治疗,但是由于病灶位置特殊,加上膀胱水扩张治疗的侵入式操作影响,针对患者的护理操作十分重要[2]。
本次研究以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纳入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100例,过程如下。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叶少波;史明;常江平;曾少明;吴锋【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年(卷),期】2004(17)3【摘要】目的探讨问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29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5例,B组(对照组)14例。
A组2%利多卡因20ml膀胱灌注10min后,0.2%透明质酸钠100 ml+地塞米松1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周。
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0.2%透明质酸钠溶液,方法类同A组,观察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
结果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A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膀胱容量明显增加。
B组用药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膀胱容量无明显改善。
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治疗途径。
【总页数】2页(P185-186)【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膀;治疗;临床症状;尿动力学【作者】叶少波;史明;常江平;曾少明;吴锋【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3【相关文献】1.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何肃妹;林扇;刘曼华2.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J], 徐勇3.四联药物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方志伟;张晓鹏;胡浩;许克新;黄晓波;王晓峰4.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杜鹏;乔永忠;朱绪辉;李涛;张鹏;杨勇5.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何肃妹;林扇;刘曼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

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目的:对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予以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症状。
结果:两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二天与第五天拔除导尿管,且术后膀胱刺激征得以缓解,没有发生出血情况,其中1例患者出院1周后出现肉眼血尿,主要是由憋尿引起的,对症处理后,较快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1例患者继续灌注治疗,每次尿量为300ml,症状完全缓解;另外1例患者坚持三次灌注治疗,现今一直伴有轻微的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患者可以忍受。
结论: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接受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治疗后,予以适当的护理方式,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标签: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近年来,国际尿控协会喜欢使用旁观疼痛综合征(PBS)对间质性膀胱炎(IC)进行表达,它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为盆底疼痛、膀胱疼痛、尿急、尿频等,且对肌层、膀胱黏膜均有严重破坏。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症状,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均为男性,1例患者的病程为半年,住院时间为4d,且膀胱内壁完整,注水后复查,在膀胱黏膜内可以看见较多出血点;另外1例患者的病程为5年,住院时间为24d,膀胱内壁完整,且膀胱内含有大量絮状物,注水后复查,膀胱黏膜内出血点比较多,且多出形成溃疡;2例患者的年龄均为48岁,临床症状:下腹刺痛、尿急、尿频、尿痛、肉眼血尿等。
1.2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治疗方法:实施腰部麻醉后,进行膀胱镜检术+膀胱水扩张术,且保留一根导尿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灌注药物为12500u肝素钠+2%,10ml利多卡因,出院后,使用两种药物进行交替灌注,分别为10ml利多卡因、50ml透明质酸钠,2次/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0.01 <0.01 <0.01 <0.01Fra bibliotek·230·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年 6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Chin J Endourology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1, Vol 5, No.3
讨论
IC 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患者多为女性,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 势,病因和机理尚不清楚。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见膀胱黏膜下点状出血或 Hunner 溃疡。根据膀胱镜 检 IC 可分为溃疡型(Hunner 溃疡)和非溃疡型。溃疡型表现为膀胱底或者侧壁可见一个或多个小的溃疡, 检出率大约 10%。非溃疡型表现为水扩张后膀胱黏膜片状出血点,见于 90%的患者。上述现象常作为诊 断 IC 的特征。但不能据此指标对 IC 做出绝对性诊断,必须除外感染、肿瘤、嗜酸性膀胱炎、膀胱软化斑、 膀胱血吸虫病和子宫内膜逼尿肌异位症等疾病[4]。IC 的病因学有多种,但十分肯定的病因尚缺乏,目前主要 有几种学说:感染因素、肥大细胞浸润、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 层缺陷、 尿路上皮生长抑制、神经生物学病理改变、一氧化氮代谢异常、机体内细胞毒性物质对膀胱黏膜的破坏及 组织缺氧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GAG)层缺陷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学说[5]。膀胱 移行上皮细胞上的氨基多糖层(GAG)具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防御尿中微生物、致癌物、微晶体和其他药物 的保护屏障,已被看做是移行上皮抵抗尿中刺激物的主要保护机制。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年 6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Chin J Endourology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1, Vol 5, No.3
·229·
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病例 27 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女性 25 例,男性 2 例。年龄 24~52 岁,平均 36 岁。病程 7~82 个月,平均 30 个月。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及耻骨上区、盆底充盈疼痛,排尿后疼痛减轻。所有患者尿 常规检查与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均阴性。钾离子敏感试验(potassium sensitivity test,PST)阳性,均正规服用抗 生素、抗胆碱药物治疗无效。27 例均行膀胱镜检,23 例可见多发黏膜下出血点,4 例可见 Hunner 溃疡。10 例 取黏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消化协会及肾病协会(NIDDK)制定的间 质性膀胱炎诊断标准诊断为 IC[2]。并经尿培养、尿脱落细胞学、尿找抗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及超声等检查, 排除泌尿生殖系感染、肿瘤、结核、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等疾病。全部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 知情同意书后,行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治疗前后均行 PST 评分,O’Leary-Sant 间质性膀胱 炎症状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 ,ICSI)[3]、膀胱容量测定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 二、治疗方法 治疗前后均行 PST 评分,O’Leary-Sant 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和膀胱容量测定。连续性硬脊膜 外麻醉或腰麻后置入 20 F外鞘的膀胱镜(图 1~2),生理盐水压力为 80 cmH2O 行膀胱灌注,首次灌注量超 过 300 ml,以后逐渐加量至 400~450 ml,维持 20 min,10 min 后再次进行扩张,术后留置尿管。第 2 天经尿 管灌注透明质酸钠 40 mg/50 ml,1 次/ 周,连续 12 周为一疗程。治疗后 6 个月进行 PST 评分,O’Leary-Sant 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最大膀胱容量测定及生活质量(QOL)评分并与治疗前比较。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0.0 软件,对治疗前后指标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比较使用 t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检验水准取α=0.05。
DOI:10.3877/cma.j.issn.1674-3253.2011.03.015 作者单位: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温世和,陈剑平,欧阳少青,刘文通);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 科(司徒杰) 通讯作者:司徒杰,E-mail: jackyst@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6 年 7 月至 2009 年 5 月,采用美国国立肾病、消化病和糖尿病研究所(NIDDK) 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 27 例,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行膀 胱镜检查加水扩张,第 2 天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 40 mg/50 ml 膀胱灌注,1 次/周,连续 12 次为一疗程。观察指标:钾离子敏感 试验(PST)评分,O’Leary-Sant 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膀胱容量测定和生活质量(QOL)评分。 结果 27 例患者均完成 治疗,随访 6~15 个月,平均 9 个月,24 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PST 评分、ICSI 评分、膀胱容量、QOL 评分明显改善,3 例患者效果 较差。PST 评分由 4.09±0.51 分下降至 1.05±0.27 分(P<0.05),ICSI 评分由13.80±2.74 分下降至 7.34±2.47 分(P<0.05);膀胱容量由 97±17 ml 增加为 268±62 m(l P<0.05),QOL 评分由 22.5±4.5 增加为 43.8±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 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液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Key words】 Interstitial cystitis; Bladder hydrodistention; Irrigation; Sodium hyaluronate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 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疑难疾病之一。以尿频、尿急或耻骨上区、 盆底疼痛,膀胱充盈时疼痛加重,排尿后疼痛减轻为临床表现。以女性患者居多,尤其是中年女性。其病因 复杂,机理不明,治疗效果欠佳,是临床上上床难治性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仍以改善症状 为主[1] 。2006 年 7 月至 2009 年 5 月,我们应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 IC,取得了良好的临 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28·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年 6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Chin J Endourology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1, Vol 5, No.3
· 临床研究 ·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温世和 陈剑平 欧阳少青 刘文通 司徒杰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灌注;透明质酸钠
Clinical analysis for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 with bladder hydrodistention and sodium hyaluronate irrigation WEN Shi-he*, CHEN Jian-ping, OU-YANG Shao-qing, LIU Wen-tong, SI-TU Jie. *Department of Urology, Heyuan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I-TU Jie, E-mail: jackyst@
PST 评分 ICSI 评分 最大膀胱容量(ml) QOL 评分
表 1 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后比较
治疗前 4.09±0.51 13.8±2.74 97±17 22.5±4.5
治疗后 1.05±0.27 7.34.±2.47 268±62 43.8±7.0
t 24.98 8.13 -14.23 -14.15
图 1 间质性膀胱炎镜下表现
图 2 间质性膀胱炎镜下表现
结果
27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 6~15 个月,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症状有明显缓解 24 例,患 者尿频、尿急、膀胱充盈性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血尿消失,睡眠改善。治疗前后 PST 评分、ICSI 评分明显减 少,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大,QOL 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 1)。治疗期间出现腹涨感 1 例,轻 微肉眼血尿 2 例,治疗停止后症状消失,余无明显异常,均能坚持完成疗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bladder hydrodistention and sodium hyaluronate to treat interstitial cystitis (IC).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May 2009, 27 interstitial cystitis patients ( based on diagnose standardization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NIDDK) were received cystoscopic hydrodistention under anesthesia, the next day, blad der irrigation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40mg diluted with 50ml, once a week for 12 weeks. The potassium sensitivity test (PST), O/ Leary-Sant 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 (ICSI), the maximum bladder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QOL)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 were recorded and observed. Results No patients withdraw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15 months (mean 9 months). 24 patients’ symptom were relieved, PST, ICSI and maximum bladder capacity were improved. 3 patients had poor response for this therapy. The PST scores decreased from 4.09±0.51 to 1.05±0.27(P<0.05), the ICSI scores decreased from 13.8±2.74 to 7.34 ±2.47(P<0.05), the maximum bladder capacity increased from 97±17 ml to 268±62 ml, the QOL scores increased from 22.5± 4.5 to 43.8±7.0(P<0.05).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 with bladder hydrodistention and sodium hyaluronate irrigation is effective,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