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文本全)
越溪项目调研计划书

越溪项目调研计划书为确定越溪房产项目商业部分的业态组合、租金区间及量体规模,特制定本项目的市场调查计划。
调查内容:1、 了解越溪地区/国际教育园整体人群的特征信息及相应的消费能力。
2、 了解越溪地区/国际教育园指定人群的特征信息及相应的消费偏好。
3、 了解越溪地区/国际教育园现有业态特征信息及相应的目标消费群。
思路分析:销售潜力 〉销售总额——存在市场“渗漏” 1、因经营业态(商品、服务)过时,质量低下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最大限度地争取现有经营业态的市场份额。
2、因供给不足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增加商业物业,重新分配现有业态市场份额。
对 应 分 析3、因人口、家庭和收入等增长派生出的新购买力。
*预测发展的同时吸引消费者。
销售潜力〈销售总额——原因:是否存在外来消费者或其他调查方式及调查项目本次市场调查将采取公共资料收集(二手政府或相关机构统计资料)、深度访谈(定性)及调查问卷(定量)的方式,从消费需求和市场供给两个方面,对越溪地区/国际教育园的消费者和经营商家进行整体和抽样调查。
1、消费需求调查整体消费能力(公共资料收集)总人口/人均收入/各业态人均消费额/各业态消费比重/人口增长趋势消费偏好(深入访谈)常去消费场所/主要消费品/消费频率/档次偏好背景资料(问卷)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性别2、市场供给调查经营状况(深入访谈)营业额/经营成本/经营年限经营规模(深入访谈)面积/楼层/开间/客容量经营档次(深入访谈)装修/品牌/服务/客单价客源情况(深入访谈)主力消费群/客源结构发展计划(深入访谈)开店计划/时间/规模/位置背景资料(问卷)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性别执行计划1、公共资料收集(8月8日-8月10日)2、深入访谈(约访准备期:8月8日-8月18日)调查对象样本定义(访谈日期:8月19日-8月21日)11组共80样本3、问卷调查(8月12日-8月15日)共500份问卷样本(采访地点镇区及国际教育园区人流集中区域)4、实地调查(8月8日-8月21日)5、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及报告撰写(8月8日-8月25日)调研费用定性礼金88样本×100元=8800元备用礼金44样本×100元=4400元管理费11场会×500元=5500元总额18700元整。
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吴中区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7)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1)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 (14)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7)第五章合理利用与保护农用地 (21)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 (21)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三节其他各类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4)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5)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25)第二节保障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用地 (26)第三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7)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7)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 (30)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3)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 (35)第十章中心城区与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39)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第二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及布局 (40)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42)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控制措施 (42)第三节改善规划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45)第十二章附则 (46)附表 (4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评价《吴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和调整完善后的《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苏州市吴中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特编制《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称“本规划”)。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实施评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2030)实行评估汇报一、评估背景临湖镇是9月吴中区行政区域调整由原渡村镇、浦庄镇合并而来, 从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以临近太湖而得名, 地处苏州城西南, 东西两面濒临太湖, 北与木渎胥口相接, 东隔东山大道与横泾街道相连, 南邻东山镇, 东南隔太湖与吴江相望, 素以“鱼米之乡”闻名。
二、伴随新一轮《苏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5)》、《苏州市吴中区城镇协调规划(-2035)》旳编制启动, 临湖镇被赋予了新旳目旳定位和发展思绪, 在新时期旳机遇与挑战面前, 有必要深入明确自身定位, 承担区域整体发展旳职能。
三、为响应十九大新精神, 适应新形势、新规定, 有必要对现行旳总体规划旳实行状况进行一次客观旳评估, 结合目前旳形势背景客观地分析近年来规划实行旳效果和对城镇发展旳引导作用, 同步解析城镇面临旳问题和挑战, 为未来旳工作打下良好旳基础。
四、评估范围五、本次评估旳范围为临湖镇行政辖区范围, 总面积约52.85平方公里。
六、评估内容体系评价旳重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城镇空间管制、发展规模、建设用地发展态势、建设用地构成、综合交通以及重大项目对总体规划旳影响与分析、评估成果与提议等内容。
七、深度规定论述现行总规旳重要内容;总结现实状况各项内容旳执行状况;梳理实行总规中存在旳重要问题和偏差;分析出现偏差旳原因;提出评估结论。
八、同步, 分析宏观区域及地方层面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等要素对临湖镇现行总规实行中城镇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旳重要影响。
从而, 明确现行总规下一步实行目旳和重点以及总规修编旳必要性。
九、规划设计成果规定本次规划旳成果形式, 根据法律、法规及采购规定确定, 内容包括实行评估汇报、图纸。
1、实行评估汇报:包括评估总则、规划阶段性目旳贯彻状况、城镇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各项强制性内容执行状况、有关政策对规划旳实行影响、综合评估结论、对本次总规修编旳方略提议等内容。
吴中长桥街道控制住详细规划

吴中长桥街道控制住详细规划
长桥街道(含苏苑、龙西)筹备了五六年的吴中高新区转给了木渎镇,长桥并入吴中经开区。
东山加入吴中太湖旅游度假区。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横泾街道、越溪街道、太湖街道(已从越溪街道拆分出来)、城南街道、郭巷街道、长桥街道(本次调整加入)、甪直镇(本次调整加入)吴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长桥街道转出):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吴中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光福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即使改名后人们依然普遍称其为西山)、东山镇(本次调整加入)调整后,开发区、度假区、高新区连成一片,吴中区的所有地方都处于这三片之一。
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发展,抢抓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号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号项目”、太湖生态岛建设“一号任务”重大历史机遇,破解功能布局偏散、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偏弱、城建水平偏低、优质供给偏少等深层次问题,吴中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推动协同开放、绿色发展,深化“三区三片”综合改革,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吴中城市品质,增强吴中发展能级。
在不改变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调整度假区、开发区、高新区管理范
围:开发区管理范围在原郭巷街道、横泾街道、越溪街道、城南街道、太湖街道的基础上增加长桥街道、甪直镇;高新区管理范围调整为胥口街道、临湖镇、木渎镇;度假区管理范围在原香山街道、光福镇、金庭镇的基础上增加东山镇,形成东部开发区、中部高新区、西部度假区整体发展布局。
调整后实现规划统优,提升集聚发展水平;招商统一,提升项目招引质效;建管统抓,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教卫统管,提升优质服务供给;国企统强,提升国有经济活力;财税统筹,提升保障发展能力。
苏州滨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

苏州滨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东、南至东太湖大堤,西到龙翔路,北至友翔路转苏震桃一级公路转东太湖大堤,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以苏州湾为城市形态中心,体现“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理念的滨湖新城核心区,苏州市南部副中心。
三.设计构思1、现代繁华都市中心:商业、商务、文化、旅游、居住等多功能综合发展;较高的道路密度,街坊式都市空间肌理;鼓励土地混合使用。
2、充满活力的滨水港湾:开挖苏州湾,形成城市特色中心;以河道绿廊构筑新城空间网络;加强太湖景观与城市的联系。
3、新苏州文化的塑造:强调滨水生活,塑造浓郁的现代江南水乡特色;强调苏州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强调苏州园林与现代都市的交融;空间尺度宜人,舒展灵动。
4、生态优先的低碳新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地区开发的前提;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理念统领新城建设;提供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倡导公交优先;建设专用慢行道路,倡导慢生活;提供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开建共同沟,有重点有计划开发地下空间。
四.建设规模1、用地规模用地规模4.6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区规模1.27平方公里.2、建筑规模总建筑开发量约800-10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商务建筑350-400万平方米。
3、人口规模居住人口6.2万人,工作岗位12万。
五.规划空间结构苏州滨湖新城核心区规划空间结构为:一湾、一带、两轴、四区一湾:苏州湾公共城市港湾——新城商业中心、景观中心、活力中心一带:沿湖生态景观带——生态景观带,开放空间带,休憩活动带,慢生活带两轴:中央大道轴——南北向中央景观带、商业购物活动带、地下空间核心利用带东太湖路景观轴——新城东西向景观大道四区:1、中心商业商务区范围:友翔路以南、塔韵路以西、旺山西路以东地区,面积:127.25公顷。
定位:商务金融、商业贸易、旅游服务、会议展览等功能的密集发展区,城市经济生活最活跃地区。
苏州市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文本全)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曹华娟、卢春霞、刘小钊第一部分背景一、区域(一)、苏州市1、基本情况和特点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苏州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苏州成为“苏南模式”的重要代表。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苏州凭借其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和苏州新区为代表的苏州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州在国内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③、上海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④、苏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3、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苏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苏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苏州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苏州或先行在苏州大发展,将有赖于苏州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苏州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上海的发展,苏州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上海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内地和国际市场做大,苏州将另有一番天地。
吴中区产业发展规划(四)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的目的和原则(一)目的:按照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要求,坚持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加快向产业集聚型转变;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快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坚持以功能开发为重点,加快向城市新区型转变;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向生态安全型转变。
努力把吴中区建设成为苏州城南高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新兴服务业繁荣区,成为最佳乐居、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原则: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的时代背景,吴中区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扩大内需,加快转型升级,增创发展优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议为:在发展方向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区三城”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总方向,以“天堂创业、吴中乐居”为总目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名牌战略、城乡一体化战略,努力将吴中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城区、最佳宜居城区和文化旅游城区;在发展重心上,着力构建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传统与现代并驾齐驱的服务业基地、以“六个一”工程为重点彰显吴中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在发展动力上,着力从依靠政策优惠向增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势转变,从依靠成本优势向增创综合环境优势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着力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拓展功能、丰富内涵转变,促进引资与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
二、规划适用范围和适用年限《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近期为2011-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
第二章走进吴中区一、自然概况行政区划:全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属吴中区的水域面积约1459平方公里。
吴中区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镇、8个街道和穹窿山风景管理区。
苏州市吴中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吴中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12月07日星期一 9:21一、规划范围:吴中区中心城区范围,南起越湖路、东吴南路;北止湄长河;东起京杭大运河,西止友新路,与沧浪区交界。
规划总用地19.75k㎡。
二、功能定位:以“人文吴中、山水吴中、创意吴中、快乐吴中”为目标,以宜居、商务、娱乐为主要功能的苏州中心城区次中心地区。
三、规模与容量1、人口规模居住人口25万人,市政基础设施按30万人计。
2、用地规模建设用地17.77平方公里,水域其它用地1.98平方公里。
四、总体布局吴中中心城区总体为“一核、二带、四区、多点”结构。
1 “一核”即运河两岸宝带路至石湖路、苏蠡路至迎春路公共设施核心区。
2 “二带”即沿东吴路公共设施带、沿大运河生态休闲带。
3 “四区”即以运河、西塘河为界的四个居住片区。
4 “多心”即多个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点。
五、道路交通规划1、快速路友新高架路、越湖高架路。
2、主干路呈“五横四纵”方格网布局,红线宽度30-40米。
3、次干路呈环网布局,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0米-30米。
4、支路支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0--18米.部分支路可以视地块大小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六、绿化系统规划规划结构:“带、核、点、线”网络结构布置。
“带”:指运河、西塘河风光带。
应充分利用其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将防护、景观、游览功能有机结合。
“核”:指澹台湖公园、宝带桥公园、嘉宝公园、龙西公园、蠡墅公园、开发区公园等六处公园。
每处公园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
点:指街头绿地、社区绿地。
点状绿地尽量沿路、沿河布置,每300-500米即有一处街头绿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
线:指沿河、沿路线型绿化。
沿河道上口线两侧控制8-10米绿化带;沿友新路、越湖路、东进路规划控制20米防护绿带。
规划结构分析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第一部分背景一、区域(一)、市1、基本情况和特点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3、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
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二)、西部次区域1、概况西部次区域是指市区京杭运河以西的沿太湖地区,由新区和望亭、通安、光福、东山、西山、镇湖、东渚、浒墅关、太湖度假区、胥口、木渎、横塘、越溪等地组成,面积约为700多平方公里。
在此区域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区)、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和浒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
西部次区域西依太湖,北邻京沪铁路和312国道,209省道穿越全区与城市道路福路相接,兴建中的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北连京沪高速公路,西接嘉杭高速公路和205省道,将大大缩短该区域与、、等地的时间距离。
西部次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区山水相间,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山水城市的特质。
2、发展目标和方向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的国外大背景,顺应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的要求,依托西部次区域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在未来五十年,把西部次区域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大型会展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城区。
3、功能定位市未来中心城市城区结构拓展的战略要地,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研发中心,市集生产、研发、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规划用地,旅游度假规划用地,休闲居住中心和重要的信息、文化中心。
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成功区域,以江南水乡和太湖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4、空间布局结构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服务、高级生产服务、特色都市工业、房地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主要承担起生产、居住、旅游休闲和技术信息服务四大功能。
根据空间分工的不同,西部次区域可以分为四大主导功能区,分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区,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太湖组团,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综合发展的浒望组团,以旅游观光、休闲服务为主的太湖旅游城。
(三)、吴中经济开发区1、概况吴中区是市南部分区,是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中区的经济外向度在整个省处于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国贸易、金融、房地产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未来全区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在招商引资和体制改革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利用外资呈现出项目多、质量高和产业关联度大、聚集效应强的特点。
位于吴中区的吴中经济开发区新兴主导产业快速成长,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九五”期间对公有制企业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以个体、私营、股份制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取代公有制经济成玫闹魈澹蟠蠹せ盍司玫幕盍颓绷Α9ひ灯笠迪忠研纬梢苑凹跋宋破贰⒎闹⒌缙岛推鞑闹圃煲滴鞯疾担曰缫惶寤⒁揭┖途富ぁ⑿滦徒ú牡任碌闹е档墓ひ迪低常晌窬玫闹鞯疾棵拧?br> 2、旺山工业园吴中区旺山工业园北靠石湖景区,东接吴中经济开发区东区,南临吴江市,西近太湖,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规划围东依市规划干道友新路、西至横泾旺河,北起越湖路,与上方山石湖风景区以及国际教育园区为邻,南临太湖。
该园区是吴中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区向西南方向空间拓展的新发展区,在功能定位方面规划为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想配套,具有高品质环境,具有现代化城市气息的综合片区。
该园区总用地12.36平方公里(含越溪建成区)。
工业园周边道路四通八达,绕城高速路的主要通过木东路和震桃的两处立交与该区联系。
其余的主干道有友新路、石湖路、、越湖路等,集装箱运输可直达工业园。
除发达的陆路交通外,东面长桥越溪境有一条南北向六级航道“越来溪”,成为主要的水上通道。
吴中区旺山工业园所在各镇经济发达,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开发前景。
二、项目(一)、概况吴中区作为市城市组团之一,是市的南大门。
为加速吴中区西南部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升吴中经济开发区发展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为协调与国际教育园在空间和环境资源合理有序发展,对该区域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吴中区城区西南,市吴中经济开发区旺山高科技工业园。
东至城市规划道路友新路南延伸段,西至龙翔路,南至市西南绕城高速路,北至越湖路,规划用地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含用地水面面积)。
(二)、外部条件1、自然要素越来溪:纵贯吴中区西南部区域,为石湖水系的一部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攻打吴国开凿了这条水道,故名越来溪。
规划围的越溪镇亦因此而命名。
石湖: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太湖的分支湖泊。
上方山:又称楞伽山,位于规划区北部石湖景区,有吴王拜将、潮音寺等著名景观。
2、周边环境北部:石湖景区: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我国江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地,要求规划建设应与其自然环境和风貌相协调。
国际教育园区:位于规划用地的北部,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教育园区。
规划应考虑新区在路网与空间上与其相衔接。
东部:吴中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以无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配有部分居住用地。
部分公共设施的建设可纳入规划的副中心考虑统设。
西部、南部: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主要是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用地。
居住、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中心区统一考虑。
西南角:规划中的天鹅荡居住区,是以别墅为主的高档居住区。
区只需配套基本生活设施,高一级的设施在本次规划用地统一考虑。
3、外部交通整个规划用地由西南绕城高速路、龙翔路、越湖路及友新路南延伸段围合而成。
越湖路:现状联系吴中区及市区的主要道路。
友新路:市纵向主要的城市快速干道之一。
北通古城区,南接震泽和桃源。
龙翔路:规划在建道路,从西南绕城高速路下穿通过,到达天鹅荡居住区。
西南绕城高速路:过石湖立交继续向东达嘉杭高速公路。
建成后将有效组织和疏散城市周围过境交通、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加强与省、市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部条件1、地形地势规划用地隶属南部太湖平原,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织,湖荡、鱼塘星罗棋布。
2、用地状况现状用地基本为:农田、鱼塘、河流、村落和越溪镇区。
其中,水面占地较多。
镇区位于规划用地的西北部。
村落集结成团散落分布。
在镇区西南部,有越城遗址被发掘,1956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地区原始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
整个规划用地的西南角现有一座220KV的变电所,规划予以保留。
3、建设状况整个镇区依溪(越来溪)而建。
镇区道路平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建筑质量较好,基本为两层楼房,尺度宜人,绿化良好。
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参差交错,规划将予以调整。
4、道路状况区道路除了越湖路外,其余为镇区道路,呈三横一纵布局。
路面平整,路宽约在20米左右。
道路绿化较好。
5、环境要素规划用地除了小石湖风景区,中有越来溪由西向北横亘而过。
小石湖不仅仅是规划用地的一个景观资源,更是该区的环境调节器,与该区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理念引入“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理念,打造越溪副中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重塑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城市生活氛围。
“紧凑性原则”。
本次规划将围绕核心区分片设置居住组团,适度提高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增强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成有活力的社区。
“适宜步行原则”。
规划强调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在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通过各种层次步行空间的设计,营造合理的车流与人行分离的步行系统,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步行系统。
“功能复合原则”。
规划在中心区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围,布置商业、办公、文化、娱乐、服务、绿地等多种功能,物质空间的融合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产生丰富多彩的中心区空间景观,并以这种多样性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充分重视环境的原则”。
充分利用石湖景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将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城市空间,突出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整体提升城市新区的环境质量,构筑高品质的新城市空间。
一、功能定位1、城市发展要求是“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南景北廊”的城市形态。
整个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多中心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每个分区形成一个中心。
吴中区作为市南部分区,也在寻找着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原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吴中分区用地已基本用完(包括划拨),已无法适应新的开发需要,再向南就将到达吴江市边界,因此,吴中分区的扩展有可能向东、向西。
随着市西部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吴中区也加快了向西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速西南部的城市化发展。
2、区域辐射围吴中区西南部是吴中分区重要的扩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