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藏宝》
中小学课程 18《虎口藏宝》 名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8虎口藏宝一、教材分析《虎口藏宝》是小学语文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纳塔莉发现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调包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等内容。
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赛读、引读等方式,体会人物的品质。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在读中感悟纳塔莉的机智勇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特点的方法,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
三、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等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讨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
3.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4.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六、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题目关键词导入,能迅速进入新课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板书课题“虎口”,你知道有什么词语是“虎口”开头的?(虎口逃生,虎口拔牙,虎头藏宝……)理解“虎口”的意思。
虎口藏宝读后感

虎口藏宝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跟着主人公纳塔莉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文章中的纳塔莉,一个聪明勇敢的小女孩,面对狡猾的歹徒,她没有丝毫的畏惧。
她那冷静思考、机智应对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纳塔莉在发现胶卷的秘密后,所展现出的果敢和聪慧。
她深知那卷胶卷的重要性,也清楚一旦被歹徒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可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在危险中寻找着机会。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类似经历。
那是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在家。
突然,门铃响了,我透过猫眼一看,是一个陌生的男人。
他声称是来检查水电的,但他的眼神却飘忽不定,让我心里顿时升起了一丝警惕。
我没有立刻开门,而是隔着门问他:“您有工作证吗?”那个男人支支吾吾地说:“忘带了。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脑子里迅速闪过各种不好的念头。
我想起爸爸妈妈曾经告诉过我,遇到陌生人要保持警惕。
于是,我大声说:“那您等一下,我给物业打电话确认一下。
”说完,我假装拿起电话拨号。
那个男人听到我这么说,脸色变得慌张起来,他匆匆说了句:“不好意思,我记错地址了。
”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等他走后,我才松了一口气,心里后怕极了。
要是我当时没有多留个心眼,直接开了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就像纳塔莉一样,在危险面前,保持冷静和机智是多么重要。
纳塔莉在歹徒的眼皮底下,巧妙地把胶卷藏在了虎口木雕中,成功地保护了重要的东西。
而我,在面对那个可疑的陌生人时,通过自己的小心谨慎,避免了可能的危险。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
也许不是像纳塔莉那样真刀真枪的危险,但可能是一次考试的挑战,一场比赛的压力,或者是一个需要勇敢说“不”的时刻。
纳塔莉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有勇气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吓得不知所措,要像纳塔莉一样,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完,我从纳塔莉身上学到了很多。
她的勇敢和聪明,会一直激励着我,在未来的生活中,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用智慧去化解每一个难题。
【教学设计】《虎口藏宝》(语文s版)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小姑娘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她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一卷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调了包的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瞥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凄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纳塔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启迪学生遇事要镇定。
【教学重点】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谍”5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解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看到课题有没有疑问?老虎的嘴巴里怎么能藏宝呢?藏的又是什么宝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我会认。
Piē xǔ kuàng chōng dié瞥栩眶忡谍(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
五年级语文教案虎口藏宝说课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教案虎口藏宝说课一等奖教案:五年级语文《虎口藏宝》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虎口藏宝》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
主要内容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战争时期,为了保护一幅名画《蒙娜丽莎》,将它藏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在盟军将领的帮助下,成功将名画归还给法国博物馆。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欣赏,以及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线索,体会战争背景下人们对文化财产的珍视。
2. 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文化财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难点:对课文背景和文化财产保护意识的理解,以及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娜丽莎》名画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成就,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型,可以查阅课本注释或向老师提问。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体会战争背景下人们对文化财产的珍视。
2. 讲解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四、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对贝多芬的敬佩之情、对文化财产保护的认识等。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小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以及对文化财产保护的意识。
《虎口藏宝》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课件)

研读文本
在过道若明若暗的光线里,陶瓷虎眼睛闪 闪发亮,栩(xǔ)栩如生,它身上似乎笼罩 着一种神秘的旁边, 她的手指碰到了一处鼓起的地方,虎纹 将这里巧妙地遮掩着。她用力一按,只 见虎嘴慢慢张开,露出一个小洞,里面 放着一卷胶卷。
研读文本
纳塔莉来到楼上自己的卧室, 朝四周扫视了一遍,书架、梳妆台、 写字台、床头柜……却没有找到最 适合藏胶卷的地方。还是藏在那只 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 放回那儿!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 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 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高兴地夸 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娜塔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找出描写娜塔莉的
动作、心理的句子。
研读文本:
他还发回来一封信,上面写着几行字: 猛虎有一对黄玉般的眼睛, 看守着价值连城的宝物。 这个谜有待纳塔莉去揭开, 发现宝物后再藏起来。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语文S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
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
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
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读一读
瞥 眶
瓷 遮
栩 胶
研读文本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手里 攥(zuàn)着胶卷,在陶瓷虎右眼眶 鼓起的地方按了一下。老虎的嘴慢慢 张开,纳塔莉一松手,赶忙把胶卷放 进老虎口中。
拓展训练
纳塔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虎口藏宝》说课稿

《虎口藏宝》说课稿
引言概述:
《虎口藏宝》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谚语,意指在危险的环境中隐藏宝贵的财富。
这句谚语的内涵深远,可以引申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和智慧,寻找机会和希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虎口藏宝》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历史渊源
1.1 《虎口藏宝》的起源
1.2 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1.3 历史人物的传世佳话
二、哲学内涵
2.1 指导人们应对危机的智慧
2.2 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找机会
2.3 提倡在困难中保持乐观和坚定
三、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1 工作中的困境处理
3.2 人际关系中的智慧运用
3.3 金融投资中的风险控制
四、教育意义
4.1 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4.2 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坚韧品质
4.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五、结语
《虎口藏宝》作为一句古老的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寻找机会,勇敢面对,以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运用《虎口藏宝》的精神,勇敢前行,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虎口藏宝》教案2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虎口藏宝》
教案2
(一)质疑导入。
教师出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那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那个题目,你
又想明白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明白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明白得。
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什么缘故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慧的小孩?读后组织交流。
3.找出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他们演一演那个故事。
(五)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
(课后练习第4题)
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如“若明若暗、价值连城、喜出望外、困惑不解、翻箱倒柜、洋洋中意、大
功告成、无能为力”等。
202X春湘教版语文六下《虎口藏宝》ppt课件

心理描写
1、“胶卷是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是威廉 叔叔是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让我再把它藏起来 呢?” 2、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的在口袋里摸摸。“原 来他们是在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 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3、纳塔莉回过头去,凝视着陶瓷虎那双黄玉般的眼睛。 突然,她仿佛觉得有一只虎眼朝她眨了一下,好像在说: “真有你的,纳塔莉!”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 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威廉叔叔高兴的称赞了纳塔莉,但为什么又“连连摇 着头”?
因为威廉叔叔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想不到纳塔莉这 么小,但在歹徒面前却如此的镇定、勇敢、聪明, 保护了真胶卷。
想象空间
假如你就是纳塔莉,面 对故事中的情节你会怎样处 理?动脑筋想一想。
读一读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பைடு நூலகம்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课题
“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 谁藏的?为什么藏? 怎么藏的?
读一读 piē cí 瞥瓷
xǔ jì zuó 栩寄琢
kuàng zhē jiāo mò kān 眶 遮 胶陌堪
yūn dǎi tú zhòng dié 晕 歹徒 忡 谍
读一读
瞥见 陶瓷 琢磨 眼眶 遮掩 胶卷 陌生 歹徒 撵走 头晕 价值连城 翻箱倒柜 无能为力 忧心忡忡 攥紧间谍 疲惫不堪 栩栩如生 洋洋得意 戛然停下 大功告成 喜出望外 若明若暗
……
动作描写
纳塔莉关上房门,眼睛拼命地四处搜 索着。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 眼睛不禁一亮。她迅速取出照相机里的 胶卷,把威廉叔叔的胶卷装了进去,然 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
考考你?
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 的孩子? • 答:因为纳塔莉在十分危机的情况下, 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 卷进行调包,从而保护了胶卷,所以, 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考考你?
3.突然,看到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 一亮。(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
• 答:纳塔莉在想:如果取出照相机里 的胶卷,把威廉叔叔的胶卷放进去, 手里拿上自己的胶卷,来对付两个歹 徒,会更安全些。
考考你?
• 4、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
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是为什 么又“连连摇头?”)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 己的脚。
二、多音字组词。
mó ( ) juǎn ( )
磨
卷
mò ( ) juàn ( )
jiān ( )
diào ( )
间
调
jiàn ( )
tiáo ( )
阅读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内容:
课文以 为线索,讲了
在
情况下,机敏地将
进行调包,躲过了
,保护
了 ,得到
的故事。
主要内容:
课文以胶卷为线索,讲了纳塔莉 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 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 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得到 威廉叔叔夸奖的故事。
晏子说:“齐国的首都就有七八千户人家, 街上总是挤满了人。只要人们举一举袖子,就 能遮住太阳;甩一甩汗水,就跟下雨一样。怎 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齐国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 派你来楚国呢?”
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臣有个原则: 对方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派什么样的人去。如 果对方的国王有才能,就派有才能的人去;如 果对方的国王没有才能,就派没有才能的人去。 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 分来写的?
分段
第一部分(1-5)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 现了一卷胶卷。(发现胶卷)
第二部分(6-27)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 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 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保护胶卷)
第三部分(28-35)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 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 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得到夸奖)
1.浏览全文,你觉得纳塔莉是个怎样 的人?
聪明、机智、勇敢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找出描写 塔莉玛的动作、心理的句子。
心理描写
A.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 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 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B.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门袋里摸摸。 “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 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 答:表明事情的结果太使他出乎意料了, 也表明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你可真是个 聪明的孩子”是肺机智勇敢的 故事?找一找并阅读。
小英雄雨来 王二小 小兵张嘎
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那时, 楚国强大,总想欺压别的国家。楚王听说晏子身 材矮小,想侮辱他,就在大门旁边另外开了一个 小门,准备等晏子来的时候,让他从小门进来。 晏子到了楚国,卫兵按照楚王的意思,叫 晏子走小门。晏子对卫兵说:“只有到狗国的人, 才从狗洞进去呢。今天我到楚国访问,为什么让 我钻狗洞呢?”卫兵没话可说,只好让他走大门。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 吗?”
考考你?
2、“纳塔莉,你父亲呢?”威廉叔叔看上
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威廉叔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 答:威廉叔叔之所以疲惫不堪,是因为被 两个歹徒折磨的结果;威廉叔叔之所以忧 心忡忡,是忧虑担心证明那两个家伙是间 谍的唯一证据---胶卷会被夺去。又因为 怕纳塔莉太年幼和无能为力,保不住胶卷。
一天,楚王摆下宴席招待晏子。大家正吃得 高兴,忽然,两个卫兵拉着一个人从旁边经过。
楚王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卫兵回答 说:“这个人偷了东西,是齐国人。”
楚王听了,转过身来,笑着问晏子:“怎么, 你们齐国人都爱偷东西吗?”
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 淮河以南,结的橘子又香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 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的果实又酸又苦。这是 因为水土不同。我们齐国人从来不偷别人的东西, 可是一到楚国就变成了小偷。我看,这一定也是因 为水土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