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

辨析题第一章1.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错。

这句话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完全对立起来。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

这句话表明意识是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形式中有客观容;主观差别有客观根源;主观特征有客观原型。

如果只承认主观作用,否认客观作用,那么将导致唯心主义;如果只承认客观作用,而否认主观作用,那么就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反映论,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论】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的容来自于客观世界,即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源泉。

4.“狼孩”没有意识,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对。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对意识产生和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外壳;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5.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是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因而有关这类意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错。

首先,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只不过是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其次,关于鬼神的意识有客观原型。

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白天所见所闻是客观实在,经过人脑整合、加工后成为主观映象,夜晚呈现于梦中。

7.联系构成运动对。

联系是事物部诸要素之间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运动是事物或现象变化及变化的过程。

这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换一个角度,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容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事物相互联系时,它们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说,联系构成运动。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二、辨析题1. 事物的质和量相统一的界限就叫度,或叫做关节点。

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在世界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回答是根本对立的。

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6.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

7.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8.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9. 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10.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人民群众和英雄任务都是历史的创造者?P113四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9.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1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16.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题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分析。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世界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法还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和全面的研究。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历史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结构。

因此,阶级斗争将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 与传统唯心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相反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2. 与庸俗唯物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3. 与形而上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整体和过程的研究,不仅关注事物的静态特点,更关注事物的动态变化。

题目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分析。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事物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体,相互关系复杂,发展也是多方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指导,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一、唯物论(重点考实践的定义和规律)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原理】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重点考联系、发展、矛盾、度)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联系的条件性(2016年以来新增加)【原理】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3、发展【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4、现象与本质【原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辨析题

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F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F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T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T二、辨析题1、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F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T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

F4、“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是唯物主义的倾向T5、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T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F7、“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F8、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T二、辨析题1、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F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不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F3、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T4、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F 劳动发展史5、“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T6、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F7、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F8、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F二、辨析题及参考答案1.“世界观”与“哲学”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在经验态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总看法或根本观念;哲学则是少数思想者对于朴素世界观进行高度概括整理的自觉成果,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古希腊学者克拉底鲁(Kratylos)“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判断,比较其老师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判断,更彻底地揭示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或绝对性。

错误。

克的判断否定了静止状态的存在,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因而实际上抺煞了人们认识世界运动的可能性。

马克思辨析题或者简答题

马克思辨析题或者简答题

复习题一、辨析题或者简答题1、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者是有区别。

2、“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的。

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是基础的。

但有了一定物质文明并不意味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5、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论。

首先,人工智能是通过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

马克思

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正确。

同历史上力图把自已的观点和学说说成是最终的、最后的封闭体系的形而上学观点相反,马克思主义把自己的思想体系看成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时代密切联系,它注视现实、面对实际.关心和研究自己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从不自认为是终极真理,而是强调创造性,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错误。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首先要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条件,主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激化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斗争,需要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同时,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后创立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再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它的一些个别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需要修正,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揭示的道理,决不能因此而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正确。

如果从它的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是“理论拼盘”。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1.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意识是世界是存在的本原。

“存在”即有的意思。

世界的有无与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世界的本原归于它的存在。

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

因而,它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

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存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神学家:存在——上帝,唯心主义者:存在——精神,唯物主义者:存在——物质。

要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必须抛弃“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提法。

辩证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论证牢固建立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基础上。

科学和哲学的长期、持续的发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

2.为什么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分析]这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其次,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又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那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原则、书本、主观愿望出发。

最后,既然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存在和运动着的,那么,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3. 客体当然是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一定就是客体,因为:①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还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程度和水平;②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同时整个地成为人的活动的客体的;③客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表示客体本身发生了特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

4.从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通过主体对象化或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1)主体的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对象按照主体的要求和需要发生了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种种对象物,它们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积淀在客体中(2)客体的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主体化(即客体非对象化)的表现(3)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的双向矛盾运动: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因而它也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5.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辨析题1. 事物的质和量相统一的界限就叫度,或叫做关节点。

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在世界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回答是根本对立的。

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6.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

7.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8.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9. 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10. 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三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人民群众和英雄任务都是历史的创造者?P113四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9.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1.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1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16.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17.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

18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9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二、辨析题:1. 错。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

2. 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3. 错。

在世界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回答是一致的的。

但在统一于什么上,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14.错。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5.错。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属性,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6. 对。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活动的根本问题,贯穿到实践活动领域,必然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所以,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

7. 错。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8. 错。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9. 错。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而不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仅有人脑,而没有客观来源,也不会产生意识。

10. 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1、答:错误。

( 1 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 2 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哲学分为唯心和唯物,但这两派的关系并不是啥问题,别混淆了概念。

)2、答:错。

(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2 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 3 分)3、答:错误。

(1 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 2 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

( 3 分)4、错误。

(1 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 2 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 3 分)5 错误!只有人民群众才是,英雄是偶然的。

四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或者说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错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但人脑本身并不产生意识.意识就其形式而论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论则是客观的.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错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失去联系,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错所有的唯物主义派别在认识论上都主张反映论,即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然而,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是能动的反映论.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错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错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科学技术也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通过实体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2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错社会意识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变化以后,同原有的社会存在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不会立竿见影地全部消失,在一定的时期内,旧的社会意识依然存在,并阻碍社会的发展. 但是,旧的社会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存在的进一步的变化,旧的社会意识或迟或早总要消失.9.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答案要点:错误。

人的价值主要包括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

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所尽责任和义务的多少。

1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1)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3)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11.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能以它作为对错的标准。

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必须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真理,但它只是主观的东西,故不能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1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

错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16.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参考答案:其一,人的眼睛与蚂蚁的眼睛存在不同的结构,在感受某些光线方面,人的眼睛确实不如蚂蚁;其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眼睛等生理结构的局限,获取对世界的认识。

蚂蚁的活动终究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获得理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