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合集下载

纺织品的撕裂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撕裂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撕裂性能研究标题:纺织品的撕裂性能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纺织品的撕裂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其力学行为和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数据表明,撕裂性能是纺织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拟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拉伸试验和断口形貌观察等方法,对纺织品的撕裂性能进行全面解析,为进一步提升纺织品的撕裂强度和韧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关键词:纺织品、撕裂性能、力学行为、结构特征、实验分析1. 引言纺织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广泛用于衣物、家居用品和工业应用等领域。

撕裂性能是纺织品产品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会影响其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撕裂性能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2.1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能够提供纺织品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

本研究将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纺织品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其纤维结构和有机化合物组成,从而揭示纺织品撕裂性能的可能机制。

2.2 拉伸试验通过拉伸试验,可以测量纺织品在一定加载下的撕裂强度和韧性。

本实验将使用万能试验机对纺织品样品进行拉伸试验,记录其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得到撕裂强度和韧性等关键参数。

2.3 断口形貌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纺织品的断口形貌,可以推断纺织品的断裂方式和力学行为。

本研究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纺织品样品的断裂面进行观察,并研究其断口形貌特点,以揭示纺织品的撕裂机制。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纺织品样品中存在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和染料等有机化合物。

纤维素和蛋白质是纺织品强度和韧性的主要来源,染料的存在可能会对纺织品的撕裂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3.2 拉伸试验结果拉伸试验表明,纺织品的撕裂强度和韧性与其纤维结构和材料组成密切相关。

不同纺织品样品的撕裂强度和韧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纺织品纤维的取向、纤维长度和纤维直径等因素对撕裂性能有重要影响。

3.3 断口形貌观察结果断口形貌观察结果显示,纺织品的断裂方式主要为纤维的断裂和纤维与基质的剥离。

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及实验

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及实验

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及实验衣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穿用后, 由于摩擦使织物中的纱线变细 , 所以织物内局部纱线受力就会形成裂缝。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 如果长期受到局部集中负荷的作用 ,就可能达到其强力极限而被撕破形成裂缝, 使织物受到破坏;若织物被勾住,或者织物的局部被握持,在外力作用下也会使织物被撕成两半 ;织物受到的这样一些损坏, 通常称为撕裂。

在军用服装、童装、帐蓬和伞布面料的使用及涂层织物的性能测试时, 需要对机织物的撕裂强度进行测试。

目前, 较为常见的织物的撕裂强度测试方法是单缝法、梯形法和落锤法等。

1.机织物的撕裂机理本文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单缝法来分析机织物的撕裂过程 ,所讨论的是沿着织物纬向撕裂,经纱断裂的情况。

在单缝法撕裂时, 织物裂口处形成一个受力三角形。

当试样中受力的纬纱逐渐上下分开时, 不直接受力的经纱开始与受力的纬纱有某些相对滑动,并逐渐靠拢 ,形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区域。

在撕裂口底部 ,受力三角形中的经纱共同受拉力 ,其中三角形底边第一根经纱受力最大,其他各经纱受力按一定的负荷级差逐渐减弱。

由于纱线间摩擦阻力的作用, 滑动是有限的。

在滑动时, 经纱的张力迅速增大 , 变形伸长也急剧增加。

当构成受力三角形底边的第一根经纱拉伸至断裂伸长时 ,这根经纱断裂,第二根经纱的受力状态立即转化为第一根经纱断裂前的状态 ,如此反复, 经纱一根接一根的连续断裂 ,形成刀切一样的断裂面。

由此可见, 单缝法撕裂时,断裂的纱线是非受拉系统的纱线, 拉伸力的方向与断裂纱线的原轴向垂直。

2 实验部分2 .1 实验仪器YG065 型织物电子强力实验仪。

2 .2 实验方法采用单缝法撕裂强力实验方法 ,在试样的纵向中间剪开一条 10 cm 的口子 ,左右两边上下分开夹持在织物强力机的两个夹头中, 进行纬向撕裂实验。

2 .3 实验试样6 种不同原料、不同组织、不同结构的试样,织物品种规格见表 1 。

3 实验参数对织物撕破强力的影响分别选取不同拉伸速度和隔距长度, 讨论实验参数对织物撕破强力的影响。

纺织品的抗撕裂涂层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抗撕裂涂层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抗撕裂涂层性能研究在现代纺织工业中,纺织品的抗撕裂性能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指标。

无论是在服装制造、工业用布还是家居纺织品领域,具备良好抗撕裂性能的纺织品都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而抗撕裂涂层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提升纺织品的抗撕裂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

抗撕裂涂层,简单来说,就是在纺织品表面施加一层特殊的材料,以增强其抵抗撕裂的能力。

这层涂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比如增加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织物的整体强度、改善应力分布等。

为了深入了解抗撕裂涂层的性能,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涂层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抗撕裂涂层材料包括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有机硅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对纺织品抗撕裂性能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例如,聚氨酯涂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撕裂时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少撕裂的扩展;聚丙烯酸酯涂层则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和耐水性,可以增强纤维之间的粘结,提高织物的整体强度。

其次,涂层工艺对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涂层的施加方式、厚度、均匀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涂层的效果。

常见的涂层工艺有浸涂、喷涂、辊涂等。

浸涂可以使涂层材料均匀地渗透到织物内部,但可能会导致涂层厚度较大;喷涂则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涂层的分布,但可能存在涂层不均匀的问题;辊涂则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对涂层厚度的控制相对较难。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纺织品的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涂层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除了材料和工艺,纺织品的基础性能也会对抗撕裂涂层的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织物的纤维种类、纱线结构、织物密度等因素都会改变织物本身的强度和柔韧性,从而影响涂层与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高强度的纤维和紧密的织物结构更有利于抗撕裂涂层发挥作用,但过于紧密的结构可能会影响涂层的渗透和附着。

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抗撕裂涂层的性能,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测试方法。

织物的抗撕裂性能与使用研究

织物的抗撕裂性能与使用研究

织物的抗撕裂性能与使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材料。

而织物的抗撕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使用寿命、使用效果以及适用范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织物的抗撕裂性能。

简单来说,就是织物抵抗外力撕裂破坏的能力。

当我们拉扯一块织物时,如果它不容易被撕开,出现裂缝或者破裂,那就说明它具有较好的抗撕裂性能;反之,如果轻易就被撕裂,那抗撕裂性能就较差。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织物的抗撕裂性能呢?纤维的种类和特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强度和韧性。

例如,天然纤维中的棉纤维相对柔软,但强度一般;而麻纤维则强度较高。

合成纤维如尼龙、聚酯纤维等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纤维的长度和细度也会产生影响。

较长和较粗的纤维在编织成织物时,相互之间的交织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抵抗撕裂。

织物的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平纹组织的织物结构较为简单,经纬纱线交织点多,因此抗撕裂性能相对较弱;而斜纹和缎纹组织的织物,由于纱线的交织方式不同,抗撕裂性能往往会更好一些。

此外,织物的后整理工艺也会对其抗撕裂性能产生作用。

比如,经过涂层处理的织物,可能会增加其抗撕裂能力;而某些柔软处理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抗撕裂性能。

了解了影响织物抗撕裂性能的因素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测试织物的抗撕裂性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单舌法、梯形法和落锤法等。

单舌法是将一个矩形的织物试样夹在拉伸试验机上,通过一个单舌状的夹具施加拉力,直到试样撕裂,从而测定其抗撕裂强度。

梯形法是将试样裁成梯形形状,在特定的夹具上进行拉伸测试。

落锤法则是利用自由下落的重锤冲击试样,根据试样的撕裂情况来评估抗撕裂性能。

在实际使用中,织物的抗撕裂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服装领域,如果衣物的抗撕裂性能不佳,很容易在穿着过程中出现破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尤其是在户外运动服装中,需要经受各种摩擦和拉扯,良好的抗撕裂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在家居用品方面,如窗帘、沙发套等,如果抗撕裂性能差,容易在日常使用中被损坏。

薄型涂层织物涂层牢固性检测方法探究的研究报告

薄型涂层织物涂层牢固性检测方法探究的研究报告

薄型涂层织物涂层牢固性检测方法探究的研究报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薄型涂层织物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但是,其牢固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将探讨一种涂层牢固性的检测方法,以期提高薄型涂层织物的品质。

首先,本研究选取了两种薄型涂层织物材料:一种是瑞典科纳朱旺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材料,另一种是德国拜尔斯迪公司生产的聚酰胺布材料。

我们将根据ASTM D751标准来进行牢度测试,该测试包含了撕裂强度、断裂强度和剥离强度三个方面。

首先是撕裂强度。

我们将测试样品切成一定大小的正方形,尝试将其撕裂破裂。

测试结果表示,瑞典科纳朱旺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材料的撕裂强度大于德国拜尔斯迪公司生产的聚酰胺布材料。

这可能是由于非织造布材料的构造特点,使得其具有更强的抗撕裂性能。

接着是断裂强度。

我们将测试样品用机械拉伸仪进行拉伸,并记录其材料断裂时的最大拉力。

测试结果发现,德国拜尔斯迪公司生产的聚酰胺布材料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度。

这表示该材料具有更高的抗拉性能。

最后是剥离强度。

我们将测试样品内侧覆盖一层特殊材料,然后将其剥离。

测试结果表明,无纺布和聚酰胺布的剥离强度区别不大,但无纺布的颜色变化明显,而聚酰胺布的变化较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瑞典科纳朱旺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材料拥有更强的撕裂强度,但德国拜尔斯迪公司生产的聚酰胺布材料拥有更高的断裂强度。

当涉及到剥离强度时,两种材料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有效的检测涂层的牢固性,为生产制造提供参考和保证。

最后,我们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更多的薄型涂层织物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掌握其性能和应用。

同时,为了提高测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建议采用多个测试项目进行综合评估。

本研究测试了两种不同品种的薄型涂层织物材料:瑞典科纳朱旺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材料和德国拜尔斯迪公司生产的聚酰胺布材料。

我们进行了撕裂强度、断裂强度和剥离强度三个测试项目,并记录测试数据如下:对于撕裂强度,无纺布材料的平均结果是16.6牛顿/厘米,而聚酰胺布材料的平均结果为11.9牛顿/厘米。

实验十五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实验

实验十五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实验

实验十五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织物撕裂仪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步骤;2.掌握织物撕破性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标准和相关指标计算。

二、基础知识织物的力学性能是指织物在各种机械外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能,它是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之一。

织物抵抗因外力引起损坏的性质称为织物的耐久性或坚牢度,大多是通过测试织物的拉伸断裂、顶裂、撕裂以及耐磨性等来反映这一性能的。

撕破是指织物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而撕开的现象。

撕破试验常用于军服、蓬帆、帐篷、雨伞、吊床等机织物,还可用于织物经树脂整理、助剂或涂层整理后的耐用性(或脆性)的评定。

撕破试验不适用机织弹性织物、针织物及可能产生撕裂转移的经纬向差异大的织物和稀疏织物。

织物撕破性能一般有三种测试方法:舌形试样法、梯形试样法和冲击摆锤法。

冲击摆锤法与单舌试样法的撕裂机理相似,但受力速度快,属冲击型撕裂,所测数据是平均值。

试样固定在两个夹钳上,将试样切开一个切口,释放处于最大势能位置的摆锤,当可动夹钳离开固定夹钳时,试样沿切口方向被撕裂,把撕破织物一定长度所做的功换算成撕破力。

三、方法标准GBT 3917.1-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四、仪器与设备YD033D 数字式织物撕裂仪五、实验步骤按规定进行预调湿、调湿和试验。

1. 试样准备按图一试样模板尺寸裁取5块经向试样,5块纬向试样,遵循不同经纱、不同纬纱、距布边150mm以上的取样原则,试样的短边应与经纱或纬纱平行。

试样短边平行于经向的试样为“纬向”撕裂试样,试样短边平行于纬向的试样为“经向”撕裂试样。

2. 量程选择根据所测试样的撕破强力范围选择合适的量程,并在摆臂上加载相应的重锤。

3. 参数设定打开电源开关,按“设定/打印”键,仪器显示设定界面,按“移动/ 夹紧”键移动光标,按“置数/松开”键修改数据,设定完成后再按一次“设定/打印”键退出设定状态。

4. 零位校验将摆臂向后锁至初试位置,依次按“复位”、“夹紧”、“零位”键,摆臂摆动完成校零。

织物撕破强力实验报告

织物撕破强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试不同类型织物的撕破强力,了解和掌握织物在承受局部外力时的抗撕裂性能,为纺织品的选择、设计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撕破强力是指织物在规定条件下,使其初始切口扩展到一定长度所需的力。

织物的撕破强力与其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可以评估其耐撕裂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织物样品(如棉、麻、丝、毛、化纤等)。

2. 实验仪器:YG(B)033E型数字式撕裂仪、YG(B5)026G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剪刀、直尺、夹具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织物样品裁剪成规定尺寸的试样,并按照要求进行标记。

2. 测试方法:采用冲击摆锤法和裤型法(单缝)两种方法进行测试。

- 冲击摆锤法:将试样夹持在撕裂仪的夹具中,调整好摆锤的位置和角度,使摆锤击中试样切口处,记录撕裂到规定长度所需的力。

- 裤型法(单缝):将试样夹持在撕裂仪的夹具中,使试样切口线呈直线,调整好拉伸速率,使试样撕裂到规定长度,记录撕裂所需的力。

3.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实验的撕破强力值,并计算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冲击摆锤法测试结果:- 棉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50N。

- 麻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45N。

- 丝绸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60N。

- 毛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55N。

- 化纤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70N。

2. 裤型法(单缝)测试结果:- 棉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55N。

- 麻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50N。

- 丝绸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65N。

- 毛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60N。

- 化纤织物的撕破强力平均值为75N。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冲击摆锤法测得的撕破强力普遍高于裤型法(单缝)测得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冲击摆锤法更能模拟实际撕裂过程,而裤型法(单缝)则更注重试样的撕裂强度。

六、结论1. 织物的撕破强力与其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改善芳砜纶织物撕破性能的研究

改善芳砜纶织物撕破性能的研究
的方法 , 有效地改善 了芳砜纶织物的撕破性 能。采用梯形撕 裂测试方法 , 评价 了芳砜纶 防护织 物撕破强力 的改善效
果 。实验表明 , 加入 5 K v r 维 , % el 纤 a 配合 采用 方平 组织 , 对织 物进 行柔 软整 理 , 并 芳砜 纶织 物 的撕 破强 力可 达到 10N, 0 基本满足 G 1- 20 A 0 0 2对消防员灭火防护 服的要求 。 关键词 : 芳砜纶纤维 ; 织物 ; 撕破强度 ; 整理 ;性能;研究
(. 1东华大学 纺织 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 12 ) 06 0 (. 2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 2 12 ; . 0 6 0 3 上海新纺织产业用纺织品有 限公 司,上海 20 4 ) 0 0 2

要: 撕破强力低 改变织 物组织 以及后整理
SH ANGH AIT XT L S ENC & T HNOL E IE CI E EC 0GY
兰! 至三 : 旦 蔓塑 堂 : 塑 里三
v I3 07.2 1 0. 8 N . o0
工 艺 研 究
改善 芳 砜 纶织 物 撕破 性 能 的研 究
李 玲 丁 , 辛 , 薛育龙。
L ig .D NG Xi I .XUE Y — n IL n I n 1 ul g o
( . e a o t yo eteSine& T cnlg , nsyo d ct n D nh aU ie i , hn hi 0 60, hn ) 1K yLbr o f x l cec ar T i ehooy Mi t E uai , o su nvr t S aga 2 12 C ia ir f o sy ( . o eeo Tx ls ogu nvrt, hnhi 06 0 C i ) 2 C l g f ete ,D nh aU ie i S aga 2 12 , hn l i sy a ( .h nh e eheteC . Ld, hnhi 0 0 2 C ia 3 S aga N wT ct i o, t.S aga 2 04 , hn ) i xl A s at Lw t r gs eg sa m o atf trrsit g t s fC i —m d o sl nrd br ( S bt c : o a n t nt i n ipr a o etcn h ue o hn r ei r h t n c ri e a ae pl u ar ef e P A) i lg y f r i o i n Ih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目前用于织物涂层剂的主要聚合物品种有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其中以后者应用历史最久, 用量最大。

聚氯乙烯理化性能优异, 它作为氯碱工业平衡氯的主要产品, 原料来源丰富, 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少。

随着聚氯乙烯合成及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其生产、加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现在
聚氯乙烯树脂已成为合成高聚物中产量最高、价格最低、应用领域最宽且发展前景最好的品种。

近年来, PVC 涂层织物发展迅速, 出现了如PVC 整芯阻燃输送带、PVC 轻型输送带、高档防水布、广告布等新产品, 色
彩鲜艳, 力学性能优良[ 1] 。

目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撕裂强度降低过高, 有的撕裂强度损失高达50%以上。

本项研究以PVC 糊树脂为原料, 通过对涂层剂组成及工艺条件的调整, 研究影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因素并
探讨提高其强度的方法。

一、实验
1、原材料
P-440 聚氯乙烯糊树脂(PV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氯化石蜡(PCL)(含氯量40 %);二盐基硬酸酸铅;三氧化二锑;重钙(粒径3 ~5μm);涤纶经编织物。

2、织物涂层工艺
在MATHIS LIF 涂层试验机上进行刀辊式刮涂。

涂层工艺条件为:焙烘温度155 ℃;焙烘时间1、1.5 、2 min 。

3、PVC 涂层织物性能测试
①、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测定采用YG-026 型织物强力仪测定涂层织物撕裂强度, 测试结果见附表。

②、涂层织物柔性的测试涂层织物制成5 ×20(cm)试样条, 将试样平放于水平桌面边缘处以均匀速度沿试样长度方向向桌面外推出, 以试样前端向下弯曲至与桌面垂直时试样弯曲部分长度表示涂层织物柔性, 测
试结果见附表。

二、结果与讨论
高聚物中加入增塑剂可降低聚合物大分子间作用力, 提供大分子链段运动空间, 因此增塑剂是一种降低大分子运动内摩擦阻力的润滑剂[ 2] 。

聚氯乙烯大分子是极性大分子, 分子链上大量的极性基团使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大分子链运动困难。

增塑剂分子进入聚氯乙烯分子链间可降低了大分子运动内摩擦阻力, 微观上使大分子链之间的相对运动变得容易, 宏观上使增塑后聚氯乙烯与链断运动有关的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如柔性、高温流动性显著增加。

实验中我们选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和氯化石蜡(PCL)组成增塑体系。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为主增塑剂, 氯化石蜡(PCL)为辅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不仅与聚氯乙烯有极好的相容性(哈金斯参数χ1 = -0.03),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也应有较好的相容性。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结构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大分子结构单元结构非常接近。

因此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聚氯乙烯糊树脂不仅有较好的高温流动性, 同时也较易向涤纶织物内部扩散。

辅增塑剂氯化石蜡(PCL)的结构虽然与聚氯乙烯相近, 但由于其分子量较高, 对聚氯乙烯的增塑效率(改变定量的物理机械性能所加入增塑剂的量)为220 , 远低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增塑效率(100)[ 3] 。

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和氯化石蜡组成的增塑体系中, 当树脂中增塑剂含量固定时, 随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的提高, 混合增塑剂的增塑效率降低[ 3], 树脂的高温流动性及树脂向涤纶织物内扩散速度也将降低。

表中实验数据表明, 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降低, 涂层织物的撕裂强度有较大的下降,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涂层剂向纱线间及纱线内纤维间扩散所造
成的。

未涂层的织物撕破时, 纤维及纱线在外力作用下将较易通过伸长和移动而集中起来, 这使得织物撕破时同时有多根纱线抵抗外力的破坏, 所以未涂层织物表现出较高的撕裂强度。

织物涂层后, 扩散到织物内的树脂限制了纱线和纤维的移动和变形。

这使得涂层织物撕破时, 纤维及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移动集中困难, 抵抗撕破力破坏的能力降低。

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
降低, 增塑剂的增塑效率将得到提高, 涂层剂的高温流动性及向织物内的扩散能力提高, 扩散到织物内的树脂量增加, 对纱线及纤维的固定作用增大, 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进一步降低。

表中涂层织物的弯曲长度可表示涂层织物的柔性, 弯曲长度长则表示涂层织物柔性小。

涂层织物的弯曲长度虽无明显的规律性(这可能是由于涂层织物的增重较分散造成的),但总的趋势是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降低, 涂层织物的柔性降低。

根据聚合物增塑理论, 聚合物中增塑剂含量提高, 聚合物的柔性也将提高。

涂层织物的柔性不随增塑剂或主增塑剂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我们认为这也是由于扩散到织物内部的树脂对纱线及纤维的固定作用所造成的。

随增塑剂或主增塑剂含量的提高, 纱线外部的聚合物的柔性虽有所提高, 但加工时树脂向纱线内部的渗入量也将提高, 增加纱线内纤维间的粘结力, 使纱线的柔性降低。

其结果使涂层织物的柔性降低。

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撕裂强度及弯曲长度的影响也可证明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是影响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的因素。

采用3 、6 、7 号配方涂层剂的织物, 由于树脂的流动性较好, 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完成向织物内的扩散, 因此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撕裂强度及弯曲长度的影响较小。

而用1 、4 号配方涂层剂涂层的织物由于其高温流动性较差, 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受焙烘时间的影响较大, 随焙烘时间的延长, 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提高较大, 对纱线及纤维的固着作用增加, 因此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降低较多。

三、结论
1、涂层织物撕破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涂层剂向织物内扩散后对纱线及纤维运动及形变的影响所引起的。

2、降低树脂中增塑剂含量或增塑剂中主增塑剂的含量可降低涂层树脂的高温流动性和向织物内的扩散速度, 减少涂层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 降低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损失。

3、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