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川崎病小儿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探讨

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探讨

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及其相应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8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忆分析。

结果经过临床有效地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80例患者中显效6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结论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结局。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护理探讨小儿川崎病在医学上又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该病主要在婴幼儿中发病,患者在发病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患者很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以及消化系统损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8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岁,平均住院时间为d,所有患者均在发病d内前来我院接收治疗,所有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结膜充血、皮疹、腹泻、嘴唇出现皲裂及出血等。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华东医药博华制药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61022178,开始每日按80~100mg/kg的剂量分3~4次服用,在患者发热退去2~3 d后改为30mg/kg・d,分3~4次服用,治疗时间为2 w;山西康宝生物制品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1******* ,按照2.0g/kg的剂量一次输注。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2】。

1.3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4评价指标显效:患者的临床病症全部消失,治疗期间也没有出现并发症;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所缓解,但是出现了轻微的并发症;无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没有改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100.0%。

小儿川崎病28例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

小儿川崎病28例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

9 8・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4年 1 1月第 7卷 第 1 1 期中
C h i n J o fC l i n i c  ̄R a t i o n a l D mg U s e , N o v e mb e r 2 0 1 4, V o 1 . 7 N o 1 1 B 志, 2 0 1 2 , 6 ( 5 ) : 4 8 4— 4 8 7 .
患者临床疗 效及预后 , 保障其生 活质量及 生命安 全 , 与石强 研究结果相符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1 姜保 国, 张殿英 , 付中国. 股骨近端骨折 的治疗 [ J ] . 中华创伤骨科杂
2 石强 . 高龄 股骨粗 隆 间骨 折 员源苑例 分析 [ J ] , 中 国误诊 学 杂志 ,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自2 0 1 1年 1 月一 2 0 1 3年 6月 收治
的2 8例小儿 K D患者 为研究对 象 , 均符合 参考 文献 中关于 K D的诊断标准 。其 中男 1 8例 , 女 1 0例 ; 年 龄 4个月 ~7岁 ;
格外注意 , 在准备 和输注 的过程 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减
2 0 1 3 , 7 ( 6 ) : 1 2 8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 0 8 )

临 床 研 究

小儿川崎病 2 8例 护 理 措 施 和效 果 分 析
顾群
【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 ( K D ) 的护理措施 和效果 。方 法
回顾性分析 医院 自2 0 1 1 年1 月一 2 0 1 3年 6
少污染机会 , 降低不 良反应 的发生。另外 , 丙种球 蛋 白可 以造

2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2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2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症,其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川崎病共29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享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川崎病共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岁;均有发热、口唇皲裂、双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端样脱皮,出现杨梅舌10例,皮疹10例。

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

1.2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早期均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口服,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结果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

28例治愈出院,一例好转出院。

2 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发热、口腔明显疼痛,加之医院陌生环境,易发生恐惧害怕、哭闹,对治疗护理极不合作。

因此护士对患者要充满爱心细心、耐心。

了解患者的喜好,尽量逗乐抚摸他们,以减轻他们的恐惧感,使他们感到有安全感。

同时耐心向家长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愈后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注意事项,以及告诉家长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以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2.2发热护理对于体温超过38.5度的患儿,每四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使用冰袋、冰贴降温,降温效果不佳时,遵医嘱予药物降温,如口服美林、泰诺等。

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静脉补充液体。

退热期间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潮湿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渣屑,减少患儿不适并防止受凉。

同时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20-22度,相对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

注意保持病室干净。

急性期患儿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

小儿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小儿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天 开 窗 通 风 2 3次 , 持 室 温 2 ~2 ~ 维 O 2℃ , 度 5 ~ 6 。 湿 O O
心 观 察 , 口腔 、 、 肤 护 理 操 作 要 轻 柔 , 家 长 和 稍 大 患 儿 对 眼 皮 对 要 做 好 健 康 宣 教 工 作 。通 过 护 理 使 治 疗 方 案 得 到 落 实 , 情 病 得 以 控 制 、 解 、 愈 , 长 和 患 儿 得 以安 心 。 缓 痊 家
2 护 理 措 施
使 家 长 和 患 儿 消 除 焦 虑 情 绪 , 到 与 医 护 人 员 密 切 配 合 , 确 做 正 对 待 。鼓 励 年 龄 稍 大 的 患 儿 多 食 新 鲜蔬 菜 、 果 , 时 注 意 卧 水 同 床 休 息 。住 院 期 间 需 安 静 休 息 , 免 剧 烈 活 动 , 免 情 绪 激 避 避 动 , 院后限制活动量 , 出 1年 内 不 参 加 剧 烈 体 育 运 动 。
【 要】 目的 摘 施 。结 果
作。
3 5例 治愈 ,2 好 转 ,1例 并 发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结 论 例
病 情 和 治 疗 方 法 要 细 心 观 察 , 口腔 、 、 肤 护 理 操 作 要 轻 柔 , 家 长 和 稍 大 患 儿 要 做 好 健 康 宣 教 工 对 眼 皮 对 【 键 词 】 川 崎 病 小儿 护 理 关
向 家 长 及 稍 年 长 儿 做 好 健 康 宣 教 工 作 , 解 本 病 的 临 床 讲
特 点 、 病 病 程 、 果 和 预 后 ,各 个 阶 段 的 治 疗 和 护 理 要 点 , 疾 效
者 延 长 阿 司匹 林 用 药 时 间 , 加 用 维 生 素 E 或 潘 生 丁 。结 果 并 3 例 治 愈 出 院 ,2 好 转 出 院 , 5 例 1例 并 发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

2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2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2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阳秀春
【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0(027)011
【摘要】@@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婴幼儿多发的急性发热、皮肤黏膜发疹、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其重要[1].本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28例川崎病患儿,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总页数】3页(P2180-2182)
【作者】阳秀春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湖南,长沙,4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12
【相关文献】
1.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傅岳萍
2.小儿川崎病的分期护理体会 [J], 冯丽燕;徐红艳
3.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J], 孙建妹
4.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J], 刘用葵; 劳文芹
5.浅谈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李利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完全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

不完全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

术并发症之一 , 病死率较高 。20 0 1~2 1 年 , 院治 疗 P H 01 我 C
患者 3 。现总结分析如下 。 2例
临床资料 :2例患者 中, 2 3 男 0例 、 1 , 女 2例 年龄 1 6 6~ 4
岁、 均3 平 9岁。术前诊断 : 垂体瘤 1 、 例 听神经瘤 3例 、 脑膜 瘤 l 、 质瘤 8例 、 7例 胶 髓母 细胞 瘤 2例 、 动静 脉畸 形 1例。 临床表现 : 全麻 术后 苏醒期延 长 6例 , 术后 1 2h内意识恢 复
山东 医药 2 1 年 第 5 01 1卷第 4 9期
成分 , 当机体发 生感染时 , 为保 护机体组织细胞 , 由锌 元素组 成的各种酶类与体内 自由基 等有害物质发生反应 , 因此锌被
大量消耗。铜含量升高的原 因主要是 : 由于患儿 饮食 摄入减 含量水平。综 上所述 , 检测患 儿血清 中锌 、 含量 对小儿 呼 铜
诊 疗体会报告如下 。 临床资料 : 本文 2 8例患儿, 1 例 、 1 , 男 8 女 O例 年龄 4个月
化。 ( 收稿 日 : 14 . ) 期 2 13 2 0 90
不 完全 川 崎病 2 例 临床 分 析 8
高泽 宝 ( 西吉县人 民 医院 , 宁夏 西吉 7 6 9 ) 529
川崎病 ( D) 一种 以全 身性 中、 K 是 小动脉炎 性病变 为主 要病理改变 的急性发热 出疹性疾病 。随着对该 病认识 的不
度清醒 后再次 昏迷 8例 , 源自后 1 2—2 4h意识 逐渐恶 化 6
例, 伴瞳孔大小不等 8例 , 其余 4例 无 明显 意识 障碍 。于开 颅术后行头颅 C / I T MR 复查 , h内复查 6例 , 3 2 h内复查 2 4 2 例 ,2h以后复查 4例 。血肿发 生在手术 区远 隔部位 6例 , 7 均在小脑幕上 , 其余 均为原 位血肿 , 肿量 2 血 0~10 m 。3 2 l 2 例患者 中, 行相 应部位 开颅血肿清 除术 2 ( 括 5例颅 内 6例 包 肿瘤术后远隔部位血 肿) 治愈 2 例 、 , 1 死亡 5例 。非 手术治 疗 6例 , 治愈 。治愈率 8 .8 , 均 4 3 % 病死率 1. 2 。 56% 讨论 : C P H发生 的原 因与颅 内肿瘤患者 的年 龄 、 一般状

29例川崎病护理论文

29例川崎病护理论文
(31):1512. [3] 汤春林.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临床 体 会[J].中 国 中 医 药 咨 讯,2010,
12(35):170.
29例川崎病护理体会
胡利娟* 察 ;护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0979(2012)15-0172-0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 变 态 反 应 性 全 身 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 要 表 现 为 急 性 发 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严重的 是 冠 状 动 脉 病 变,可 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 死 性 并 发 症。 冬 春 季 发病率较高,婴幼 儿 发 病 多。我 院 儿 科 自 2009 年 10 月 ~2012 年 5 月 收 治 29 例 川 崎 病 患 儿 ,现 将 临 床 观 察 与 护 理 总 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本 组 患 儿 29 例,男 17 例,女 12 例;年 龄 8 个 月~10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川 崎 病 诊 断 标 准,所 有 病 例 均 有 发 热5天以上,抗 生 素 治 疗 无 效,双 眼 球 结 膜 充 血、口 腔 黏 膜 充 血、口唇鲜红皲裂,25 例 指 (趾 )端 肿 胀,脱 屑;19 例 有 皮 疹;15 例颈淋巴结肿 大;腮 腺 肿 胀 3 例,肝 脏 肿 大 3 例,脾 脏 肿 大 1 例 。3 例 心 脏 彩 超 显 示 冠 状 动 脉 增 宽 。 1.2 治疗方法:本 组 29 例 均 静 脉 注 射 丙 种 球 蛋 白 1g/(kg· d),其中5例连用2d,并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等 治 疗,合 并 心 肌 损 害 、肝 功 损 害 给 予 相 应 保 护 性 治 疗 。 2 结 果

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11-15T10:44:10.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孔玮王皓[导读] 健康教育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讲解护理要点,使其积极配合。

孔玮王皓(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775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303-02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见。

我院自2007至2011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川崎病患儿28例,男20例,女8例,男:女为2.5:1,年龄 4月~3岁21例,~5岁5例,>5岁2例。

平均年龄2.5岁,患儿均有持续性高热5~14天,体温在39℃~41℃,其中有22例双侧眼结膜充血,25例口唇鲜红甚至皲裂及杨梅舌; 24例曾出现皮疹,18例手足末端发红硬肿。

1.2 结果 28例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后20例治愈出院,8例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患儿在住院期间除病痛之外,陌生的环境和人、有限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服药注射等一系列的治疗,都会对小儿的心理产生影响。

护士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个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时向家长及年长儿介绍病房环境及其他患儿,帮助其减轻陌生感。

及时交待病情,解释并安慰家属。

针对家长担心患儿可能发生心血管病变的不安心理,向患儿家属及大龄患儿解释需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2.2 饮食护理患儿高热,消耗量大,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应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例川崎病小儿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65-01【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及其它护理并发症,均康复出院;体会:早期确诊尽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及采用合理护理措施,能迅速退热,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川崎病(kd)小儿护理nursing experience of28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kawasakidisease(kd).methods: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28 children with kd.results:all of them recovered and had no coronary aneurysm,which induc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aneurysm rupture.experience:it is important to diagnose early,to use large dose of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ivig) in earlier period together with antiplatelet treatment,and to adopt suitable nursing management.they can cut dow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ronary disease obviously and prevent infection,then make thechildren recover earlier.【key words】kawasaki disease(kd);nursing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其特点为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杨梅舌,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

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

目前认为它是一种易感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过程,合理有效治疗可以逐渐康复[2],少数病例死亡因心肌梗死或猝死。

我科2007年至2010年收治28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个病例的临床诊断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的诊断标准[3]。

男12例,女16例,年龄7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4.2岁。

入院时病程2天至21天。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持续性高热,热程5天至16天,患儿均伴有皮疹,多于发热2~3天出现,形态多样;淋巴结肿大15例,其中颈部和颌下淋巴结肿大13例;结膜充血20例;唇红皲裂、杨梅舌24例;14例手足硬肿。

恢复期(10天后)均有指趾末端模样脱皮。

1.3 辅助检查1.3.1 实验室检查28例患儿均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心肌酶,其中wbc增高25例,plt>300x109/l者20例,最高达500x109/l;血沉升高22例,最高达105mm/h;c反应蛋白阳性者19例;ck-mb升高者12例。

出院前复查结果基本正常。

1.3.2 其他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正常6例,冠状动脉扩张20例,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心脏扩大2例。

心电图检查,正常12例,窦性心动过速11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

胸部x线检查,正常10例,肺部纹理增强8例,支气管肺炎5例,右侧少量胸腔积液5例。

1.4治疗与结果川崎病急性期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症,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和血栓性阻塞性疾病等并发症。

28例患儿急性期予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早期均予大剂量ivig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抗凝、潘生丁抗血小板治疗。

结果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

22例治愈,6例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5天。

2 护理体会2.1 高热护理本组患儿发热早期均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5~40.0℃之间,持续7~14天,发热时予物理降温为主,可使用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同时鼓励患儿多喝水,适当静脉补液,体温每升高1℃,增加液体摄入量10ml/kg。

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如美林、泰诺糖浆。

退热期间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防受凉,保持病室空气流通[4]。

2.2 心理护理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家长容易出现焦虑、恐惧,需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耐心解释川崎病的诊治及预后,并告诉家长不良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患儿,使家长正确对待。

本病患儿多有口腔粘膜充血、唇部干裂,进食时口腔疼痛,加上在医院陌生的环境,易出现恐惧不安,因此应多关心患儿的饮食、情绪,消除其紧张心理。

2.3 用药护理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血清制品,贮存于2~8℃,须现配现用,若溶液混浊或结冰不能使用,未用完应废弃。

因其价格昂贵,排气过程中应避免浪费,输液前后予生理盐水排空气、冲管[5]。

鉴于其是一种异体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最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对丙球有严重全身反应、选择性iga缺乏症患儿禁用。

注射时不宜加任何药物,避免与头孢哌酮钠、氧哌嗪青霉素同一条静脉输入,因两者可产生配伍禁忌引起凝结块。

输液中经常巡视,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新出皮疹伴瘙痒、呼吸加速等),及时处理。

控制滴速,开始速度宜慢,10滴/min,无不良反应可加快速度,但不宜超过60滴/min,尽量采用输液泵。

接受丙球治疗的患儿,如需接种疫苗需间隔9-11个月。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凝作用,但易引起恶心、呕吐,长期使用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热退72小时后注意迅速减量。

选用肠溶阿司匹林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对婴幼儿磨碎溶解后服用,如有呕吐应估算药量后重新补吃。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

2.4 皮肤粘膜护理本组患儿均有口腔粘膜充血,24例伴有口唇皲裂,可予润滑油涂口唇,避免进食生硬刺激性食物。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孩子勤漱口,以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护理,每天2~3次,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

经过1周左右,患儿的口腔粘膜充血渐消退,口唇皲裂渐愈合。

双眼球结膜充血,每日用1~4%硼酸水棉球擦洗双眼,必要时涂抗生素眼膏。

多形性红斑,四肢出现硬性水肿,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衣服柔软干净、床单干燥平整。

在10天后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或肛周脱皮,告知家长,不要人为撕拉,并保持局部的清洁,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2.5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心音强度、面色变化,每4h记录一次,如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心音遥远、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提示冠状动脉损害,需卧床休息,予心电监护,并做好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准备[6]。

本组病例入院后常规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发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扩张,出院前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扩张有所减轻。

2.6 出院指导本组病例出院带药包括阿司匹林及潘生丁,指导家属必须准时予患儿服药,避免漏服,并告知注意观察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血小板、血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恢复期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7];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3 总结通过对28例川崎病患儿护理,发现发病年龄多在幼儿期及学龄前期,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杨梅舌,多形性皮疹,淋巴结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肿大,以颈部最为显著,手足早期硬性水肿,后期出现特征性膜状脱皮,部分病例伴有肛周脱皮[8]。

潜在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动脉瘤破裂。

川崎病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阿司匹林[9]。

急性期给予中剂量阿司匹林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相对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可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15~20%降至5%[10]。

恢复期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

患儿若无冠状动脉异常,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6~8周即可停药。

若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则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

本研究通过总结28例川崎病患儿高热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皮肤粘膜护理、病情观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经验表明,早期确诊尽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能迅速退热,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与保障,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2]李万镇.加强对川崎病诊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2:65~67.[3]梁翊常,第四届国际川崎病会议简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2,7:275.[4]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5]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6]欧婉杏,川崎病59例误诊分析[j].广州医药,2002,33(1):42.[7]于永慧,庄新建,汪翼,等.川崎病78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中国儿科杂志,2002.17(6):368.[8]陆卫民.川崎病60例的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11月第5卷第21期.[9] dajani as,taubert ka,gerber ma,et al.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j].circulation,1993,87:1776~1780.[10] newburger jw.kawasaki disease:who is at risk [j]?pediatr,2000,137(2):149.作者单位: 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