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
我的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的名人
家乡的名人作文是一个展示你对家乡文化和历史了解的好机会。
以下是一篇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示例,供你参考:
---
**我的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
在这里,有一位名人,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
他就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张华。
张华出生于20世纪初,他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他却有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从小,他就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校,他总是成绩优异,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不断进步。
他的勤奋和智慧,最终使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张华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
他关心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梦想,有决心,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张华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
他的精神,成为了我们家乡的宝贵财富。
每当我走在家乡的街道上,看到那些以他命名的学校、图书馆,心中就充满了自豪感。
他不仅是家乡的名人,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作为一名学生,我将以张华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家乡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
这篇作文以家乡的名人张华为主题,通过讲述他的故事,展现了他对家乡的贡献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以他为榜样的决心。
在写作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人,结合他们的故事和成就,来完成你的作文。
记得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丰富你的作文内容。
家乡的名人优秀作文八篇

家乡的名人优秀作文八篇【篇一:家乡的名人】位于寿县北门外,有位历史名人,淮南王刘安,名声在整个寿县城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
刘安是汉高祖刘帮的孙子,前164年,文帝把淮南国分给刘安兄弟二人,而刘安即淮南王。
他的一生贡献很多,著作《淮南子》。
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经济学、化学等。
他的著作也集中了道家思想。
刘安还好黄白之术,常在八公山上炼丹。
因偶成了豆腐,故刘安成了豆腐的创始人。
于是同时,寿县也因此得名。
又因仙丹内的谜团无法解开,众人纷纷猜测,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把刘安描述的更加神秘。
更富有传奇色彩。
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也是从淮南王这个时期淬下来的。
淮南王的故事令寿县多了一些古老,多了一些历史,多了一些精彩——在淮南五的启发下,寿县人开始研究出各种口味的豆腐,而寿县也因豆腐之乡美名。
刘安可能不会知道如今的豆腐,原是他手中的“仙丹之次品”。
现如今已经闻名于世于全球,成了中国的特色菜。
【篇二:家乡的名人】我的家乡凤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
说起家乡的名人,真是数不胜数,每当想起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就一定会为自己是一个凤阳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众多的家乡名人中,最耳熟能详的,无疑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名字,却令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那是一份对他发自心底的敬佩,他虽然拥有一个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却为了追求人生价值,从容的选择到艰苦环境中去历练,我为他这种高贵的品格所敬佩;那更是一份感动,感动他能够视村民百姓为自己的亲人一般,真正去感受群众的疾苦,面对困难和责任更是勇于担当,用行动去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初到村里,贫困的生活环境、群众对他的不信任、百姓之间矛盾冲突、村里干部的不团结,甚至是以恐吓、威胁和暴力相逼迫,把他完全推入了一个窘境。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着这重重的困难他竟没有丝毫的退却,反而迎难而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带领着全村人民真正富裕了起来。
家乡的名人作文

家乡的名人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通用54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名人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1五月的海安县轰动了,原来大公镇的农民陈进作为火炬手参加了奥运火炬在南通的传递。
星期天,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采访了陈伯伯。
走进他的家门,眼前哪里是一个农家小院啊,简直就是一个简易的运动训练场。
几根皮筋套在树上做成了拉力器,旁边是旧衣服缝制的沙袋,门前还有练习臂力和腰力的大石磙。
我们在“训练场”中间找了块空地坐了下来,听陈伯伯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
陈伯伯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从家跑到海安县城,再跑回来。
有一次出发时感觉还好,但从海安返回的路上,他感觉头昏昏沉沉的,两条腿好像灌了铅似的,每迈一步都很吃力,再后来就没了知觉,倒在路边。
幸亏被进城的邻居看见了。
回家后他整整躺了半天一夜,不能动弹。
第二天早上,他一醒来又穿上运动鞋。
伯母劝他好好在家休息,他却说:“跑马拉松没点韧劲是不行的。
”凭借顽强的毅力与坚持不懈的苦练,陈伯伯从乡间小道跑上了马拉松赛场。
他多次参加大型长跑比赛,获得了很多奖牌。
尤其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上,他一举获得中年组1500米银牌和5000米铜牌。
如今,我们都称他为“田野里跑出的千里马”。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安徽的名人有很多,其中,我最熟悉的名人是清末名臣。
李鸿章。
李鸿章,字国荃,晚清大臣。
他在太平天国时期鼓动家乡子弟加入自己的军队,这就成立了“淮军”。
随后,李鸿章就带着“淮军”投奔了“湘军”的统帅。
曾国藩,渐渐的成为了湘军的主力。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带着“淮军”离开了曾国藩。
后来,李鸿章又上任军机大臣,开始着手建设北洋海军。
李鸿章先在旅顺口和威海卫设立了军港,并成立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像: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的海军将领和优秀水兵。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五篇

写家乡的名人事迹的作文1我的家乡——郑州历史悠悠上至千年,当你进入郑州,岁月的风声夹杂着诗的雅美传入你耳中,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明月诗所漫过的步步足迹,杜甫,这一爱国诗人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覆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心系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时光追溯到两千年前,正直黄梅时节,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聪明过人,深的人喜爱,但不幸,早年家道中落,屡受打击,一生仕途不顺却并未使杜甫一蹴而就,早年的他曾在玄宗科考中应试,却因李林甫怕因“状元”而使得他地位不保而向玄宗撒了一个谎,至此,杜甫落榜。
早年的颠覆琉璃一直持续到中年,流放到长安后,他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几曾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对农贫民与富贵人家的不等生活的愤概……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
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
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来。
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得知刚出关便遇到叛军挟持,叛军在农民百姓家人户烧杀夺抢,后见杜甫不像是一位高官就将他放了。
逃离出来的杜甫可谓是一贫如洗,身无半分,衣冠简陋,得知玄宗已到凤翔,便欲想见玄宗,玄宗对杜甫不远万里前来投奔,忠贞不渝感到感慨,便封他为一个小官过了不久,宰相房琯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
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玄宗派他到华安去做个小官,此时正直战火绵延,虽华安已被官军收复但叛军却没有被消灭。
他辞去了官职,正当干旱,杜甫是穷的一身贫,随着当地农民逃亡,在院寺旁建了一个庙,从此隐居。
家乡的名人故事

家乡的名人故事家乡是一个小城市,虽然并不出名,但却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几位家乡的名人故事,这些人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家乡人,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一位名人是李明。
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广受赞誉。
李明从小喜欢画画,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不断探索,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作色彩鲜艳、构图精巧,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他常常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达对家乡美景的热爱,而他的作品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如今,李明已成为家乡的骄傲,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展出,还远销海外。
第二位名人是王雪。
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以其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而闻名。
王雪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她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就读期间,她就在科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进入大学后,她选择了化学专业,师从一位著名的化学教授。
在指导下,她的科研成果逐渐取得突破。
她的研究成果为家乡带来了一片繁荣,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科研水平,还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位名人是张文。
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流传广泛,畅销全国各地。
张文从小就热爱写作,他的文字凝练而充满力量,他的故事扣人心弦,读者们深受其感动。
他的作品常常以家乡的风土人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
他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圈,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张文的文学造诣向我们传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重要性,他的作品也成为了许多人心灵的寄托。
这些名人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我们出生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有梦想、有追求,并且用心去学习,就能在家乡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学习他们的故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无论是从事艺术、科学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应该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家乡更加美丽、繁荣。
总之,家乡的名人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和成就鼓舞着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家乡名人故事

家乡名人故事【范文一】我来自河南省许昌市,这个城市有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姚文元老师。
姚老师是我家乡的一位教育家,他有着卓越的教学成就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姚老师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也很早就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上小学时就跳了两个年级。
后来,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该校历史系的优秀毕业生并继续留校任教。
他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被学生誉为“知识大咖”,被同事推为教学骨干。
在学术上,姚老师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出版了多部历史著作,其中《晋阳禅宗史稿》曾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出版物。
他还曾荣获国家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姚老师的事迹鼓舞着我们这一代青年,让我们深感自己在知识、能力和责任上的不足,同时更加珍惜当下的机会和时间,做一个更有志向、更有担当的人。
【要点分析】这篇文章所介绍的人物是家乡的一位教育家姚文元老师。
文章着重介绍了姚老师的生平经历、教学成就和学术成就,充分展示了他的专业水平和教育家精神,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文章用词准确、简洁,不夸张,语言流畅,极具可读性。
文章在内容的安排上,先介绍了姚老师的出生和成长经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和生命起点;接着,详细介绍了他在教学和学术方面的令人钦佩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贡献;最后,通过提醒我们需要珍惜机会和时间,强调了姚老师对后代这一代青年的精神启迪作用。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全文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
用词方面,这篇文章始终贯穿着相对简洁、清晰易懂的原则,使用的论述方式也较为用心,比如在描述姚老师的教育理念时,用了“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这样生动的形容语言,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姚老师的教育思想。
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了一些关键性的高级词汇,如“学术造诣”、“国家一级重点出版物”、“贡献”等,以巧妙地展现出姚老师的知识体系和人物形象,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措辞不涉繁难的专业术语和表述。
我家乡的名人作文精彩9篇

我家乡的名人作文精彩9篇家乡的名人作文篇五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黄帝铸鼎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境内的荆山黄帝铸鼎,是《史记》中记载的轩辕黄帝铸鼎升开的遗址,已成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以“名关、名人、名著”享誉海内外的秦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隘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这里著述的五千言的《道德经》,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思想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灵宝人杰地灵、豪杰辈出。
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影响全国的模范人物。
今天,我就给大有介绍一位在我们灵宝家喻户晓的名人吧!她,是灵宝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督科的副科长,三级检察官。
多年以来,她个人办案数连居三门峡市检查机关侦查监督岗位之首。
虽然她身负重病却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她把生病的事整整瞒了八年,她,就是为国为民的白洁!六年里,她处理的案件高达899件,享有三门峡检查系统的“办案女状元”和“为案标兵”的美誉,而且,经她为理过的案子,被告输得心服口服,原告也十分满意,她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保护神!白洁因为身体的原因,患上了一种现在我们中国无法治的病,而且,这种病对患者十分苛刻:不能久坐,不能颠簸,不能跑步……白洁下班后和妈妈坐上火车悄悄地往北京去开药,然后再回来,就这样,八年,白洁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她说:“看病是私事,工作和办案才是天职。
”她就是令我骄傲的家乡人白洁,她代表着家乡人民的朴实、勤劳、善良!我爱白洁,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家乡那朴实无华的人们!家乡的名人作文篇六我的家乡在天长,一个美丽的小城,它东濒高邮湖,南近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沪铁路,物华天宝。
是皖东地区一颗明珠。
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充满了魅力。
天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其中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的事更是遍传天下。
朱寿昌籍贯天长秦栏人,字康叔,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
其父乃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是其父庶子,母刘氏为其父刘巽之妾,后被遗弃,时朱寿昌尚年幼,从此母子分离。
家乡的名人作文字

家乡的名人作文字家乡的名人作文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我的家乡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谈到家乡最为突出的几位名人,他们的风采及其对家乡和整个国家的贡献。
首先,要提到的是我家乡最有代表性的名人之一——蔡元培。
他是新中国的教育界巨匠,翻译家和政治家,他在晚清时期曾担任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校长,并在传统中国的教育运动中起着领导作用。
蔡元培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也注重它与西方现代教育之间的融合,他所创建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大教育家蔡元培式教育”。
其次是我们的武术大师——杨利伟。
他是中国航天员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杨利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天技术,曾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中国的人类航天计划。
他的名字再次提升了我们家乡的国际声誉。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朱自清先生。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界中一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翻译。
朱自清以其清新脱俗的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重要地位。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背影》,这是一篇令人动容的散文,描述了一个父亲去县城送儿子上学,儿子回头看到的背影。
这篇文学杰作以其深情而感人的叙述方式成为中国教育中的经典读本。
另外还有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王恒康教授,他是中国现代历史最重要的研究者与贡献者之一。
他早年曾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使他拥有很强的西方文明与史学研究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提高中国的现代史学史论水平,他的学术贡献为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以上这些名人的伟大作品和崇高精神塑造了我们家乡,甚至整个中国的灵魂。
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敬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带领我们走向了更加宏伟的未来,并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
总之,无论是蔡元培、杨利伟、朱自清还是王恒康,他们都是我们家乡最为杰出的名人,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崇高理想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希望我们像这些名人一样,不断努力,为祖国和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
我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
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
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
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
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
在想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
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
直像极了。
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
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宝剑锋从墨砺出,梅华香从苦寒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泥人背身后的故事呢?
我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
其实,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
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
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
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
自学的。
后来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
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可以了。
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
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
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
”我说:“那
你给我说说吧。
”奶奶说:“好。
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
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
”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
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
本就没有想过。
”我说:“哦。
”突然
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养猪大户”——李大叔
我们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们村的“养猪大户”——李大叔。
李大叔养的猪个个肥头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来斤重,活像一个个大肉球。
李大叔养猪十分有经验。
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来把猪圈打扫打扫,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干完后,
他便为猪做“早餐”了,“早餐”十分丰盛,不仅有上好的猪饲料,还有一些青菜萝卜呢!李大叔的猪也很乖,从不挑食,不管给他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全部吃完,从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饭。
每天中午,李大叔便会请来兽医,为他的猪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让兽医为它们打针,直到好了为止。
晚上,李大叔便会搬来一些稻草,为那些猪铺上,让那些猪睡得暖和些。
难怪,李大叔家的猪会养得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猪卖掉,留下小猪仔,让那些小猪仔长大后再卖。
李大叔一年就因养猪就
赚了七、八万元钱,没过几年,李大叔便发家致富了。
村里的人看到李大叔养猪能发家致富。
便去请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犹豫地对大伙说:“只要
对猪有无微不至的关照,那么猪也不会亏待我们的。
”大伙听了,都知道
了自己养猪不能发家致富的原因:没有给猪好吃的,没有为猪看病?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改正了养猪的方法,全都发财了,现在,大家都感谢李大叔的提醒,让我们村的人都发家致富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
第六单元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
“种田大户”——王大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
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
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
十亩田。
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
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小麦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
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
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有一次,大家
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
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
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
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
种子。
”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
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
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
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
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