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谈骨气》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谈骨气》。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骨气”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学会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谈骨气》。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骨气”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学会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典故和名人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有效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谈骨气》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骨气”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4. 探究学习:(1)学生举例说明“骨气”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学会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谈骨气》。

2. 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写一篇关于“骨气”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骨气”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骨气”的内涵。

2. 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展示如何在生活中表现出“骨气”,以此激励学生。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到骨气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骨气”的含义。

2. 学习作者通过举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 学会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具备骨气。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进入爱国情怀的氛围。

2. 讲解:讲解“骨气”的含义,通过举例说明骨气在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具备骨气的故事或经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准备1. 课文:《谈骨气》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骨气的成语、典故、名言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八、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a. 导入: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爱国情怀的氛围。

b.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骨气”的含义和重要性。

c.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d.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骨气”一词造句,巩固所学内容。

2. 第二课时:a.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具备骨气的故事或经历。

b.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骨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c.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眼中的骨气”为主题的作文。

九、作业批改对于学生的作文,要细致批改,关注学生的思考角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谈骨气》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骨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骨气》教案1一、教学目标(投影)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当前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3、积累下列词语。

吆喝拘囚丞相高官厚禄大声疾呼拍案而起嗟来之食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重点本文是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61年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谈骨气》。

板书课题:2谈骨气吴晗2、作者简介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马人。

3、生字词学习(资料)1)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解决。

4、轻声朗读课文,标好段序。

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什么主张?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即中心论点)2)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全班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3)(点名朗读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概括段意,分析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第三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

第四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含义也不同。

这两段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分析,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使中心论点具有不辩驳的气势,支持论点。

4)课文提出中心论点后,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的?明确:精选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语文初二下冀教版第15课(谈骨气)说课稿一

语文初二下冀教版第15课(谈骨气)说课稿一

语文初二下冀教版第15课(谈骨气)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谈骨气》观点鲜亮、材料典型、说理透彻。

课本以这篇议论文开首,有助于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的知识打下基础。

2、说目标议论文教学最差不多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议论的三要素。

议论问题,总要提出一个正确而鲜亮的看法或主张〔即论点〕,有了正确而鲜亮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即论据〕来证明〔即论证〕。

论点和论据要保持一致,论点能统率论据,论据能证明论点。

依照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了解文中论点和论据两大要素的关系和文章的结构特点。

②理解本文侧重举典型事例论证的方法。

⑵能力目标:概括文章中三个事例的要紧内容,并加以比较,体会其典型性,培养学生概括、比较的思维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说重点、难点考虑到学生初学议论文,本文尽管观点鲜亮,材料充分,但三个事例论证观点的典型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确立本文重难点为: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理解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事例材料的典型性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班级为XX学生,学生在初一初二年级侧重学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议论文特别少接触,到了初三才第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

学习议论文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这时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学习这篇议论文时应尽量幸免出现大量的术语、概念,以免学生对议论文失去兴趣。

【三】教法设计依照学生情况,教学本文时,应尽量幸免出现大量的术语、概念,而应该用各种生动有吸引力的事例,引导学生接近议论文,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然后再因势利导,诱导出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寓学法指导于诱导、点拨之中,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比较阅读和能力迁移训练。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本文教学采纳教师点拨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谈骨气》语文优秀教案设计_《谈骨气》优秀教案

《谈骨气》语文优秀教案设计_《谈骨气》优秀教案

《谈骨气》语文优秀教案设计_《谈骨气》优秀教案《谈骨气》是吴晗的一篇号召人民团结奋斗为主旨的议论文,《谈骨气》的优秀教案你们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谈骨气》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谈骨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说理层次,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学习议论文论据运用的典型性、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学习前人的优良品质,做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文论据运用的典型性、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之所以能够站立,主要因为人有骨头。

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医院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病人有骨折的,有骨破裂、粉碎的,但绝没有变曲的。

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出示标题《谈骨气》) 请生读题。

1、解释“骨”多音字读法。

⑴请学生注意读题人的“骨”的声调。

⑵检查多音字“骨”三种读音的掌握情况。

2、简介作者。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本身就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

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反动势力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可以说:文如其人3、写作背景。

吴晗先生这篇短论写于六十年代初期。

当时,正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背信弃义的叛卖行径,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

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起来,甚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极少数人则企图从某些国家那里乞求恩赐,想讨根什么魔杖来创造奇迹。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吴晗同志没有动摇,他对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

他想到了毛主席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发出的断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他坚信,有骨气的民族,是任何敌人也吓不倒、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于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以毛主席概括出来的这一命题为中心写下了《文天祥的骨气》、《爱国学者顾炎武》、《论民族英雄》、《谈骨气》等一系列论文,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

《谈骨气》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骨气》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骨气》说课稿(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能够概括作者的论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理解和运用“骨气”一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2. 正确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骨气”一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2. 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骨气”一词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归纳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并尝试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阐述“谈骨气”的观点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交流心得体会。

5. 演讲、辩论(1)学生分组进行演讲、辩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2)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

3. 思考并回答:“谈骨气”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和演讲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谈骨气》教案设计

《谈骨气》教案设计

谈骨气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谈骨气》是一篇经典的作文材料,它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强调了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保持坚强的勇气和毅力。

这篇教案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谈骨气》这篇作文,引导学生思考困难和挫折的积极意义,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理解《谈骨气》这篇作文的主旨和中心内容。

2.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骨气和毅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作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谈骨气》这篇作文,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如开头的引入、主体段落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3.讨论探究:组织学生就作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展开讨论,探究其深层含义和作用。

4.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作文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骨气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文阅读和文本分析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做,并和学生分享一个相关的个人经历。

2.阅读作文:学生独立阅读《谈骨气》这篇作文,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旨。

3.讨论分析:学生就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和结尾展开讨论,分析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4.总结归纳:学生归纳《谈骨气》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与老师一起总结出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讨论探究和作文写作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谈骨气》的主题和作文写作技巧。

2.探究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探究其深层含义和作用。

3.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4.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骨气的作文。

5.作文交流: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者与同桌进行互评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作文评定:根据作文的内容和表达准确性、连贯性、逻辑性进行评分。

2.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八下《15谈骨气》word教案 (5).doc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八下《15谈骨气》word教案 (5).doc

《谈骨气》概念:议论文是
因为人有骨头,骨头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骨头就是这样宁
二、感悟新知
(视情况,有些问题留待讲读中解决。

教师过渡:同学们升入初中以来,学习了不少记
根据课文天祥拒绝降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屈
告诉我们怎么样是有骨气,引用孟子的话是解释骨气的含义。

作者为什么不一一例举,而只写了这三个事例呢?
证思路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铮铮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的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谈骨气》教案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课文的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

3联系实际,借用历史知识来证实文中的论据。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故事、朗读、比较、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采用的“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并认识所用事实论据的典型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激情朗读诗人王怀让的诗:《中国人,不跪的人》。

(2)补述故事背景:这则诗讲述的是19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

刚刚趴在工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
走进了车间,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后她又厉声说道:“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

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国人叫孙天帅。

有人认为,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你们又怎样认为呢?
——学生各抒己见。

(3)在自尊和高薪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前者。

我认为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不是吗?当然,在我们中国,古往今来,像这样铁骨铮铮的有骨气的,是举不胜举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中国人的骨气,领略一下中国人的风采!
(二)解题
出示标题,在“骨气”二字下划上重点符号,思考:在文中骨气指代什么内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三)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在论证这个观点时,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
——论据一: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
论据二:穷人不食“嗟来之食”[来源:学|科|网Z|X|X|K]
论据三:闻一多拍案而起
3请三位同学朗读,品味这三位有骨气的中国人的英雄事迹!
4提问:列举的三个人物,若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穷人——文天祥——闻一多,为何文章不这样排列?
——论据和论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四)拓展迁移
1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从平时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中,请大家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1)富贵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陶渊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2)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苏武“留胡节不辱”
(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刘胡兰,夏明翰,史可法,陈子龙,陈真△其实本文的作者吴晗本人也是个有骨气的人。

补充介绍有关材料。

2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算是有骨气的?
——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3至于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作者已给了我们答案。

齐读最后一节。

4思考:在今天,讲骨气对我们中学生有无意义?
――独立思考
——大组交流
——教师明确:早在几十年前,梁启超就给了我们答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国人,就让我们牢记中国人的骨气,做一个有志的中学生。

(五)作业布置
1你觉得如何从小事做起,争当一个有骨气的人?
2为你心目中有骨气的人写一首赞歌。

tG28004 6D64 浤25772 64AC 撬R32554 7F2A 缪26218 666A 晪30599 7787 瞇32469 7ED5 绕 4621307 533B 医22646 5876 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