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
30.诗五首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诗人坚 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最终 一定能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 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结:本诗主要抒发怀才 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 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 怀有希望。 总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 彼岸,实现自己远大抱负
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
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
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 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 (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
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
行路难(其一)
3~6句内心 苦闷抑郁 悲愤难耐
情感梳理
1~2句宴会场面 奢华欢乐
7~8句想到历史 人物,信心恢复 13~14句 高昂乐观
9~12句回到现实, 又觉人生道路艰难
①李白《行路难》一诗中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遭受 挫折,感到无路可走的两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终会得到重用的 两句是:
zūn zhù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sè
xīu
(zhù) 筷子
乐府歌辞之一。原 (zūn)金 诗有三首,这是第 名贵的菜肴。 酒杯。 直:同“值 一首。 羞同“馐”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超 凡 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 包 含 脱 采菊 的情趣。自我高洁的表现。 俗 悠然自得的心情 的 南山 静穆超然的胜景 天 真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 自 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 然 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意 风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 趣
八年级下语文30《诗五首》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 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 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 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 “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 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 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杜牧与李煜并称为 “小李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听读:
há o号叫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1、体会停顿
2、辨别升降调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3、语速的快慢
4、语音的轻重 及延长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做 公开地
归来依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 棉被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sāng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 由彻! b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怎么,哪里 wù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 通“现”,出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现 简陋的房屋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人民日报社评选必背30首古诗词

人民日报社评选必背30首古诗词人民日报社评选的30首必背古诗词如下: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 《赋别》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唐诗30首全文

唐诗30首全文唐诗30首全文1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3【清】袁枚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4《画鸡》唐寅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5《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6《风》李峤作品内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7《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9《古朗月行》作者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惜时》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11《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4《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小池》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6《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18《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9《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1高适千里黄云白日熏,北吹雁雪纷纷。
经典古诗30首

经典古诗30首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6.《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7.《首夏》【唐】白居易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8.《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9.《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0.《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1.《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30首五言律诗

30首五言律诗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5.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日暮》6.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1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0_诗五首

登飞来峰
飞来 /山上/千寻塔, 闻说 / 鸡鸣/见日升。 不畏 / 浮云/遮望眼, 自 缘 / 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很高很高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太阳初升。
分析:点明了地点,用夸张的手法写塔的高度。 这两句诗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既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远望的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是议论句,诗的主旨。表面上写“不畏浮 云遮望眼”的原因是“身在最高层”,实际上 包含着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生活哲理,有成 就大事业的胸怀,才不畏惧奸佞小人或其他消 极事物。
诗歌主题
❖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 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 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 “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 山瀑布》《赠汪伦》《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解题
❖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 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思考:
1、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
2、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对当时官僚制度的厌恶,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 平。
❖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带着诗 人的愁心送友人到被贬之地,诗人的想像, 使明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 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幽雅寂静 寄情山水
本课小结
这首写景诗,逼真地描绘了寺 院的幽静与洁净,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最有名古诗三十首

最有名古诗三十首
以下列举30首有名的古诗,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1. 《春思》贾至
2. 《凉州词》王之涣
3.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4. 《励学篇》赵恒
5. 《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贞白
6. 《自遣》罗隐
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8. 《回乡偶书》贺知章
9. 《江上渔者》范仲淹
10. 《登鹳雀楼》王之涣
11. 《敕勒歌》北朝民歌
12. 《咏鹅》骆宾王
13. 《春晓》孟浩然
14. 《题西林壁》苏轼
15. 《泊船瓜洲》王安石
16. 《元日》王安石
17. 《夏日绝句》李清照
18. 《山行》杜牧
19. 《望庐山瀑布》李白
20. 《静夜思》李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22. 《早发白帝城》李白
23. 《望天门山》李白
24. 《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2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26. 《赠汪伦》李白
27. 《春夜喜雨》杜甫
28.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29.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杜甫
30. 《枫桥夜泊》张继
以上古诗仅供参考,每个人对古诗的喜好不同,因此对古诗的评判标准也有所不同,建议查阅古诗书籍获取更多有名的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人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超
与 自 然 合 一 , 物 我 合 一 的 意 境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 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 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 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 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 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 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叹息自己遭受天灾人欺 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5)本诗第三节表现了 诗人怎么样的凄苦情 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表现诗人湿冷难眠、痛苦难 挨的情境;还反映出“安史 之乱是更深重的人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 (6)本诗最后一节充 分体现了诗人何种 精神境界? 忧国忧民
一:设宴
美酒
朋友的深厚友情
佳肴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胸中郁积的苦闷
“冰塞川” “雪满山”
欲渡黄河 二、 将登太行
象征仕途的艰难、人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 四、“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用典故,表示对前 途仍抱有希望,心 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 求进取,又恐世路艰 难的矛盾心理,情绪 又趋低沉。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 载,吕尚(姜太公)曾 比喻人生遇合无常, 传说伊尹见汤 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 大海 渡过 比喻远大抱 像白云一 多出于偶然。 以前,梦乘舟 到周文王,被重用 叉路 样的船帆 过日月之边。 负得以实现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 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 折射出来。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 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 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 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 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 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 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 (7)在这首诗的前三节 和最后一节中诗人的 情感及其表达有什么 联系和变化?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
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 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zūn)金 酒杯。
(zhù) 筷子
行 路 难
乐府歌辞之一。原 名贵的菜肴。 直:同“值” 诗有三首,这是第 羞同“馐” 一首。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 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 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 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 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 主义的情调。
写作特色1
一、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 怒号(háo) 布衾(qīn) • 大庇(bì ) 夜阑(lán) • 吟鞭(yí n)
倍 速 课 时 学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请在诗中分别找 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 抒胸臆部分.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2)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写景记事的三个场面和 直抒胸臆的大意.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 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 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 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 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欢乐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内心苦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
——昂扬、明朗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行路难……”
——阴沉、低落,再度 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 “长风破浪”、 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济沧海” 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 种。汉魏以下的乐府 诗,题名为“歌”或 “行”的颇多,二者 虽名称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后遂有 “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富于变化。
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 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 (现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 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 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 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 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 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 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 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 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 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 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 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 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
一。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 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 一首乐府体诗。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陶渊明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 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 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 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 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 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 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 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桃花源记》、《归园 居》、《饮酒》。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 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 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 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 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 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 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 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 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 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 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 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 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 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 宁? 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 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 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 生活]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凡 包 含 脱 采菊 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 俗 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 的 得的心情 天 南山 静穆超然的胜景 真 自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 然 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 的 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意 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 趣 风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 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而王国维称其为“无我之 境”,这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写作特色2
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 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3.用典——
“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
陶渊明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构筑居室。
陶渊明
《饮酒》共二十首,都 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 是一时所作。
尘世,众人聚居的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方。 如此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得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傍晚、 近黄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一道回家 的时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