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4《梅花》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作者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从外祖父爱梅花的典型事例,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读懂阐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精神。
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是重点所在。
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外祖父对梅花品格阐述的一段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领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在学习前两篇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蚁学生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理解课文三、五段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梅花魂》,魂,指精神。
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赞扬梅花的精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依次概括说一说2、在概括五件事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1、老师范读第一段.这一段由“故乡的梅花”联想起喜爱梅花的外祖父。
表面看似写梅花,实际上主要写的是外祖父。
2、从初读课文给你的印象,说说“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哪几件事直接写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四、学习第三段1、各自轻读第三段,划出表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的词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古诗《梅花》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 使学生逐步到达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 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点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 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 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六、说教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花吗?出个谜语给大家,看看有谁能猜得出来是什么。 猜一猜:有一种花,开在寒冷的冬季,万花凋零,它却独自开放,是什么 花? (梅花) 对于梅花,你有哪些了解?(生互动交流) 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公道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善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放手让学生读书,并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情势,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 容,又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 要求,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 所蕴含的道理。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点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板块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 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 下梅花不怕冷的品行。
3、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 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 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善于,且有名作《桂枝 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众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 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何时照我还。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梅花》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梅花》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进⼀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法。
4、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教师拿出⼏枝盛开的腊梅,让学⽣进⾏观察,并⽤⾃⼰的话说⼀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诗⼈王安⽯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学。
(1)借助汉语拼⾳读古诗。
(2)借助⼯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进⾏⾃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字卡⽚: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读⽣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遇到的难字说⼀说记忆字形的⽅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旁,换上⾛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书空(教师进⾏板演,易错的地⽅⽤彩⾊笔标出来)。
(4)师⽣共同介绍作者:王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学家,是唐宋⼋⼤家之⼀。
(5)结合学⽣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帮助指导) 墙⾓数枝梅:墙⾓边有⼏枝梅花。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对于梅花的欣赏能力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理解并朗读课文。
3.写句子描写梅花。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朗读课文。
2.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梅花。
3.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本《梅花》的教学挂图。
2.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形态和花色。
3.一些已经剪好和摆放在花瓶中的梅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问答引入梅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简要介绍梅花,并询问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 (1)教师呈现《梅花》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梅花的美丽。
(2)教师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听读。
(3)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特点的句子。
3.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1)教师提问:"学过《梅花》这篇课文后,你们了解了哪些梅花的特点?”(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环境。
4.观察及口头表达(让学生观察并用简单句子描写观察到的梅花。
)(1)教师展示摆放在花瓶中的梅花,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梅花有什么特点?"(3)学生依次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提问引导。
(4)教师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子描述梅花的形态、香味等特点。
5.书写小练习(让学生完成书写练习,巩固对梅花特点的理解。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描写梅花的句子,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特点用语言描述出来。
6.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互相分享。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写的描写梅花的句子,并互相分享彼此的成果。
7.家庭作业(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布置植物图画比赛,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画,并写上对植物的独特描写。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梅花4_苏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梅花4_苏版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能说明“数枝、凌寒、独、为、暗香”等词义。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梅花》的意思。
3. 体会诗人对梅花勇敢坚强精神的颂扬,明白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勇敢、坚强的象征。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明白得《梅花》一诗的意思。
体会梅花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观赏梅画图1. 师:冬天来了,雪花飞舞,冰冷使花儿枯萎了,但是,有一种花,却在冰冷中绽放,它确实是——(由学生来回答出示雪中的图片(板书:梅花)2. 关于梅花,你明白多少?(生结合十二月花谈一谈)二.诗歌观赏《冬天里的梅花》1. 配乐朗诵(出示课件梅花)梅花,你尽管没有牡丹花那样的雍容富贵,你没有玫瑰花那种鲜艳似火般的燃情,你也没有郁金香那种鲜艳欲滴的艳眉。
但是,我看起来看到你正在用冷眼向洋看世界的目光,在凝视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你正在竭尽全力的要唤醒差不多被世态炎凉完全麻木了的万物心灵的觉悟,是你正在唤醒那些还在冬眠中沉睡的生灵。
是你在用双手差不多敲开了,通向大自然辉煌辉煌春天的大门。
你在向大自然昭示着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专门快就要来临!那种繁荣昌盛,生气盎然和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是人们永久的希望,这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梅诗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以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梅花你是伟大的,是你在用自己高尚的品质,向愚昧无知的破坏行为,在进行着困难卓绝的抗争,大自然常在,一年四季永存,人民在期待着百花盛开的春天向我们走来!2. 看了梅花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①漂亮、幽香、俏丽、亮丽;②勇敢、坚强、不畏严寒、高雅脱俗。
小结导入古诗学习:梅花正是因它外表的漂亮不俗和香味的清幽淡雅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梅花更因它坚强的品行使人们铭刻在心。
千百年来,许多的诗人为它写下了颂扬的诗篇,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梅花》确实是一首咏梅的名诗。
二年级语文《梅花》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梅花》知识点
《梅花》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知识点:
1. 词语解析:《梅花》中出现了一些词语,比如梅花、零落、独特等,学生可以学习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描写梅花的特点:《梅花》中有很多描写梅花的句子和词语,如“梅花是冬天里最美的花”,“梅花一般在一月到二月开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 梅花的象征意义:《梅花》中也提到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梅花是坚强、乐观的象征”。
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4. 学习欣赏梅花:学习《梅花》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欣赏梅花,并且了解梅花的品种、颜色等。
5. 增强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梅花》,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这些是《梅花》这篇课文的一些知识点,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讲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数:几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原文及对照翻译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对照翻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节奏划分及断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多音字参考列表
数[數](读音:shù,shǔ)
知[知](读音:zhī,zhì)
不[不](读音:bù,fǒu,pǐ)
为[為](读音:wéi,wè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4《梅花》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六年制语文第九册新选古诗《梅花》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
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诗句简析
第一句,“墙角数枝梅”。
“墙角”点明梅花开放的位置——幽僻。
“数枝”几枝,言极少,说明形影孤单。
如此形单影孤,不禁使人生出怜爱之情。
第二句,“凌寒独自开”。
咏梅之作不少,仅就梅花而咏梅,则无论是形象和意境并无高远之处。
而“凌寒”一句则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凌寒”,冒着严寒,实为全诗点睛之笔。
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本自然规律,而一“凌”字则付与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傲立严寒,坚强不屈,不由使人顿生敬畏之情。
不仅如此,诗人还以“独自”来修饰“开”,让人觉得梅花气压群芳,孤傲无比,这般“傲姿”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第三句,“遥知不是雪”。
虽言不是雪,而偏偏联想到雪,以雪作比,意梅花色洁如雪,
这般清丽高洁,实非白雪可比。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
“暗香”,幽香。
幽幽清香从远处袭来。
联系第三句可知,作者三、四句运用了倒置的手法,既强调了梅花“色洁如雪”的特点,也突出了它“幽香袭人”。
纵观全诗,词句虽清丽平淡但意蕴含蓄,寄寓深远。
结合诗人当时的情况(推行变法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失败)及个性,不难体会到作者赞美梅花凌寒独放、洁白清香,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坚贞不屈,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教学设计设计
说明:《梅花》这首诗诗意明白晓畅,参考注释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诗意,故教师可把指导重点放在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上。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三、主要教学步骤: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
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
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
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
(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
(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