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心得体会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少年树立全民榜样优秀英雄表彰抗震心得体会救灾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从5月12日地震开始,各大媒体的视线范围内总是不断涌现出各种英雄事迹。
由于地震发生时,震区的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饱受灾难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花季的少男少女。
平常,我们看到的各种见义勇为的故事,勇敢者多为成年人,而如今震区涌现出的英雄少年,刷新了我们的视线,也让我们用新的目光有点及面的客观的去审视中国的新一代,也就是俗称的“90后”。
且先不去议论这些英雄少年的事迹,先从表彰的通知出发,看看表彰小英雄的必要性。
此次受灾的90后们,是中国新一代的群体代表,也是伟大民族寄予希望的一代。
由于地震波及范围广,影响巨大,所以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尽力满足。
这一点,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上下齐心,都显得尤为积极,全国上下官民齐动员实乃世界之罕见。
相对于此次受灾的群体而言,我们应该给予英雄少年们更多的鼓励。
第一:体现出党政机关对青少年的关爱,祖国的未来永远都属于下一代年轻人,他们迎着朝阳勃勃的生机就是祖国的未来;第二:此次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有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林浩、绵阳市北川中学王亮、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陈浩、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马健、青川县木鱼中学何翠青、北川县曲山镇小学何亚军、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甯加驰、北川县曲山幼儿园朗铮、彭州市磁峰中学雷楚年、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康洁、都江堰市聚源中学高莹,他们都是优秀学生的代表。
对他们的表彰,有效的在当前特殊时期下稳定安抚民心,感受关爱,让这些同龄人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尽快恢复心理健康,认真学习;第三:此次地震,历史必将铭记,表彰小英雄此举是为当前以及日后的青少年树立榜样和学习的楷模;第四:表彰小英雄,有利于激发当前形势下的花季少年勤奋学习,牢记历史并自信未来;第五:有利于培养中国青少年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奉献精神;第六:这些少年英雄的事迹涌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值得全球华人不论职业、不论宗派、不论年龄、不论地区、不论时间去学习和宣传。
学习英雄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计划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可贵的爱心,体现了当代未成年人的优秀品质,感动了全国人民。
为了大力弘扬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决定在今年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家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坚强勇敢的品德,努力在各种环境下,坚定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现对我校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开展的活动作如下布置:活动主题:“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目标:1、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认识到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身上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德是当代中小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
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为榜样,学习“坚强勇敢”的品德,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惧怕,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学习“团结互助”的品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服务集体;学习“乐观向上”的品德,努力在各种环境下,坚定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2、了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感受抗震救灾精神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就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深刻体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体会“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是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培养自己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精神;体会“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对人民的高度关注、对科学的高度尊重,珍爱生命,热爱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
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迹读后感7篇

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迹读后感7篇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阅读作品后,我们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
如何写好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小编为您精心制作了这份特别的“汶川地震的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迹读后感篇1汶川地震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灾难,许多无辜的生命在地震中离开了人世,这时,许多普通人变成了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是汶川地震的英雄。
读完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迹后,我深感这些人物的无私奉献和高尚品质。
他们有的是获得了英雄称号的消防员、警察、士兵,他们是最关键、最有责任感的救援队伍成员。
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疯狂救援受困人员,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他人,他们是真正的男儿,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救援的力量和灵魂。
还有许多普通的人,他们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他们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汶川地震中,有许多学生和老师,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用自己的力量去救助其他人,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护其他人。
有一位小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但他依然帮助其他受困人员,保护他们,为他们提供帮助,他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出了人道主义的力量。
通过读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迹,我不仅深刻理解到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也深刻认识到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这点意义,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变得更加美好和进步。
让我们向那些英雄学习,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关注、去帮助他人,用我们的坚定信念,去努力改变这个世界吧。
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迹读后感篇2汶川地震是一场震惊全球的灾难,但是在灾难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勇气,展现了人类的伟大。
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五月五日下午三点十八分,当地的一位老师——范巧云。
在地震之后,她迅速组织学生们撤离,带着他们逃到了安全的地方。
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演讲稿

学时代骄子做华夏栋梁六年级二班冯中奇谁也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那个震憾人心的日子,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的汶川地震爆发,倾刻间,汶川震动,四川震动,中国震惊,世界震惊;倾刻间,山崩地裂,公路阻断,哭声震天,大地悲泣;倾刻间,美丽的山河变得满目疮痍;倾刻间,温馨的家园被夷为平地。
无数条生命随之而去,多少同胞失去家园,面对残垣断墙,面对同胞遗体,五星红旗缓缓降半,整个中华大地泪如雨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让我感动不已,四川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它同学一起向教学楼外转移,来不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身为班长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他在下面组织同学们唱歌,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体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自救成功,逃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的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下面,9岁的小林浩没有象其它孩子那样惊慌的逃离,反而更镇定地返回了废墟,将压在他旁边的两名同学救了出来….事后,有人问小林洁,为什么不自己先逃,他严肃的说:“我是班长”。
他的乐观和勇敢感染了每一个人。
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可贵精神.在绵阳市有一位因小时候烧伤几乎辨不清五官的女孩名叫张春玲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多次闯入余震不断的宿舍楼,用自己仅有的一只右手,救出三位同学. 他们那种对死亡的藐视,对险境的淡定,对他人的无私.对逆境的坚强,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让我们擦干泪水.勇往直前.同学们.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未来.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一、背景资料1、“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2008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震后不到3小时,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
亲自到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并作重要讲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2、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的少年英雄和感到中国的模范人物。
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
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晚会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生动的思想品德教材,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颁奖晚会在全体获奖少年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中落下帷幕。
3、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
4、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三个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大、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5、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灾后重建的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024年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作为一个____级的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的抗震救灾精神学习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自然灾害面前逐渐形成的一种思想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众志成城,互助互爱。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从中体会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是众志成城。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了解到抗震救灾工作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他们在面对灾难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尽最大的努力救助受灾群众。
抗震救灾精神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灾难,我们不能退缩,而是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我们的最大潜力。
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灾难救助中,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品质。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抗震救灾精神还强调了互助互爱的重要性。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深受互助互爱精神的感动。
灾难面前,人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人们不问彼此身份背景,而是只关心对方的安全和幸福。
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充满温暖的一面。
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以互助互爱为中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社会,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还深刻认识到抗震救灾精神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根源在于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爱。
面对自然灾害,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灾者,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抗震救灾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爱心的表达。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时刻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爱心,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够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深刻理解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思想和中心价值,懂得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小学生杜富国英雄事迹观后感

小学生杜富国英雄事迹观后感杜富国是一位年仅12岁的小学生,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坚强,成为了救援队员眼中的“小英雄”。
每当看到他的事迹,我都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看到杜富国的故事之前,我对于他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焦点人物。
在汶川地震中,他以非常年幼的身份,救出了7名同学,可以说他的勇敢和冷静超出了同龄人的想象。
看到杜富国的事迹,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无辜孩子,他们无助的呼救却无人回应,心如刀绞。
而杜富国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他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挽救了其他同学的生命,成为了地震中的一束光。
杜富国的英雄事迹不仅让我感动,更是让我感到惭愧。
他在危难之际能保持冷静和勇敢,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地震这样的大灾,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却常常丧失勇气和信心。
我想,面对困难时,我们都应该像杜富国一样,勇敢面对,勇往直前。
杜富国的事迹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年龄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初见杜富国时,我觉得他太小,不可能具备那么强大的能力和勇气。
然而,在地震中,他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和顽强。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勇气,年龄并不能成为限制。
从杜富国的事迹中,我还学到了一个重要的品质:责任感。
在地震中,杜富国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同学们的安全。
他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孩子们的希望,他不愿意袖手旁观,而是义无反顾地冲向危险,挽救同学们的生命。
这种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通过了解杜富国的事迹,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年幼的杜富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同学们的生命,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这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英雄,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和奋斗,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计较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都能获得成功。
六年级写人作文:自古英雄出少年_500字

三一文库()六年级写人作文
自古英雄出少年_500字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
”在这次汶川大
地震中出现了很多名抗震小英雄,他们的年龄
才十几岁呢!
其中有个最让我感动。
他就是——许中政,今年9岁,是四川省成都市江堰市新建小学三
年级的学生。
他被埋在废墟下后,自己受了伤,但他没
有哭,而且还鼓励他傍边的同学,要他们不要
害怕,在这么黑的环境里就当是在瞎子摸人的
游戏。
特别是在他们获救时,救援对损递给他
两瓶水,许中政他却把水递给了同学,而自己
则使劲地舔着干渴的嘴唇。
他不但有着不怕危险,乐观面对灾难的勇气,而且还是个为他人着想的学生,这两点是
我们要向他学习的精神。
在现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要说危险,连面
对小小的挫折都会很轻易地说:“我失败了,
我真没用!”想想过去的日子,一次小小的考试
考差了,我都会好几天心情不好,上课提不起
20 ×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
在这场地震灾害中,灾区的广大青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冒着危险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未成年人的优良品质,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
大地震已过去半年多,回想起那危难时刻,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亿万中国人民。
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
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那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躺在担架上,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万,在地震发生后背着3岁的妹妹,一气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锦阳安置点……灾难面前,这些孩子们异常勇敢坚强。
他们有的高喊“后排同学从这里往外跑”,为同学们赢得了生命的时间;有的机智脱险后,又冲进废墟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冒着余震危险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有的几天几夜在全力搜救其他同学;有的在废墟之下,以歌声驱散恐惧,为同学们打气;有的为救同学而受伤、致残,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在悲伤中感到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
这些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里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
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神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从这些可爱、可敬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优秀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一代青少年的广阔前程,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壮美前景,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璀璨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为他们祝福,让我们祝福全国青少年儿童,在祖国的蓝天下茁壮成长!学习抗震救灾小英雄“5•12”大地震,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垮塌,原本跑到操场的王彬跑回去找老师和同学,不幸被垮落的水泥板“切”掉了右臂。
那天下午第一节自习课,王彬的班主任唐小松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突然课桌摇了起来,掉头一看,黑板、墙壁都在晃。
“赶快跑,到操场上去!”唐小松心知是地震,赶紧嚷了一句,“书包不管了!” 同学们一涌而出,王彬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很快就冲了出去。
当时,唐小松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另一个学生身上。
11岁的孙进有智力障碍,行动不便,全班就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没动,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师。
唐小松拉着孙进就往外跑,刚跑出来,边上的综合楼轰然倒塌。
操场上,唐小松赶紧拉着惊魂未定的学生清点人数。
一数,人少了几个,唐小松赶紧回去找。
“王彬呢,你看见王彬了吗?”王彬的父亲王与军很快赶到了学校。
一年级数学老师卢先文告诉王与军,他把王彬抱出来了,已经送往医院。
王与军赶到梁平县医院,发现女儿的右胳膊已经不见了。
直到王彬清醒过来,他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跑出来了,看见老师和同学没跑完,就回去叫他们。
” “当时,你不怕吗?”记者后来问她。
“我很紧张,我不知道房子为什么在摇。
老师和同学还没出来完,我就跑回去叫他们。
”失去右臂,王彬一度情绪很低落,几天不愿意吃饭。
王彬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
奶奶常年有病,都是她推着三轮车送到医院打针、输液。
“奶奶有病,现在我又…病‟了。
”王彬说,她不愿意给爸爸妈妈添负担。
王彬平时喜欢唱歌、画画,现在右手没了,她担心自己将来再也画不了。
幸好,王彬被转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后,遇到了几个志愿者。
其中一个志愿者叫刘岱松,是重庆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擅长用左手写字、画画。
王彬拉着他说:“叔叔,教我画画吧,我最喜欢画大象,可我画不好。
” 不久,王彬就能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整个人都活泼了起来。
刚能下床走动,王彬就开始帮着医院的护士阿姨安慰受伤的小朋友,陪他们唱歌解闷,聊天鼓劲,成了儿童医院的一名“儿童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那天,王彬和爸爸一起去医院小礼堂看演出,看见一位姐姐正在流泪,她就走进去陪她说话。
这位比她还大几岁的姐姐叫何亚,从北川转过来。
她妈妈在地震中也受了伤,不能跟她在一起,何亚军担心妈妈的伤势,整天吃不下饭。
王彬就鼓励他。
王彬的坚强、乐观,感染了医院里的很多小朋友,大家都说她是勇敢的“小红帽”。
把安全送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5﹒12”特大地震造成了四川地区的重大伤亡与损失。
但是有些在大人面前的“小不点”却救出了一个又一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危难时刻,把救人当做己任!只有九岁的小林浩是二年级的小学生。
当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被埋在了废墟下。
是他,带领同学们唱歌以战胜恐惧;是他,再被救出后带伤营救同学;是他,在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因为,我是班长!”一句简短的话让人感觉到,他,则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还有藏族女孩郑雯,她是班长和大队长。
学习成绩名列前矛。
作文经常在班上被当做范文朗读。
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她已经跑到了二楼的楼梯。
看到了身后还有几个同学,便毫不犹豫的奔过去帮助他们。
她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过汶川运动会。
凭她的速度,完全可以脱险。
可她为了那几个同学,还是毅然去了。
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等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还在搀扶着一名同学。
这些小英雄们为了救出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们也奋力营救。
他们把安全送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有的人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我们要让全中国人民知道,我们也可以成为祖国的栋梁!祖国母亲,您可以放心了!写给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信亲爱的林浩弟弟:你好!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
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8.0的特大地震。
给我们的国家,给你的家乡四川带来了特大的灾难,从新闻和网络上我知道了你的感人事迹。
你今年九岁,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后,在你自己已逃离死亡线后又义无返顾地返回废墟里救出两个同学。
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多么大的毅力!因为救同学,你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受伤。
之后,你们姐弟三人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又从映秀镇跟着群众走了7个小时,转移到了都江堰,这7个小时的路程非常艰苦,但你不怕。
并且,我还知道当时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也失去了联系,但你不怕……林浩弟弟,我是湖南省耒阳市金华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今年10岁。
你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我以后也要学习你这种勇敢和坚强;学习你这种遇事的镇定;学习在大难来临时不退缩的精神。
林浩弟弟,我真诚的希望你和你的家人平安幸福,祝愿你的家乡早日恢复以前美丽的模样!我也真心地邀请你和你的姐姐能来我家做客。
祝一切顺利!天天快乐!朱涛2008年12月28日天灾无情人有情在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中,我国有无数人民遭受了地震的无情残杀。
地震虽无情,但人间依有爱。
我国许多救助人员赶到灾区救灾现场,国外的许多救援队也来到了汶川,连以前被中国视为仇敌的日本救助人员也来帮助我们救灾。
在这场与地震的战争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英雄故事。
在我的眼里,有两个故事令我特别深刻。
第一是白乐萧。
当地震发生时,他们班还在上课,同学们都急着往外跑,白乐萧刚要跑,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臂被门夹住了。
后面的同学都急着要出去。
白乐萧一看,急了。
为了让同学们出去,他忍着痛把自己的手臂扯断了,然后和大家一起逃出教室。
全班都得救了,但白乐萧却永远地失去了一条手臂......第二是林浩。
大家对这个名字不陌生。
他给我深刻影响的并不是优美的歌声和幽默的语言,而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地震发生,林浩他们班的人还来不及逃生就被压在废墟里。
在废墟里,他发现还有几个同学是活着的,就对他们说:“不要惊慌,救援队会来救我们的。
”他在底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安慰同学们。
救援队来了,他们最先把林浩救了出来。
可是林浩并没有在旁边观看,而是跑进废墟,救起了两个同学,在出来的时候,他不小心把头撞了一下,受了伤。
在医院治疗时,记者们问:“你为什么这样做?”林浩用幼稚的童声答道:“我是班长!”这两个人让我深深地意识到灾难可以无情地摧毁房屋,却摧毁不了中国人的坚强。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明一种在地震发生前48小时就可以报警的仪器,这样,恐怕就没那么多人失去生命了......英雄白乐潇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次四川的8级大地震吧!从中我也知道了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我流着泪读完他们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断臂少年白乐潇的感人故事”,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涛在涌流……5月12日14时28分,还有几天就要过13岁生日的四川省广安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男生白乐潇正在宿舍,准备去教室上课。
那是一幢3层楼房,白乐潇所在的寝室就在一楼。
刚说完一句话,白乐潇看到床像跳舞一样晃了起来,屋里的东西像豌豆一样四处乱跳。
白乐潇大叫:“地震了!”跳下床就往外跑。
突然,一块巨大的石头向他的身体“切”过来,他的左手臂被压住了,一瞬间左手臂只剩下血脉、皮肉、筋络与他的身体相连,救命的大门前,唯一可以通过的就是白乐潇占据的那一小块地方。
“救命啊,救命啊!”……没有片刻的犹豫,白乐潇用力扯断血肉相连的左手臂,鲜血汹涌而出。
看到这里,我被他所震撼,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啊,可他却做到了!他的母亲为了这事哭了不止5次,为了安慰母亲,白乐潇说,没关系一点都不疼,然后转过身去蹙紧眉头一个人挺着,在广元市做了两次手术,一次比一次痛,他没掉过泪……多么坚强的少年啊!用微笑面对痛,不只为了自己,还为了母亲。
我赞叹生命力的顽强,我更赞叹白乐潇的坚强!的确,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在这危急关头,他不放弃生命,是一种精神。
同时我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于为他人着想,在于为全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