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作文结构 公开课 学生版 完美教案1
初中作文结构完美教案

初中作文结构完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过渡词语和连接词来使文章连贯。
3. 引导学生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组织和规划作文。
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
2. 过渡词语和连接词的使用。
3. 列提纲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作文的基本结构。
2. 如何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过渡词语和连接词。
3. 如何让学生掌握列提纲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作文样本。
3. 提纲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写出结构完美的作文。
二、讲解作文基本结构(10分钟)1. 讲解引言、主体和结尾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示例来展示如何运用这三种结构。
三、过渡词语和连接词的使用(10分钟)1. 讲解过渡词语和连接词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示例来展示如何运用过渡词语和连接词。
四、列提纲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提纲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示例来展示如何列提纲。
3.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列提纲。
五、实践环节(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过渡词语连接词的知识,自己尝试写一篇短文。
2. 引导学生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来组织和规划文章。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过渡词语和连接词的使用以及列提纲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写出结构完美的作文。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组织和规划文章,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学生对作文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过渡词语和连接词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满分初中作文完整版教案

满分初中作文完整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篇章组织,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写作效率。
教学重点:1. 作文结构的基本框架。
2. 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3. 篇章组织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做到开头引人入胜。
2. 如何使中间部分内容丰富、详实。
3. 如何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作文素材和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作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好作文要有清晰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及深刻的主题。
二、讲解作文结构(15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2. 举例说明开头的作用是吸引读者,中间部分要详实丰富,结尾要点题、升华主题。
三、讲解词汇和句式的运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选用,要有形象性、生动性。
2. 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句式,如排比句、设问句等,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四、讲解篇章组织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条理清晰。
2. 讲解如何运用总分总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作文训练(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词汇和句式恰当,篇章组织合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以及篇章组织的技巧,使学生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作文训练环节,学生能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并及时得到教师的点评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优秀作文结构教案模板初中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优秀作文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初中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优秀作文的结构特点。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如何使作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初中优秀作文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结构特点?二、讲解优秀作文结构模板1. 优秀作文的结构特点:开头、正文、结尾。
a. 开头: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b. 正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c.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2. 优秀作文结构模板:a. 开头:提出问题、设疑、引起兴趣。
b. 正文:分层次论述,每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和论据。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三、写作技巧讲解1. 如何使开头引人入胜?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c. 使用名言警句,增加作文的文采。
2. 如何使正文层次分明?a. 使用段落划分,使文章结构清晰。
b. 每个层次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c. 使用过渡句,使段落之间衔接自然。
3. 如何使结尾点题、升华主题?a. 总结全文,强调主题。
b. 使用修辞手法,使结尾富有文采。
c. 留下深刻印象,引发读者思考。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结构模板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总结本次课所学内容,分享写作心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强调优秀作文结构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初中优秀作文的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案完整模板初中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 学生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作文的基本结构。
- 修辞手法的运用。
- 个性化表达。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作文中。
- 如何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本次作文的主题和目的。
2.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作文主题的思考。
(二)课堂讲解1. 作文结构讲解:- 开头:引入主题,吸引读者。
- 中间:展开论述,详细阐述观点。
- 结尾: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2. 修辞手法讲解:-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3. 个性化表达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使作文更具真情实感。
(三)写作实践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文主题,确定写作方向。
2. 个人写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个人写作。
3. 互评互改:学生之间互相阅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1. 课后完成一篇作文,题材自选。
2. 阅读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写作手法。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初中写作结构指导教案

初中写作结构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过渡语句连接文章的各个部分,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表达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和结尾。
2. 过渡语句的运用: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3. 修辞手法和词汇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作文结构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和结尾。
(2) 过渡语句的运用: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3) 修辞手法和词汇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按照讲解的内容,尝试编写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作文。
4. 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作文,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
5. 总结: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作文结构的重要性,以及过渡语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过渡语句和修辞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表达力强等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作文素材和参考范文。
3. 评价标准和反馈表。
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过程中,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洁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要拘泥于模板,同时指导他们注意作文结构的合理性。
3. 在评价环节,既要关注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4. 课后,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积累词汇和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常用结构教案

初中作文常用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提高作文的组织能力。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运用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
2. 学会根据主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
教学难点:1. 创造性运用结构,使作文内容丰富、有层次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作文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作文写作技巧。
2. 提问:作文的结构对作文的质量有何影响?二、讲解作文常用结构(15分钟)1. 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述,中间分述,结尾总结。
适用于主题明确、内容简洁的作文。
2. 总分结构:开头总述,中间分述,结尾点题。
适用于内容丰富、有层次感的作文。
3. 分总结构:开头引出主题,中间分述,结尾总结。
适用于论述类作文。
4. 对照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中间正反论证,结尾总结。
适用于观点鲜明、需要论证的作文。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使用总分总结构的作文实例。
2. 学生分析实例中总分总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总分总结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四、创造性运用结构(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作文主题,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结构进行构思。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构思和结构选择。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构思,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结构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草稿,注意结构的运用。
2. 选取一篇作文实例,分析其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创造性运用,使学生掌握了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造性运用结构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作文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结构,提高作文质量。
初中作文常用结构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包括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分结构等。
(2)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分析其结构特点。
(2)结合实际写作,运用所学结构进行作文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
(2)不同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不同结构进行作文创作。
(2)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文结构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作文结构知识。
2. 讲解新课(1)讲解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分结构等常用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结构的应用。
3. 练习环节(1)教师给出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结构进行创作。
(2)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作文,教师点评并给予修改建议。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作文结构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5. 布置作业(1)让学生运用所学结构,写一篇以“我的家乡”为题的作文。
(2)要求作文不少于500字,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文质量:评价学生作文的结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及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3.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作文结构技巧教案

初中作文结构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过渡句、关联词等技巧,使作文内容连贯、结构清晰。
3. 引导学生注重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使其富有吸引力。
教学重点:1. 作文基本结构的掌握。
2. 过渡句、关联词的运用。
3. 开头和结尾的撰写技巧。
教学难点:1. 作文结构的灵活运用。
2. 过渡句、关联词的恰当使用。
3. 开头和结尾的创意撰写。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作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作文结构。
2. 教师总结作文结构的重要性。
二、讲解作文基本结构(15分钟)1. 引言:引起读者的兴趣,明确作文主题。
2. 正文:具体阐述主题,包括事实、观点、论证等。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主题。
三、过渡句和关联词的运用(15分钟)1. 解释过渡句的作用:连接前后内容,使作文连贯。
2. 举例讲解过渡句的运用。
3. 介绍关联词的作用:表示逻辑关系,使作文结构清晰。
4. 举例讲解关联词的运用。
四、开头和结尾的撰写技巧(10分钟)1. 开头: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2. 结尾:回味无穷,强化主题。
3. 举例讲解开头和结尾的撰写技巧。
五、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作文题目。
2. 要求每组撰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过渡句、关联词和开头结尾技巧。
3.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3. 提醒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延伸:1. 组织作文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2. 推荐学生阅读优秀作文书籍,提高写作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基本结构、过渡句和关联词的运用以及开头和结尾的撰写技巧,使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要领。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撰写了富有特色的作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规律,布局谋篇——熟用记叙文中主体的四种结构模式结构意识培养绝招:养成一个好写作习惯——平时拟提纲考试打腹稿。
例:题目:在努力学习中成长主题:通过描写一次游泳比赛的过程,写出了我,通过反复学习别人的动作优点,终于赢得比赛的经历,表现了我明白了可以通过学习他人长处,从而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人生感悟。
开头(议论手法开头,略写):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成长的过程中是难免会遇到艰难险阻的,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才会有所提高,取得好成绩。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中间(记叙描写手法,重点是学习过程,细节描写安排在模仿之艰难时的过程,特别注意心理描写,详写) 结尾(抒情手法点题,略写):文章结构基本要求:凤头猪肚豹尾过渡照应结构方面常见问题有: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二、【病文诊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家从上六年级起,我就来到扬州上学。
我刚开始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我常常想回家,因为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很害怕的。
然而我现在是初三学生了,成大姑娘了,我反而不想回家。
如果有人听到我这话,肯定会问我为什么不想回家?为了能多交几个朋友?那我就告诉你原因吧——因为我爸妈都特别爱唠叨,我特别嫌他们烦。
每次回家不到两分钟,两个人就不停滴问这问那的,问得我都没法活了。
虽然我爸妈有爱唠叨的坏习惯,但我还是挺喜欢他们的,因为父母对我的关心和爱,我是知道的。
记得上个星期五回家,离冢还有20米,我就看见爸爸正站在池塘边指挥着:高高的个头,一双眼睛整天笑着。
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和“吹了风”没有两样。
它的脚上,经常穿着时髦的旅游鞋,走路像水上漂。
方面大耳,一脸福相。
他最爱穿西装,打红领带,很有气派。
这时,家里水管坏了,一家人正忙着在挑水,大哥肩挑手提直向家里奔去,弟妹们身体较弱却也不甘落后,提的题,抬的抬。
劳动场面是热闹的。
那桶子的磕碰声,说话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
担水的路上像刚下过小雨似的湿漉漉的。
池塘边,又是一番景象,小弟帮小妹打水,爷爷帮奶奶,爸爸帮妈妈,你帮我,我帮你,看来还是一个生龙活虎、相互帮助的场面。
妈妈看见我了!我正准备叫她时,她却在我前面抢先一步,说:“春花,你回来了。
”我妈一边说一边朝我走来,我说:“是的,妈。
”妈妈很快走快走到我跟前,我便问她:“妈妈你站在阳台上做什么?”我妈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回家啊!’’原来如此。
然后,我妈帮我把书包提下来自己背,看到她这样做,我连忙说:“妈,不用.我自己背。
‘没关系,妈妈背得动,看你头上满是汗,一定累坏了吧,妈妈用毛巾帮你擦擦。
”妈说。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是温暖的。
回到家,妈妈放下书包,就去帮我洗毛巾,然后过来帮我擦汗。
擦完汗后,妈妈切了一片大西瓜递给我,我接过西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而爸爸则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我,好像一万年没有看见我了,脸上洋溢着喜悦。
我狼吞虎咽吃完后,感到凉快多了,我笑眯眯地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
”听到这话,妈妈在脸上挂满了笑容。
回家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
(1)关于“回家”,作者叙述了几件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2)你认为这几件事中,那一件事应该详写?为什么?(3)你认为本文该怎样来划分段落才合理?段落之间应该怎样来设置过渡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除段落安排外,本文结构上还有那些失误?从结构安排上。
你认为该怎样来提升本文?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附一走进自然每天穿梭于一条固定的线路中,你是否想要跳出去,寻找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就请走进大自然吧……我愿意去那碧波荡漾的大海边,去感受大海宽广的胸怀。
头顶是一片蓝蓝的天,身后是一片蓝蓝的海。
海风带着一种黏黏的水汽,扑在脸上,咸咸的,这是大海的味道。
两只光光的脚丫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一身飘逸的衣裙,迎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大海边。
捡起一只海螺,放在耳边。
听!这是大海的声音。
你感受到了吗?我愿意去那黑夜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无边的神秘。
一个人静静地漫步在神秘的草原上,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草原的尽头在哪?找个小丘坐下来吧,低吟一首小诗,哼唱一只小曲,让自己也融入这草原的神秘中吧!不时有一阵来自远方悠长的笛声,仿佛是草原在呼唤。
你感受到了吗?我愿意去那“会当凌绝顶”的高山险峰,去感受高山的豪情。
日出时,太阳从远处的山脚下升起,这时仿佛连太阳都在你脚底下。
呵!高山的气势,令人心动。
有时,茫茫云海会汹涌在你眼前,远处的山尖时隐时现,犹如的海浪中的小岛。
云海退去,眼前是一片怪石嶙峋的石林,朝天空大喊一声,山谷便会与你对话,传来旷远浑厚的声音,这是山神的呐喊。
你感受到了吗?我愿意去那深涧中的幽静山谷,去感受山谷的灵气。
一条如碧玉带似的清泉从山石的隙缝中渗出,寒气充满整个幽深的山谷。
泉水的两旁,如仙子般的野兰生长在那里,如脱俗的清风一般飘逸。
水汽弥漫着,把原本幽深的山谷笼罩得如世外仙境。
你感受到了吗?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辽阔、神秘、豪迈、幽深……你感受到了吗?附二我的季节我做主我的季节,该是如花的春天,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我敏锐的呼吸,把梦想的花子撒进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去努力发芽。
——题记“我们班要推选一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性的英语演讲比赛,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可以毛遂自荐哦。
”班主任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知道,作为英语科代表的的我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同学们也都期待着我的行动。
可是,可是,从小内向的我从未敢当众说话,总是未语面先红,当着全校同学演讲,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但,我是多么渴望站在舞台中央啊!目光的聚焦,白炽灯的闪耀,在我脑海里编织了无数次。
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呀!“怎么了?”爸爸看见愁眉紧皱的我,问道。
我便向他吐出苦水,听完我的倾诉,爸爸却来了精神,拉着我往外走,说道:“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春天来了!”等我再定下神来,已站立在一田油菜花前。
呵!一大片一大片的花儿,金灿灿的铺满了眼帘。
它们,似一群哨兵,挺直了翠绿腰杆,坚守着岗位。
一朵朵、一簇簇的花儿,绽开了笑脸,迎向春风,摇晃着灿烂的脸蛋。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怒放的生命!是啊,怒放的生命。
生命!它们自豪,它们骄傲,它们快乐,只因,在这属于它们的季节里怒放生命!“这也是属于你的季节啊!”爸爸缓缓说道。
我一愣,是的,这是属于我的季节,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一个奋斗向上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也应该绽放,绽放自己的光彩,像那些开得热烈的花儿!第二天,我快乐地走向班主任,大声说:“老师,我有信心参加这次比赛!”老师惊讶地看着我,我暗笑:在人生的春天里,我该如花绽放,因为,我的季节我做主!附三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走路。
从此,母亲便牵着我的手,走过土桥,走过石径,也走过岁月。
转眼间,我七岁了,又是母亲牵着我的手送我进了学堂。
记得母亲的手好白皙、好柔软,当她有力的手牵着我的小手时,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也就是在这牵手之中,母亲将她无私、圣洁的母爱注入了我的生命。
于是,我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让母亲牵着我的手,尽管我早已学会了走路。
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一直内疚,没让母亲再牵我的手。
那是怎样的一个秋日啊!当母亲牵着我走过村头的小桥时,顽皮的我突发奇想,要母亲牵着我的手向前飞。
谁知,正当我陶醉在奔跑的狂喜中时,母亲一个不小心,她的手腕脱臼了!望着医生给母亲治疗时她那痛苦的神情,年幼的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无比疼痛,从此暗下决心:再也不让妈妈牵我的手了!岁月的年轮飞驰而去,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
我也真的再没有和母亲牵手走过。
在异地求学,偶尔想起母亲,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没有想起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的岁月。
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时,我的心突然震颤了,有一种想回家让母亲再牵一次的冲动。
终于,到家了。
我和母亲彼此久久的凝视着。
母亲高兴地说我长高了,而我酸楚地发现母亲苍老了许多。
“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
”母亲是以她的衰老作为女儿成长的代价啊!我放下行李,拉着母亲的手,轻轻的说:“妈,我们出去走走吧。
”母亲显得有些惊异,而后很高兴地同我走出家门。
依然是村头的小桥,依然是当年的母女,母亲的手也一如当年温暖有力,但却不再白皙、柔软。
她的手皮肤黝黑而又粗糙,有的地方还有一道道裂口,手掌中结满了厚厚的茧。
拉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使我觉得触摸到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她这大半辈子的沧桑。
那个下午,母亲显得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柴米油盐的琐事,而我也很耐心地倾听着。
童年的我下决心不让母亲再牵我的手,而现在,我却想着:“妈妈,牵着女儿的手吧,走过风雨,走过四季!”附四打造蓝天(以“友善”为话题作文)温婉的怜恤来叩门,坚厚的铁门也开放。
——题记起风了春天还没有过去,不知怎么了,天气忽地变冷了,风赶走了太阳,吹散了花香,吹谢了百花,又回到冬天了吗?风肆虐地狂刮。
“你做错了事,为什么不去道歉?”“我没有错,你不要乱讲!”“你错了……”“我没有……”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下雨了昨夜难眠!冰凉而硕大的雨滴砸在马路上、玻璃上、房顶上,升起一阵雨雾,“吧嗒吧嗒”作响,透骨的寒气在雨中游荡,侵袭着慌忙奔走的人们。
那天我和他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欢而散,各自回到寝室。
不知道现在他怎么样了,碰上这样的天气,瘦弱的他会不会感冒?有没有人陪他去医务室?他总喜欢在病中逞能,不知道这次怎么样?想着以前的形影不离、不分彼此,吃饭,两只碗总是并排在一起,现在已经两顿饭不在一起吃了,搞得我自己吃的是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想着以前在一起嬉闹,从没有红过脸,而这次却成了这种局面,可是明明是他做错了事啊!唉,我应该对他耐心点,为什么非要吵呢?悔意慢慢的沉重起来,我真害怕看到友谊的破裂后,狼狈的我们再次相遇的景……云散了雨停了,云慢慢散开,太阳撒下一片温暖,整个世界又都恢复了生机,树叶花蕾上的雨水在晶莹发光,风变得柔和了,空气是那么清新。
这才是春天!我揉着红红的眼睛,去了他班找他,他不在,病了?我便急忙跑去医务室,却和他撞了个满怀,他两手拎着一些礼物,呆在那里。
我们的脸都红了,我握住了他的手,对他微笑,“我不该和你吵。
”我说。
“不,是我的错。
”他也笑了。
他终于承认自己错了,让我陪他去道歉,我转过身,按住表,要留住这最快乐的时刻,我悄悄试去眼泪。
此时的阳光多么温暖!友善,是风,却能拨开乌云,打造蓝天;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是雨后的彩虹,让我们的友谊愈加绚丽。
友善,友谊的保护伞!……点评:这篇文章的小标题十分抢眼:“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昭示着天气变化的一系列过程,但你进入文章就会发现,它既是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的写照,更是“我”心理变化的形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