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和习题复习资料

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和习题复习资料
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和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复习思考题

1、说明材枓的体积构成与各种密度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

(1)绝对密实体积和实际密度

绝对密实体积即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即材料内部固体物质的体积,或不包括内部孔隙的材料体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实际密度。

(2)表观体积和表观密度

材料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在内的体积。其封闭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或体积。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材料的自然体积与体积密度

材料的自然体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含内部孔隙和水分)。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材料的堆积体积与堆积密度

材料的堆积体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总体外观体积。松散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何谓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耐水性如何表示?

答:当润湿边角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

式中:KR ——材料的软化系数

fb ——材料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fg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3、试说明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2)孔隙状况;(3)环境温度。(或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

4、说明提高材料抗冻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答:抗冻性是指材料在饱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受冻融破坏原因,是材料孔隙内所含水结冰时体积g

b

R f f K

膨胀(约增大9%),对孔壁造成的压力使孔壁破裂所致。

主要技术措施: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材料的孔隙率、掺加外加剂使材料中的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等措施来提高材料的抗冻性。

5、材料的强度与强度等级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的分级,如硅酸盐水泥按3d、28d抗压、抗折强度值划分水泥的强度等级;强度等级是人为划分的,是不连续的。恨据强度划分强度等级时,规定的各项指标都合格,才能定为某强度等级,否则就要降低级别。而强度具有客观性扣随机性,其试验值往往是连续分布的。强度等级与强度间的关系,可简单表述为:强度等级来源于强度,但不等同于强度。

6、材枓的孔隙状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材料的孔隙状态是如何影响密度、体积密度、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的?

答:材料的孔隙状态主要由材料的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三个指标来说明。

一般孔隙率↓,密度↑,体积密度↑,材料的抗渗性与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孔径、孔的连通性)有关。材料的空隙率越大,连通孔隙越多,其抗渗性越差;绝对密实的材料和仅有闭口孔或极细微孔隙的材料实际上是不渗水的;降低材料的孔隙率、使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可提高材料的抗冻性;由于材料的热传导方式主要是对流,因此材料的孔隙率越高、闭口孔隙越多、孔隙直径越小,则导热系数越小。

7、一般来说墙体或屋面材枓的导热系数越小越好,而热容值却以适度为好,能说明原因吗?

答: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越强,故墙体或屋面材枓的导热系数越小越好;而材料的热容则对于稳定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恒定和冬期施工有重要的意义,过大或过小,都影响室内温度的波动,故应以适度为好。

8、材枓的密度、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是否随其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大?为什么?(思考题)

9、能否认为材枓的耐久性越高越好?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的耐久性与其应用价值间的关系?(思考题)

何谓材料的抗渗性、抗冻性,各用什么指标表示,如何改变其指标?

答:(1)材料的的抗渗性,是指其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材料的抗渗性常用渗透系数或抗渗标号表示,材料的抗渗性与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孔径、孔的连通性)有关。开口的连通大孔越多,抗渗性越差;闭口孔隙率大的材料,抗渗性仍可良好。

(2)抗冻性是指材料在饱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的抗冻性常用抗冻标号(记为D)表示。抗冻标号越高,抗冻性越好。材料受冻融破坏原因,是材料孔隙内所含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约增大9%),对孔壁造成的压力使孔壁破裂所致。影响因素:孔隙率、孔特征、孔隙充水程度、材料强度、冻结温度、冻融循环次数。可通过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材料的孔隙率、掺加外加剂使材料中的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等措施来

提高材料的抗冻性。

习 题

1、已知某砌块的外包尺寸为240mm×240mm×115mm ,其孔隙率为37%,干燥质量为2487g ,浸水饱和后质量为2984g ,试求该砌块的体积密度、密度、质量吸水率。 解:体积密度 =2487g/(24cm×24cm×11.5cm)=0.3755g/cm 3. 密度 =2487 g/[24cm×24cm×11.5cm×(1-0.37)]=0.5960 g/cm 3. 质量吸水率 =(2984-2487)/2487=19.98%

2、某种石子经完全干燥后,其质量为482g ,将其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吸水饱和后,水面由原来的452cm 3上升至630cm 3,取出石子,擦干表面水后称质量为487g ,试求该石子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及吸水率。

解:表观密度 =482/(630-452)=2.708 g/cm 3 体积密度 =482/[630-452-(487-482)]=2.786 cm 3 质量吸水率 =(487-482)/482=1.04% 体积吸水率 =(487-482)/ [630-452-(487-482)]=2.89%

3、一种材料的密度为2.7g/cm 3,浸水饱和状态下的体积密度为1.862g/cm 3,其体积吸水率为4.62%,试求此材料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密度和孔隙率各为多少?

解:设材料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0,根据题意有:

(m+v 0×0.0462)/v 0 =1.862

则m/v 0=1.862-0.0462=1.8158g/cm 3.

所以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密度ρ0=1. 8158g/cm 3.

孔隙率 =1-1.8158/2.7=32.75%

00V m =ρV m =ρ%100?-=g g b m m m m W V m '='ρ00V m =ρ%100?-=g g b m m m m W %10010??-=W g b v V m m W ρ%)(%1001100000?-=?-=ρρV V V P

第二章建筑石材

复习思考题

1、分析造岩矿物、岩石、石材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是构成地壳的一部分。没有地质意义的矿物集合体不能算是岩石。如由水泥熟抖凝结起来的砂砾,也是矿物集合体,但不能称做岩石。严格的讲,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集合体。

造岩矿物则是组成岩石的矿物,一般为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

石材是将开采来的岩石,对其形状、尺寸和质量三方面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材料。

2、岩石的性质对石材的使用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答:岩石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表观密度

岩石的表观密度由岩石的矿物组成及致密程度所决定。表观密度的大小,常间接地反映出石材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能。一般情况下,同种石材表观密度越大,则抗压强度越高,吸水率越小,耐久性、导热性越好。

(2)吸水率

岩石的吸水率一般较小,但由于形成条件、密实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岩石的吸水率波动也较大,如花岗岩吸水率通常小于0.5%。,而多孔的贝类石灰岩吸水率可达15%。石岩石吸水后强度降低,抗冻性、耐久性能下降。根据吸水率的大小,将岩石分为低吸水性(吸水率く1.5 %)、中吸水性(吸水率介于1.5-3%)和高吸水性(吸水率>3%)的岩石。

(3)硬度

岩石的硬度取决于矿物组成的硬度与构造,由致密坚硬矿物组成的石材,其硬度就高,岩石的硬度以莫氏硬度表示。

(4)岩石的物理风化

岩石的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物理风化主要有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受干、湿循环的影响而导致的岩石开裂或剥落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2)、岩石的力学性质:

(1)强度

岩石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它的抗压强度很大,但抗拉强度很小,这是岩石区别于钢材和木材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限制石材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主要原因。

(2)岩石受力后的变形

岩石受力后没有明显的弹性变化范围,属于非弹性变形。

3)、岩石的化学性质和热学性质也对岩石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3、毛石和料石有哪些用途?与其他材料相比有何优势(从经济、工程、与自然的关系三方面分析)?

答:(1)毛石:山体爆破直接得到的石块。

乱毛石:形状不规则,主要用于砌筑基础、勒角、墙身、堤坝、挡土墙等;

平毛石:乱毛石经粗略加工而成,主要用于砌筑基础、墙身、勒角、桥墩、

涵洞等。

(2)料石:又称条石,系由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

主要用于砌筑墙身、踏步、地坪、拱和纪念碑;形状复杂的料石制品,用于柱头、柱脚、楼梯踏步、窗台板、栏杆和其他装饰面等。

4、天然石材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新的天然石材品种是如何克服的?

答:天然石材的优点:(1)价格便宜;(2)花纹自然,可选性较多;(3)硬度大;(4)密度大;(5)耐磨损;

缺点:天然石才比较重,两块对接的时候缝隙较大,连接有困难,不可能做无缝拼接;渗透率也较高,污渍难清理;弹性不足,如遇重击会发生裂缝。

5、天然石材的强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

答:石材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它是以三个边长为70mm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表示。根据其强度的大小,共分为9个强度等级。

6、总结生活中遇见的石材。体会它们的使用目的。

7、青石板材有哪些用途?

答:青石板材属于沉积岩类(砂岩),主要成分为石灰石、白云石,随着岩石埋深条件的不同和其他杂志如铜、铁、锰、镍等金属氧化物的混入,形成多种色彩。青石板质地密室、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可采用简单工艺凿割成薄板或条形材,是理想的建筑装饰材料,用于建筑物墙裙、地坪铺贴以及庭院栏杆(板)、台阶等,具有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8、什么是岩石、造岩矿物和石材?

答: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是构成地壳的一部分。没有地质意义的矿物集合体不能算是岩石。如由水泥熟抖凝结起来的砂砾,也是矿物集合体,但不能称做岩石。严格的讲,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集合体。

造岩矿物则是组成岩石的矿物,一般为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

石材是将开采来的岩石,对其形状、尺寸和质量三方面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材料。

10、岩石空隙大小对其哪些性质有影响?为什么?

答:岩石的空隙性对岩块及岩体的水理、热学性质及力学性质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空隙率愈大,岩块的强度愈大、塑性变形和渗透性愈大,反之愈小。同

时岩石由于空隙的存在,使之更易遭受各种风化营力作用,导致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一步恶化。对可溶性岩石来说,空隙率大,可以增强岩体中地下水的循环与联系,使岩溶更加发育,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并增强其透水性。当岩体中的空隙被粘土等物质充填时,则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如泥化夹层或夹泥层等岩体力学问题。因此,对岩石空隙性的全面研究,是岩体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11、针对天然石材的放射性说明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选取方法。

答:天然石材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选择时需要注意:

一、事先掌握选择方法和标准。我国石材按放射性高低被分为A、B、C三类,按规定,只有A类可用于家居室内装修。石材主要有大理石和花岗石两种,大理石的放射性一般都低于花岗石,大部分可用于室内装修,而花岗石不宜在室内大量使用,尤其不要在卧室、老人、儿童房中使用。根据检测,不同色彩的石材其放射性也不同,最高的是红色和绿色,白色、黑色则最低。因此,应谨慎选择红色、绿色或带有红色大斑点的花岗石品种。

二、铺设后要采取稀释污染的办法。有害的氡气半衰期仅为3.2天,室内氡浓度在开门窗后20分钟-30分钟后就可降至室外水平。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强通风。刚刚装修好的房间最好能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构不合格,可以用降辐射涂料或安装无铅防护板,防止氡从建材中释放。如果放射性指标过高,则必须立即更换石材。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复习思考题

1、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有何差异?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有何区别?

答:有机胶凝材料是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分的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是以无机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掺入水或适量的盐类水溶液(或含少量有机物的水溶液),经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产生强度和粘结力,可将松散的材料胶结成整体,也可将构件结合成整体。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且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在水中更好的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

2、简述石灰的熟化特点。

答: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化。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放热量和放热速度比其他胶凝材料大得多,且质量为一份的生石灰可生成1.31份质量的熟石灰,体积增大1-2.5倍。煅烧良好、氧化钙含量高、杂志含量低的石灰熟化较快,放热量和体积增大也较多。

3、灰土在制备和使用中有什么要求?

答:配制灰土或三合土时,一般熟石灰必须充分熟化,石灰不能消解过早,否则熟石灰碱性降低,减缓与土的反应,从而降低灰土的强度;所选土种以粘土、亚粘土及轻亚粘土为宜;准确掌握灰土的配合比;施工时,将灰土或三合土混合均与并夯实,使彼此粘结为一体。粘土等土中含有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酸性氧化物,能与石灰石在长期作用下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使颗粒间的粘结力不断增强,灰土或三合土的强度及耐水性也不断提高。

4、石膏的生产工艺和品种有何关系?

答:建筑上常用的石膏,主要是由天然二水石膏经过煅烧,磨细而制成的。将二水石膏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煅烧,可以得到结构和性质均不同的下列品种的石膏产品。

(1)β型半水石膏:将二水石膏加热至110-170℃时,部分结晶水脱出后得到半水石膏,半水石膏是建筑石膏和模型石膏的主要成分。

(2)α型半水石膏:将二水石膏在0.13MPa、124℃的压蒸锅内蒸炼,则生成比β型半水石膏晶体粗大的α型半水石膏。

(3)继续升温煅烧二水石膏,还可以得到无水石膏。当温度升至180℃-210℃,半水石膏继续脱水得到脱水半水石膏;当煅烧升至320-390℃,得到可溶性硬石膏;当煅烧温度达到400-750℃时,石膏完全失掉结合水,称为不溶性石膏。

5、简述石膏的性能特点。

答:石膏的性能特点有以下几点:

(1)凝结硬化快:在自然干燥的条件下,建筑石膏达到完全硬化的时间约需一星期。加水后6min即可凝结,终凝一般不超过30min;

(2)建筑石膏硬化后孔隙率大、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

(3)具有一定的调湿性;

(4)耐水性、抗冻性差;

(5)凝固时体积微膨胀;

(6)防火性好。

6、水玻璃模数、密度与水玻璃性质有何关系?

答:水玻璃中氧化硅和氧化钠的分子数比称为水玻璃的模数,水玻璃的模数和相对密度,对于凝结和硬化影响也很大。模数愈大,水玻璃的黏度和粘结力愈大,也愈难溶解于水;当模数高时,硅胶容易析出,水玻璃凝结硬化快。当水玻璃相对密度小时,反应产物扩散速度快,水玻璃凝结硬化速度也快。而模数又低且相对密度又大时,凝结硬化就很慢。

同一模数水玻璃溶液浓度越高,则粘结力也越大。

7、水玻璃的硬化有何特点?

答:水玻璃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产无定形的硅酸凝胶,随着水分的挥发干燥,无定形硅酸脱水转变成二氧化硅而硬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少,反应进行很慢,因此水玻璃在实际使用时常加入促硬剂以加速硬化。

8、总结自己周围所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9、生石灰块灰、生石灰粉、熟石灰粉和石灰膏等几种建筑石灰在使用时有何特点?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石灰膏可用来粉刷墙壁和配置石灰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由于石灰乳为白色或浅灰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还可掺入碱性矿质颜料,使粉刷的墙面具有需要的颜色。

(2)熟石灰粉主要用来配置灰土和三合土。

(3)磨细生石灰粉常用来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10、确定石灰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根据这些指标如何确定石灰的质量等级?

答:生石灰的质量是以石灰中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高低、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及其他杂质含量的多少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其质量优劣的。

根据氧化镁含量按上表分为钙质生石灰和镁质生石灰两类,然后再按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产浆量、未消解残渣和CO2含量等4个项目的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3个等级,

消石灰粉按氧化镁含量<4%时称为钙质消石灰粉,4%≤氧化镁含量<24%时称为镁质消石灰粉,24%≤氧化镁含量<30%时称为白云石消石灰粉。按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等3个等级,如下表。

11、石膏制品为什么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和阻燃性?

答:建筑石膏水化反应的理论需水量仅为其质量的18.6%,但施工中为了保证浆体有必要的流动性,其加水量常达60%-80%,多于水分蒸发后,将形成大量空隙,硬化体的孔隙率可达50%-60%。由于硬化体的多孔结构特点,而使建

筑石膏制品具有表观密度小、质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和吸声性强等优点。

二水石膏遇火后,结晶水蒸发,形成蒸汽雾,可阻止火势蔓延,起到防火作用,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12、石膏抹灰材料和其他抹灰材料的性能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答:建筑石膏加水、砂拌合成石膏砂浆,可用于室内抹灰。这中抹灰墙面具有绝热,阻火,隔音,舒适,美观等特点。抹灰后的墙面和天棚还可以直接涂刷尤其及贴墙纸。

建筑石膏加水调成石膏浆体,还可以掺如部分石灰用于室内粉刷涂料。粉刷后的墙面光滑,细腻,洁白美观。

13、推断水玻璃涂料性能的优缺点。

答:根据水玻璃的特性,可以推断出水玻璃的特点:不易燃烧、不易腐蚀、价格便宜。但水玻璃类材料不耐碱性介质的侵蚀。

第四章水泥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熟料?

答: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即国外统称的波特兰水泥,称为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熟料,即国际上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水泥熟料),是一种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配比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2、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泥用适量的水调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凝结。然后逐渐产生强度不断提高,最后变成坚硬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硬化。

水泥加水拌合后的剧烈水化反应,一方面使水泥浆中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水化产物在溶液中很快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不断析出,水泥颗粒表面的新生物厚度逐渐增大,使水泥浆中固体颗粒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了骨架结构。此时,水泥浆便开始慢慢失去可塑性,表现为水泥的初凝。由于铝酸三钙水化极快,会使水泥很快凝结,为使工程使用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水泥中加入了适量的石膏。水泥加入石膏后,一旦铝酸三钙开始水化,石膏会与水化铝酸三钙反应生成针状的钙矾石。钙矾石很难溶解于水,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从而阻碍了铝酸三钙的水化,阻止了水泥颗粒表面水化产物的向外扩散,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的初凝时间得以延缓。当掺入水泥的石膏消耗殆尽时,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矾石覆盖层一旦被水泥水化物的积聚物所胀破,铝酸三钙等矿物的再次快速水化得以继续进行,水泥颗粒间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连接形成骨架。水泥浆的塑性逐渐消失,直到终凝。

随着水化产物的不断增加,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不断被填实,加之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晶体、水化铝酸钙晶体不断贯穿于水化硅酸钙等凝胶体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从而进入了硬化阶段。水化产物的进一步增加,水分的不断丧失,使水泥石的强度不断发展。随着水泥水化的不断进行,水泥浆结构内部孔隙不断被新生水化物填充和加固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随后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变成坚硬的人造石—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有:(1)矿物组成及细度;(2)水泥浆的水灰比;(3)石膏掺量;(4)环境温度和湿度;(5)龄期(时间);(6)外加剂。3、何谓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如何确定?

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称为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即水泥硬化浆体能保持一定形状,不开裂,不变形,不溃散的性质。

当水泥浆体在硬化过程中或硬化后发生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会导致水泥石开裂、翘曲等现象,称为体积安定性不良。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1)

由于熟料中含有的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过多;(2)掺入石膏过多;

其中游离氧化钙是一种最为常见,影响也是最严重的因素。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结构致密,水化很慢。加之被熟料中其它成分所包裹,使得其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进行熟化,生成六方板状的Ca(OH)2晶体,这时体积膨胀97%以上,从而导致不均匀体积膨胀,使水泥石开裂。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残余石膏与水化铝酸钙继续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增大约1.5倍,也导致水泥石开裂。

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发生膨胀性裂纹使水泥制品或混凝土开裂、造成结构破坏。因此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判为废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水泥安定性是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 1346—2001)规定的方法测定的。

4、什么是硫酸盐腐蚀和镁盐腐蚀?

答:硫酸盐及氯盐腐蚀(膨胀型腐蚀):指硫酸盐与水泥石中的CH作用生成硫酸钙,再和水化铝酸钙C3AH6反应生成钙矾石,从而使固相体积增加很多,使水泥石膨胀开裂的现象。

镁盐侵蚀:指海水或地下水中的镁盐与水泥石中的CH反应,生成松软无胶凝能力的氢氧化镁,由于Mg(OH)2的碱度低,会导致其它水化产物不稳定而离解的现象,称为镁盐侵蚀。

5、腐蚀水泥石的介质有哪些?水泥石受腐蚀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腐蚀水泥石的介质有:(1)软水类:雨水、雪水及许多江河湖水都属于软水。(2)酸类介质;(3)盐类介质:硫酸盐及氯盐、镁盐;(4)强碱类介质;

水泥石受腐蚀的基本原因:①硅酸盐水泥石中含有较多易受腐蚀的成分,即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等;②水泥石本身不密实含有大量的毛细孔隙。

6、硅酸盐水泥检验中,哪些性能不符合要求时该水泥属于不合格品及废品?怎样处理不合格品和废品?

答: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性能中,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该标准规定或混合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工厂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废品水泥不得应用于工程中,不合格品水泥应经过检验酌情使用

7、为什么掺较多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发展比较快,甚至超过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

答:掺较多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中水泥熟料含量相对减少,加入拌合后,首先是熟料矿物的水化,熟料水化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作为碱性激发剂激发活性混合材水化,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硫铝酸钙等水化产物,因此早期强度比较低,后期由于二次水化的不断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增多,使得后期强度发展较快,甚至超过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

8、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在性能上有哪些不

同?分析它们的适用和不宜使用的范围。

答: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1)凝结硬化快,早期及后期强度均高。(2)抗冻性好。(3)耐腐蚀性差。(4)水化热高。(5)碱度高,抗碳化性好。(6)耐热性差。(7)耐磨性好。(8)干缩小。(9)湿热养护效果差。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4)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5)泌水性大,干缩较大。(6)抗渗性差,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

火山灰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4)需水性大,干缩率较大。(5)抗渗性好,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耐磨性差。

粉煤灰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4)需水量低,干缩率较小,抗裂性好。(5)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耐磨性差。

硅酸盐水泥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快硬早强结构、抗冻混凝土;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易受腐蚀的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高温养护混凝土。

矿渣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一般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蒸汽养护构件、一般混凝土构件、一般耐软水、海水、硫酸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不是用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严寒地区及处于水位升降的范围内的混凝土、抗渗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

火山灰水泥适用于水中、地下、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其他同矿渣水泥;不适用于干燥环境及处在水位变化范围内的混凝土、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其他同矿渣水泥。

粉煤灰水泥适用于地上、地下、与水中大体积混凝土,其他同矿渣水泥;不适用于抗碳化要求的混凝土、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他同火山灰质水泥。

9、某硅酸盐水泥各龄期的抗折抗压破坏载荷测定值如下表所示,试评定其强度

答:依据GB175—2007,查表知此硅酸盐强度等级为52.5R强度等级。

10、不同品种以及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能否掺混使用?为什么?

答:这两种情况均不能掺混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掺混使用会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水泥,有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这些不同品种的水泥,所含矿物成分不同,矿物成分在水泥中所占比例也不相同,因而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化学物理特性,在各类工程中,根据工程特点、使用要求和各种水泥的特性,对采用的水泥品种应加以选择,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应将不同品种的水泥随意换用或混合使用。

11、白色硅酸盐水泥对原料和工艺有什么要求?

答:白色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氧化铁的含量,此外有色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锰、氧化钛、氧化铬的含量也加以限制。由于原料中氧化铁含量少,煅烧的温度要提高到1550℃左右。为了保证白度,煅烧时应采用天然气、煤气或重油做燃料,粉磨时不能直接用铸钢板和钢球,而应采用白色花岗岩或高强陶瓷衬板,用烧结瓷球等作研磨体。

12、膨胀水泥的膨胀过程与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所形成的体积膨胀有何不同?

答: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膨胀是指水泥石中的某些化学反应不能在硬化前完成,而在硬化后进行,并伴随有体积不均匀的变化,在以硬化的水泥石中产生内应力,轻则引起膨胀变形,重则使水泥石开裂。膨胀水泥的膨胀在硬化过程中完成,并且其体积是均匀地发生膨胀。

13、简述高铝水泥的生产过程及后期强度下降的原因。

答: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CAH10和C2AH8为针状或板状结晶体,能相互交织成坚固的结晶合生体,析出的Al(OH)3难溶于水,填充于晶体骨架的空隙中,形成比较致密的结构,使水泥石获得很高的早期强度,但是CAH10和C2AH8是压稳定相,随时间增长,会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的C3AH6,转化结果使水泥石内析出游离水,增大了空隙体积,同时由于C3AH6晶体本身缺陷较多,强度较低,因而使得水泥石后期强度有所下降。

14、为什么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适量石膏对水泥不起破坏作用,而硬化水泥石遇到有硫酸盐溶液的环境,产生出石膏时就有破坏作用?

答: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加适量石膏是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且石膏与水泥组分反应生成钙钒石的过程是在水泥硬化过程中完成,其体积是均匀地发生膨胀。而硬化后的水泥石遇到硫酸盐溶液的环境时,同样水泥石组分与硫酸盐反应生成钙钒石而产生结晶压力,伴随有体积不均匀的变化,造成膨胀开裂,破坏水泥硬化浆体结构。

15、水泥强度检验为什么要用标准砂和规定的水灰比?试件为何要在标准条件

下养护?

答:水泥胶砂试件的强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砂的质量和细度、水灰比、养护条件、试验方法等,所以为了精确测试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强度用ISO法检验,将水泥和标准砂按1:3混合,用0.5的水灰比,用规定的方法拌制成标准胶砂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

习题

4-1 在下列工程中选用适宜的水泥品种,并说明理由:

(1)采用湿热养护的混凝土构件;

(2)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

(3)水下混凝土工程;

(4)现浇混凝土梁、板、柱;

(5)高温设备或窑炉的混凝土基础;

(6)严寒地区受冻融的混凝土工程;

(7)接触硫酸盐介质的混凝土工程;

(8)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工程;

(9)高强混凝土工程;

(10)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解:(1)采用湿热养护的混凝土构件:矿渣水泥;

(2)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3)水下混凝土工程: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4)现浇混凝土梁、板、柱: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5)高温设备或窑炉的混凝土基础:高铝水泥;

(6)严寒地区受冻融的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中热水泥;

(7)接触硫酸盐介质的混凝土工程:高铝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

(8)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工程:中热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9)高强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10)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水泥。

性和28d的强度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答:甲的早期强度发展较快,水化热高,耐腐蚀性相对较差,28天强度也相对较高。原因见几种矿物的作用。

(1)硅酸三钙: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并不是以纯的硅酸三钙形式存在,总含有少量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镁、氧化铝等形成固溶体,称为阿利特(Alite)矿,简称A矿。C3S加水后与水反应的速度快,凝结硬化也快。C3S水化生成物所表现的早期与后期强度都较高。一般C3S颗粒在28天内就可以水化70%左右,水化放热量多,因此它能迅速发挥强度作用。

(2)硅酸二钙:硅酸二钙由氧化钙和氧化硅反应生成。在熟料中的含量一般为20%左右,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之一。纯硅酸二钙在1450℃以下,也有同质多晶现象,通常有四种晶型,即α-C2S,α′-C2S,β-C2S,γ-C2S,在室温下,有水硬性的α,α′,β型硅酸二钙的几种变形体是不稳定的,有趋势要转变为水硬性微弱型的γ-C2S。实际生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2S以β-C2S的晶形存在。

由于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钠及氧化钾、氧化镁、氧化磷等,使硅酸二钙也形成固溶体。这种固溶有少量氧化物的硅酸二钙称为贝利特(Belite),简称B矿。C2S与水反应的速度比硅酸三钙慢得多,凝结硬化也慢,表现出早期强度比较低,28天内水化很少一部分,水化放热量也少,但后期强度增进相当高。甚至在多年之后,还在继续水化增长其强度。

(3)铝酸三钙:与水反应的速度相当快,凝结硬化也很快。其强度绝对值并不高,但在加水后短期内几乎全部发挥出来。因此,铝酸三钙是影响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及凝结快慢的主要矿物。在水泥中加入石膏主要是为了限制它的快速水化。铝酸三钙水化放热量多,而且快。

(4)铁铝酸四钙:与水反应也比较迅速,但强度较低,水化放热量并不多。水泥是几种熟料矿物的混合物,熟料矿物成分间的比例改变时,水泥的性质即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能设法适当提高硅酸三钙的含量,可以制得高强度水泥;若能降低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提高硅酸二钙含量,则可制得水化热低的水泥,如低热水泥。

4-3 仓库中有三种白色胶凝材料,分别为生石灰、建筑石膏和白水泥,有什么建议方法可以辨认?

取相同质量的三种粉末,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拌合为同一稠度的浆体。放热量最大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生石灰粉;在5~30分钟内凝结硬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为建筑石膏;在45分

钟到10小时内凝结硬化的为白色水泥

第五章混凝土

复习思考题

1、普通混凝土是哪些材料组成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水、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是普通混凝土的4种基本组成材料。

作用:水和水泥形成水泥浆,在混凝如中赋予混凝土拌合物以流动性,粘结粗、细骨料形成整体,填充骨料的间隙,提高密实度。砂和石子构成混凝土的骨架,有效地扛水泥浆的干缩;砂石颗粒逐级填充,形成理想的密实状态,节约水泥浆的用量。

2、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提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什么?

答:(1)、要满足结构安全和施工不同阶段所需的强度要求;

(2)、要满足混凝土搅拌、浇筑、成型所需的工作性要求;

(3)、要满足设计和使用环境所需的耐久性要求;

(4)、要满足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的经济性要求。

3、在配制混凝土时,为什么要考虑骨料的粗细及颗粒级配?评定标准是什么?答:在混凝土中,水泥浆是通过骨科颗粒表面来实现有效粘结的,骨料的总表面积越小,水泥越节约,所以混凝土对砂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颗粒的总表面积要小,即骨料尽可能粗。而骨料颗粒间大小搭配合理,达到逐级填充,减小空隙率,以实现尽可能高的密实度,是对骨料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反映这一要求的即骨料的颗粒级配。

细度模数(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和除以100之商)是检验砂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的依据。细度模数越大,骨料越粗,但是细度模数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颗粒的平均粗细程度,却不能反映骨料粒径的分布情况,不同粒径分布的骨料,可能有相同的细度模数。

评定骨料的颗粒级配,也可采用做图法,即以筛孔直径为横坐标,以累计筛余率为纵坐标,将规定的各级配区相应累计筛余率的范围标注在图上形成级配区域,然后把某种骨料的累计筛余率A1-A6在图上依次描点连线,若所连折线都在某一级配区的累计筛余率范围内,即为级配合理。

4、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涵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工作性的涵义: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在搅拌时体现为各种组成材料易于均匀混合,均匀卸出;在运输过程中体现为拌合物不离析,稀稠程度不变化;在浇筑过程中体现为易于浇筑、振实、流满模板;在硬化过程中体现为能保证水泥水化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的良好粘结。可见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是一项综合性质。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成材料质量及其用量的影响

(1)水泥特性的影响

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和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的

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差,易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好

(2)集料特性的影响

碎石表面粗糙,有棱角,工作性差,强度高

卵石表面光滑,工作性好,强度低

(3)集浆比的影响

集浆比——集料绝对体积与水泥浆绝对体积之比。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如水灰比保持不变,水泥浆数量越多,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大;水泥浆数量过多,则集料的含量相对减少,达一定将会出现流浆现象。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尽量采用较大的集浆比,以节约水泥用量。

(4)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决定了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愈小,水泥浆愈稠,当水泥浆与骨料用量比一定时,拌制成的拌合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当水灰比过小,水泥浆较干稠,拌制的拌合物的流动性过低会使施工困难,不易保证混凝土质量。若水灰比过大,会造成拌合物均匀稳定性变差,产生流浆、离析现象。因此,水灰比不易过小或过大,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地选用。

(5)砂率

砂率是指拌合物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的粒径比石子小得多,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而且砂在拌合物中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因而,砂率的改变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和孔隙率有显著的变化,可见砂率对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

(6)外加剂

在拌制混凝土时,掺用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和水用量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稳定性。

此外,由于混凝土拌和后水泥立即开始水化,使水化产物不断增多,游离水逐渐减少,因此拌合物的流动性将随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而且,坍落度降低的速度随温度的提高而显著加快。

2)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风速

3)时间的影响

新拌制的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拌合水挥发、被骨料吸收,同时水泥矿物会逐渐水化,进而使混凝土拌合物变稠,流动性减少,造成坍落度损失,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5、何所谓“恒定用水量法则”和“合理砂率”?它们对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恒定用水量法则:在水灰比不变得前提下,用水量加大,则水泥浆数量增多,会使骨料表面包裹的水泥浆层厚度加大,从而减小骨料间的摩擦,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当水灰比在一定范围内(0.40-0.80)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只与单位用水量(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水量)有关,这一现象称为“恒定用水量法则”。它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用水量的确定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即单位用水量可主要由流动性来确定。

合理砂率:在用水量和水灰比一定(即水泥浆量)的前提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及保水性的砂率,称其为合理砂率。

砂率过大,骨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增大,在水泥浆量一定的条件下,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层厚度减小,水泥浆的润滑作用减弱,使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若砂率过小,砂填充石子空隙后,不能保证粗骨料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影响拌合物的均匀稳定性,使拌合物粗涩,松散,粗骨料易发生离析现象。当砂率适宜时,砂不但填满石子的空隙,而且还能保证粗骨料间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便减小粗骨料的滑动阻力,使拌和物有较好的流动性。这个适宜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

采用合理砂率时,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或者,在保证拌合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时,水泥用量为最小.

6、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答: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大致有各组成材料的性质、配合比及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

(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

(2)粗集料的品种

碎石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多棱角,与水泥石的粘结强度较高;卵石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石的粘结强度较低。在水泥石强度及其它条件相同时,碎石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

(3)养护条件

在保证足够湿度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泥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低温时水泥混凝土硬化比较缓慢,当温度低至0℃以下时,硬化不但停止,且具有冰冻破坏的危险。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加强养护,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混凝土不断地凝结硬化。

(4)龄期:

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

在正常的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在7~14d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逐渐减慢,28d后强度发展更慢。由于水泥水化的原因,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可持续数十年。当采用普通水泥拌制的、中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龄期的对数成正比。

(5)外加剂

(6)施工质量

7、描述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答: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由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抗碳化性及抗碱骨料反应等性能综合评定。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选择合适品种的水泥。

(2)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而保证水泥的用量,也是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的前提条件。

(3)需用质量良好的骨料,并注意颗粒级配的改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骨料中掺加粒径在砂和水泥之间的超细矿物粉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颗粒级

配,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掺加外加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和引气剂。

(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实。

8、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有何关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涵义是什么?

答: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指按标准方法侧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为便于设计和施工选用混凝土,将混凝土按立方强度的标准值分成若干等级,即强度等级。以“C ”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表示,主要有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强度等级。

9、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如何确定?

答: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f cu,0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 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σ<2.5MPa 时,

取σ=2.5MP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σ< 3.0MPa 时,取σ=3.0MPa ;

? 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

10、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与混凝土的性能有何关系?如何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

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1)水灰比: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强度角度来看,水灰比应小些,水灰比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公式来确定。从耐久性角度看,水灰比小些,水泥用量多些,混凝土的密度就高,耐久性则优良,这可通过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来满足。由强度和耐久性分别决定的水灰比往往是不同的,此时应取最小值。但当强度和耐久性都已满足的前提下,水灰比应取最大值,以获得较高的流动性。

(2)砂率: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主要应从满足工作性和节约水泥两方面考虑。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即水泥浆量)不变的前提下,砂率应取坍落度最大,而黏聚性和保水性又好的砂率即合理砂率。在工作性满足的情况下,砂率尽可能取最小值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3)单位用水量: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反映的是水泥浆量与骨料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水泥浆σ645.10+=k cu cu f f ,,

量要满足包裹粗、细骨料表面并保持足够流动性的要求,但用水量过大,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11、从混凝土的强度分布特征(正态分布),说明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有哪几种?

答: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非常复杂,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表明,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分布呈正态分布。为提高强度的保证率,必须提高混凝土的平均强度。

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

(2)降低水灰比:采用单位用水量较小、水灰比较小的干硬性混凝土;(3)采用合理砂率,以及级配合格、强度较高、质量良好的碎石;

(4)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搅拌和振捣;

(5)采用加速硬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6)在混凝土拌合时掺入减水剂或早强剂等外加剂;

(7)湿热养护;

(8)龄期调整。

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准配合比公式的本质是什么?

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实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用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体积密度,计算调整后混凝土试样总质量,由此得出基准配合比。

其本质就是调整后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

13、根据普通混凝土的优缺点,你认为今后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仅供参考)混凝土的缺点:自重达、养护周期长、导热系数较大、不耐

高温、拆除废弃物再生利用性较差等缺点。

近百年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强度不断提高。30年代平均为10 MPa,50年代约为20 MPa,60年代约为30 MPa,70年代已上升到40 MPa,

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50 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这是由于使用部门不

断提高强度的要求所致。尤其是近50年来,片面提高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而

忽视其他性能的倾向,造成水泥生产向大幅度提高磨细程度和增加硅酸三钙、

铝酸三钙的含量发展,水泥28 d胶砂抗压强度从30 MPa左右猛增到60 MPa,增加了水化热,降低了抗化学侵蚀的能力,流变性能变差。提高混凝

土强度的方法除采用高标号水泥外,更多的是增加单方水泥用量,降低水灰

比与单方加水量。因此混凝土的和易性随之下降,施工时振捣不足,易引起

质量事故。直到80年代,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愈显尖锐,因混凝土材质劣化和

环境等因素的侵蚀,出现混凝土建筑物破坏失效甚至崩塌等事故,造成巨大

损失,加上施工能耗、环境保护等问题,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已显示出不可持

续发展的缺陷。

我国近年来常用混凝土强度已从20~30 MPa提高到30~50 MPa,使

用强度等级C50以上的混凝土越来越多,目前出现了各部门竞相配制80

医学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3)Na+的扩散: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 Na+渗漏通道。(4)Na+- 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建筑材料题和答案

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答案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 1、在我过,一般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50%--60%)。C 2、材料的孔隙状态应属于材料的(屋里性质)。A 3、下列各种材料的构造属于纤维状的是(木材)。D 4、孔隙按其连通性可分为(连通孔、封闭孔、半连通孔)。A 5、材料的密实体积V,自然体积V0及堆体积V1三者的关系是(V0≥V1≥V)。C 6、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孔隙率。B 7、粉状、颗粒状或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C 8、质量为M的湿砂,吸水率为W,其中水的质量为(M-M/1+W)。C 9、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指的是(抗冻性)10、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C 11、在冲击,震动荷载的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 (韧性)。 12、材料的厚度加大则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变)。B 13、按岩石的成因分类,自然界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 14、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A 15、下列各组胶凝材料均是气硬性材料的是(石灰、石膏、水玻璃)。A 16、石灰浆硬化包括干燥硬化、结晶硬化、碳酸化硬化,其中对硬度增长其主导作用的是 (结晶硬化)。B 17、建筑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B 18、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凝结硬化快)。D 19、水玻璃在空气中与CO2发生反应,生产的物质是(硅胶)。A 20、过火石灰产生的原因是(煅烧温度过高,煅烧时间过长)。B 二、判断题 1、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对) 2、一般来说,材料的亲水性越强,孔隙率越小,连通的毛细孔隙越多,其吸水率越小。(错) 3、我国相关规范把材料按耐热性分为非燃烧材料,难燃烧和可燃烧材料。(对) 4、塑性是指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时,材料发生无先兆的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变形的性质。(错) 5、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其抗锈蚀性,而沥青的耐久性则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对) 6、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集合体。(对) 7、毛石是由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错) 8、水玻璃的模数和密度对于凝结,硬化速度影响较大。对 9、生石灰具有强烈的消解能力,水化时需要吸收非常大的热量。错 10、建筑石膏强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长期存放。错 二、简答题 1、建筑材料与建筑科学发展有何关系?答案:P1-2 答: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其次,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征和风 格;再次,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 展的推动;最后,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2、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各指什么?答案:教材P12-13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________,又约等于________空隙率。 2.大理岩是由________(岩石)变质而成,不宜用于_______。 3.水玻璃常用的促硬剂为________,适宜掺量为________。 4.普通碳素结构钢随着其屈服强度的增加,其牌号________、塑性________。 5.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________水泥,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________水泥。 6.矿渣水泥的安定性、________和________要求与普通水泥相同。 7.测定水泥安定性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8.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是水泥、水、砂和碎石,另外还常掺入适量的_____和______。 9.原用2区砂,采用3区砂时,宜适当降低________,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________。 10.由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________,保水性较________。 11.小尺寸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较高的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缺陷几率________,环箍效应作用________。 12.1m3砖砌体需用烧结普通砖________块,需用______m3砂浆。 13.有机涂料常有三种类型,即为溶剂性涂料、________和________。 14.密封材料按原材料及其性能分为塑性、________和_______三大类密封膏。 15.缓凝剂具有降低水化热放热速率、增强、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 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1.砂的密度、松堆密度、表观密度的大小排列为( ) A.密度>松堆密度>表观密度 B.密度>表观密度>松堆密度 C.松堆密度>表观密度>密度 D.松堆密度>密度>表观密度 2.大理石易受空气中( )的腐蚀而使表面层失去光泽、变色并逐渐破损。 A.CO2 B.SO2 C.NO x D.N2 3.为了消除________石灰的危害,应提前洗灰,使灰浆在灰坑中________两周以上。( ) A.过火,碳化 B.欠火,水化 C.过火,陈伏 D.欠火,陈伏 4.外加剂三乙醇胺能提高混凝土的________强度,而对________强度无显着影响。( ) A.抗拉,抗压 B.抗折,抗压 C.早期,后期 D.轴心抗拉,轴心抗压 5.混凝土用水的质量要求是不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________,无损于混凝土的强度和________。( ) A.水化,变形 B.水化,安定性 C.硬化,耐久性 D.硬化,和易性 6.C30表示混凝土的( )等于30MPa。 A.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B.设计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D.强度等级 7.称取500g水泥和124.5g水,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今测得试锥下沉深度S=27mm,则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 )%(附P=33.4-0.185S) A.24.9 B.28 C.28.4 D.27 8.从开始加水时算起,混凝土的搅拌、和易性测定和试件成型,全部操作必须在( )min内完成。 A.45 B.15 C.30 D.20 9.做抗压强度试验时,烧结普通砖的受压面积(理论上)为( ) A.240×115 B.240×53 C.120×115 D.100×100

专科《建筑材料》_试卷_答案

一、(共75 题,共150 分)专科《建筑材料》 9. 随着( )含量的提高,石油沥青的变形能力增强。(2 分) A.油分地 B.沥青质 C.石蜡 D.树脂 .标准答案:D 1.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 )下单位体积的质量。(2 分) A. 绝对密实状态 B.自然状态 C.自然堆积状态 D.含水饱和状态 .标准答案:A 2. 导热系数越大的材料表明其隔热保温性能( ),热容量越小的材料表明其平衡建筑10.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为( )。(2 分) A.不早于390 分钟 B.不迟于390 分钟 C.不早于600 分钟 D.不迟于600 分钟 .标准答案:B 11. 测定砂浆抗压强度时,标准试件的尺寸是( )mm。(2 分) 物内部温度的能力( )。(2 分) A. 越好,越强 B.越差,越差 C.越好,越差 D.越差,越强.标准答案:B A.70.7 × 70.7 × 70.7 B.100 C.150 × 150×150 D.200 .标准答案:A 100×100 × 200×200 × 3. 砂的细度模数在( )范围时定义为粗砂。(2 分) A.3.7~1.6 B.3.7~3.1 C.3.0~2.3 D.2.2~1.6 .标准答案:B 4. 建筑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是用( )表示的。(2 分) A. 延伸度 B.粘滞度 C.软化点 D.针入度 .标准答案:C 5. 混凝土在合理砂率范围时和易性最好且水泥用量( )。(2 分) A. 较少 B.较多 C.不变 .标准答案:A 6. 某种材料的孔隙率较大,则其抗冻性( )。(2 分) A. 差 B.较好 C.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差 D.没有关系 .标准答案:C 7.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 )。(2 分) A. 水泥强度等级与水灰比 B.养护条件、龄期、施工质量 C.骨料的性质、试验条件 D.A+B+C .标准答案:D 8. 钢材按脱氧程度分为( )。(2 分) A. 碳素钢、合金钢 B. 沸腾钢、镇静钢、特殊镇静钢 C.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 D.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 .标准答案:B 12. 石灰水化消解时,体积( )。(2 分) A.收缩 B.膨胀 C.微膨胀 D.不变 .标准答案:A 13. 水玻璃的模数n 越大,其溶于水的温度越( ),粘结力( )。(2 分) A.低,小 B.低,大 C.高,小 D.高,大 .标准答案:D 1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主要参数是( )。(注:其中W—用水量;W/C—水灰比;—砂率;C—水泥量;S—用砂量)(2 分) A.W,W/C, B.W,C,S C.W/C,C,S D.W,C, .标准答案:A 15. 石油沥青中沥青质含量较高时其胶体结构为( )。(2 分) A.溶胶结构 B.溶凝胶结构 C.凝胶结构 D.弹性胶结构 .标准答案:C 16. 钢材的屈强比能反映钢材的( )。(2 分) A. 强度利用率 B. 结构安全可靠程度 C.强度利用率和结构安全可靠程 度D.塑性变形能力 .标准答案:D 17. 烧结普通砖的公称尺寸为( )。(2 分)

安全问答题和答案

安全问答题及答案 【篇一: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t>1.什么是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生产岗位上发生的和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2.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单位立即向劳动部门报告,如单位不报告,职工或职工家属应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保护现场,以便有关人员调查确认;抢救伤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害程度。 3.为了防止电、气焊作业中的灼伤事故,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对上衣、裤脚、手套的穿戴有哪些要求? 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脚不准塞在靴子里,手套要套在袖口外。 4.家庭安全生活需掌握哪些技能?并各举一例。 家庭防害:如正确使用、妥善保管杀虫剂、洗涤剂等有毒有害的生活用品。 家庭防险:防止意外烫伤、触电、煤气中毒等。 家庭保安:掌握防盗、防骗等知识。 5.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既适用于高压,也适用于低压。 6.装卸作业中,从运行的吊车上落包砸伤人,属于哪类事故? 物体打击 7.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多米?

5米 8.遇到断开的高压线对人员造成伤亡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用干燥的长木棍将高压电线挑开,再进急救。 9.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组织者要注意哪些安问题? 要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并参加者进行指导性讲解;活 动场所要有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保证电气和机 械设备安全状态良好。 10.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参加者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要了解掌握安全通道情况,熟悉逃生路线;对可能出现的停电、火情、拥挤等意外事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知识;遇到意外事件,要服从统一安排和疏导,要有互助精神。 11.不锈钢餐具不易用什么溶液洗涤,为什么? 碱性溶液,它会溶解不锈钢中含有的微量有害金属,影响身体健康。 12.人造纤维板制成的物品会散发出什么气体,引发何种疾病? 甲醛气体,会弓i发呼吸道炎症。 13.杀虫剂会诱发哪些疾病? 淋巴癌、软组织肉瘤和肌肉恶性肿瘤等疾病。 14.外出登山,遇雷雨时为防雷击应注意什么? 不要在高峰处停留、不要手扶铁索、不要在树下避雨。 15.在山上游玩时,怎样利用树木来识别方向? 树冠大、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南方;树干阴湿多苔薛、树皮粗糙的一 侧是北方。 16.为保证安全,对放风筝的地点有何要求?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亲水材料; 2、热塑性塑料; 3、木纤维饱和点; 4、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当材料的体积密度与密度相同时,说明该材料。 2、由石灰硬化的原因和过程可以得出石灰浆体、、的结论。 3、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4、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5、作为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激发剂主要指和。 6、混凝土配制强度与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为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化系数 2、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 A. 体积膨胀大 B. 体积收缩大 C. 大量放热 D. 凝结硬化快 3、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A. 快硬高强 B. 大体积 C. 与海水接触 D. 受热的 4、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含量过多。 A. Ca(OH)2 B. 3Ca·Al2O3 6H2O C. CaSO4·2HO D. Mg(OH)2 5、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W/C)过大,则()。 A. 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 B. 混凝土拌合物粘滞性差 C. 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D. (A+B+C) 6、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采用( )措施。 A. 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 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7、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A. 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8、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是按()来评定的。 A. 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B. 大面及条面抗压强度 C.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单块最小值 D.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标准值

小学情景问答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教育情境问答答题参考 1.小凡总爱迟到,每周的五天中他至少要迟到三回,迟到的原因不是堵车了,就是起床晚了,要不就是家里的早饭做得太迟了…… 假如您是小凡的班主任,您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采取措施,家校双方共同配合。用宽容的心态批评教育,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在其不迟到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课间,小强和小龙打架了,吴老师将他俩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吴老师问:“谁先动手打人的”小龙说:“他先打我的。”吴老师问小强:“您为什么要打他”小强说:“是他先骂我,我才打他的。” 接下来,吴老师应该如何教育这两个打架的学生 答案:吴老师应教育两位学生认识到:打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每个人都力求做到有修养、讲文明,待人接物以和为贵。 3.上课时,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做课堂练习,自己来回巡视,作个别指导。忽然她发现小兰的桌脚旁有几张废纸片,很是扎眼,与教室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于是她走到埋头做题的小兰身边,轻声提醒道:“请您把地上的纸片捡起来。”谁知小兰低头瞟了一眼,抬起头来说:“不是我扔的,为啥要让我来捡呢”如果您是周老师,您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以此教育小兰和大家 答案: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4.小欣和小浩是非常要好的同桌,他俩无话不说,课间没说够,上课时接着说,说到兴起时还不时地发出叽叽咯咯的笑声,引起上课教师的注意,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俩并没有因此引以为戒,继续我行我素,上述行为常常出现在各科的课堂上。 如果您是他俩的班主任,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先进行个别谈话,攻心为上;还可以和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若不奏效,可以考虑调整座位。 5.小亮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凡是规定当堂课交的作业,王老师还能看到他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但只要需回家完成的作业,从来就见不到小亮的作业本。面对老师和班干部的询问,小亮的回答常常是:“我做了,放在家里,忘带了。” 如果您是王老师,如何教育小亮 答案:王老师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合作,教育小亮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共同培养小亮良好学习习惯。 6.新学年开始了,班干部要进行调整,李老师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小陈学习基础好,对班级工作有热情,心地善良,但气量不够大,组织能力欠佳。小磊学习基础欠佳,常有违纪行为,但在班里人缘好,

2017建筑材料作业题(一)及答案

2017建筑材料作业题(一)及答案

建筑材料作业题(一) (课程代码:02389)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活性混合材料的是【 A 】 A、粒化高炉矿渣 B、石灰石 C、石 英砂 D、自然冷却的矿渣 2、石灰硬化的理想环境是【 A 】 A、干燥空气中 B、水中 C、高温 蒸汽 D、潮湿环境中 3、钢材中,可明显增加其热脆性的元素是 【 C 】 A、锰和硅 B、硅和硫 C、硫和氧 D、氮和磷 4、目前建筑中用量最大的泡沫塑料是【 B 】 A、聚氨酯泡沫 B、聚苯乙烯泡沫 C、 聚氯乙烯泡沫 D、脲醛泡沫 5、抗碳化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 【 B 】

A、矿渣水泥 B、硅酸盐水泥 C、火山 灰水泥 D、粉煤灰水泥 6、目前建筑中用量最大的泡沫塑料是【 B 】 A、聚氨酯泡沫 B、聚苯乙烯泡沫 C、聚 氯乙烯泡沫 D、脲醛泡沫 7、强度等级42.5的普通水泥,若其体积安定 性不合格,则应【 D 】 A、按42.5强度等级应用 B、用于次要工 程 C、按32.5强度等级应用 D、按废品处理 8、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用的标准试件的尺寸为 【 C 】 A、70.7mm×70.7mm×70.7mm B、100mm ×100mm×100mm C、150mm×150mm×150mm D、200mm ×200mm×200mm 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用的外加剂是【 A 】 A、缓凝剂 B、减水剂 C、引气剂 D、

早强剂 10、塑料中的增塑剂可使塑料的【 B 】 A、可塑性、强度、硬度提高 B、 可塑性提高、硬度下降 C、韧性和塑性、耐热性提高 D、 强度和耐热性提高 二、填空题 11、砌筑砂浆的流动性用__沉入度___表示,其越大说明流动性越__大___。 12、黏稠沥青分为_道路石油沥青_、__建筑石 油沥青和普通石油沥青三大类。 13、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去掉外 力后,仍然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 不产生裂缝,此性质称为__塑性__,由此 产生的变形称为_塑性变形___。 14、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 和 15、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_ 大_,黏聚性与保水性越___差__。

电中在线-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考试题目及答案 1.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A.密度 B.强度 C.堆积密度 D.表观密度 正确 正确答案:A 学生答案:A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 A.渗透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吸水性 正确 正确答案:D 学生答案:D 3.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强度、硬度、弹性、脆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A 学生答案:A 4.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建筑石油沥青 B.钢筋混凝土 C.建筑塑料 错误 正确答案:B

5.响矿渣活性的因素有化学成分和玻璃体的含量 A.正确 B.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A 学生答案:A 6.回转窑内分解带物料运动速度最快。 A.错误 B.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A 7.GB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0%。 A.正确 B.错误 错误 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A 8.铝率越大,窑内液相的粘度越小。 A.错误 B.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A 学生答案:B 9.混凝土的( )强度最大。 A.抗弯 B.抗剪 C.抗拉 D.抗压 正确 正确答案:D

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要求来确定的。 A.强度 B. 耐久性 C.强度及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 正确 正确答案:C 学生答案:C 11.在原材料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砂率 B.单位用水量 C.水泥用量 D.水灰比 正确 正确答案:D 学生答案:D 12.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适宜选用( )。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水泥 C.高铝水泥 D.普通硅酸盐水泥 错误 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A 13.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 )。 A.1/4 B.3/4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与建筑科学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其二,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征和风格;其三,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展的推动;其四,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形状和大小 3、材料的养护温湿度 4、试验时的加载速度 5、材料的龄期(主要是混凝土) 6、试验时的含水状况 天然大理石板材为什么不宜用于室外? 大理石一般都含有杂质,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类矿物,在大气中受硫化物及水气的作用,容易发生腐蚀。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所产生的SO2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生成亚硫酸、硫酸等所谓酸雨,与大理石中的方解石反应,生成二水硫酸钙(二水石膏),体积膨胀,从而造成大理石表面强度降低、变色掉粉,很快失去光泽,影响其装饰性能。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2SO4+H2O=CaSO4?2H2O+CO2↑ 在各种颜色的大理石中,暗红色、红色的最不稳定,绿色次之。白色大理石成分单纯,杂质少,性能较稳定,不易变色和风化。所以除少数大理石,如汉白玉、艾叶青等质纯、杂质少、比较稳定耐久的品种可用于室外,绝大多数大理石品种只宜用于室内。 石灰石主要有哪些用途?

一、粉刷墙壁和配臵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 二、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三、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各指什么? 亲水材料是指亲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泥的细度是指什么,水泥的细度对水泥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实际上水泥厂生产各种标号的水泥是同一操作方法,但在最后分级时,通过筛分,将细度最小的定为最高级,细度最大的定为最低级。细度3-5的定为42.5,细度5-8的定为32.5,小于3的定为特种水泥。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矿物组成直接影响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此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 1. 简述候选码和主码的定义及二者的联系。 答案:{ a)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b)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c)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 d)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 2. 简述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a)数据库系统内部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的结构来实现数据与应用之间的独立性。 b)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使外模式不变,从而实现应用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c)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保证外模式不便,实现应用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 3. 简述索引的优点?(至少3种) 答案:{ a)有了索引,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原因; b)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确保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c)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 d)在使用分组子句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提高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效率。 } 5. 试述SQL语言的功能分类? 答案:{ SQL语言的功能可分为四部分: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控制功能; c)数据查询功能; d)数据操纵功能。 }

6.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及其实现? 答案:{ a)实体完整性约束;primary key b)参照完整性约束;foreign key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Not null, check, unique, default } 8.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叙述它们的含义。 答案:{ a)两种:共享锁和排它锁; b)共享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给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了A上的S锁为止。 c)排它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X锁,则T可以读取和修改A,但其它事务不能给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 } 9.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 a)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给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b)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概念结构,给出基本E-R图; 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逻辑结构,给出与具体DBMS所支持的逻辑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设计:为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e)数据库实施: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f)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试运行、运行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各种维护。 } 10.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二级映象功能?答案:{ a)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b)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c)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 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________,又约等于________空隙率。 2.大理岩是由________(岩石)变质而成,不宜用于_______。 3.水玻璃常用的促硬剂为________,适宜掺量为________。 4.普通碳素结构钢随着其屈服强度的增加,其牌号________、塑性________。 5.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________水泥,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________水泥。 6.矿渣水泥的安定性、________和________要求与普通水泥相同。 7.测定水泥安定性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8.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是水泥、水、砂和碎石,另外还常掺入适量的_____和______。 9.原用2区砂,采用3区砂时,宜适当降低________,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________。 10.由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________,保水性较________。 11.小尺寸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较高的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缺陷几率________, 环箍效应作用________。 砖砌体需用烧结普通砖________块,需用______m3砂浆。 13.有机涂料常有三种类型,即为溶剂性涂料、________和________。 14.密封材料按原材料及其性能分为塑性、________和_______三大类密封膏。 15.缓凝剂具有降低水化热放热速率、增强、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

问答题及答案

试述游泳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1、安全是首要问题,2、重视熟悉水性的教学,3、呼吸是教学重点,4、重新建立条件反射,5、用力习惯不一样,6、无视觉和听觉的帮助,只能依靠本体感觉,7、体能是基础,必须学练结合,8、要克服恐水心理。 简述游泳教学中由陆到水的原则? 答:首先从陆上的模仿练习开始,通过陆上模仿建立起所学动作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过渡到水中练习。1、陆上模仿练习,2、水中有固定支撑练习,3、水中无固定支撑练习,4、水中无支撑练习。 简述蛙泳平收腿的特征? 答:两膝之间太宽,大腿收得多,小腿收得少,往往会形成脚掌对水的动作(平收腿),减少了对水面积,动作效果不好。 简述蛙泳的减阻为什么比其他泳式更重要? 答:由于蛙泳水下移臂和收腿动作给身体带来的阻力,蛙泳的前进速度不像爬泳和仰泳那样均匀,为减小身体遇到的阻力,应注意在整个游程中通过收颌,微耸肩,四肢尽量伸展来保持良好的流线型,减小阻力。爬泳两臂划水的配合有哪几种方式? 答:1、前交叉配合,缺点:动作不连贯,速度均匀性差,2、中交叉配合,有利于发挥力量,提高频率,3、后交叉配合,使身体保持平稳,有连续推进力,4、中前交叉和中后交叉。 试述循序渐进原则。 答:指教学中根据学员认识活动的特点,人体机能和动作形成的规律,正确地安排教学内容、步骤和运动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循序渐进,使学员能系统地学习知识、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1、手段、动作的难度安排由易到难,2、按照游泳教学课的规律,3、先教基本的,再教先进的,4、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 简述直观性原则? 答: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员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员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员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1、示范,2、手势的运用,3、挂图、照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运用,4、语言的运用。 自由泳腿部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答:1、屈髋打腿:这是腰部过于放松、屈髋造成的。改正方法:塌腰、挺肚子、大腿朝水面上抬。2、屈膝打腿:脚腕太硬(锄头脚),改正方法同上。3、在水面上打腿:打腿时小腿上抬过多,改正方法:控制腿露出水面的高度,在打水的时候把脚掌抬到水面就可以了。4、打水效果差:腿是基础,呼吸是难点,配合是关键,能连续打腿25米经后再教配合。 试述自由泳臂部和呼吸动作的技术动作要点? 答:1、呼吸动作与身体绕纵轴的转动同时进行,2、转头应在身体的转动幅度达到最大时进行,3、吸气的时机要掌握好,4、用口鼻缓缓呼气,随划水逐渐增大呼气幅度,5、吸气时头和肩向同侧转动,6、口在低于水面的波谷中吸气,不能抬头。 要点:1、手臂动作:1)入水2)划水3)出水4)移臂5)节奏,2、两臂配合3、划水与呼吸配合:1)划手转头慢吐气2)手出水嘴出水快吐气3)手入水、头复原稍闭气,4、手腿配合动作:划两次手,呼吸一次,打6次腿的配合。 为什么游泳能强身健体? 答:游泳是连续不间断运动,属于有氧锻炼,游泳过程中一般无间歇时间,练习密度较大,锻炼效益较高,在游泳中不断变换各种姿势的游法,运用变换练习法进行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健身效果。 1、游泳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3、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 4、使身体成分比 例更加合理,5、改善体温调节机制,6、预防治疗疾病,7、磨炼意志并促进心理和智力发展。 试述决定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因素? 答:1、感爱器的敏感程度、中枢延搁、效应器的兴奋性,2、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兴奋性,3、条件反

建筑材料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_______的性质。 2.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_______来表示。 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_______。 4.材料地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________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答案:1.空气中吸收水分2.冻融循环次数3.亲水性4.自然 三、单项选择题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19.8g B、22g C、20g D、20.2g 4.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答案:1、B 2、A 3、A 4、C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________。 A、强度 B、硬度 C、弹性 D、脆性 2.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 A、钢筋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建筑石油沥青 D、建筑塑料 答案:1.ABCD 2.AB 五、是非判断题 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错 2.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对 3.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错 4.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材料的耐水性愈好。对 5.材料的渗透系数愈大,其抗渗性能愈好。错 六、问答题 1.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答案:主要有以下两个措施: (1)降低材料内部的孔隙率,特别是开口孔隙率。降低材料内部裂纹的数量和长度;使材料的内部结构均质化。 (2)对多相复合材料应增加相界面间的粘结力。如对混凝土材料,应增加砂、石与水泥石间的粘结力。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建筑材料试题库 填空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吸水性 , 抗冻性 ,导热性 ,强度。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 ,耐软水能力 ,干缩 .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热容 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 和 . 5. 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 ,抗冻 性 .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 和 .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克,干砂 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硬化后体 积 .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大气稳定性 .

11.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或 W/C) . 12.木材的强度中,在理论上最大的是强度. 13.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 足。 14.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 性。 15.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可用或 表示。 16.常温下,低碳钢中的晶体组织为 和。 17.据特点不同,塑料可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8.有无及是否发达是区分阔叶树和针叶树的重要特征。 19.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的温度感应性更,与矿质材料的粘结性更。 20.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的危害。21.木材防腐处理的措施一般有 和。 22.材料确定后,决定普通混凝土流动性的最重要因素 是。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 1. 简述候选码和主码的定义及二者的联系。 答案:{ a)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b)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c)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 d)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 2. 简述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a)数据库系统内部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的结构来实现数据与应用之间的独立性。 b)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使外模式不变,从而实现应用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c)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保证外模式不便,实现应用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 3. 简述索引的优点?(至少3种) 答案:{ a)有了索引,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原因; b)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确保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c)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 d)在使用分组子句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提高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效率。 } 5. 试述SQL语言的功能分类? 答案:{ SQL语言的功能可分为四部分: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控制功能; c)数据查询功能; d)数据操纵功能。 }

6.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及其实现? 答案:{ a)实体完整性约束;primary key b)参照完整性约束;foreign key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Not null, check, unique, default } 8.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叙述它们的含义。 答案:{ a)两种:共享锁和排它锁; b)共享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给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了A上的S锁为止。 c)排它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X锁,则T可以读取和修改A,但其它事务不能给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 } 9.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 a)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给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b)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概念结构,给出基本E-R图; 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逻辑结构,给出与具体DBMS所支持的逻辑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设计:为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e)数据库实施: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f)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试运行、运行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各种维护。 } 10.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二级映象功能?答案:{ a)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b)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c)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020年电大考试《建筑材料》章节形成性考核

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共34题答对20题及以上为合格) 1.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常需研究(A)A.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B.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C.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分子式 D.材料的元素数量和种类 2.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是造成材料性能各异主要原因,其中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A)A.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 B.元素组成不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 C.元素组成相同,分子团组成形式也相同的现象 D.元素组成不同,分子团组成形式相同的现象 3.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A) A.材料在原子、离子、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 B.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C.材料的构造 D.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4.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形式是(A) A.晶体结构B.玻璃体结构C.胶体结构D.纤维体结构 5.下列建筑材料的构造属于致密状构造的是(B) A.木材B.玻璃C.石膏制品D.加气混凝土 6.下列关于材料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致密状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 B.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 C.多孔状构造材料一般为轻质材料 D.胶合板、复合木地板、纸面石膏板、夹层玻璃都是纤维状构造 7.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 B ) A.间隙B.孔隙C.孔隙D.缝隙

8.用来说明材料孔隙状况的三个指标分别是(D) A.孔隙面积、孔隙大小、孔隙率B.孔隙个数、孔隙大小、孔隙率 C.孔隙连通性、孔隙大小、孔隙面积D.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 9.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B) A.表观密度B.密度C.体积密度D.堆积密度 10.材料的密室度指的是(B) A.在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B.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 C.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 D.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11.亲水材料的润湿角一般小于( A ) A.900B.1200C.1500D.1800 12.材料的吸水性是指( C ) A.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 B.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 C.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D.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13.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 D ) A.比热B.热容C.导电性D.导热性 14.下列关于耐燃性和耐火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 B.耐火的材料不一定耐燃,耐燃的一般都耐火 C.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 D.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 15. 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 B ) A.刚度B.强度C.韧性D.脆性 16.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 B ) A.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小于小试件的强度 B.一般情况,试件温度越高,所测强度值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