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汉语母语思维对日语习得的负迁移——再论日语教学中的汉语母语语法问题
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

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林倩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8期摘要:在日语教学中,因为中日语言的渊源,母语有着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但是,负迁移现象更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进而找出减少这种负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日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影响;对策Odlin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20世纪40~50年代,Fries和Lado将迁移这一术语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用来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即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又叫母语迁移)(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992)。
其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其中负迁移现象造成的影响绝对不能小觑。
此类研究著作和文章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不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此颇有感触,拟针对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层面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综述,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层面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指出:“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转引自郭铭华:2002)。
可见母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且不能消除和避免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母语的地域特色带来的负迁移现象由于中日文化差异和中国的地域特色,教学过程中必定会产生负迁移现象。
如果不了解各自的国情和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造成困扰。
例:弟:わあ、北京の空、真っ黄色だ。
母:本当。
スモッグじゃないの?父:光化学スモッグじゃなくて、「黄砂」って言うんだよ。
“スモッグ”来自英语的“smog”,教材释义“烟雾”,参考日本媒体的解释,“「霧(ウー)」は霧、「霾(マイ)」は「土ぐもり」を表す。
浅析日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及其教学对策

( l g f o eg t d e, n u ie s yo ce c n e h oo y2 2 0 ) Col eo r in S u i A h Unv ri f in e a d T c n lg 3 0 1 e F s i t S
助 于 母语 的语 音 、 义 、 法 规 则 或 文化 习惯 来 表 达 思 想 的 一 种 现 象 。 手 。 语 语
当 母语 对 目的 语 的 习得 起 促 进 作 用时 , 种 迁 移 便 是 正 迁 移 ; 之 , 这 反 当 母 语 对 目的语 的 习 得起 阻 碍 作 用 时 , 种 迁 移 便 是 负 迁 移 由 于 汉 语 这
22 0 ) 3 0 1
【 摘 要 】 日语 学 习过 程 中 , 语 影 响 是 普 遍存 在 的。 如 何 克服 其 负 面影 响 , 在 母 是外 语 教 师研 究 的 重要 课 题 。 本文 通 过 中 日语 言 对 比 , 语 从 音 、 汇 、 法 、 化 等 方 面分 析 母 语在 日语 学 习 中的 形 成 负迁 移 的 原 因 , 出 负迁 移 的主 要 表 现 , 词 语 文 指 并提 出相 应 的教 学 方法 。 以供 大 家探 讨 。
t e c u trme s r sb s d O 1 h a s sr s l n r m h e a ie i l e c s o h n t s lx c n g a h o n e a u e a e I t e c u e e u t g fo t e n g tv nf n e fp o e i , e i o , r mma , n u t r ft e mo h r tn e i u c r a d c l e o h t e o g . u u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xxxx的学生的日语学习过程中,负迁移对学习和交流都造成了障碍,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负迁移的原因,并制定有效地学习策略,有利于日后的学习,同时改进日语教学中的不足。
1 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因素1.1 汉语习惯许多的日语词汇就是由中文的繁体字写成的,而汉语学习者在看见这些日汉字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猜测词语的意思,养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日后的日语学习。
如日语中的"烧饼"、"勉强"中国人在看到"烧饼"时。
一定以为这个烧饼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烧饼,可其实这个"烧饼"在日语中有着另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含义--吃醋。
而"勉强"也不是中国人所说的不情愿的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学习的意思。
这都与中国的固有词语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单从字面看,很容易出错。
由此可见,当从字面上看这些日语单词,很容易出错误。
这便是已有的汉语基础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在中文学习与写作会话中,我们大部分采取的结构为"主-谓-宾"结构,而在日语中,我们采取的结构为"主-宾-谓"结构,如中国人说"我刷牙了"在日语中便不是这个结构,日语句子为"私は歯を磨く"。
如果靠中文固有的逻辑和语法结构来翻译日语,就会闹出大笑话,错误百出。
作为日语专业的学习者,深深地体会到了日语学习中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应该抓住日语的语言特点,避免汉语的不利因素。
1.3 表达习惯在汉语中,我们说很多词语都有固定的搭配,如"穿衣"、"穿裤子"、"穿鞋"。
可是在日语当中表达便不一样。
在日语中,我们表达从下往上穿的时候,用的是"はく"。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学习中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语法结构的转移,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构造日语句子时,可能会受到汉语的语法习惯的影响,导致一些翻译不准确或不自然。
另一方面是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转移,汉语和日语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者在翻译和表达时可能会出现使用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造成不准确或不通顺的情况。
为了应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和日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引导他们逐渐摆脱汉语的语法思维习惯,适应日语的语法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习者正确理解日语句子的构造规则,避免将汉语的语法结构误用于日语的表达中。
针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转移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举例,让学习者熟悉日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逐渐摆脱汉语的词汇和表达习惯。
教师还可以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要求学习者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以加强他们对于日语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教学对应策略还可以包括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困难,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除了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学习者自身也需要付出努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和练习。
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力和口语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对于日语语法和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升日语表达能力。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学习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教学对应策略的采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困难,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日语的应用能力。
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将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日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随着中日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存在,许多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及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对应策略。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特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指的是由于母语对学习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
具体表现为:直译母语习语、句型和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导致理解错误;语法结构和句子顺序的混乱等。
二、教学对应策略1. 强化对比和差异化教学针对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重点介绍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习语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并避免直译的错误。
2. 强化语境教学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注重语境教学。
通过提供丰富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应用。
语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准确把握译文的含义,从而避免由于母语习惯引起的直译错误。
3. 多元化评估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
除了对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掌握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口头翻译等方式,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多元化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质量。
4. 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语翻译的规范和技巧。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考翻译案例和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5. 引导学生多练习和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交流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与其他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翻译技巧。
针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可以从对比和差异化教学、语境教学、多元化评估、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多练习和交流等方面入手。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日语中有着大量的汉字,其在字形和字义方面,和中文汉字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但中文和日语中的汉字并不是完全能一一对应的。
字形上的简繁差异显而易见,但有些一笔之差却是难以察觉的。
因此,字义上的差异更是需要认真比对,找出重合和相异的地方,同时尽可能增强其正迁移作用,降低其负迁移作用。
标签:正迁移;负迁移;字形;字义1字形差异的原因及类别1.1原因中日汉字在笔形方面产生差异主要是由于日本在汉字传入时就一直沿用当时的字形,并利用汉字的象形意义创造出新的属于日本自有的汉字。
而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字体不断发生演变,而每种字体的字形也产生差异。
在新中国时期,经过各方面专家的整合整理,于1964年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对6196个汉字的字形(笔画与结构)进行了规定,从而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
1.2中日常用汉字字形差异类别中日常用汉字在字形方面的差异主要分为结构方面与笔形方面的差异。
结构上的差异: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一眼就可看出,有些变化较小,有些则完全不同。
变化小的如“将一将、铁一鉄、稳一穏、庄一荘”,完全不同的如”辨一弁、斗一闘、惊一蔫、丰一豊”。
笔形上的差异:改曲笔为直笔:例如中国把带有曲笔“呉”这一部分的汉字都改为直笔“吴”。
包括“误”、“娱”等。
而日本还保有其繁体字形“誤”、“娛”。
丢弃不重要的笔画:例如中国把“呂”、“宮”中的撇去掉,改成了“吕”、“宫”。
而日本则保留原本的字形,再如日本写做“換”、“喚”,我国则简化成“换”、“唤”。
而中文汉字“每、海、黑、增”等字中的“两点”,日文汉字则改成了“一横”。
2中日常用汉字字义差异的原因及类别2.1原因日语汉字是通过当时的日本留学生及商贸人士等带回日本的,他们将自己对某些汉字的理解带入日本,所以其汉字的字义大多并不准确,或者只传入了该汉字的某一些字义,并不完整。
其中一部分汉字在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当地的风俗民情相融合,给予了它不同于中文中的新含义。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时,由于母语语言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错误的应用到日语学习中。
这种负迁移现象通常会造成学习者在理解日语文本、表达意思等方面出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对应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日语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翻译时受到母语习惯和规则的影响,导致翻译错误或语言表达不准确。
通过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对策和方法。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了解学习者常犯的错误和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于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目标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
2. 正文2.1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法、词汇等习惯性特征所导致的错误或不当的翻译现象。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翻译中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结构的负迁移。
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会出现因为母语语法与日语语法不同而产生的语法错误。
将中文的主谓宾语的语序直译成日语,造成句子结构紊乱,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
如 日语 中的 “ 烧饼 ” “ 强 ” 、勉 中国 人在 看 同 , 点 很 容 易被 汉 语 学 习者 忽 略 , 在 日 这 这 到 “ 饼 ” 。 定 以 为 这 个 烧 饼就 是 我 们 语 学 习 中很 不 利 , 该 多加 总 结 以 避 免 。 烧 时 一 应 平时所 吃的烧饼 , 其实这个 “ 饼” 日 可 烧 在 1 5文化 因素 . 语 中有 着 另 一 种 让 人 意 想 不 到 的 含 义—— 由 于 中 国 和 日本 的 文 化 背 景 大 不 相 吃 醋 。 “ 强 ” 不 是 中 国人 所 说 的 不 情 同 , 以 中 国人 和 日本 人 有 着 不 同 的 生 活 而 勉 也 所 愿 的 去 做 一 件 事 情 , 是 学 习 的意 思 。 都 习惯 , 不 同的 民 族 理 念 , 而 这 和 同时 中 国 人的 说 与 中 国 的 固有 词 语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 果 单 话 方 式 同 日本 人 也 有 很 大 的 区 别 。 中 国 , 如 在 从 字 面 看 , 容 易 出错 。 很 由此 可 见 , 当从 字 对 长 者 的 尊 重 , 同长 辈 说 话 时 候 的 尊 重 和 面 上 看 这 些 日语 单 词 , 容 易 出错 误 。 便 很 这 是 已有 的 汉 语 基 础 影 响 了 我 们 的 学 习 。 1 2语法 结构 . 感 情 , 是 通 过 使 用 一 些 称 为 或 文 明 用 语 都 来 表 达 , 可 以 称 之 为 敬 语 。 在 日语 中 , 也 而
同 时 改 进 日语 教 学 中 的 不 足 。
1 4时 态 问题 . 方 言 问题 。 在 汉 语 的 日常 表 达 中 , 们 经 常 使 用 我 在 调 查 的 一 些 同 学 中 , 部 分 同 学 表 一 些 词 语 来 表 达 时 态 , 在 日语 当 中 则 是 示 自己 的 方 言 的确 影 响 到 了 日语 的 学 习 。 而 1母语为汉 语的 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 索 依 靠 动 词 或 者 形 容 词 的 变 化 , 表 达 时 态 在 一 些 方 言 中 , 来 因为 从 小 养 成 的 习惯 , 他 使 1 1汉 语 习惯 . 的变 化。 们并没 有很清楚的分 清楚卷舌和不卷舌 , 许 多 的 日语 词 汇 就 是 由中 文 的 繁 体 字 如 在 汉 语 中表 达 “ 天 很 冷 ” 在 日语 和 各个 音节 的 发音标 准 。 今 可 如分 不清 “ ” “ ” n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非常 贫乏 ,导致 了学生对 日语 语法体 系理解 与掌握程 度 很差 ,导致 其对词 语和篇 章的语 法 、语义等 方面理解 困难 ,导致实 现其语 种 间语 义转换 的准 确性 ,在 一定程 度 上造 成 了目前 日语 专业教 学大面 积低效 现象 。因此 , 有 必要尽 快确定 日语 专业教 学中新型 汉 语教 学 的方针 ,
再论 日语教 学 中的汉语母语语 法问题
李 维 彬
( 上海商学院 外语学院 ,中国 上海 2 0 3 0 2 5)
摘
要 :在二语 ( 日语 )词汇习得 的很 长时段里, 习者 习得 目的语时都会 受到母语 思维 负迁移的影响。通过 两个语 学
种 的语 法差异比较 来克服 学 习 目的语 言时 的母语干扰 ,应该是一 个很 卓有成 效的教 学手段 。 日语与汉语 的语 言 表面相似 度 很 大但实际差异度 更大 ,这对 于二语教 学来说是 一个比较特殊 的难点 。如何从 词汇、 句法和 句型的 角度 来加 强二语 学
第9 卷第3 期 2 0年5 0 8 月
j 海商学 院 学 辊
J u n l f a g a sn s h o o r a Sh n h i o Bu ie sSc o l
N0. 3Vo . 1 9 May 200 . 8
【 材教 法】 教
克服汉语母语思维对 日语 习得 的负迁移
一
引言
2 日语 教 学 中汉 语 母 语 语 法 问题 的 特 殊 性 .
1 .再 论 的必 要 性
( ) 语教学 中语种 阃语法 比较与转换 1二 从一 般意 义上说 ,任何 语种 的外语教 学都 要至 少解
决两个 特有 的难题 :其 一 ,是两 种语系 的使 用中的不 同
学 习者 的汉语 母语 语法基 础知 识对 日语教 学有什 么
加 强适合 日语 专业学 生二语 习得 的汉语母 语 语法 教学 与
历史传 承 、民族意 识等伴 随语 言交际 而发生 的种种现 象 研究 ,属于一 种副 语言学 问题研 究范畴 棚 比之 下 ,后 肯 u以随 着外语 者的 交际经验 增加而 逐步 圳难度跨 丁 越 ,而前者 则 町能会 因 为二语 习得 者 的学 l基础 性 题 > J
习得者负迁移作用角度来再度进行深入讨论。
( ) 谓、曰语的语法干似度 、差异度和转换 难度 2 汉 } j
与 印欧 语 系语 法 州 比 ,汉 语 语法 最 主 要特 点有 :
收稿 臼期 :2 0 ..0 0 831 作 者 简 介 :李 维 彬 ,男 ,辽 宁 锦 州 人 ,硕 一 ,上 海 商学 院 外 语 学 1 院 日语系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日语教 学 法 、职 业 教 育学 。 电子 信 箱 :
得不 到较好解 决而永 远难 以跨越 。所以在 外语教 学 中,
两 种语 言 间 的语 法 比 较 、转 换 与功 能 性 酬详 表达 的 训
研 究 ,并 使之在教 师教 学与 学生学 习过程 中发挥 更好的 作 用。
如果我们将这个命题的探讨再深入一些 ,就会发现这
练 , 有不可 或缺 、不 可弥 补 、不 轻置 的必要 性 与重 具
作用 ?二语 (日语 ) 学 中应该 怎样利 用汉语母 语表达 教 能力训 练及语 法知 识传 授来 提高教 学效果 ?我们 在 《口 语 教学 中的母 语语法 问题 》一文里 已经 举例谈及 。我 们
认为 :目前相 当数 量的 日语 专业学 生 的汉语母 语语法 知
语法 结构转换 问题 ,这种 语法转换 属于 一种纯粹 的 语言 学 问题 研究 范畴 ;其二 ,是 两种不 同 的语 言转换 交际 巾
习者的汉语语法教 学 ,以减少二语词汇 习得过程 中对母语思维 的依赖 ,这应该是 目前 日语教 学中的题 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 日语教 学;母语思维 负迁移 ;汉语语法 ;二语 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 :G 4 . 62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3- 4 ( 0) 39— 0 4 6 7 2X 2 8 0— 1 - 3 0 ・ 700
w iiil1@s . m。 e n l1l ma手段 ;() 2 汉语词类和句孑成 分 关系错综复杂 ;f) 节影响语法形式 ;() 3音 4简称多 ;() 5 量 词、语气例丰 窗 。而同样是 与印 欧系语 法相比 , _语 L l {
・
h t : www .b .d c tp/ / s se u.n
97 ・
第9 卷第3 期
2 O 年5 O8 月
克服汉语母语思维对 日语习得的负迁移— —再论 目语教学中的汉语母语语法问题
e ol f t u g 姗 rnl d ct f 。e a gae P m vL ih o g ll O e 。 i e a i r f 的mci sL g ae【 印柚ecL a n n1 rbe 。 Naie 柚g aeGr ma eE uain。 F rinL II g vr mn l g T e h e ug oJ S emig c ghN 砒 柚I n e柚
平 ,所 以两种 语法 比较 与转 换教学 内容讲授 ,比较起公 共外语 教学来 说 ,就 具有更 重要 的意义 了。 由于 不川 目
的语 的语言规 则与 刊得者 的母语语 法规 则的对 比不同 ,
日语教学 干f 他外语 浯种来 说 ,母 语语法 教学 的电要 } 于其 性就 更具有 特殊性 r。
要性。 由 于大 学 外 语 专业 教 学 追 求 更 高 的 日的 语 掌握 水
种教学效率水 ,与 日语 与汉语两语种的语 言相 似度 、差 异度有着直接关系 ,与母语和 目的语的语种之 问语法 比较 和 转换 的教学方 法使 用程度 有着正 相关 的因果关 系 。因
此 ,我们有必要从 汉语母语语法思维对作为二语 ( 口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