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合集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作者:王晓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传统的对外语法教学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本文结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经历,提出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原则作者简介:王晓洁,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专业2011级学生,2006年—2010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0年—2011年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教学一年。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语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社会约束力的言语规则。

它存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语之中,人们遣词用句的规律,表达方式的习惯,都是语法规则的具体体现。

语法教学,就是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对人们有约束力的言语规则的教学。

一、汉语自身的特点每种语言都有自己表达意义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这些特定的形式和手段就是语言的特点。

而汉语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汉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跟主要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印欧语言比起来,汉语就是“缺乏”这些形态变化。

所以在讲构词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利用学生的母语和汉语的差别,让学生有深刻的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构造及运用。

在句法上,汉语句子是意合的,句子的构成成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事理推移方式,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的形式来表达意义。

而且汉语是以主题为中心的,不同于英语的以主语为中心。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讲授语法时,要加入词或句子所在的文本语境和交际发生的行为语境的讲解,使他们能在听懂语法规则的同时,也能尽快学会使用,达到交际的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外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

为了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制定一套适合的教学原则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首先,个体化原则。

由于学习者的背景、需求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教学应注重差异化,尊重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

其次,沟通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多样化的语言环境,提供各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第三,情景教学原则。

语言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强调情景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实际场景或情境,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使用汉语,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

第四,反馈原则。

教师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应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这种正面的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效果。

最后,文化融入原则。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文化的融入。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语言习惯、社交礼仪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了解中国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汉语,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应注重个体化、沟通、情景教学、反馈和文化融入。

这些原则将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这些原则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沟通能力,并了解中国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以及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原则1. 可理解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并以对他们来说可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情境交际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情境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通过与汉语母语者的互动,了解汉语的使用场景和交际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3. 实用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习。

4. 渐进原则学习语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学也应符合这个原则。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依次引入不同难度的内容和语法知识,以帮助他们逐步提升汉语水平。

二、对外汉语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感知语言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和表达,加深对汉语的理解。

2. 操练法操练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反复操练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口语对话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

3.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实际任务,如让他们在中国超市购物、在饭店点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获得反馈。

4. 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视频、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维普资讯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中的实用性原则
口郑金 勇
对 外汉 语 语 法 是 指专 门为 学 习汉 语 的外 国人所 编 写 的 书 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 中,应本着 “ 有用即真理 “ 学 中所 使用 的语 法 ,它 在 体 系 、语 法 项 目的选 择 以及 语 法描 述 方式 和 角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 面 ,都 有 别 于 中 国人 ,尤 其 是 汉语 言 文学 系
【 】邱林梅.语文教学 要重视学 生 口头表 达能力的培养 , 3 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应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培养和提高。 t: / 11 7 2 8 2 5 z j /e h n a g / r i l So . 课 外活动 比起课堂 教学 ,内容更丰 富多彩 ,形式更活泼 有 ht p / 6 . 8 . 4 . 0 / x y k c e g i e A t c e h w
做 的一件事》等。一段时问后,教师可以提供词句或列出提 人 ” 。
纲 , 训 练 学 生 生 动 、 有 条 理 地 表 达 。 最 后 ,让 学 生 根据 命 题 , 自列提 纲 、 自己组 织 语 言进 行 合 乎逻 辑 的表 述 。 对学 生 参考资料: 1戴兢兢. 丰富话语资源的途径 【】 演讲与 口才2 0, 4 . J. 04 () 的 口头 作 文 , 教 师 要 当堂 评 价 , 而 且 同 学 之 间 可 以 进 行 互 【】
活,并 以积极的态度去挖掘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话 题资源 。例如在星期 天和节假 日,组织学 生到 工厂参观 访
在 作 文 课 上 ,根 据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可 以增 加 “ 口头 作 问,搞 社 会 调查 、 社会 服 务 ,参 加一 些 社会 劳 动 等 ,让学 生 文 ”训 练 ,它 是 培 养学 生 有 条理 、完 整 的说 清一 件 事 或表 达 在 具体 交 际情 境 中锤炼 自己的 口头表 达 能 力 。 自己观 点 的好 办法 ,是培 养 学 生 口头 表 达能 力 的较 高 层 次 的 总 之 ,培 养学 生 口头表 达 能 力 的方法 是 多种 多 样 的 ,我 训练 ,教 师 一 定要 抓 好这 一 环 节 的训 练 ,坚 持 由易到 难 的 原 们 在教 学 实 践 中应 不 断探 索 、创 新 。 同时 ,根 据 学生 的 实 际 则 。刚开 始 训 练 时 ,可 以利 用 多媒 体 手 段 ,选 择 难度 适 中 的 情 况 ,灵 活 地变 换 方法 ,引 发学 生 说话 的 兴趣 ,激 发他 们想 画面 , 让学 生 “ 图说 文 ” ;也 可 以让 学 生 就他 们 生活 、学 表 达 自己 、展 示 自己的愿 望 , 力争 把 我们 的学 生 培养 成 思 维 看 习 中最 感 兴趣 的 事来 自由表 述 ,例 如 《 的 同桌 》 《 我 我最 想 敏 捷 、能 言善 辩 的适 应现 代 化 社会 发 展需 要 的 “ 代化 社 会 现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原则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原则

“ 把 我 的书给 他 。 请 ”
既然是 “ 主语 +把 +介 词宾 语 ( 直接 宾语 ) 动词 +
+宾语 ( 间接宾语 ) 的结 构 , 且 汉 语 里也 确 实 存 在 ” 而 “ 我给 他一 本书 。这 样 的“ ” 主语 + 动词 + 间接 宾 语 +
直接宾 语 ” 的双宾 格 式 , 么 为 什 么 上 面 的三 句 话 不 那 能说成 是 : “ 我送 姐姐 的手 表给 玛丽 了。 ” “ 能不 能卖 你 的帽子 给我 ? ”
相 关就 体现 在他 们二 者 的双 向互 动关 系上 , 体语 言 本
学 要 为应用 语言 学奠 定理 论基 石 , 而在 应用语 言学 中
发现 的实 际 Biblioteka 题又 为 本 体语 言 学 的研 究 开创 了新 的 领域 。归根 结底 , 法本 体研 究是 要 为语法 的应 用服 语
务 的。对外 汉语 语 法 教学 是 以外 国人 学 习汉 语 语 法 并 运用 于汉 语交 际 为 目的 的 , 这 一 方 面 来 说 , 外 从 对 汉语语 法教 学正 是 检 验汉 语 语 法 在 母语 非汉 语 的群
中图分 类号 : 4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 6 22 9 (0 6 0 —0 00 H1 A 1 7 —6 8 2 0 )30 4 —3
语法本 体 研究 提 出新 的课 题 , 而推 动汉语 语 法本体 从 对外 汉 语 语 法 教 学 属 于 第 二语 言 的语 法 教 学 。 根据 资料显 示 , 目前 在外 国人 学 习使用 汉语 的群 体 当
例 如 , 讲“ ” 句 的 时候 , 在 把 字 留学 生 可 能 会 问 到 以下类 似 的问题 :
“ 我把 姐姐 的手 表送 给玛 丽 了。 ” “ 能不 能把你 的帽子卖 给 我? ”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对外汉语语法是指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所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它在体系、语法项目的选择以及语法描述方式和角度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所学习的语法。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往往一用就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现负迁移,导致泛化性偏误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汉语语法产生困惑和畏惧心理。

成功的教育者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或不适用的教学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本着“有用即真理”“学以致用”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原则在交际过程中,语法不是孤立的。

现代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的,语法体现在词语的组合中。

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虚词和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所以,学习汉语要结合词汇从虚词、词语搭配的角度来讲解语法知识。

1.虚词: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很多语法点是以虚词为中心的,而虚词又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要讲解不同地虚词构成的不同语法,或者不同虚词构成的相同语法,进而扩展到短语、句子。

如结构助词“的”“地”“得”,用于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作为不同句法结构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三者的区别相当明显。

介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

但是有的介词之间的差别细微,不容易掌握。

授课时,要从它们之间的差别入手,让学生懂得不同介词间的细微差别,并且在运用时能正确地掌握。

例如:“关于”“对于”的用法相近,都与涉及的事物有关,有时可以互换。

例如:对于这件事情,我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情,我有话要说。

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①表示关联、涉及的对象,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例如:关于鲁东大学今年的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联系。

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我们决不能姑息手软。

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十大原则是指在教授汉语作为外语的过程中应
该遵循的重要准则,它们包括:
1. 任务型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语言学习应当与实际交际任务
结合,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交际教学原则,强调语言教学应当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

3. 文化意识原则,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应当融入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所处的文化环境。

4. 个性化原则,强调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节奏。

5. 循序渐进原则,强调教学应当按照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6. 情感因素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7. 体验教学原则,强调学习者应当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
获取语言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8. 启发式原则,强调教学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多媒体原则,强调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和
资源,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10. 反馈原则,强调教学应当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
现和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语言进步。

这些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们在教
学实践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高质量的汉语教学服务。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原则浅论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原则浅论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原则浅论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对于它的探讨还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一直不是主要内容。

但是随着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加深,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探讨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渴望通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发展进一步辅助语言教学。

然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十分不成熟,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育者着重加强对这方面的探索。

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规范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原则。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原则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60-03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语言要素中蕴含的文化因素1.词汇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民族的文化也会深植于词汇之中。

同时学习一门语言,词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了解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中国,人们对血缘关系十分重视,所以亲属称谓十分复杂。

它不仅和其他民族一样,地区分上下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年长幼等同辈横向方面,也有极其严格和细微的规定。

比如,英语中的uncle 就可以表示一切与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或非亲属,而在中文中就要分伯父、舅父、姑父、姨夫等。

这种现象虽然复杂,但终究不会影响人们的交际,但是有时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若不将这一部分弄清楚,将会严重影响两种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很容易缠身误解甚至摩擦。

比如,我们中国人常常把自己比喻作龙的传人,中国传说里的龙也是能给人们带来福祉的神兽,所以中国有很多关于龙的词语,像龙马精神、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等,这些词的意思大多是美好的或非贬义的。

但是在西方人眼里,龙是凶猛恐怖的动物,它代表着邪恶,是西方人畏惧的意象。

自然而然地当他们听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时,会把他们心中龙的想想转移在中国人身上,于是就会产生误解和偏见。

我们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就要努力解决这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对外汉语语法是指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所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它在体系、语法项目的选择以及语法描述方式和角度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所学习的语法。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往往一用就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现负迁移,导致泛化性偏误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汉语语法产生困惑和畏惧心理。

成功的教育者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或不适用的教学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本着“有用即真理”“学以致用”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原则在交际过程中,语法不是孤立的。

现代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的,语法体现在词语的组合中。

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虚词和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所以,学习汉语要结合词汇从虚词、词语搭配的角度来讲解语法知识。

1.虚词: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很多语法点是以虚词为中心的,而虚词又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要讲解不同地虚词构成的不同语法,或者不同虚词构成的相同语法,进而扩展到短语、句子。

如结构助词“的”“地”“得”,用于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作为不同句法结构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三者的区别相当明显。

介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

但是有的介词之间的差别细微,不容易掌握。

授课时,要从它们之间的差别入手,让学生懂得不同介词间的细微差别,并且在运用时能正确地掌握。

例如:“关于”“对于”的用法相近,都与涉及的事物有关,有时可以互换。

例如:对于这件事情,我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情,我有话要说。

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①表示关联、涉及的对象,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例如:关于鲁东大学今年的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联系。

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我们决不能姑息手软。

②“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通常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主语前后皆可。

关于足球以及世界杯,我不感兴趣。

对于足球以及世界杯,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足球以及世界杯,不感兴趣。

③”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做标题,而“对于”则不能。

例如,我们可以说“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决议”,而不能说“对于朝鲜核问题的决议”。

2.词语的搭配:词语的搭配、组合,一方面由词义决定,另一方面也由词的语法特征决定。

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词语搭配的教学,给学生大量实例和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某一词语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打”在汉语中,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用得很频繁,如何解释其意义?通过词语的组合来进行,根据其所带的不同宾语,可以知道它代表的动词的意义。

我们以“打”为例进行说明。

打门(用手或器皿撞击物体)、打架(殴打、攻打)、打官司(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墙(建造、建筑)、打家具/刀/烧饼(制造器物、食品)、打包裹(捆)、打毛衣(编织)、打格子(画)、打井(凿开)、打伞(撑、举)、打雷(放射、发出)、打水(舀)、打酱油(买)、打鱼(捉、捕)、打柴(用割、砍等动作收集)、打主意(定出、计算)、打杂儿(从事、做)、打球(做某种游戏)、打比方(采取某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提高学习效率。

二、语法教学要与语义教学相结合传统的句法教学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结构分析,很少涉及语义问题。

但陆俭明先生说过:“语法中借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要做两件事情:一件事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格式的原因;另一件事,用以说明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同是动词、形容词、名词,有的能进入该格式,有的不能进入该格式。

”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要将结构分析和语义特征分析结合起来解释一些语法现象,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以形容词为例。

从认知角度来看,形容词可以分为正向形容词和负向形容词。

正向形容词是指人们希望的意义,如“积极、成熟、乐观、坚强”等;负向形容词指人们不希望的意义,如“悲观、骄傲、粗心、马虎”等。

在“A有B(这么/那么)C(是形容词)或者A没有B(这么/那么)C”中,C一般是正向形容词。

可以说:“对于将来,他有你这么乐观。

”但不能说:“对于将来,他有你这么悲观。

”同理,我们可以说:“这衣服有点贵。

”但不能说:“这衣服有点便宜。

”这里的“有点+形容词”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负向形容词,不能是正向形容词。

这一点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指出。

三、语法教学与语言环境相结合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过程交际化”是人们一直追求和提倡的目标。

其实质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尽可能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逐步提高汉语学习的能力,这其实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内隐学习”。

这种学习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学习付出的努力最少,获得的知识却较多。

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增加语言阅读材料和视听材料,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氛围,逐步使学习者不仅体会到汉语的语法规则,而且习得语言表达的确切性。

“这是因为语言规则是在大量的语言材料对大脑语言能力反复刺激后形成的。

”(陈贤纯,1990)语言环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做上下文语境,一种叫做情景语境。

(黄伯荣,《现代汉语》,2002)上下文语境指的是与本词语有关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情景语境指的是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实践处所、社会环境及说话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所以,有些词必须在具体语境中才能表现出语法意义,离开了具体的上下文理解起来就困难得多。

“突然”“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都可以作状语,如“他突然转过身来”,“他猛然转过身来”,但是二者仍然有差别:“突然”的侧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印象,如:“他突然醒了过来,发现天已经亮了。

”“猛然”的侧重点在于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转化速度快,给人一种猝不及防、吓人一跳的感受,如“他猛然转过身来,后面的人差点跌倒。

”另外,词往往是多义的,但在一定语境中,只能使用一个义项,从而有助于人们的理解。

以前面出现的“打”为例来进行说明:下雨了,打把伞吧。

老王的儿子到了适婚年龄,老王开始请人来打家具了。

6月29日前,所有的毕业生都忙着打包裹。

家里的酱油没有了,你拿着钱去打点吧。

晚上,她在灯下冥思苦想地打着草稿。

冬天,农人们往往以打扑克的方式来消磨时光。

别跟我打马虎眼,快点实话实说。

……这些句子里的“打”只能有一个义项,多了会引起人们的理解混乱。

所以,对待这样的多义词,必须结合一定的语境,才能对外国留学生讲得清楚、透彻,才有助于他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四、语法教学与文化渗透相结合外国留学生学汉语,学的不仅是文字、语法,还要掌握蕴含在语法现象背后的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非观念、道德观念、为人准则、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

“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试举几例来进行说明:1.量词是汉语中特有的词类,往往成为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留学生在进行造句时经常造出“我有一儿子”这种没有量词的句子,这与他们母语中的句式“I have a brother”相一致。

这个句子缺少了量词“个”,如果强调在数词与名词之间加上“个”,那他们往往又会造出“我有一个妻子”这样的句子来。

这种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是完整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语义上看则值得商榷。

当我们说到某人有一个儿子的时候,意味着他还可能有两个或更多的儿子,这是正常的,符合人们多子多孙的观念。

而从中国的婚姻观来说,妻子只能有一个,另娶的叫做妾、小老婆或叫侧室。

解放以后,中国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妻子是违反婚姻法的,所以汉语中不说“某人有一个妻子”。

当然,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中国出现了“二奶”“小蜜”等词语,但由于中国历史上有过三妻四妾的习俗,说“某人有一个小老婆”,“某人有一个小蜜”是符合汉族传统习俗的。

所以,在进行授课时,不仅要给学生讲清楚“某人+有+一+量+名”与“某人+有+名”的语义区别,还要讲清楚这种语法意义所蕴含的汉民族婚姻道德观,进而准确的表达他们的思想。

2.儒家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表现在交际中就是谁对谁发出某种言行。

以“请教”为例。

当我们说:“某人请教某人”时,词面上意味着宾语所指的人比主语所指的人地位高或是学识渊博、知识丰富,在某一领域是大家。

但在英语中相对应的Ask for advice或consult的主语、宾语之间体现不出水平或地位高低等含义,因此学生在进行造句练习时往往会造出“你请教我”这种句子,缺乏中国人应有的谦逊之美。

教学时虽然不必告诉中国人如此谦逊的原因,但还是要指出这类词不能用“我、我们”,要向他们讲清楚其中所蕴含的等级观念,以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来”和“去”分工明确,以说话人为基点,分别表示靠拢或离开说话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并不总是这样。

例如:在听到敲门时,我们会说“来了,来了”而不能说“去了,去了”。

与人通话时,假如对方在威海,我们会说:“我很快就会到威海来。

”而很少说:“我很快就会去威海。

”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来”也可以表示向听话人靠拢,这是一种趋近的心理价值指向,即有意识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以获得对方的赞许和认同。

这其实也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一种道德观念,一种中庸的道德观念。

这种文化渗透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揠苗助长,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深入,引起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比较的原则吕叔湘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中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即通过目的语与母语的比较,找出共性,突出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这样能使汉语语法特点更加显露、更加清晰地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之中。

这种比较的方法已经散见于前面四结合的论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前四种比较是在汉语内部进行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比较法用于目的语与学习者母语的比较。

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因而词序与虚词是表达语法的重要手段,与外语迥异的“把字句、连字句、对字句、是字句”等,这些闻所未闻的句式很容易把外国留学生搞得头晕脑涨。

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在掌握汉语基本格式的基础上,进行两种语言间的比较,进而总结经验规律。

以汉英语比较为例:我把杯子打破了(我打破了杯子)。

I broke the glass.我把桌子擦干净了(我擦干净了桌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