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教案
初中美术自画像教案

初中美术自画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人体面部特征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己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自画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自画像。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2. 如何让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自画像的范例,包括名人的自画像和学生的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色笔或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自画像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表达自我。
2. 教师展示一些自画像的范例,包括名人的自画像和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二、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自画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形象等。
2.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绘制一幅自画像,包括构图、勾线、上色等步骤。
三、学生创作与指导(15分钟)1. 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自画像,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2. 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地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和表情,鼓励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四、学生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完成自画像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认识到自画像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可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信心。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家人的自画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自画像》教案

《自画像》教案《自画像》教案内容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自画像》教案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画像》教案内容1教学目标: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正确地、立体地认识自我,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自我人格的建构。
重点、难点:介绍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及优点。
课前准备:学生“小档案”两份(一份是画自画像的纸张,一份是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一、展示自画像1、启发谈话,师:我们每个小朋友是那么的天真、可爱。
昨天我们每位小朋友回家都画了一张自画像。
2、活动1:学生将自己的画像展示3、活动2:评一评各自的画像(这些小朋友是否把最能代表自己的外貌特征给画出来了?)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自画像着手,让学生从外貌特点中体会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初步确立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4、简单小结,师:略5、师:小朋友除了外貌的不同,还有许许多多的与众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自画像》。
一起来画画我们自己,说说我们的优点、长处、爱好等等,大家说好不好?二、游戏:猜猜我是谁?(分小组活动,4人一组)师:交代游戏操作的过程1、写一写:让学生按自己的喜欢,爱好设计自己的小档案。
2、说一说:A、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描述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设计的小档案拿给同桌看看,与同桌商量商量,请他给你当当参谋。
B、大家商量好了吗?活动4:商量好后就把小档案折好后投进“快乐盒”里。
3、讨论游戏方法并开展游戏(由学生讨论游戏的方法)A、谁愿意来抽签?这么多同学都想抽签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学生讨论)(预备方案:四人小组组长上台领取小档案。
)B、宣布组长职责:活动5:(1)到“快乐盒”里为每一位组员拿一份小档案,分发给每位组员,组织大家按次序猜;(2)没有猜出的或者大家意见不统一的小档案,请重新放进“快乐盒”;(3)讨论时,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同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自画像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自画像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自画像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外貌。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让他们更加了解和接纳自己。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自画像,表现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2.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并能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材料准备:自画像模板、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空间,确保幼儿能够专注地进行绘画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外貌特征,引发他们对自画像的兴趣。
4.2 主体部分:a) 分组进行自画像绘制,每组配备一名助教进行指导。
b)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
c) 教授幼儿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形状等。
d) 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并在绘画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4.3 总结部分: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引导他们相互欣赏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自画像的绘制,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会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不仅提高了绘画技巧,还增强了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我还计划引入更多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了解幼儿对自画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绘画技能的提升。
6.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自画像美术课教案6篇

自画像美术课教案6篇自画像美术课教案篇1设计意图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一片树叶,同样是斑点狗但它们身上的斑点却大不相同,作为一个主体,自己与他人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就外貌特征上就出现了许多差异,有的大眼睛、有的小眼睛,有的圆脸、有的方脸……进入大班下学期,幼儿会发现自己与别人长得不一样,对自己和同伴的五官特征非常感兴趣。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书上的素材点,设计《自画像》活动,我们知道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多种绘画材料用绘画的形式将五官特征表现出来。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与表现人物表情,我运用了欣赏。
在此基础上与幼儿共同探讨,启发幼儿进行观察画面脸部特征、背景、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比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绘画经验。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自画像的训练活动。
活动目标:1、了解人物五官和脸形的不同,会用绘画的形式将它表现出来。
2、能大胆作画,能画出自己的主要特点。
2、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大胆画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点,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难点:能找出自己五官与同伴的不同,了解五官的差异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面貌。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长相。
物质准备:镜子、个人的照片。
教具准备:勾线笔、彩色打印纸、ppt课件、油画棒、水粉、炭笔、粉笔、毛笔、水桶、八开画纸每人一张等。
活动过程:(一)游戏:猜一猜、想一想1、找出画像中的那个小朋友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小朋友的画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二)照镜子说一说,观察自己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还帮小朋友准备了镜子,我们一起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自己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总结:我们知道每个人长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脸圆、有的人脸尖、还有的人脸是长的;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有的人头发长、有的人头发短……(三)画一画1、幼儿作画,尝试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来画自己;——你们想怎样画自己?可以是什么样的表情或自己最美的时候。
自画像初中教案

自画像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自画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2. 自画像的基本技巧3. 自我观察、自我认识4. 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名人的自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自画像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3. 实践环节:学生自行观察自己,尝试绘制自己的自画像。
4.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之间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自画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制自画像的过程。
3.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绘制自画像。
4. 点评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名人自画像、学生作品等。
2. 绘画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2. 教师在实践环节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创新。
3. 教师在点评环节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提出改进意见。
4. 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画像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心理游戏]教案自画像
![[心理游戏]教案自画像](https://img.taocdn.com/s3/m/d79c327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9.png)
心理游戏自画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探索的兴趣。
2. 通过自画像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质。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2. 自画像的活动步骤和方法3. 内在特质的探索和表达三、教学准备:1. 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2. 镜子3. 空白笔记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了解自己的必要性。
2. 活动一:自我观察(10分钟)a. 学生面对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注意细节。
b. 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制自己的自画像,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
3. 活动二:内在特质探索(10分钟)a. 学生思考自己的内在特质,如性格、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
b. 学生将自己的内在特质用文字或符号记录在空白笔记本上。
4. 活动三:分享和讨论(10分钟)a. 学生互相展示自画像,并分享自己的内在特质。
b.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了解彼此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自画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2. 听取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自我内在特质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自画像和内在特质记录,评估他们的绘画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在特质,如写作、音乐、舞蹈等。
2. 学生可以邀请家人或朋友参与活动,让他们帮忙绘制自画像,并分享自己的内在特质。
七、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自己。
2. 教师在学生分享和讨论时,要保持倾听和尊重的态度,不要批评或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使用安全的绘画材料,避免误食或接触到有害物质。
2. 在学生分享和讨论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避免出现负面情绪或冲突。
[心理游戏]教案自画像
![[心理游戏]教案自画像](https://img.taocdn.com/s3/m/39f270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8.png)
《心理游戏:自画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接纳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自画像的含义与作用2.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3. 欣赏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自画像活动,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纸张、画笔等绘画工具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课堂记录表(含姓名、自画像特点、欣赏他人的句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名人的自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自画像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教师分发绘画工具,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绘制自画像,要求学生在画像旁边注明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b. 学生完成自画像后,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c.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让学生轮流表达对其他同学自画像的欣赏之情。
3. 总结与反思:a. 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4. 课后作业:a.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自画像,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作文,描述自己的特点、优势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想法。
b.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班级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自画像悬挂在展览区,供全班同学欣赏。
2. 邀请家长参加展览开幕式,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自画像活动中,增进家长对学生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自画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欣赏他人时的态度和表达,评估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小作文,分析学生在作文中对自己的认识和与他人关系的想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听取家长对自画像活动的反馈,了解家长对孩子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看法,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教案《自画像》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自画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画像的含义,初步理解个人形象的紧要性。
2.提高幼儿的察看和表达本领,培育幼儿良好的审美情感。
3.通过手工制作过程,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二、教学准备1.各种彩笔、色纸、剪刀等生活用品。
2.录制的相关视频(可以是爱因良品的动画短片《自画像》)。
3.孩子们的照片。
三、教学步骤1.引入在教室里挂上一些知名画家的自画像,并与小伙伴进行谈论。
激励他们在文章开始时叙述本身的看法。
老师可以问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自画像是什么?2.为什么艺术家会画自画像?3.你们喜爱画吗?我们怎么画?2.正式教学第一步:观看视频老师播放录制好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介绍自画像的概念、由来和创作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
第二步:分析自画像老师引导幼儿察看本身的五官、发色、衣着、个性特征等,理解本身的形象特点,并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特点的意义。
第三步:手工制作老师给每位幼儿准备颜色不同的纸和用于裁剪的工具。
让他们选择本身喜爱的颜色,制作属于本身的自画像。
在制作时,老师应激励孩子们发挥本身的制造力,以呈现更完美的自我形象。
3.课堂结束在教学结束时应将作品在教室里呈现一下,并予以孩子们评价和激励。
在评价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总结和思考今日的学习内容。
四、师生互动1.在引入环节时,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讨论与评论,共同讨论“自画像”的教材内容。
2.在制作环节中。
老师应当积极地与孩子们交谈,了解孩子们的思路和想法,给他们供给帮忙和建议。
3.在全程教学中,老师要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适时矫正错误。
五、教学方法1.教学板块结合教材,采纳察看、试验、演示和手工制作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2.重视互动,老师主导教学过程,并在过程中引导幼儿参加和表达。
3.教学中重视制造性和想象力,引导和激励孩子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制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得到了孩子们的智力潜力和艺术天赋。
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融合本身的形象特点,全力以赴制作本身的自画像,在创意和美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画像》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物的基本画法,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大胆、生动、细致地进行绘画表现。
2.能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培养作画的兴趣,让孩子热爱绘画,在大胆绘画中树立自我信心。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抓住人物特征。
2.沟通大气,形象有趣,特征明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几张大朋友的图片,你们看看他们都是谁?你们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
2.在他们当中,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他(她)?
3.你是怎么认出他们的呢?
我们这节课也为自己画一幅漂亮的自画像,作为六一礼物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课题《自画像》
二、观察、分析
1.要想画好自画像,就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画。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
2.同学们,在我们班里,有长的完全一样的同学吗?是的,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都有不同的特点。
3.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模特,你们来说时候,我长得有什么特点呢?
4.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自己的特点。
你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观察长相的方法——那就是人物的脸型、发型和五官。
(板书)
5.引导学生对照镜子观察分析
①你是哪种脸型?(圆形脸、椭圆形脸、瓜子脸、方形脸……)
②你是哪种发型?(短发、披肩发、马尾辫…)
③你的五官有什么特点?(浓眉、弯弯的眉毛、单眼皮、双眼皮、大眼睛、小眼睛….)
你觉得自己脸部最生动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
三、尝试作业
1、老师想请同学上台来为大家做示范,在黑板上画一张自画像,谁愿意试试?
2.学生板画
3师生共同评价
四、欣赏作品
1欣赏人物表情的图片
提示学生、人的表情很丰富,自画像应该表现出生动的有个性的表情。
2.欣赏画家梵高的自画像。
3.欣赏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
师小结::他们夸张、变形的方法把自己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看了这么多,你一定也想赶快动手来创作了吧?
提示:用笔大胆,构图饱满,特征要明显。
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价交流
玩“猜猜看”游戏,教师将部分作业展示出来,大家猜猜画的是谁。
自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及创作体会。
互评:说说你喜欢的作业,说说你认为哪副画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老师从人物的大小、动态等方面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