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死亡方式
法医鉴定常识----第三章机械性损伤资料

颅骨轻者形成线状骨折,骨折线向两端延伸,与打击 部位相对平直。延伸部位与力的传导方向、颅骨结构、 变形有关,也可形成舟状骨折。
中空性皮肤出血
(二)方形棍棒伤
1、棱边打击:形成窄条形皮肤出血,严重者形成条形 挫裂创,创缘平直整齐,镶边挫伤带不明显。
2、平面打击:边界清楚的带状皮肤出血,能反映致伤 物接触面宽度,直径大于、等于棍棒直径。
3、机械性损伤的损伤时间、凶器推断和认定、致伤过 程分析、致伤原因、致伤条件、伤后的行为能力、损伤 与疾病的关系、损伤的死亡原因等的确定均对案件性质 的确定、为侦察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第一节 概 述
一、机械性损伤的定义
指致伤物或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破 坏和/或功能障碍称损伤(injury)。
(3)火器
①枪弹; ②爆炸物;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一、擦伤 (一)擦伤的概念
擦伤(abrasion)是致伤物与体表摩擦致表皮的一部 分或全部与其下层脱离形成的损伤。 (二)擦伤的类型 1、抓痕(scratches of finger nail abrasion)
指有尖的硬物抓擦或划过皮肤表面形成的损伤。呈 条形、弧形、间断点片状连续/不连续表皮缺如或翘起。 2、擦痕(grazes or brush abrasion)
2、打击组织较丰满部位:形成中空性皮肤出血;中空 区窄于棍棒直径,形成两条对称出血带,又称铁轨样挫 伤。
3、打击头部:可形成头皮内出血、头皮下出血及血肿、 帽状腱膜下出血及血肿。严重可形成条形挫裂创,易在 其一端特别是远端形成撕裂,形成“Y”字形创角,创角 钝,创缘不整齐,呈齿状,并伴表皮剥脱,皮肤出血, 宽度较宽,程度较轻,称为镶边挫伤带(为条形棍棒伤 特征)。并可形成囊状创腔。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第十三章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第十三章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第三节机械性损伤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的确定,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伤后死亡的案件中,常常由于死亡原因不能确定或有争议。
损伤后死亡原因的确定既可涉及刑事诉讼,又可涉及民事纠纷。
死亡方式与死亡原因密切相关,有些死亡原因预示或隐含死亡方式。
但有些案件死亡原因容易确定,而死亡方式的确定却相当困难,并非法医能够完全解决,必须结合现场和案情调查综合分析方可确定。
一、机械性损伤的常见致死原因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可分为:原发性外伤性死因继发性外伤性死因直接致命性损伤与继发性致命性损伤在法律上的责任认定至关重要。
(一)原发性外伤性死因原发性外伤性死因是指直接致命的损伤。
损伤严重,死亡发生迅速,无其它干预因素。
死亡原因的确定相对比较容易。
1.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此类损伤常指脑、心、肺等生命重要器官的破裂或粉碎,通常是一种毁损性损伤,可导致立即死亡。
但生命中枢的微小损伤,如脑干挫伤不亦能使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迅速停止而死亡;心脏突然震荡,亦可引起麻痹或血液循环紊乱,心跳骤停而死亡。
2.休克根据原因不同,休克可分为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
原发性外伤性休克又称急性外伤性神经源性心血管衰竭,是指体表或内脏的外周传入神经受到强大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反射机能异常,导致生命重要器官微循环障碍乃至死亡。
交感神经反射性反应增强可致血压急剧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死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致血压骤降、晕厥、心动过缓乃至心脏停搏死亡。
3.大出血正常人全身血量平均每公斤体重约为75ml。
大出血是指急性出血达全身血量的30%以上。
常见于心脏、动脉或富含血管的器官的严重创伤。
影响大失血严重后果的相关因素:⑴出血量;⑵出血速度;⑶出血部位;心包内出血200~250ml(缓慢出血450ml),颅内出血100~150ml,在脑干少量出血也可导致死亡。
03机械性损伤---资料

03机械性损伤---资料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概述损伤injury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按致伤物按损伤方式按发生时间钝器伤自杀伤生前伤锐器伤他杀伤濒死伤火器伤意外伤死后伤造作伤形成机制物理学因素:m、V、△t、S人体生物学因素:组织结构、个体差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形态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损伤?擦伤挫伤创骨折、关节脱位内脏破裂肢体断离擦伤abrasion钝器摩擦表皮剥脱类型及形态特点抓痕finger nail abrasion ?擦痕brush abrasion撞痕crushing abrasion压擦痕pressure abrasion擦伤抓伤法医学意义暴力作用点暴力作用方向炎症反应--生前伤颜色改变—损伤时间分布特点--施暴意图致伤物特征挫伤contusion or bruise 钝器皮内、皮下出血形态特点皮内、皮下出血伴表皮剥脱局部肿胀炎症反应皮内出血衣物的纺织花纹印在尸体上皮下出血与尸斑皮下出血切开--凝血块临床意义局限挫伤一般不致命大面积挫伤可致创伤性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外轻内重,内伤易漏诊法医学意义暴力作用点系生前伤颜色改变--损伤时间分布情况--施暴意图形态--致伤物打击面创wound开放性损伤形态特点创口创腔创缘创壁创底创角组织间桥tissue bridge创缘创的分类钝器创—撕裂创、挫裂创锐器创--切创、砍创、刺创剪创火器创--枪弹创、爆炸伤锐器创挫裂创与锐器创的鉴别临床意义易感染,应及时清创缝合注意创内异物存留可能法医学意义推断致伤物类型创内异物--确定致伤物特定部位的创--事件性质常是致命伤骨和关节损伤骨折fracture关节脱位dislocation骨折a:局部肿胀、血肿b:畸形c:反常活动d:骨擦音e:常伴关节脱位骨折(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法医学意义外力作用点致伤物类型作用方式内部器官破裂rupture of visceral ?致命伤临床易漏诊(钝器伤、刺创)内脏破裂(肝)内脏破裂(脾)肢体断离amputation碎尸案交通事故群死群伤案(如爆炸、火灾等灾害)空难尸体肢体离断功能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震荡伤(concussive injury)机械性损伤的检查与记录原则仔细观察、准确描述依序检查,避免遗漏机械性损伤的临床检查全面、细致检查并记录记录合并症,特别是一过性功能障碍公认的解剖学标志及标准单位描述描述损伤的形态特征客观记录手术所见,注意附属物或残留物并保存?可加绘简图、摄影或录像,标记损伤特征机械性损伤的类型钝器伤blunt instrument injury 钝器伤的共性多种损伤并存,表里不一徒手伤棍棒伤竹打中空(铁轨样挫伤)tramline or railway line bruise竹打中空橡皮管-挫伤酒瓶-额部挫裂创砖-挫裂创挤压伤crush injury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挤压伤是由巨大或沉重的物体压迫或撞击机体而造成皮肤和深部组织的广泛损伤,。
法医学-第三章-机械性损伤

的枪弹创,其射入口因弹头变形、变向而失去射入口特征 ④回旋枪弹创 :为盲管枪弹创的变异,其特殊之点在于
弹头因乏力,遇骨的抵抗,转变方向,无射出口 。
多刃刺创 胸部正中处有 两处形态几乎一致的刺创, 有三个明显的锐角,是三棱 刮刀形成
二、锐器伤
刺创的特点有: ①体表损伤轻,内脏器官或大血管的损坏严
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②体腔内脏的出血量,比创口部出血量多; ③刺入口周围常伴有擦伤、挫伤; ④有时刺入口形态可反映刺器的形状,并留
(-)枪弹创 :
枪弹创有以下形态特征: 1.射入口:贴近射击、近距离射击和远距离射击,
射入口的形态极不一致。 2.射创管:又称创道。贯通枪弹创形成的射创管
呈直线型,而回旋枪弹创的射创管为弯曲型。 3.射出口:射出口一般大于射入口,常有皮肤
撕裂,中心无组织缺损。
子弹从左手腕到手背擦过形成的沟状组织缺损, 擦拭性枪弹创
屋倒塌等灾害事故,也可见于长时间的拷打。 胸腹部受挤压可引起窒息,伴有骨折或大面积皮
下组织损伤时可形成脂肪栓塞或 骨髓栓塞。受害 者可在受伤当时死亡。有的存活一段时间,常出 现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
二、锐器伤
锐器伤(sharp instrument inury): 具有 锋利的刃口或尖端的器具,如刀、斧、匕 首、剑、刺刀、剪刀、玻璃碎片等致伤物 所致的损伤。
左面部 咬伤造 成的圆 弧形的 皮下出 血,并 有牙齿 印痕
一、钝器伤
(三)棍棒伤
棍棒伤(stirk injury)以棍棒或条形硬物等致伤 物造成的损伤。
机械性损伤常见致死原因

机械性损伤常见致死原因机械性损伤指的是由于外界力量对人体产生的冲击或挤压而引起的损伤。
常见的机械性损伤有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自然灾害、暴力犯罪等。
机械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在某些情况下,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以下是机械性损伤常见的致死原因。
1. 颅脑损伤:机械性损伤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包括头部受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伤等。
严重的颅脑损伤可导致颅内出血、脑水肿、脑干损伤等并发症,进而引起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严重状况。
2. 胸部损伤:胸部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和工业事故中。
胸部损伤可能引起肋骨骨折、胸腔脏器(如肺部、心脏、大血管等)的破裂、血气胸等。
严重的胸部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气胸、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跳停止。
3. 腹部损伤:腹部损伤通常是由于直接暴力撞击或外界压力引起的。
腹部损伤可能导致脏器破裂、内脏出血、腹膜炎等。
严重的腹部损伤会引起严重的内脏损伤,如肝脏、脾脏、胰腺等脏器破裂,导致大量出血和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4. 骨折和骨盆损伤:机械性损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股骨骨折、髋关节骨折、脊椎骨折等。
严重的骨折可能伴随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骨盆损伤通常与腹部损伤同时出现,可能导致骨盆骨折、盆底破裂等严重后果,如盆腔脏器脱垂、内脏损伤等。
5. 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大面积烧伤、撕裂伤、撞击伤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大面积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坏死和感染。
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状况,进而威胁生命。
6. 外伤性失血和休克:机械性损伤常伴随有外伤性出血,严重的出血可能引起休克,威胁生命。
失血性休克常见于严重的骨折、肌肉撕裂伤、内脏破裂等。
此外,机械性损伤还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并发症。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抢救及时性等因素也会影响机械性损伤的致死风险。
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方法

编号:SM-ZD-57808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方法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方法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机械伤害的常见原因机械伤害又称机械性损伤或机械性创伤。
机械性伤害是机械操作或加工过程中,各种以机械力的方式直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在生产过程中机械性伤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机械伤害包括以下内容:①机器工具伤害(辗压、碰撞、切割、戳伤等)。
②起重伤害(包括行车设备、电梯设备、叉车、提升机、电动葫芦运行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害)。
③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翻等)。
④物体打击伤害(包括落物、锤击、碎裂、砸伤、崩块等)。
⑤刺割伤害(机器工具、尖刀物划破、扎破、刀切等)。
⑥倒塌伤害(堆置物、建筑物倒塌、高空坠落等)。
2.机械伤害的主要症状机械性伤害常常是意外的、突出性的,可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生命安全。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伤口,局部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包括局部组织器官的毁损脱离。
②出血,包括内出血、外出血。
③骨折,包括脱骱、其中有闭合性和开放性。
④休克,由于失血或疼痛等原因造成。
⑤心跳,呼吸停止,由于严重损伤引起,如不及时抢救则可能造成死亡。
机械伤害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机械伤害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机械伤害成因分析及防汇范措施1、机械伤害的特点1).什么是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2).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机械伤害死亡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
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造成致使性伤害,乃至身亡。
一般性工伤事故表现为:职工手指、胳膊、腿、脚趾骨骨折、挫伤,皮肤裂伤等。
3).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哪些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磨床、铣床、锻床、砂轮机、弯管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破碎机、推焦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滚筒筛等。
2.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原因分析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
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等)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
也有的因当时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
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
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轮、接近地面的或人手能够着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开关位号未标识清楚,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机械线路安装不规范,私拉乱接。
临时线路多,线路跨起、拖起、磨起。
5)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6)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加油等作业。
7)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
8)物件乱堆乱放,物件堆放不安全,堆放过高,车床床头、小刀架、床面、滑道面上随便放置工、量具,物件占压安全通道。
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方法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方法简易版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方法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机械伤害的常见原因机械伤害又称机械性损伤或机械性创伤。
机械性伤害是机械操作或加工过程中,各种以机械力的方式直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在生产过程中机械性伤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机械伤害包括以下内容:①机器工具伤害(辗压、碰撞、切割、戳伤等)。
②起重伤害(包括行车设备、电梯设备、叉车、提升机、电动葫芦运行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害)。
③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翻等)。
④物体打击伤害(包括落物、锤击、碎裂、砸伤、崩块等)。
⑤刺割伤害(机器工具、尖刀物划破、扎破、刀切等)。
⑥倒塌伤害(堆置物、建筑物倒塌、高空坠落等)。
2.机械伤害的主要症状机械性伤害常常是意外的、突出性的,可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生命安全。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伤口,局部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包括局部组织器官的毁损脱离。
②出血,包括内出血、外出血。
③骨折,包括脱骱、其中有闭合性和开放性。
④休克,由于失血或疼痛等原因造成。
⑤心跳,呼吸停止,由于严重损伤引起,如不及时抢救则可能造成死亡。
⑥其它严重的损害,如内脏破裂、气胸、脑及脊髓损伤等。
3.机械伤害的现场急救发生机械伤害时,首先应关停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既可涉及刑事诉讼,又可涉及民事纠纷;同时在确定案件中受害人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死亡方式,判断案件性质,提供刑事侦察方向以及司法审判以及民事调解、灾害赔偿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机械性损伤常见致死原因机械性损伤的死因(cause of death)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外伤死因是指直接致命的损伤,死亡多迅速发生,无其它夹杂因素。
继发性外伤死因是指在损伤(一般不一定是致死的损伤)的基础上,又继发其他致命的损伤或疾病。
直接致命性损伤与继发性致命性损伤在法律上的责任认定至关重要。
一、原发性外伤死因(一)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此类损伤常指脑、心、肺、肝、肾等生命重要器官的破裂或粉碎,可导致立即死亡。
但延脑、脑桥等部位,即使有微小的损伤,亦能使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迅速障碍而死亡;有时生命重要器官(如心脏)的震荡,可引起麻痹或血液循环紊乱,心跳骤停。
因其主要表现为器官的功能障碍,用常规方法检查,可找不到或仅见轻微的形态学改变,对于这类死因的诊断要十分慎重。
(二)休克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器官有效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以致组织细胞缺氧,组织代谢紊乱,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根据原因不同,休克可分为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
下面讨论创伤性休克,通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外伤性休克又称急性外伤性神经源性心血管衰竭,是指体表或内脏的外周传入神经受到强大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反射机能异常,导致生命重要器官微循环障碍乃至死亡。
如颈动脉窦、上腹部(太阳神经丛附近)、外阴、精索等神经末梢丰富的部位受到打击所引起的原发性休克或死亡。
交感神经反射性反应增强可致血压急剧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死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致血压骤降、晕厥、心动过缓乃至心脏停搏死亡。
尸体检验,必须详细检查损伤部位,了解案情或重建致伤经过,并分析损伤的发生、发展,结合死亡经过,排除其他死因,才能判定原发性外伤性休克。
2.继发性外伤性休克是指在机械性损伤的基础上,通过某些渐进发展的环节而引起的休克。
包括①失血性休克;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微循环障碍,其原因一是广泛软组织损伤,释出大量组织因子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引起微循环障碍;二是组织损伤的分解产物(如组胺等)吸收,引起微血管扩张,组胺还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加剧微循环障碍;③脊髓休克,是指重度脊髓损伤引起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血管紧张度下降或麻痹性扩张,血压急骤降低而导致的休克。
继发性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可累及多器官,但各器官损伤程度有所不同,通常以肺、肾、脑受累较著。
常见的有①休克肺,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淤血,间质及肺泡腔高度水肿伴有肺泡壁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极度增高者,可见肺泡及间质出血,两肺体积弥漫性增大,比正常肺重2~3倍;②低部肾单位肾病或挤压综合症;③脑水肿及脑疝,由于缺氧及酸中毒,脑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导致急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等。
(三)出血受伤当时发生的出血称原发性出血;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受伤部位才发生的出血称迟发性出血。
出血发生的死亡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速度有关。
正常人全身血量平均每公斤体重约为75ml,大出血是指急性出血达全身血量的30%以上,其后果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的速度。
大出血见于心脏、动脉或富含血管的器官的严重创伤。
内出血的后果除上述原因外,还与出血部位有关。
心包内出血200~250ml(缓慢出血450ml)即可发生心包填塞,压迫心脏致死。
颅内出血100~150ml,甚至更少量,便可使颅内压增高而死亡;在延脑、桥脑等部位,少量出血也可导致死亡。
机械性损伤时,尤其见于交通事故损伤,当肝、脾、受损时,被膜可能完整,但被膜下形成血肿,这种血肿可能一开始就有较多的出血;也可能由于肝、脾实质损伤,逐渐出血,当超过一定量时,被膜破裂,流入腹腔。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检案中当出血量与损伤的程度不相称时,应考虑受检人凝血系统是否有缺陷,如血液病或严重肝硬化的患者,受到轻微的损伤时就可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出血。
与此相反,有时可见严重的损伤,但出血并不明显。
在某些动脉离断的损伤中,血管因弹性回缩,血管壁内收,可立即封闭血管壁创口,停止大出血。
例如火车造成肢体截断者可以没有明显出血,因为辗压肢体时,动脉壁回缩,有效地封闭损伤血管。
某种程度上,动脉部分断裂比完全断裂更危险,因为此时动脉不能回缩止血。
另外,广泛的皮下、浆膜下及软组织的挤压伤出血后数日(一周左右),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性肾病,甚至死亡。
外伤性大出血死亡者,除可发现严重损伤外,尚可见各种失血改变,如皮肤及粘膜苍白,内脏贫血、心脏及血管内血量减少,左心室内膜下可见细条状出血斑。
失血性休克者则有休克的临床改变,如死前施予输血或输液等抢救措施,这些改变也可能不明显。
(四)栓塞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于远端血管。
外伤导致的栓子有脂肪、空气、血栓、组织碎片或其它异物。
常见的栓塞种类有脂肪栓塞、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组织块或异物栓塞。
栓塞的部位多见于肺动脉及其分支。
1.脂肪栓塞外伤性脂肪栓塞的栓子多来自骨折,尤其长骨骨折及脂肪组织挫碎;有时脂肪肝遭到损伤,肝细胞内的脂滴自破碎的肝细胞内游离,继而自破裂的静脉断端入血,并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或者通过房室间隔的缺损或肺毛细血管进入大循环,引起肺外器官特别是脑的脂肪栓塞。
有时也可因血浆内结合的脂质分解,释放出脂肪而形成脂肪栓塞。
据报道,多发性骨折者,约有45%以上可发生肺脂肪栓塞,肺血管床的体积若1/4以上发生脂肪栓塞者便可致死;约有14%发生脑脂肪栓塞。
肺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多在伤后8~20小时出现呼吸困难、脉速,可在30 小时左右死亡。
尸体解剖时取肺组织作冰冻切片,脂肪染色,在血管内可见大量脂肪滴,并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
有些法医学学者提出肺脂肪栓塞分5级:0级:无脂栓;1级:寻找后才见到脂栓;2级:较易见到脂栓;3级:脂栓较多;4级:致命性脂栓。
大循环(脑)的脂肪栓塞则无法定级。
Mason发现,20%非损伤死亡的尸体,肺内有时也可以检出脂肪。
但发现的案例数比损伤死亡的尸体少得多。
脑脂肪栓塞常在肺内存在一定量的脂栓后才进入大循环而引起脑脂肪栓塞,故二者间有一定间隔期,其累及脑干者可致死。
也有些法医学学者报导在烧伤、气压损伤,以及非创伤病人,如脂肪肝、乙醚麻醉及应用体外循环后的病人的肺有时也可见到脂肪栓塞。
这提示在诊断脂肪栓塞致死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区别是否与创伤有关。
2.空气栓塞亦称气泡栓塞。
生前有空气进入血管、心脏,大量气泡阻碍了血液循环形成空气栓塞。
通常空气经静脉系统进入肺形成栓塞。
室间隔缺损者也可有空气进入大循环,发生脑空气栓塞及其他内脏器官的空气栓塞。
肺空气栓塞常见于①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损伤,特别是不全断裂时;②第3~6胸椎附近的开放性损伤;③脑膜静脉窦破裂而受伤者处于头高位时,窦内形成负压;④骨盆内静脉开放性破裂后形成负压;⑤在多种医疗措施后(如骨盆手术,胸椎板切除,输卵管打气,注射肥皂水作人工流产,副鼻窦冲洗后注入空气造影或皮下注射空气等);⑥也有借静脉输液之机经静脉注入大量空气他杀的报道。
空气栓塞是否致死与空气进入的速度及进入的量密切相关。
较大量的空气迅速进入体循环可致死,一般少量空气(5~10ml)引起的肺栓塞并无危险。
据报告一次性进入空气量超过100ml,数分钟内便可致死,其死亡机理是由于空气充塞于右侧心腔并与血液混合形成泡沫状血液,右心收缩时,气泡也被压缩,无血液进入肺动脉;右心扩张,气泡再膨大,使右心泵血功能失调,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空气栓塞的法医学检查详见第二十二章。
3.血栓栓塞机械性损伤导致下肢或骨盆骨折时,在挫伤的肌肉或骨折处易形成静脉血栓,尤其在伤后1~2周内,因损伤可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加之卧床使血液凝固倾向增高,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血栓的来源绝大多数是下肢,骨盆较少。
若血栓脱落便可在身体其他器官发生血栓栓塞。
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致急性死亡。
例如某男在外界暴力作用下致左下肢切创,伤后第六天创口似已愈合,在下地试图行走中突然死亡。
尸体解剖见左下肢切创处的静脉内有混合血栓形成,两肺动脉有血栓栓塞。
法医案件均需判断原始血栓形成的部位及时间,必须仔细解剖寻找血栓的原发位置并从血栓头处切下血管壁和血栓头以及血管周围的组织进行详细检查。
血栓栓塞的法医学检查:在尸解时,大的血栓容易发现,也易与死后凝血块相区别。
死后凝血块呈暗红色,质软,胶冻状,表面有一定的光泽,由于血液沉淀,凝血块常常分层,上层形成黄色“鸡脂样”,下层为暗红色的细胞凝集在一起。
血栓则较硬,尤其是已形成多天的血栓,易碎,表面无光泽,色暗,由于纤维分层,切面呈条纹样,陈旧性血栓呈灰红色。
死后凝血块有时附于血栓周围形成一层鞘,如不认真检查,容易造成遗漏。
一般均应做组织学检查。
致命的肺动脉栓塞多堵在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也可深入肺内;切开肺叶时,在肺内血管分支中可看到栓塞。
大范围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死亡相当迅速,因此常找不到肺梗死的组织学改变。
如先有小的栓塞引起梗死,这些栓塞至少已经一天以上。
(五)窒息指损伤导致呼吸及气体交换障碍,影响氧气到达组织而危及生命的状态。
例如颅底骨折,颈部切创时,血液或呕吐物被吸入气管;颈部软组织广泛损伤,引起喉头水肿;气管内出血,导致气道闭塞,均可因通气受阻引起窒息。
此外,肋骨骨折、胸部开放型损伤引起血气胸;特别是高压气胸时,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而致窒息。
近年来,外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屡见报道。
该综合征表现为外伤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气体弥散功能下降,肺顺应性降低以及X 线检查见肺弥漫性浸润等。
引起ARDS 的原因很多,如感染、创伤、多种疾病、麻醉品的使用、有害性气体和液体的吸入以及药物使用过量等。
创伤所致的外伤性ARDS 常见于多发性软组织挫伤,或伴有长骨、骨盆乃至多发性骨折后出现ARDS ,有时易被忽视。
其发病机制为急性肺损伤(肺泡壁毛细血管膜损伤)所致的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尽管ARDS 的病因多样,但其病理学改变几乎是相同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淤血水肿、出血,乃至透明膜形成,晚期则以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及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为特点(图14-1)。
图14-1 外伤性ARDS 弥漫性肺泡损伤(急性期)肺间质血管充血水肿,肺泡腔内有蛋白、纤维素渗出及透明膜形成,肺II 型上皮增生二、外伤后继发性死因损伤后因继发另一合并症而引起的死亡,一般都不在损伤后立即发生,而在损伤后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