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申辩》有感

合集下载

柏拉图申辩篇读书心得

柏拉图申辩篇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柏拉图申辩篇读书心得篇一:读《柏拉图全集》有感读后感最近读了《柏拉图全集》之第一篇“申辩篇”,感触颇多,在此谈谈在看了本篇之后我的一些见解。

在正式看“申辩篇”之前,也去翻看了本书的译者所写的序言,也是对柏拉图有了更深的了解,说点题外话,再看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英文中的academy(学院)源自柏拉图创建的Academus学园。

回到《柏拉图全集》之“申辩篇”,该篇属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对苏格拉底的对话加以重现。

在刚看到本篇题目是,就想到该篇应该与苏格拉底有关,果不其然,本篇是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的时候的言语,通篇并未出现柏拉图的见解。

“申辩篇”是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时,为自己辩护的对话集。

在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之前,他说“还是让神的意愿来决定吧,依照法律我现在必须为自己辩护。

”由此可见,法律在当时希腊的社会中已然具备相当的权威,不见得那时法律已经深入人心,但连大哲学家都在说按照法律,那么法律在当时希腊的地位可见一斑。

苏格拉底以七十岁的高龄接受审判,丝毫让人感觉不到老年人因年迈而思维混乱,相反,他在法庭上思维缜密,言辞犀利,通过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再现出来,让我们不得不被苏格拉底的底蕴深深折服。

那种理性的思考,精彩绝伦的言语,大无畏的精神,苏格拉底不愧是一代哲学大家。

回到正题,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是说自己四面树敌,马上就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为什么苏格拉底四面树敌?是品行不端?肯定不是这种原因。

看着看着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苏格拉底喜欢盘问被人,不过这里的盘问应该是褒义的,我认为苏格拉底的盘问其实是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苏格拉底找到诗人,政治家,甚至木匠,这些人都认为自己在本行业领域内是聪明的,但是在苏格拉底和他们探讨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接露出他们的不聪明之处,试想当一个人引以为傲的本领、技能,突然有一天有人对他说你只是个门外汉,并且提供出足够的证明,他肯定会恼羞成怒,认为自己受到了冒犯,从而怀恨在心。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读后感.docx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读后感.docx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读后感.docx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受到了启发。

一、论证思想的重要性苏格拉底在申辩时,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经过思考的观点才是值得信赖的,否则我们是无法认识到真理的。

苏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思考的力量,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我们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了解事物的本质。

二、批判多数意见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他也对多数意见进行了批判。

苏格拉底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往往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他们只是被流行的观点所影响。

苏格拉底在申辩中通过反问的方式,逐步揭示了许多错误的观点和多数人的偏见和错误的倾向,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批判一些表面的观点和多数人的偏见的必要性。

三、认识到真理的价值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他总结了自己的申辩经验,并阐述了如何寻求真理。

他强调,要想得到真理,必须同情于被诱惑的人,用真正的话语将他们带回到正确的方向。

苏格拉底的申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真理的重要性,真理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

四、思考人生的意义苏格拉底在申辩中提到了人生的意义,他说,“值得活着的人是那些在生命中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和这个世界是相连的”。

苏格拉底的这个观点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让我思考自己的目的、价值,让我明白活着的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决心。

总之,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哲学经典。

这篇文章通过苏格拉底的精神,表达了一种思考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真理。

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部对话录,记录了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进行辩护的情景。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而闻名,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思辨能力。

他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态度,对控诉他的人进行了精彩的辩护。

他不仅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法,还能够深刻地剖析人性和道德问题。

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这使他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

其次,苏格拉底的申辩引发了我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提出了许多关于正义和道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正义?”、“人应当如何行为才能算是正义的人?”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了反思,还让我意识到了正义和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苏格拉底的申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正义的内涵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最后,苏格拉底的申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在这部作品中,苏格拉底展现了对真理和正义的坚守,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具有的品质和态度。

通过他的申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总之,通过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我对正义、道德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苏格拉底的智慧和品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继续激励着后人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成为永恒的哲学经典。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代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部对话录,记录了苏格拉底辩论法庭上的情形和他的宣辩词。

这部作品令人深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到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态度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知半解”也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观点,表达了对人的智慧的怀疑和对知识的追求。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不仅深刻而且独特,他相信真理的发现需要通过持续的辩论和质疑来实现。

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辩论方式试图揭示真相,这让我深感他的坚持和勇气。

在这本书中,苏格拉底站在法庭上面对被控的罪名,他被指控教唆年轻人背离传统信仰,他强调自己的辩论是出于对众人的关心和追求真理的意愿。

尽管面临被指控,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没有退缩,他并没有抗辩或逃避,而是以他的思想和声音代表了真理和正义。

苏格拉底体现了一个公民的责任和勇气,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读这本书,我深感到苏格拉底是一位非凡的智者和教育家。

他不追求个人荣誉或权力,而是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用于教育和理解人类的本质。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知识的潜力,只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并追问其意义和合理性,人们就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苏格拉底的辩论风格和思维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式辩证法”,它强调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传统观点和道德准则。

他的辩论方式帮助人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当今社会虽然不再有类似于古希腊法庭辩论的场景,但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伦理和道德的挑战。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式告诉我们,应该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要盲目接受传统观点和道德准则。

只有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辩论,我们才能够发现真理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除此之外,苏格拉底的思想还启示我对自己的定位和责任。

如苏格拉底所言,“知之即善之,不知即恶之”。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部哲学作品,也是苏格拉底生平的一部传记。

这部作品以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的辩护词为主线,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苏格拉底对自己生活和思想的坚持,以及对法庭判决的反思和质疑。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和触动,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品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苏格拉底的申辩展现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并没有屈服于法官的压力和威胁,而是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念和思想。

他认为,真理是最重要的,即使面临死刑,也不应该违背自己的良心和理念。

这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真理和道德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诱惑和压力,很难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然而,苏格拉底的申辩告诉我们,只有坚守真理和道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其次,苏格拉底的申辩也展现了他对自己生活的态度和对死亡的淡然。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并没有为自己的生死悲伤和恐惧,而是坦然面对死亡的降临。

他认为,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真理和道德的背叛。

这种对死亡的淡然和对生活的豁达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生死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生活的琐事和困难而苦恼和焦虑,而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然而,苏格拉底的申辩告诉我们,只有对生死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最后,苏格拉底的申辩也让我对法律和权力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被指控破坏了雅典的宗教和道德,最终被判处死刑。

然而,苏格拉底并没有因此对法律和权力产生怨恨和憎恨,而是反思了法律和权力的本质。

他认为,法律和权力并不一定代表真理和正义,而是可以被滥用和扭曲。

这种对法律和权力的反思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法律和权力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法律和权力所束缚和压迫,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然而,苏格拉底的申辩告诉我们,只有对法律和权力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人。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篇一:读《申辩》有感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有感近日选修课《西方哲学史专题》的课后读书任务要求我们读《苏格拉底的申辩》,闲暇之余我也就浅略的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让我对苏格拉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不禁有了一番感慨,不吐不快。

我本对古希腊的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理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无知之知。

公元前399年,由于一个叫阿内图斯的人控告苏格拉底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神,并且败坏青年,最终导致他被判处死刑。

而在被送上法庭,面临审判团的宣判时,苏格拉底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原告进行了最后的申辩,表明了他对于真知的坚持。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哲思,拜读此作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无知之知,最坦诚的谦虚;二、对真理的执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申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在正式的申辩之前的一点声明。

在第一部分里,苏格拉底在申辩之前强调了他在将要进行的申辩之中所运用的言辞是不同于那些控告或者诬陷于他的人的言辞的,他所说的将都是真话。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不知道将多少人辩驳的哑口无言,正如他在后面申辩中所说的,他寻求当时雅典所有自认为聪明的人与他们辩论,最终却都只能证明他们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苏格拉底的申辩的启示

苏格拉底的申辩的启示

苏格拉底的申辩的启示
看了苏格拉的《申辩》了解到历史上有很多人以这个题目,写了很多篇文章,来阐述自己心目中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历史的不同时代,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

但不管怎么样,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体系还是被继承下来,是斯多葛学派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的“无知”才能体现“有知”,只有明白了自己的边界,我们才能在边界内做到更好。

在像边界外拓展时,才能更有动力和虔诚。

苏格拉底说,人生需要自醒,要找到幸福的根源,这样做事情才能有动力,才能获得巨大成功。

在《申辩》中,苏格拉底宁死不屈,不用卑微的方法求得不死。

为了雅典人民的荣誉,他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的幸福。

瞑目之后的世界,是好是坏,苏格拉底并知不知道,但他已经做好了去向无知世界开拓的准备。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1虽然看起来《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得是苏格拉底为他的清白所做的申辩,其申辩对象是雅典的五百人陪审团,但其实本篇对话录是柏拉图在借苏格拉底之口为哲学所做的申辩,其申辩的对象乃是政治。

贯穿于整个《申辩》的线索便是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张力。

柏拉图几乎所有的对话篇的主人公都是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对话篇中,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者们探讨着各种问题,与其说苏格拉底所探讨的“是什么”的问题是他的哲学,倒不如说苏格拉底的哲学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对善的追寻。

在苏格拉底这里,哲学的目的便是要实现一种善的生活。

所谓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审慎的、不断追问的生活。

在《申辩》中,当有人提出流放苏格拉底,条件是让苏格拉底放弃爱知,苏格拉底对此断然拒绝,说道:“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

正因为此,苏格拉底整天在市场上和别人对话,省察那些自以为知的人,通过一个个的诘难指出他们的无知。

也正因为这样,苏格拉底才得罪了雅典公民,最终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虽然苏格拉底反复提到自己拒绝从政,但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政治,因为政治的目的也是要实现一种善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政治与哲学一样都是以善为目的的。

但是,政治与哲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是原始性的,而政治则是次生的。

哲学作为一种对善的追问是直接指向善的,而政治虽然也以善为目标,但已经退化为一种手段。

在哲学那里,手段与目的是不分的,人们既是通过哲学追问进而向善进发,并且哲学追问本身也就是一种善的生活。

而在政治那里,手段与目的完全分离,政治只是一种为了实现善的.生活的手段,因而在政治生活中,人们看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忘却了对善的追寻。

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对立,在这一意义上就可以说是一种面向上对立,前者直接面向善本身,后者只面向有益于实现善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有感
近日选修课《西方哲学史专题》的课后读书任务要求我们读《苏格拉底的申辩》,闲暇之余我也就浅略的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让我对苏格拉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不禁有了一番感慨,不吐不快。

我本对古希腊的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理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无知之知。

公元前399年,由于一个叫阿内图斯的人控告苏格拉底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神,并且败坏青年,最终导致他被判处死刑。

而在被送上法庭,面临审判团的宣判时,苏格拉底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原告进行了最后的申辩,表明了他对于真知的坚持。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哲思,拜读此作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无知之知,最坦诚的谦虚;二、对真理的执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申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在正式的申辩之前的一点声明。

在第一部分里,苏格拉底在申辩之前强调了他在将要进行的申辩之中所运用的言辞是不同于那些控告或者诬陷于他的人的言辞的,他所说的将都是真话。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不知道将多少人辩驳的哑口无言,正如他在后面申辩中所说的,他寻求当时雅典所有自认为聪明的人与他们辩论,最终却都只能证明他们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这样的苏格拉底会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吗?他之所以这样强调他的说话方式是为了表明他对哲学的热爱和真理的追求之执着。

哲学带给了他哲学的尊严与坚持,他坚持说真话,因为他想要让雅典的人们信服他的申辩。

由于他的真话触及了听者们的自尊,所以得到了陪审团多数人的报复,最终被判死刑,但是他却仍然坚持了自己姿态,正如原文所说“任何一个有一点价值的人不应该总是计较生死,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他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是邪恶的人。

”这正是哲学的苏格拉底面对政治的申辩时始终不予放弃的立场,也是他对真理的追求与坚持的表现。

第二部分是苏格拉底为自己展开的申辩的正文。

首先针对那些最初的虚假控告和那些最初的控告者做申辩;其次,针对后面的控告和后面的控告者申辩;最后,苏格拉底对他为哲学而死的理由进行了说明。

在这一部分苏格拉底提到了神谕,苏格拉底对于神谕也很困惑,他也一直在寻思神谕的真意。

因此,他尝试通过寻找一个有智慧的人,拜访他,审视他,与他对话,然后证明“这个人比我更智慧”,并以
此来回应神谕。

于是他去拜访政治家、诗人、匠人等等众多人们,但是无一例外的,他全都失败了,那些据说具有智慧的人们无不是自以为是的无知者。

最后,苏格拉底得出结论:“无数的人他们自以为知道一些,其实知道的很少,甚至什么也不知道”。

他说这些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哲学使命,对无知之知的证明和追求以及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知。

德尔斐神庙进门处铭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认识自己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人。

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而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他的“无知”因此是一种“无知之知”。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不少,但是像苏格拉底这样不仅知道自己的无知,也知道自己的有知,更将这种无知之知作为一种智慧的态度,以此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由此而知道什么才不是真正的智慧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正因如此,苏格拉底才是伟大的,值得尊重的。

对于被判死刑苏格拉底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他说“我更要听神的话,而不是你们的。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够做,我就根本不能停止爱知。

”苏格拉底最终选择了爱知,而不是放弃智慧的追求。

他还指责法官:“现在我将走向自己的路途,承受你们判给我的死刑,而他们也会被真理判决,承受他们犯下的罪恶和不义。

我必须接受他们对我的惩罚,也让他们接受他们的惩罚吧。

我认为这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的,而且安排得很不错!”并且他还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什么坏事会危及一个正直的人,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他和他所有的一切
都不会被神所抛弃。

”他就是这样坚持着对真理的执着,正如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申辩中最后的一句话:“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

”这就是苏格拉底,一个哲学的生活了一生,并为哲学献出了生命的苏格拉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