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原理
套期保值原理

套期保值原理
套期保值是一种金融工具,用于帮助企业或个人降低外汇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它的原理是通过同时建立相互对冲的头寸,将所持有的货币或商品的价值锁定在一个固定水平上。
具体来说,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利用两个或多个相关性很高的金融工具(如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进行交易。
假设一家企业需要购买大量进口原材料,但受到外汇价格波动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可以同时进行两笔交易,一笔是购买需要的原材料,另一笔是做空相应货币的期货合约。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就可以将其持有的货币或商品的价值与期货合约的价值对冲。
如果汇率或商品价格下跌,企业的实际购买成本不会增加,因为期货合约的价值会增加。
反之,如果汇率或商品价格上涨,企业的实际购买成本也不会增加,因为期货合约的价值会减少。
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基于对冲的概念,通过相互抵消风险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套期保值,企业或个人可以锁定购买或销售商品的成本或收益,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
然而,套期保值并不是一种完全没有风险的策略,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风险的转移或额外的成本。
因此,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对市场风险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套期保值的应用原理有哪些

套期保值的应用原理有哪些1. 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用于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方法。
它是指通过同时进行实物市场交易和期货合约交易,来进行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通过锁定一定价格,保护投资者免受价格波动的损失。
2. 套期保值的原理套期保值的原理是通过实物市场交易和期货市场交易的组合,来锁定产品的价格,并降低风险。
下面是套期保值的应用原理:2.1 产品生产和销售在套期保值中,首先需要有一种实物产品,可以是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等等。
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套期保值的基础。
2.2 市场价格波动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价格的波动会给生产者和销售者带来风险,可能导致利润的损失。
2.3 期货合约的交易期货合约是套期保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期货合约,以锁定产品的价格。
通过与实物市场交易相结合,套期保值者可以在看涨或看跌市场中保护自己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
2.4 套期保值的盈利方式套期保值的盈利方式包括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
正向套利是指在看跌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实物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差价中获取利润。
反向套利是指在看涨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通过锁定进货成本来保护自己免受价格上涨的损失。
2.5 套期保值的风险虽然套期保值可以降低风险,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例如,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套期保值的效果减弱或完全失效。
此外,套期保值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包括交易费用和保险费用等。
3. 套期保值的应用套期保值在实际生产和经营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套期保值应用场景:•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保护自己免受价格波动的风险。
例如,农民可以在种植季节之前购买农产品的期货合约,以锁定价格。
•能源产品价格锁定:能源生产和销售企业可以使用套期保值来锁定能源产品的价格。
这样一来,即使市场价格波动,企业也可以稳定其销售收入。
•货币套期保值:跨国贸易企业可以使用货币套期保值来降低汇率风险。
套期保值的原理方法及策略

套期保值的原理方法及策略套期保值(Hedging)是在金融市场中一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冲与原始头寸相关的风险,以减少未来的损失或波动。
它主要适用于商品、货币、利率和股票等市场,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手段。
下面将介绍套期保值的原理、方法及策略。
套期保值的原理是通过建立一个相反的头寸来对冲原始头寸的风险。
这通常涉及购买或销售特定的金融合约,以相等的价值来锁定价格。
简单来说,套期保值是为了对冲可能的损失或波动,使投资者能够在价格波动大或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利润保障。
套期保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正向套期保值(Long Hedge)和反向套期保值(Short Hedge)。
正向套期保值是指投资者持有现货头寸同时买入期货合约,其目的是防范价格上涨对现货头寸的影响。
反向套期保值则是指投资者持有现货头寸同时卖出期货合约,其目的是防范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在套期保值中,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套期保值策略:1.跨市套期保值:将不同市场的头寸进行对冲。
例如,在国内投资者同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购买原油,通过将原油期货合约与现货头寸相匹配,以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组合套期保值:对多种资产进行对冲,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例如,投资者可以同时购买一些公司的股票并卖空该公司的相应期权合约,以对冲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3.时间套期保值:根据市场走势和预期,选择不同到期日的合约来进行对冲。
例如,投资者可以利用不同到期日的期货合约来管理风险,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
4.交叉套期保值:将一个资产的头寸对冲另一个资产的风险。
例如,投资者可以同时买入原油期货合约和卖出美元期货合约,以对冲原油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5.手术套期保值:针对特定交易或事件进行对冲。
例如,在公司收购案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卖空目标公司的股票并同时买入购买公司的股票进行对冲,以降低收购风险。
套期保值的原理方法及策略

套期保值的原理方法及策略套期保值(Hedging)是一种金融保值工具,旨在通过使用相对的金融工具或策略,减少或消除金融风险。
套期保值可以应用于各种金融资产,如货币、股票、商品等。
它的原理、方法和策略如下:1.原理:套期保值的原理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对冲头寸,利用反向价格关联性,从而减少或消除因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损失。
通过对冲头寸的持有,当一个资产价格下跌时,另一个相关资产价格会上涨,从而抵消损失。
这样做的目的是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使投资者能够在市场不确定性中保持稳定的盈利。
2.方法:-直接套期保值:这种方法需要投资者进入相同的交易市场,并建立相反方向的头寸。
例如,一个投资者持有原油期货的多头合约,可以通过卖空原油期货合约来对冲头寸,以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
-间接套期保值:这种方法通过使用相关性较高的金融工具或资产来对冲头寸。
例如,一个投资者持有大宗商品ETF的头寸,可以利用相关性较高的商品期货合约来对冲头寸,以减少价格波动的影响。
3.策略:- 跨期套期保值(Calendar Spreads):这种策略是在不同到期日的合约之间建立头寸。
投资者可以利用不同到期日合约之间的价格差异来降低风险。
- 期权套期保值(Options Hedging):这种策略涉及购买或出售期权合约,以对冲其他资产的头寸。
期权套期保值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潜在的收益,但也增加了操作复杂性。
- 多头策略(Long Hedge):这种策略适用于投资者持有现货头寸,希望通过建立反向期货合约来对冲价格下跌的风险。
- 空头策略(Short Hedge):这种策略适用于投资者持有现货头寸,希望通过建立相应的期货头寸来对冲价格上涨的风险。
总结: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通过建立对冲头寸来减少或消除价格波动的风险。
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情况来确定。
在实施套期保值策略时,投资者应该特别注意相关性和流动性,并充分了解市场条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
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

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
期货套期保值是指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以锁定未来某一时刻的商品价格,从而减少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其主要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点:
1. 风险对冲:期货套期保值的核心是对冲,即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应的期货头寸,来抵消现货市场上的风险。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入或者卖出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以期对冲掉现货投资带来的风险。
2. 建立对应关系:期货合约与现货市场上的商品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变动进行观察和研究,来判断期货市场上合适的交易策略。
投资者需要明确不同商品的对应关系,以便正确选择合适的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3. 合理规避风险:期货套期保值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交易中的一些风险。
由于期货市场上的合约是标准化的,交易更加透明且具有高度流动性,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并降低了市场风险和操纵风险。
4. 价格锁定:期货套期保值的最终目的是锁定未来某一时刻的商品价格,以免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
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反的头寸,使得未来需求的现货商品价格与期货价格达到一致,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确定的价格,减少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是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应的期货合约,对冲掉现货投资带来的风险,实现价格锁定,并
规避市场风险。
这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定的现货价格,减少因价格波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套期保值原理

套期保值原理
套期保值是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旨在保护企业免受外汇汇率、商品价格等波动的影响。
其原理是通过建立一个相反波动方向的交易,来抵消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
套期保值的过程中,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购买期权合约、期货合约等金融衍生品,使其价值与企业拥有的实物或现金流相关联。
当市场价格下降时,这些衍生品合约的价值会上涨,从而抵消企业实物或现金流价值的下降。
相反地,当市场价格上涨时,这些衍生品合约的价值会下降,但企业实物或现金流价值会增加,从而保持企业价值的稳定。
通过套期保值,企业能够降低由外汇汇率、商品价格等波动带来的风险。
例如,对于进口商来说,如果企业预计未来货币贬值,可以购买与进口商品相关的期权合约,以确保未来买入成本不会因为贬值而上升。
同样地,对于出口商来说,如果预计货币升值,可以购买与出口商品相关的期权合约,以确保未来售价不会因为升值而下降。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维持盈利能力。
总的来说,套期保值原理是通过对冲风险,将金融衍生品的波动与实物或现金流相关联,以保护企业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稳定获利。
套期保值的原理

套期保值的原理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了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期货市场或其他衍生工具进行对冲操作,以锁定未来某一时点的价格,从而保护自身的利润。
套期保值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对冲操作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套期保值的原理。
首先,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基于对冲操作。
企业在生产、采购或销售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或其他衍生工具进行对冲操作,锁定未来某一时点的价格,从而确保自身的利润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
其次,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基于风险管理。
企业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地管理这一风险,确保企业在未来某一时点能够获得稳定的价格,从而保护利润。
另外,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基于市场预期。
企业通过对冲操作锁定未来某一时点的价格,需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预期分析,以确保对冲操作的有效性。
只有在对市场价格趋势有清晰的预期的情况下,对冲操作才能够起到有效的保值作用。
最后,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基于成本效益考虑。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需要考虑对冲操作的成本,以及对冲操作可能带来的收益。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对冲方案,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基于对冲操作、风险管理、市场预期和成本效益考虑。
通过对冲操作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确保企业在未来某一时点能够获得稳定的价格,从而保护利润。
同时,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预期分析,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选择最合适的对冲方案,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这就是套期保值的原理。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一、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1、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2、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征: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
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套期保值的逻辑原理:套期之所以能够保值,是因为同一种特定商品的期货和现货的主要差异在于交货日期前后不一,而它们的价格,则受相同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和制约,而且,期货合约到期必须进行实货交割的规定性,使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还具有趋合性,即当期货合约临近到期日时,两者价格的差异接近于零,否则就有套利的机会,因而,在到期日前,期货和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在相关的两个市场中,反向操作,必然有相互冲销的效果。
二、套期保值的方法1、生产者的卖期保值:不论是向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的农民,还是向市场提供铜、锡、铅、石油等基础原材料的企业,作为社会商品的供应者,为了保证其已经生产出来准备提供给市场或尚在生产过程中将来要向市场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经济利润,以防止正式出售时价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损失,可采用卖期保值的交易方式来减小价格风险,即在期货市场以卖主的身份售出数量相等的期货作为保值手段。
2、经营者卖期保值:对于经营者来说,他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商品收购后尚未转售出去时,商品价格下跌,这将会使他的经营利润减少甚至发生亏损。
为回避此类市场风险,经营者可采用卖期保值方式来进行价格保险。
3、加工者的综合套期保值:对于加工者来说,市场风险来自买和卖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期保值原理]
基本思想:建立一个股票和空头看涨期权的组合,使得无论股价上行还是下行,该组合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相同,实现风险对冲。
该组合“补进”H股股票,“抛出”1股以该股票为标的的看涨期权。
(非常类似与“抛补看涨期权”,后者补进1股股票,抛出1股看涨期权)
假设:已知现行股价S0,并且股价只有上行或下行的两种可能,各自的上行或下行的百分比已知。
以该股票为标的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为X。
推导:我们的目标是推导关键量H。
根据套期保值原理的基本思想,我们假设购入H股股票,并且同时抛出1股以该股票为标的的空头看涨期权,要使得股票和期权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无论股价上行或下行均相等。
所以,我们需要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时组合的现金净流量,再令两者相等。
股价上行时,已知股价上行百分比可知股价上行乘数u(=1+股价上行百分比),上行时股价S u=S0*u,很容易计算股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H*S u,此时期权的执行净收入(到期日价值)为-C u=-Max{S u-X,0}。
(分析空头看涨期权的执行净收入以分析多头看涨期权为基础,再根据空头与多头零和博弈的特性,加负号即可)
由此,股价上行时,对冲的现金净流量=H*S u+(-C u);同理可知,股价下行时,对冲的现金净流量=H*S d+(-Cd)。
令两者相等,有:
H*S u+(-C u)=H*S d+(-C d)
整理得,H=(C u-C d)/(S u-S d),这就是我们拟建立的对冲中的股票股数,实现风险对冲。
[复制原理]
基本思想:建立一个股票和借款的组合,以模拟以该股票为标的的多头看涨期权。
使得无论股价上行还是下行,该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布与期权相同,借以组合的投资成本作为看涨期权的价值。
该组合需要借入一定数额的借款(暂设为M),并买入H股股票(期权的标的)。
假设:已知现行股价S0,并且股价只有上行或下行的两种可能,各自的上行或下行的百分比已知。
以该股票为标的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为X。
无风险利率为r(为使讨论简单化,
假设r为从现行时点开始到期权到期日止的实际利率。
实际在做题时,要将题干给定的借款名义利率折算为期权持有期间的实际利率)。
推导:我们的目标是确定关键量H和借款数额M,以此为基础计算组合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而确定期权的价值。
根据复制原理的基本思想,我们假设购入H股股票,借入M数额借款,要使得无论股价上行或下行,股票和借款的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布与持有1股以该股票为标的多头看涨期权相同。
所以,我们需要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时组合和期权的现金流量,再令两者相等。
股价上行时,已知股价上行百分比可知股价上行乘数u,上行时股价S u=S0*u,很容易计算股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H*S u,此时需要偿还的借款本金及利息为M*(1+r),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H*S u-M*(1+r)。
股价上行时,该看涨期权的执行净收入(到期日价值)C u=Max{S u-X,0}。
令 H*S u-M*(1+r)=Max{S u-X,0} ①
股价下行时,已知股价下行百分比可知股价上行乘数d,上行时股价S d=S0*d,很容易计算股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H*S d,此时需要偿还的借款本金及利息为M*(1+r),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H*S d-M*(1+r)。
股价下行时,该看涨期权的执行净收入(到期日价值)C d=Max{S d-X,0}。
令 H*S d-M*(1+r)=Max{S d-X,0} ②
上述的①和②,其实只有两个未知量H和M,解二元一次方程即可。
得到H和M后,我们有组合的初始投资成本=H*S0-M,即该看涨期权的价值C0。
小结:上面的讨论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不然。
在复制原理中,若将①和②两式相减,可以把M*(1+r)抵消,整理可得H=(C u-C d)/(S u-S d),从复制原理中得到了套期保值原理的要求。
也就是说,若H股股票和M借款的组合满足复制原理的,使得该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布与持有1股以该股票为标的的“多头看涨期权”相同,则有一个有趣的结论,以这个比例H的股票与1股以该股票为标的的“空头看涨期权”组成的组合,恰满足套期保值原理,能够实现风险的完全对冲,这就是两个原理的联系。
但是需要区分,在复制原理中,我们将H股股票与M借款作为组合,使其与1股“多头看涨期权”的现金流量分布相同;而在套期保值原理中,我们将H股股票与1股“空头看涨期权”作为组合,使其无论股价上行还是下行,两种情况的现金净流量相同。
[风险中性原理]
基本思想:如果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中性,那么他们不需要额外的风险补偿,根据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风险附加率,有风险中性原理下,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理解:在风险中性原理下,有
期望报酬率=上行概率*上行收益率+下行概率*下行收益率
如果不派发股利,股利收益率为0,则股票的总报酬率只剩下资本利得收益率,数值上即等于股价变动的百分比,以此对上式替代,有
期望报酬率=上行概率*股价上行百分比+下行概率*股价下行百分比
需要注意的是,上式是在“不派发股利”的假设下才成立的;此外,在使用上式时,“股价下行百分比”要与“下行收益率”的符号一致,如果下行收益率已经变为亏损,则上式的“股价下行百分比”要使用“负数”。
根据风险中性原理,我们只需要知道期权的到期日(或执行日)的价值,就可以通过无风险利率折现为现值,即期权的价值(现值)。
期望报酬率=无风险利率=上行概率*股价上行百分比+下行概率*股价下行百分比①
上行概率+下行概率=1 ②
期权的到期日价值=C u*上行概率+C d*下行概率③
由①和②可解得上行概率和下行概率,再代入③即得到期权的到期日价值。
期权的现值=期权的到期日价值/(1+无风险利率)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上式的无风险利率是与期权的持有期间相同的实际利率)
小结:如果满足风险中性原理的假设,且满足不派发股利的条件,我们计算期权价值的过程相比复制原理会简单许多。
我们仅仅根据现行股价、股价上行百分比、下行百分比、期权的执行价格和无风险利率,无需建立组合或对冲,即可求得期权的现值,但切记这个方法需要满足风险中性和不派发股利。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
假定欧式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有相同的执行价格和到期日,则有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
看涨期权价格C - 看跌期权价格P = 标的资产价格S - 执行价格现值PV(X)
推导:该公式可以通过建立两个适当的组合,如果这两个组合随股价的变动,其现金流量的分布相同,则可以根据复制原理,有两者的投资成本相同。
I)购买1股股票+1股以该股票为标的的“多头看跌期权”
这其实就是保护性看跌期权。
当S T≤X时,股票收入=S T;“多头看跌期权”的执行净收入=X-S T。
组合的现金流量=S T+X-S T=X。
当S T>X时,股票收入=S T;“多头看跌期权”的执行净收入(到期日价值)=0,组合的现金流量=S T。
II)1股以上面的股票为标的的“多头看涨期权”+购买PV(X)数额的国债
国债为安全资产,因此它的到期收入(终值)恒定,为X。
当S T≤X时,“多头看涨期权”的执行净收入(到期日价值)=0;PV(X)的国债到期收入=X。
组合的现金流量=X。
当S T>X时,“多头看涨期权”的执行净收入=S T-X;PV(X)的国债到期收入=X。
组合的现金流量=S T-X+X=S T。
根据I)、II),无论股价S T≤X还是S T>X,两个组合的收入分布相同。
则根据复制原理,两个组合的投资成本亦相同,则有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得证:
看涨期权价格C - 看跌期权价格P = 标的资产价格S - 执行价格现值PV(X)
小结:①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的前提是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有相同的执行价格和到期日;
②原本PV(X)是要使用连续复利现值的(就像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中那样),但按照教材列示的例题,其直接使用了年复利利率;
③计算PV(X)的无风险利率要与期权的到期日在时间上对应。
套利( arbitrage): ,广义的套利在金融工程的定义中是指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组合建立一种投资组合,建立该组合时不需要成本,而且将来可以产生非负的收益。
投资组合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同种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
在市场实践中,套利一词有着与定义不同的含义。
实际中,套利意味着有风险的头寸,它是一个也许会带来损失,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性会带来收益的头寸。
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又译作“认同作用”、“表同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例如,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体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没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认同作用被看作既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一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