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审核技巧

合集下载

最新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压力容器)现场审核审核技巧

最新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压力容器)现场审核审核技巧

1 鉴定评审工作的准备
1.3 试制产品的代表性 1.3.1 提供目的 通过产品的实际生产,验证质量保证体系的实 施,资源条件的适应性,提供评审工作的各种 见证资料 1.3.2 代表性 按照评审要求,提供与受理相适应的产品成品 和半成品(种类、类别、品种、级别) -成品产品的所有资料完整,半成品资料完成已 经形成的部分 -审查可以结合现场评审查证、追踪进行
(13)管理评审、不合格品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 (用户、监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意见)等质 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记录 (14)评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根据评审要求)
1 鉴定评审工作的准备 1.1 申请资料的审查 1.1.2 现场提交的资料
1.1.2.2 审查目的和方法 (1)了解申请单位的情况 包括基本情况、法定资格、许可状况和生产情 况(换证申请) -重点是法定资格和对持证期间生产量
1.1 申请资料的审查
1.1.2 现场提交的资料 1.1.2.1 资料要求
(6)工程技术人员、作业人员明细表、任命书、聘 用合同及其相关证明 (7)设备、工装、仪器、器具、检验与试验装置台 账 (8)检验与试验装置、仪器、器具的检定、校验台 账及其记录、报告
1 鉴定评审工作的准备 1.1 申请资料的审查 1.1.2 现场提交的资料 1.1.2.1 资料要求
1 鉴定评审工作的准备
1.5 鉴定评审提纲和计划 可总称为鉴定评审计划(大纲、指南) 1.5.1 提纲内容 除目的、范围、程序、受理等一般内容外,重 点包括: (1)约请单位的基本情况 受理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资格、规模、持 证情况,联系人(电话) (2)受理项目 -许可项目,产品的种类、类别、品种、级别 -设计文件鉴定与型式试验机构(需要时) -受理机构、受理日期,鉴定评审类别

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

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

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一、体系内审流程内部审核是企业内部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一种方法,主要目的是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以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以下是体系内审的流程。

1.1 筹备阶段在筹备阶段,内审员需要与管理代表、公司领导进行面谈,明确内审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内审计划和安排,确定内审范围、对象、主题等,并编制内审通知书。

1.2 实施阶段内审员需要对体系文件以及相关记录进行审查,通过抽查等方式来进行现场审核,以确保公司体系的符合性。

这个阶段,内审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初步收集信息在现场审核的过程中,内审员需要对公司文件和记录进行初步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体系系统的缺陷。

•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在实际工作中,内审员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观察和了解,了解员工的实际操作流程和培训情况。

•进行事实调查内审员需要对管理代表的陈述和文件和记录进行核实和比对,确保公司的记录真实准确。

1.3 总结阶段在审核结束后,内审员需要编制内审报告。

内审报告需要包含公司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推荐改进方案,以及如何支持公司管理团队继续改进管理体系。

二、现场审核技巧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通过对文件和记录的审查和实践操作的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以下是现场审核应该掌握的技巧:2.1 了解职位和交付文件内审员需要在进入现场之前了解所要见的员工的职位和公司的文件记录,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审核的参考和依据。

2.2 制定审核计划在现场审核之前,内审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时间、内容、流程等,并准备好相应的审核问题清单,以便深入了解现场情况。

2.3 善于观察内审员需要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举止、监测员工的实践操作以及现场的设施等形式,找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2.4 了解员工的工作流程内审员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流程,使得他们进入角色,分析员工的操作和做法,使用合适的技巧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生产现场审核的途径和技巧

生产现场审核的途径和技巧

生产现场审核的途径和方法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SOYES收集点击数:2364 更新时间:2006-9-17 0:11:42 ISO 9000族标准提倡以过程方法的应用展开有效的审核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和产生增值的效果。

因此.讲究现场审核的途径和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构成了有效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弓l起充分重视。

一、审核过程的基本思路一名优秀的审核人员。

完全可以脱离检查表而毫无遗漏地获得所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信息。

这不是由于审核员将标准条款背得滚瓜烂熟,而是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审核思路,以PDCA为指南,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查的结果。

审核过程由若干子过程组成,每个子过程都可以通过以下8个方面的询问,了解过程实施的有效性并判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业绩与成效。

一般按以下顺序逐一提出相关问题,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1.了解审核过程的目的,充分掌握审核过程能否产生增值的效果和对整个体系的影响程度。

2.为了达到目的,所要求的输人内容是否得到明确,输人的要求是否合理和完整。

3.实现过程所需的能力是否具备.必需的资源是否已配置。

4.是否对过程的运作、控制、持久管理作出了规定,执行的情况是否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5.对输出的要求是否作出了定义,定义的要求是否与目的相符。

6.在过程实现中明确了哪些记录要求,哪些记录必须收集和保持,是否已按要求执行。

7.过程应如何测量和监视,有关人员是否知道测量和监视的要求。

8.是否已达到过程有效性的目的,有哪些证据可以证实。

上述调查途径,是实现增值审核过程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些提问能充分了解标准相关条款在贯彻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和实施效果,从而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二、现场审核的调查要点审核计划的日程安排,一般都依据质量手册中“管理职责分配表”所列的标准条款,将主要责任部门列为该条款的审核对象,而生产和服务现场则往往无主要责任或归口的条款要求。

因此,认证机构一般都明确规定以“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和“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为主线进行现场审核。

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

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

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一、体系内审流程1. 内审计划制定内审计划是内审工作的基础之一,负责制定内审计划的是内审组长。

内审计划应根据组织的情况和要求,并结合内审的目的、范围和期限等,明确内审活动的内容和步骤。

2. 内审准备内审准备工作是指对实际内审工作的支持,包括审核人员的选派和培训、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记录和数据等。

3. 内审实施内审实施是指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工作,包括履行审核职责、收集和分析内审证据,评估内审对象的符合性等。

4. 内审报告编制和报送内审报告是指在内审结束后,内审组织应编制、审核、批准和通报的文件,报告编制应符合内审标准和要求,包括内审目的、内审范围、内审证据、结果、结论、建议等。

5. 跟踪审查和审核后事项内审组织应跟踪审核后事项,以便确认内审报告的有效性,并确保被审单位已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二、内审现场审核技巧1. 确定审核主题和目的内审过程的核心是确定审核主题和目的,可以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历史和业务流程加以实现。

2. 审核准备审核准备包括:撰写审核节目、准备审核记录和文件、确认审核计划和时间表,以及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和关注点。

3. 现场审计现场审核是内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核心内容包括:现场采集信息、透彻分析审查证据、评估风险,以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关注问题及提出建议在审核过程中,审计者应关注重要的问题和风险点,并根据审计调查、证据和评估,提出具体的健全化和改进建议。

5. 内审报告编制和反馈意见内审报告作为内审的总结和结论,应纳入清单,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内审最为重要的部分。

内审报告生成后,还应及时反馈给内审组长和被审单位,以及上级管理人员和内审委员会。

审核员的审核技巧

审核员的审核技巧

审核员的审核技巧一、基本的审核技巧审核员在审核工作中可采用许多工作方法,即审核技巧。

这种审核技巧往往是审核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各人有各人的技巧,从而形成了各人的风格。

审核员在审核工作中,尤其是现场审核中主要的手段是看、问、听和分析。

审核员用来作分析判断的基础是各种信息,而信息是通过看、问、听而得来的。

因此,可能从这几方面来总结审核技巧中最常用的一些经验。

(一)样本的抽取和查看对受审核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不可能检查受审核方在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每一项质量活动和每一份文件。

因此审核只能对某些方面、某些活动进行检查,所以审核的抽样检查。

审核员和受审核方都必须清楚这种检查方法。

既然审核是一种抽样检查,因而审核的范围和内容是有限的。

在现场检查中,符合的和不符合的都可能会发现或遗漏。

但抽样检查应尽可能地具有代表性,以便检查后能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断结论。

1、查关键的少数2、注意易出问题的环节3、注意观察易被遗忘的角落(二)面谈1、少说多听审核员在现场的时间有限,需采集的信息量很大;信息只能通过看、问、听获提,不能从讲话中获得。

因此只有少讲才能多收集信息。

审核员只要自己没有表现欲,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不主动讲话的。

但被邀请讲话的情况则屡见不鲜。

(1)不作咨询(2)不作裁判(3)不重复阐述总之,审核员应努力避免多讲,才能多看、多听、多问。

2、向质量活动的直接责任者提问3、在寻求答案的部门正确提问审核员必须时该记住:你的任务是在寻找与质量体系要求不相符的客观证据。

4、封闭问题和开启式问题相结合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启式两种。

前者可用“是”、“否”、“有”、“无”等简短的词来回答,后者则需要对方作较详细的说明或解释。

封闭式的问题可以得出明确无误的答案,但信息量很少。

开启式的问题可以引出较多的信息,有助于调查的深入,但花费时间较多。

两者要合理结合,不可偏废。

5、提问与取证相结合6、礼貌地听取对方的谈话(三)证实审核应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得出审核结果。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随着新技术、新的管理理论和新标准的涌现,内审员这个职业(岗位)需要进行不断的充电,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在专业方面持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持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跟上内审员职业发展的需求。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呢?优秀内审员应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1. 面谈面谈是现场审核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通过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及各部门领导面谈,可以确认其对各自职责的理解和职责的落实情况;与现场员工的交谈可以判断他们对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要求的了解程度和执行情况,从而判断体系的实施情况。

这里要注意:有时对于交谈所得到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数据的一些信息,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支持信息予以核实,例如通过查阅记录、现场观察来核实面谈所得到的信息,以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2. 查阅文件与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查阅文件和记录是现场审核中必须采用的方法,通过文件和记录可以了解体系的要求,可以追溯体系的发展及运行状况,审核中需查阅的主要记录包括: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记录、供应商评价记录、培训记录、协商与沟通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监测与测量记录、不符合、纠正措施记录、内审记录以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由于组织的同一类记录往往很多,不可能一一核查。

审核员要善于从中选取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核。

3. 现场观察审核员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应是最真实的,所以审核员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现场观察的方法可用于判断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这也要求审核员事先熟悉文件对现场的各项主要要求。

同时,也不应拘泥于文件的要求,应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现场观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判断有无重要的'生产过程被遗漏,要做好这一点,审核员就必须掌握有关的质量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优秀内审员应掌握的审核技巧1. 要善于提问如果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基本上是按检查表组织提问,则应做到自然、合理,切忌生搬硬套。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及评审技巧与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及评审技巧与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及评审技巧与方法1、现场审核的基本技巧。

审核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沟通过程,而且是一个正式的双向沟通过程。

掌握沟通技巧,是对审核员的基本要求。

充分、流畅的沟通是审核成功的关键之一。

(1)、面谈技巧。

一次成功的面谈,有利于建立融洽关系,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争取受审核方人员的合作,有助于查明情况,获取需要的客观证据。

在面谈时审核员应掌握的技巧有:a.得当的提问;b.要少说,要多听;c.保持融洽的关系;d.选择适当的面谈对象。

(2)、提问技巧。

提问是审核中运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

采用正确的提问方式,这是审核员基本的沟通技巧。

按提问结果分成三类:a.开放式提问。

以能得到较广泛的回答为目的的提问方式。

“怎么样?”“什么?”这样的问式为开放式提问;b.封闭式提问。

可以用“是”、“不是”或一两个字就能回答的提问方式。

审核员除必要时应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往往会使面谈对象情绪紧张,有些问题也很难回答,实际中的许多情况是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定论的;c.思考式提问。

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的提问方式。

问式常有:“为什么?请告诉我……”。

总之提问方式有许多种,不管哪种方式,重要的是审核员的提问必须观点和目的明确,时机适当;必须表述准确、清楚、层次分明,依次递进,一个老练的审核员的提问方式常常在表面看来是随机的,但他总是能在当时场景中找到最适当的提问方式,并得到理想的答案。

2、不合格项的判断技巧。

现场审核时,审核员要经常及时地对所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和形成的审核发现进行符合性判断。

如何正确判断,除深刻理解标准要求外,还需掌握一些技巧。

(1)、能细则细,不能细则粗;对上的则细,对不上的则粗原则。

(2)、最贴近原则。

在标准中找不到完全能“对号入座”条款时就判最为接近的条款。

(3)、最有效原则。

当存在多种判断时按最有利改进或改进最易见效的条款处判。

(4)、最关键原则。

当同时存在多个问题时,应寻找关键词或关键客观证据或关键问题进行判断。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过程中的沟通技巧摘要: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审核员所进行的大部分现场审核工作都是与受审核方沟通的过程。

由于体系现场审核是审核员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审核工作,因此选择合适而高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收集所需信息,是决定审核员能否在计划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审核任务的关键因素。

一般情况下,体系审核主要有人员访谈、查阅资料和现场验证等方式,人员访谈是现场审核过程中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审核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发现的往往是一些表面问题,不容易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甚至不可能在有限的审核时间内完成审核任务,因此审核中沟通的效果决定着审核工作的成败。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沟通技巧;引言质量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需要严格做好质量防控工作,做好监督策略的制定,及时发展企业管理中的风险,将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

企业所处竞争环境较为激烈,而质量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使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市场,提高质量管理措施的合理性,所以,对企业实施常态化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1质量体系内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一般是由质量部门以企业名义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并与企业的运作模式相适应,两次内审的时间间隔通常不超过12个月。

在审核方式上,企业大多采用集中式审核,即集中在某一固定时间段内完成所有审核安排。

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庞大,受限于审核员队伍,采用滚动式审核,即分为多次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段对产品、过程、区域(部门)开展审核。

内审是一个抽样调查的过程,抽样是审核的基本方法,由于抽样的局限性,企业内审结束后,除组织问题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外,还要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在其他可能发生的区域(部门)进行举一反三,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改进。

企业实体化改革后,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和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审核的范围规模扩大,企业及各实体化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取证需求及计划各不相同,质量管理体系在组织机构的横向和纵向层次复杂,整合后的部门质S管理体系亦需承接企业质M管理体系的要求分解和向下延伸,考虑内审的深度、力度及审核时间、审核员等要求的限制,传统从企业层面实施集中式或滚动式审核已不再适用当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多种渠道加以验证;
– 从比较合适的角度分析理解对方的回答;
– 要有职业敏感性,善于从中捕获蛛丝马迹, 顺藤摸瓜。
2002年8月14日
第14页共14页
验证技巧(二)
验证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有没有?不要因为回答圆满就止步,还 要看事实;
做没做?不能因为计划做得好就认为符 合要求,还要判断实际是否做了。
做得怎样? 勤作15页共14页
第7页共14页
开放式提问的类型
带主题的问题—什么是如何做的? 扩展性的问题—为什么、如何、怎样? 讨论性的问题—说出个人见解 调查性的问题—觉得怎样、有什么想法? 重复性的问题—得到明确答案 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则。。 验证性的问题—请拿出证据,在哪儿?
2002年8月14日
第8页共14页
2002年8月14日
第6页共14页
提问技巧(二)
提问的方式(按问题回答结果分类)
– 开放式提问:以能得到较广泛的回答为目 的的提问方式;
– 封闭式提问:可以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 问题,此方式容易使对方紧张;
– 澄清式提问:可获得更多的专门信息或确 认已获的信息,带主观导向,不能经常用。
2002年8月14日
现场审核技巧
沟通技巧
审核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沟通过程,而且 是一个正式的双向沟通过程。掌握沟通 技巧,是对审核员的基本要求。充分、 流畅的沟通是审核成功的关键之一。
2002年8月14日
第2页共14页
面谈技巧(一)
提问得当 说要少,听要多 保持融洽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面谈对象 始终保持礼貌、友善的态度
2002年8月14日
第12页共14页
聆听技巧(三)
持平等、真诚的态度 专注、认真地听 有耐心并及时反馈 尽可能不要作出不恰当反应
2002年8月14日
第13页共14页
验证技巧(一)
审核员答到对方回答后,需要辨别真伪, 所以进行分析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 将对方的回答与环境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考 虑分析;
面谈的结果应予以归纳,并在适当时予 以验证;
提问方式可以多样,但应避免引导式; 对接受面谈的人员的合作与参与应表示
感谢。
2002年8月14日
第5页共14页
提问技巧(一)
提问是审核中运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 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问,这是审核员基本 的沟通技巧。
提问的目的:获取审核所需的信息,掌 握审核主动权,保证审核计划按期进行。
2002年8月14日
第3页共14页
面谈技巧(二)
选择不同层次和职能的人员予以面谈, 尤其是活动或任务的执行人员;
面谈应尽量在接受面谈人员的正式工作 现场进行;
避免对方感到紧张 面谈的理由和所做的笔记予以说明; 可以先由对方介绍其工作内容;
2002年8月14日
第4页共14页
面谈技巧(三)
提问技巧(三)
按检查内容可分为二类
– 按审核检查表提问 – 根据审核进展情况提问
2002年8月14日
第9页共14页
提问技巧(四)
注意事项:
– 考虑被问者的背景; – 观察神态表情; – 适时表示谢意; – 努力理解回答; – 不能建议或暗示某种答案; – 不要说有情绪的话; – 不要连珠炮式地发问
2002年8月14日
第10页共14页
聆听技巧(一)
学会聆听对审核员来说非常重要。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聆听的时间可能会
达到总时间的80%,谦虚和认真的聆听 态度有助于形成融洽气氛和获取有价值 的信息,有助于得出客观的审核发现。
2002年8月14日
第11页共14页
聆听技巧(二)
少讲多听 不怕沉默 排除干扰 多问开放性问题 多鼓励讲话者 善意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