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在线练习3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3【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3【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3【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1分)A:《诗经》B:《山海经》C:《中国民歌》D:《笑林》2、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的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是()(1分)A:生活谚语B:风土谚语C:农业谚语D:时政谚语3、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1分)A:周作人B:袁宏道C:朱自清D:黄遵宪4、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泰勒C:沃·爱德哈德D:维柯5、为今天的人们传授《江格尔》部数最多的卓有贡献的新疆籍江格尔奇是()(1分)A:勒俄B:玛玛依C:朱乃D:玛纳斯6、清代大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1分)A:“天籁”B:“不吐不快的时候的产物”C:“情真”D:“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7、神话至今仍然在一些民族、地区作为口头文学而存活着,学术界把这些仍然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1分)A:“口头神话”B:“活态神话”C:“口头文本”D:“活态文本”8、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他们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做()(1分)A:脚本B:话本C:剧本D:传奇9、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1分)A:夸父追日B:后羿射日C:女娲用黄土造人D:共工怒触不周山10、张三丰的传说属于()(1分)A: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B:文人的传说C:神医的传说D: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民间谜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2分)A:谐音法B:妙悟法C:象征法D:蝉联法E:拟人法12、民间故事的类别有()(2分)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传说D:民间笑话E:民间寓言13、我国流传的魔法故事中比较典型的形象有()(2分)A:老虎妈子B:龙公主C:蛤蟆儿子D:蛇郎E:猴精14、民间叙事长诗的特征有()(2分)A:人民群众集体创作B:口头流传C: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D:第一人称叙事E:注重人物刻画15、迁徙史诗的主要特征有()(2分)A: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B: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C: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D:以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E: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挪亚方舟”神话属于惩恶扬善式的洪水再生神话.(2分) A:正确B:错误17、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2分)A:正确B:错误18、民间小戏属于代言体.(2分)A:正确B:错误19、“AT分类法”的提出者是马林诺夫斯基.(2分)A:正确B:错误20、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生活故事约占一半.(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民间传说(4分)22、史事传说(4分)23、英雄史诗(4分)24、《故事海》(4分)25、民间说唱(4分)26、民间故事传承人具有哪些特征?(5分)27、民间笑话的特征有哪些?(5分)28、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规则有哪些?(5分)29、简述箭垛式人物形象及其具有的特征.(5分)30、简述口头程式理论,分析其理论内容及影响.(10分)3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民间传说的价值.(10分)3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作家文学融入民间文学作品的方式及其意义.(10分)17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答案:D解析: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笑林》.2、【考点】时政谚语答案:D解析:时政谚语是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的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3、【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A解析:提出谜语“体物人微,情思奇巧“的是周作人.4、【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D解析:18世纪,维柯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5、【考点】第二节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答案:C解析:朱乃是一位为今天的人们传授《江格尔》部数最多的卓有贡献的江格尔奇,曾多次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文化厅、文联等部门的表彰.6、【考点】情意真切,袒露心声答案:A解析:清代大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天籁”7、【考点】第一节神话的界定与分类答案:B解析:神话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和文学体裁,兴盛于各个民族的远古时代,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长久流传、演变,至今仍然在一些民族、一些地区中作为口头文学而存活着.学术界把这些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8、【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答案:B解析: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说话“.他们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9、【考点】人类起源神话答案:C解析: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女娲用黄土造人.10、【考点】人物传说答案:D解析:张三丰的传说属于人物传说中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ADE解析:民间谜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法、蝉联法和谐音法.12、【主考点】幻想故事【副考点1】生活故事【副考点2】民间笑话答案:ABDE解析:民间故事的类别有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13、【考点】幻想故事答案:ABCDE解析:魔法故事也叫变形故事,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愿望的故事.典型的形象有老虎妈子,猴精,画中女、田螺姑娘、龙公主、狐狸媳妇,蛇郎,蛤蟆儿子,枣核儿.14、【考点】第一节民间长诗界说答案:ABCE解析: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15、【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ABC解析:迁徙史诗的主要特征有: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以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迁徙史诗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答案:选项A.多数的洪水再生神话属于惩恶扬善式的,正如“挪亚方舟”神话一样.17、【考点】第一节民间长诗界说答案:选项A.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18、【考点】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答案:选项A.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19、【考点】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答案:选项B.“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20、【考点】幻想故事答案:选项B.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民间传说的界定答案: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22、【考点】史事传说答案:史事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侧重点在于记事.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23、【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1)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2)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24、【考点】和《佛本生故事》答案:(1)是写于11世纪的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之一,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2)《故事海》采用印度传统的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以世俗故事为主,充分反映了印度商业发达时代的商人和市民意识.25、【考点】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答案:(1)是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2)也称“曲艺”,和“民间曲艺”.26、【考点】传承特征答案:(1)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2)讲述活动有较大的影响.(3)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4)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5)有自己的传承线路.27、【考点】民间笑话答案:(1)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2)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3)画龙点睛地凸显民众的智慧和才干.(4)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5)篇幅短小.28、【主考点】明确任务,有的放矢【副考点1】抓住机会,创造环境【副考点2】尊重讲唱者,融洽感情答案:(1)明确任务,有的放矢.(2)抓住机会,创造环境.(3)尊重讲唱者,融洽感情.(4)运用现代设备,确保科学记录.29、【考点】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30、【考点】关于口头程式理论答案:(1)口头程式理论是帕里一洛德提出的.(2)口头程式理论以史诗为对象,细致讨论了口头传唱史诗的规律,认为口头程式对于史诗创作和传承具有突出价值.(3)在口头史诗中,学习通过口头——听觉来完成,作品在口头现场创编中完成,并通过口头—听觉渠道即时完成传播,这几个方面是彼此交融的,构成了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4)从这个意义上说.歌手同时是表演者、创作者和诗人,是一身而兼数职的,由此还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艺术传统.(5)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影响了以理查德·鲍曼为代表的表演理论.31、【考点】第三节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答案:(1)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客观实在物为中心构建的民间传说,寄寓着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是他们历史观点、历史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人们常将民间传说称为“口传的历史”.(2)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作为民众生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不仅以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而且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具有实用功能.(3)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4)结合作品分析.32、【考点】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答案:(1)在民间文学的发展中,或为生动地描绘人物,或为活跃叙事,或为铺张叙事、结构情节,作家文学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融入民间文学作品或其艺术手法.(2)直接嵌入,作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纳入作家的叙事之中.在叙事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或形成文体的某种特色,作家往往会有意识地插入民间文学的整个作品或某个片段.如《红楼梦》.(3)题材利用:解构与结构.如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就利用了民间文学的神话题材,既有解构又有重新结构.(4)原型的借用与再造:小说的人物与叙事模式.民间文学作为古老的叙事传统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和人物类型,熟悉民间文学的作家们在营造叙事结构.塑造主人公时往往在不自觉中运用这些“原型”.如《三国演义》.(5)结合作品分析.。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6【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6【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1分)A:特指的B:泛指的C:固定的D:指定的2、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1分)A:前秦时代B:两汉时代C:三国时代D:唐宋时代3、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1分)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4、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1分)A:人类起源神话B:宇宙起源神话C:洪水再生神话D:文化文明神话5、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1分)A:《淮南子》B:《抱朴子》C:《左传》D:《山海经》6、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1分)A:《乐府诗集》B:《诗经》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D:《楚辞》7、“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1分)A:字迷B:事谜C:物谜D:动作迷8、《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1分)A:“谚,俗所传言也”B:“谚,俗语也”C:“谚,俗言也”D:“俚语曰谚”9、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1分) A:民间传说B:民间小戏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富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1分)A:信天游B:花儿C:四句头D:爬山调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民间传说的特征有()(2分)A:可信性的内容B:传奇性的情节C:箭垛式人物形象D:意境优美生动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2、民间小戏的系统主要包括()(2分)A:花灯戏系统B:花鼓戏系统C:采茶戏系统D:秧歌戏系统E:道情戏系统13、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代表性歌圩活动有()(2分)A:瑶族的“盘王节”B:布依族的“月亮歌”C:京族的“唱哼节”D: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E:彝族的“跳弓节”14、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特点有()(2分)A:具有表现场景的自然属性B: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C: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D:与空间紧密联系E: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15、迁徙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2分)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C:以迁徙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朱自清.(2分)A:正确B:错误17、19世纪编写而成的展现芬兰人民生活风尚画卷的史诗是《卡勒瓦拉》.(2分) A:正确B:错误18、能讲一千余则故事,蜚声辽河两岸的辽宁籍民间故事传承人是谭振山.(2分) A:正确B:错误19、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的《罗摩衍那》.(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说唱的语言朴素易懂,具有轻便性的特点.(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仙话(4分)22、田野作业(4分)23、表演情境(4分)24、民间小戏(4分)25、民间寓言(4分)26、民间抒情长诗的特点有哪些?(5分)27、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对民间文学有哪些影响?(5分)28、人物传说的特点有哪些?(5分)29、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30、神话的文化史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31、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哪里?(10分)32、什么是歌谣?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民间歌谣的特征.(10分)16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艺术特征答案:B解析: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之一,即是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2、【主考点】民间笑话【副考点1】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副考点2】民间故事的界定答案:C解析:《笑林》出现在三国时代.三国魏邯郸淳撰.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3、【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口头性制约.因为是集体的创作,必然要求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在形式上,也必然要求适合广大民众的艺术趣味.4、【考点】宇宙起源神话答案:B解析: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5、【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D解析:从古籍记载来看,以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为例,书中不仅提到许多不同的国民和族名,而且介绍了大量各地不同的神灵形象与祭祀方式,且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神话系统.6、【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答案:C解析:今天所能见到的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全部录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其中绝大多数归入“清商曲辞”.7、【考点】字谜答案:A解析: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文人字谜带有一定学究气,民间字谜多为常用字,谜面语言平白通俗.如:王大姐头带两朵花(美);一点一横长,一飘到南洋;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廟).8、【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D解析: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尚书·无逸》中说“俚语曰谚”.9、【考点】民间笑话答案:C解析: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我国民间笑话的主要类型:揭露与嘲讽笑话、讽刺与幽默笑话.10、【考点】花儿答案:B解析: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富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主考点】可信性的内容【副考点1】传奇性的情节【副考点2】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ABCE解析:民间传说的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2.传奇性的情节.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2、【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DE解析:民间小戏根据其流传情况和传统称谓分为六个系统:(1)花灯戏系统.(2)花鼓戏系统.(3)采茶戏系统.(4)秧歌戏系统.(5)道情戏系统.(6)道具戏系统.13、【考点】民间歌谣的传承答案:ACDE解析: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代表性歌圩活动有瑶族的“盘王节”、京族的“唱哼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彝族的“跳弓节”.14、【考点】时间答案:BCDE解析:传承人表演过程中共时态的自然时间.首先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其次,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不同文类、不同类型或主题的故事、歌谣,有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演时间,表演者和听众都会自觉的沿袭传统形成的习惯,否则便是不合时宜.甚至有时有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的产生影响.15、【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ABCD解析:迁徙史诗: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以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迁徙史诗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选项B.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周作人.17、【考点】芬兰史诗《卡勒瓦拉》答案:选项A.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具有鲜明的名族色彩和艺术特点,是19世纪编写而成的展现芬兰人民生活风尚画卷的史诗.18、【考点】传承特征答案:选项A.能讲一千余则故事,蜚声辽河两岸的辽宁籍民间故事传承人是谭振山.19、【主考点】巴比伦史诗【副考点】印度史诗答案:选项B.《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20、【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选项A.民间说唱的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第三节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2)内容较为复杂,既含有出世隐逸的消极思想,又包含积极进取精神,艺术表现手法奇特,想象别致.22、【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一种可操作性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2)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23、【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2)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4、【考点】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答案:(1)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2)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25、【考点】民间寓言答案:(1)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2)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26、【考点】民间抒情长诗答案:(1)以抒情为主,没有故事情节,只有中心事件,片段叙述描写是为了抒情.(2)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抒发情感.(3)一般结构比较松散.27、【考点】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答案:(1)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获得充沛的生命力.(2)由于遗忘和误传使作品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28、【考点】人物传说答案:(1)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2)包含民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民众普遍的价值判断.(3)融会讲述人的个人情感.29、【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答案:(1)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2)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3)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30、【考点】文化史价值答案:(1)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2)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展示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成果.(3)神话作为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的叩问和思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人类的类本质的独特方式.(4)还体现在对人类文化史上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5)还体现在它的现实意义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维护上.31、【考点】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答案:(1)首先体现在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2)口语化的民间文学自由述说,不拘一格,而书面的民间文学往往用语规范,因而不自觉地改变了民间文学的语体特征.(3)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4)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5)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歪曲.32、【主考点】歌谣的界定【副考点】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答案:(1)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组成.(2)情真意切,袒露心声.(3)格调优美,形式多样.(4)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维柯C:汤姆斯D:丁乃通2、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1分)A:芬兰的《卡勒瓦拉》B:法国的《罗兰之歌》C:古希腊的《伊利亚特》D: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3、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产生于()(1分)A:神话B:民歌C:传说D:歌圩4、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1分)A:《诗经》B:《山海经》C:《中国民歌》D:《笑林》5、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1分)A:情景烘托,声情并茂B:以歌传言,以歌育子C:铺陈夸张,情感宣泄D:追求娱乐,形式多样6、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1分)A:洮岷花儿B:信天游C:河湟花儿D:爬山调7、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的是()(1分)A:阿尔奈B:阿尔伯特·贝茨·洛德C:汤姆斯D:理查德·鲍曼8、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1分)A:女娲黄土造人B:夸父追日C:创世纪D:后羿射日9、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分) A:189位B:166位C:146位D:119位10、狄仁杰的传说属于()(1分)A: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B:文人的传说C:清官的传说D: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2分)A:是文学的源头之一B: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C: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D: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E: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2分)A: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B:更好地揭示相关文化事象的不同特点C:有利于开展跨国、跨民族、跨学科的研究D: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E:找出不同国家民族间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民间说唱的特点有()(2分)A:叙述性强B:通过第一人称的身份讲故事C:叙述体的口头文学D:演唱简便、灵活E: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14、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2分)A:纳西族的《创世纪》B:彝族的《梅葛》C: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D:壮族的《布洛陀》E:苗族的《苗族古歌》15、目前为止,花鼓戏的代表曲目有()(2分)A: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B:湖北花鼓戏《卖棉纱》C: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D:陕西花鼓戏《送樱桃》E:皖南花鼓戏《绣荷包》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故事海》.(2分)A:正确B:错误17、被称为中国神话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03年蒋观云发表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2分)A:正确B:错误18、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2分)A:正确B:错误19、一般而言,谚语不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传说中提及的事物往往是虚构的.(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AT分类法”(4分)22、相声(4分)23、民间谚语(4分)24、“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4分)25、箭垛式人物形象(4分)26、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5分)27、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28、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5分)29、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上的特征有哪些?(5分)30、为什么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其实践意义是什么?(10分)31、什么是表演情境?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什么?(10分)32、阐述文化人类学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10分)1607-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B解析: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维柯.2、【考点】巴比伦史诗答案:D解析: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3、【考点】生活抒情长诗答案:D解析: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长达一万六千多行,从头至尾采用男女一问一答的形式.嘹歌产生于歌圩.4、【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答案:D解析: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笑林》5、【考点】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答案:B解析: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以歌传言,以歌育子6、【考点】花儿答案:C解析: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河湟花儿7、【考点】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答案:C解析:英国学者汤姆斯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8、【考点】人类起源神话答案:A解析: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女娲黄土造人 ,故选A.9、【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66位.10、【考点】人物传说答案:C解析:我国的人物传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帝王将相的传说.二是民族英雄的传说.三是清官的传说.四是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五是近代革命领袖的传说.六是文人的传说.七是工匠的传说.八是神医的传说.九是宗教人物的传说.狄仁杰的传说属于清官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文学审美价值答案:ABCE解析: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 而且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 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考点】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答案:ABCDE解析: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他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ACDE解析: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民间说唱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 表现在说唱的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14、【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ABCDE解析: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壮族的《布洛陀》、苗族的《苗族古歌》,故选ABCDE.15、【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解析:花鼓戏系统.代表性剧目有湖南《刘海砍樵》,湖北《卖棉纱》、《绣荷包》,皖南《凤阳花鼓》.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和《佛本生故事》答案:选项A.《故事海》、《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是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故事海》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17、【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选项A.1903年,清末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成为中国第一篇神话学论文.18、【考点】幻想故事答案:选项A.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19、【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选项B.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所以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0、【考点】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答案:选项B.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答案:(1)“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2)阿尔奈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文字写出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类编排,后人称为“AT分类法”.22、【考点】相声的定义和源流答案:相声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的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其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23、【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24、【考点】第二节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答案:(1)美国史学家约翰·迈尔斯·弗里和芬兰民俗学者劳里·航柯等将史诗文本的来源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口头文本、来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2)“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25、【考点】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民间传说塑造人物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26、【考点】民间说唱的源流答案:(1)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是民间说唱的最早萌芽.(2)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3)说唱艺术到宋代进入繁荣期,在“勾栏”和“瓦舍”等场所说唱艺术十分活跃.(4)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说唱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广大观众.(5)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民间说唱开始走向世界.27、【主考点】缘事而发的原生性【副考点1】天籁之音的率真性【副考点2】多元交融的复合性答案:(1)缘事而发的原生性.(2)天籁之音的率真性.(3)多元交融的复合性.28、【主考点】材料的搜集和参考书的利用【副考点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副考点2】培养优良学风答案:(1)要从古今中外文献中细心搜集材料,广泛利用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与参考书.(2)占用相关材料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中引申出科学结论.(3)培养优良学风.29、【主考点】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副考点1】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副考点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答案:(1)歌颂反抗斗争,指写爱情悲剧.(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30、【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民间文学必须使用国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2)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民间资料,使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建立在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上.(3)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相关的各种社会背景,进一步提高对民间文学的审美鉴赏力.(4)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采录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抢教某些濒临失传的宝贵的民间文学遗产,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5)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进一步深化或扩展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民间文学知识,增强对民间文学的实际感受力,为今后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1、【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这种理想的表演情境即所谓的“自然语境”,不为非惯常因素所干扰.(3)表演情境既具有即时性,也具有惯常性.(4)即时性表明传承人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表演事件,是人际互动的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5)惯常性表明在一个社区文化体系的表演语境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表演体系.32、【考点】文化人类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答案:(1)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试图根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分支,分别研究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2)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传入我国,并影响了我国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研究神话、民俗的一代学人,如茅盾.(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间口头文学研究中古有重要地位,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神话和故事,并将西方文化人类学融会贯通,开始呈现出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特色.(4)文化人类学的各种学派有关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原理,虽然有许多歧异,但从人类文化发展演进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人类文化、民族文化要素,并尊重不同文化形态的价值,这些方面却是一致的.(5)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坚持“田野调查”方法,特别适合于民间。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113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A.特指的B.泛指的C.固定的D.指定的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A.民间传说B.民间小戏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A.“谚,俗所传言也”B.“谚,俗语也”C.“谚,俗言也”D.“俚语曰谚”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A.字谜B.事谜C.物迷D.动作谜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A.前秦时代B.两汉时代C.三国时代D.唐宋时代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A.人类起源神话B.宇宙起源神话C.洪水再生神话D.文化文明神话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A.《淮南子》B.《抱朴子》C.《左传》D.《山海经》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A.《乐府诗集》B.《诗经》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D.《楚辞》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A.信天游B.花儿C.四句头D.爬山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A.可信性的内容B.传奇性的情节C.箭垛式人物形象D.意境忧美生动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3.民间小戏的系统主要包括A.花灯戏系统B.花鼓戏系统C.采茶戏系统D.秧歌戏系统E.道情戏系统14.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代表性歌圩活动有A.瑶族的“盘王节”B.布依族的“月亮歌”C.京族的“唱哼节”D.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E.彝族的“跳弓节”15.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特点有A.具有表现场景的自然属性B.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C.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D.与空间紧密联系E.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民间文学概论习题集打印版

民间文学概论习题集打印版

名词解释题1."三翻四抖"是相声艺人概括"包袱"的组织过程的传统术语."包袱"的组织要注意铺垫的严密性和抖落的突发性,常用的手法是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过去艺人通常这样组织"包袱",后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翻""一翻"即抖甚至随翻随抖的包袱增多.2.采茶戏主要流传于X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汲取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3.魔法故事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奇妙变化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在民间故事诸类型中,魔法故事传承历史最为悠久,艺术价值最高,会聚着许多声名卓著的经典类型.4.袍打书又称"大件袍打书""袍带书""长枪书",讲述历史上以攻伐征战事迹闻名民间的帝王,将领平定天下,抗击外侮的金戈铁马类故事,如《三国》,《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列国志》等.5.全面搜集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在内容上优劣兼收,新旧兼收,不能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糟粕而放弃它们;在形式上,要注意搜集同一种作品的不同异文,兼顾口头和书面的两种形式的作品;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不仅记录文本形式,而且注意采集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等.6.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它将民间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一般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和未分类的故事五大类,共有2500个类型。

7.地方风物传闻是关于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闻.这类传闻是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艺术性的解释,而不是讲述科学知识.故事收尾处归结到开头提出的事物上.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山川名胜传闻,物产传闻,动植物传闻.8.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时政歌实际就是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议论时政的民谣.9.《歌谣》周刊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X大学歌谣学运动的中心刊物和舆论阵地,也是中国民俗学史上的第一本刊物.1922年12月创刊,1925年6月停刊,共出97期,其内容有作品选录,学术研究,译述等,前期注重歌谣,后期扩大范围,民间文学的其他体裁如故事,传闻,唱本,谜语,谚语,歇后语等也多有涉及.10."三套集成"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工作,并编辑,出版上述三套丛书.随后这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盛大展开,现已取得显著成绩,"三套集成"正陆续出版.11.花儿花儿是流传在X,X,X局部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唱歌,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可分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12.山歌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主要流传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北方的信天游,花儿,爬山歌等也属于山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搜集记录民间文学的主要成绩.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先秦古籍中的歌谣资料很丰富,从古朴的《弹歌》《周易》"卦爻辞",到《诗经国风》和《楚辞》,有宝贵的上古民间谣谚和民歌;《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著作里有较多的神话资料;诸子散文里则运用,载录了大量的民间寓言.(2)两汉时期.这一时期最丰富和最有成绩的民间文学品种是乐府民歌,并有了乐府这种特意搜集民间歌谣俗曲并创制新歌乐的机构.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记录了很多民间故事,并有了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笑林》,魏国X淳所作.其次是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400多首,多清丽柔婉;北朝民歌存70多首,多刚健质朴.(4)唐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民间文学形式:民间词.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主要品种是说唱文学:变文,鼓子词,诸宫调,话本等.段成式《酉阳杂俎》等笔记体集子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另有唐代参军戏,宋代的民间杂剧和南戏.(5)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最有成绩的文学形式是元杂剧.出现了许多采录民歌民谣的集子,以冯梦龙《山歌》《桂枝儿》为代表.笑话广泛流传,有很多集子.2.简述相声的"包袱"的含义,制作要领和组织艺术."包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的笑料.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的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种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包袱"可分为两类:"肉里噱"和"外插花"."肉里噱"指构成相声根本内容和框架的"包袱"."外插花"指在相声骨干内容的根底上生发和插入的"包袱"."包袱"的内容要符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根本规律.不管怎样夸张,滑稽,荒谬,都要符合肯定的情理逻辑,不能不着边际地胡侃;但如平淡无奇也没有幽默效果,所以还要出人意料."包袱"的组织要注意铺垫的严密性和抖落的突发性."包袱"开始后都有一个稍长的铺垫过程,这个过程叫"铺平垫稳".铺垫好以后还要临时转移观众的注意力或视线,叫做"支"或"描包袱口".最后突然抖落"包袱",要干脆,利落,明确.整个组织过程常为"三翻四抖",即有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过去艺人通常这样组织"包袱",后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翻""一翻"即抖甚至随翻随抖的包袱增多.6.简述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指它的文艺属性和民俗文化属性.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言语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式样.文艺学包含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局部.民间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民间创作的特征,性质,流传,发生,开展的规律,研究口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与社会功能等.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局部.民俗包含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言语民俗四大局部.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研究民间文学,不能脱离民众的活动与民间文学产生的环境,要把民间文学作品放到民俗文化情境中,联系民众的生活进行立体性的考察.论述题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法与运作机制.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歇后语幽默效果的构成方法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感情释放型幽默,干预型幽默.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局部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局部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想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人的心理期待突然扑空,转而发笑,这是幽默构成的根本原理之一.歇后语的岔断型幽默就是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造成的.歇后语两局部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都有肯定的奇巧性,含蓄性. 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局部的奇异设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言语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幽默,是幽默构成的重要原理之一.乖讹型幽默就是这种原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当人们突然发觉,他所联想到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与某种观念之间缺少一致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乖讹感,这种乖讹感出乎意料,令人惊异,这种感受瞬间无以化解,就转化为笑.第三,干预型幽默.所谓干预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法,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预,造成违背人们一般经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系方法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以上是语义双关造成的干预型幽默,另一种干预型幽默是谐音双关造成的.谐音歇后语因多了一层谐音双关性干预关系,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第四,感情释放型幽默.指很多贬低,嘲笑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常压抑的感情巧妙释放,从而使人发笑.通过压抑的感情巧妙释放形成幽默,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构成原理.感情郁积的释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贬低,嘲笑别人,突然发觉自己的优越而发笑.二是通过解放某种禁忌,突然获得解禁的快感而发笑.这种风格粗俗的歇后语也有较大的数量.2,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既有显著的差异,又有紧密的联系.第一,二者的区别.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二者差异形成的根底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根本特征,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言语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而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直接表达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有肯定差距.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有用性,往往产生于和作用于生产,婚恋,祭祀等生存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的绝大局部作品不能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而要通过培养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完成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第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的文学高潮都同民间文学有渊源关系,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其次,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再次,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第三,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相当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这些资料大局部是经过文人的采录,整理才得以流传的.其次,是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在封建社会里,一些文人为配合总揽阶级的舆论教化的需要,对民间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篡改和歪曲,"文革时期"一些文人在极左思潮,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下,也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不适当的修改和删削.1.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广东自考 2023年10月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广东自考 2023年10月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23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1134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额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A.惊人的记忆力B.独特的传承风格C.固定的传承渊源D.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2.体现了神话对生活场景再现的人类起源神话是A.露珠生人B.葫芦生人C.盘古身上的虫子变人D.女娲造人3.“仙话”在民间文学体裁中属于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民间传说4.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的相声是A.单口B.对口C.群活D.群口5.“十月里百样花严霜杀死,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长城。

”属于A.四句头B.五句子C.爬山调D.十字调6.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7.《理水》取材于神话A.女娲补天B.水漫金山C.嫦娥奔月D.大禹治水8.“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个不嫁。

”喊出这一坚强不屈反抗性声音的女性是A.黄黛琛B.尕豆妹C.阿诗玛D.娥并9.汉代文学的精华是A.汉代民歌B.神话C.寓言D.史记10.阿尔衮琴神话的主神米恰勃是A.神鸟B.神马C.神兔D.神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纂的,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是A.《国际民宿学书目》B.《民间故事的类型》C.《民间故事形态学》D.《民间文学母题索引》E.《文化模式》12.民间文学的变异的外在因素包括A.历史的发展B.时代的变革C.自然环境的差异D.社会环境的差异E.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13.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做出科学分类的主要角度有A.观念B.题材C.角色D.民族E.母题14.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我国各民族著名的歌圩有A.广西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B.瑶族的“盘王节”C.仫佬族的“走坡”D.京族的“唱哼节”E.彝族的“跳弓节”15.在中国,40多个民族流传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洪水后再繁殖人类的神话,其中有A.青蛙骑手的故事B.求好运型故事C.雷公报仇型故事D.传错话型故事E.寻天女型故事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2年春华师民间文学在线作业

2022年春华师民间文学在线作业

华师《民间文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旳是()。

. 《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揠苗助长》. 《愚公移山》、《刻舟求剑》、《中山狼》、《精卫填海》. 《狐假虎威》、《邯郸学步》、《螺蛳变人》、《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中山狼》对旳答案:2.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民间语言. 方言对旳答案:3. ()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旳形象化记载,是“诗性旳历史”,即用诗歌论述旳编年体历史。

. 民歌. 歌谣. 史诗. 神话4. 梁代任昉《述异记》里旳牛郎织女故事不应当当作传说,而是有关星辰和银河旳()。

. 神话. 传说. 故事. 史诗对旳答案:5. "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这首民歌用旳是()手法。

. 双关. 托物起兴. 比方. 白描对旳答案:6. ()属于生活故事。

. 灰姑娘. 巧媳妇. 蛇郎君. 狗耕田故事对旳答案:7. “女娲造人”旳神话最早见于()。

. 《山海经》. 《尚书》. 《楚辞》对旳答案:8. 鲁迅十分推崇民间文艺,称儿时看过旳社戏,是“自己毕生中所见到旳最佳旳戏”,()是“最心爱旳宝书”。

. 《笑林》. 《山海经》. 《庄子》. 《三国演义》对旳答案:9. 在中国神话中,()旳浮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旳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旳发明,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旳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旳主人。

. 女娲神话. 盘古神话. 洪水神话. 射日神话对旳答案:10. 中国古代旳民间寓言产生和繁华于( )。

.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时期对旳答案:华师《民间文学》在线作业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民间小戏旳艺术老式是()。

民间文学概论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ALiterature B.AnthropologyC.HistoryD.Folklore2、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3、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A.女娲神话B.盘古神话C.洪水神话D.射日神话4、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民间语言D.方言6、()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A.柁子B.扣子C.梁子D.悬念7、()属于生活故事。

A.灰姑娘B.巧媳妇C.蛇郎D.狗耕田故事8、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

A.皮影戏B.秧歌戏C.花灯戏D.采茶戏9、水浒故事在()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B.唐初C.魏晋南北朝D.宋末元初10、在()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A.故事B.神话C.传说D.史诗1、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具有()的基本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A.迁徙史诗B.创世史诗C.英雄史诗D.战争史诗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系统。

A.道情戏B.道具戏C.花灯戏D.采茶戏3、“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体现的是民间文艺的()的审美特征。

A.文本形态的多元性B.天籁之音的率真性C.缘事而发的原生性D.多元交融的复合性4、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A.先秦B.两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5、《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6、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

2018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及答案

2018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及答案

2018年1月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2005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A、诗歌节B、民族文化节C、文学遗产日D、文化遗产日2、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是A、对比B、包袱C、夸张D、拟人3、下列属于在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的是A、藏族的《格萨尔》B、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C、蒙古族的《江格尔》D、纳西族的《创世纪》4、近年发现的湖北武当山吕家河“民歌村”里传唱的有关明末李自成和白莲教起义的歌谣属于A、仪式歌B、生活歌C、历史传说歌D、劳动歌5、在我国湖南、贵州、广西交界地区杂居的苗、壮、瑶、布依、土家、毛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洪水神话类型是A、寻天女型B、青蛙骑手型C、雷公报仇型D、求好运型6、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是A、民间说唱B、民间传说C、民间小戏D、民间歌谣7、20世纪30年代,把19世纪以来的民族志学方法纳人古典诗学领域,并创立口传史诗的诗学的人是A、阿尔奈B、理查德·鲍曼C、汤姆斯D、米尔曼·帕里8、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并形成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口头故事是A、民间谜语B、民间寓言C、民间故事D、民间谚语9、民间叙事长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A、叙事性结构B、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结合C、抒情性结构D、以简约叙事为主10、在民间故事分类方法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是A、民族志学法B、类型索引法C、丁氏索引法D、AT分类法二、判断改错题(共5题,合计10分)11、民间文学个体传承人没有固定的传承渊源12、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提出“情景语境”概念的是泰勒13、情歌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14、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书面语15、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合计10分)16、民间寓言的特征有A、带有明显教训寓意B、富有哲理C、短小精悍D、民众集体创作E、多在人物故事基础上发展而来17、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融整合表现为A、一源分流的亲缘民族中保存着一些共同的民间文学传统B、在汉语和汉族民间文学起到某种“标准化”作用C、少数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不断被发现并迅速得到全国的认同D、各民族文学审间差异不断扩大E、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学精神的区别日益明显18、民间文学变异性形成的原因有A、历史的发展B、时代的变革C、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D、个人传承的变化E、变异性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所带来19、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体现为A、作为宇宙起源的神话B、作为人类起源的神话C、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D、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E、作为文化文明的神话20、评书、评话的文化内涵体现在A、深刻而生动地反映社会万象B、歌颂真善美,体现传统美德C、体现说书人的思想倾向性D、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E、见微知著,发人深省四、名词解析题(共5题,合计20分)21、《江格尔》22、动植物传说23、《卡勒瓦拉》24、民间笑话25、花灯戏五、简答题(共4题,合计20分)26、简述广西壮族民歌的特征27、简述“五四”时期歌谣学运动的主要成果28、简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的途径29、简述创世史诗的主要特征六、论述题(共3题,合计30分)30、试述民间小戏的形成及其系统31、试述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及其方法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16题
在()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A.故事
B.神话
C.传说
D.史诗
答案:A
4.第18题
()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A.民间故事
B.神话
C.史诗
D.民间谚语
答案:B
5.第19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自考独立办班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获取大专/本科文凭首选达德
民间文学的写定,不是艺术加工,而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写定,更好地保持和突出民间口述原材料的本来面目和光彩。在进行写定时,不能增加实质性内容,不能有重要的改动(如不能改变主题、人物、情节、体裁等)。写定者的责任不是修正、改变和拔高原作的主题,增加情节,改换语言,表现整理者的创造才华;而是不改变原作,忠实原作,更好地体现原作。科学写定所依据的原始记录一般是讲述人一次比较成功的讲述,不能往里边添加其他的材料。
A.排比法
B.拟人法
C.蝉联法
D.描写法
E.谐音法
答案:B,C,E
17.第22题
歌谣按照格调可分为()等。
A.四句头
B.五句子
C.信天游
D.渔歌
E.爬山歌
答案:A,B,C,E
18.第23题
属于口头史诗的有()。
A.《创世纪》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E.《六祖史诗》
答案:B,C,D
19.第26题
A.民间文学
B.通俗文学
C.话本小说
D.评话
答案:B
12.第37题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A.Literature
B.Anthropology
C.History
D.Folklore
答案:D
13.第38题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
A.第三人称叙述体
B.第一人称叙述体
C.第二人称叙述体?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6.第20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7.第21题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所决定的。
A.展演性
B.传统性
C.创造性
D.即时性
答案:A
8.第25题
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太极图
B.人鱼互生
D.《绣荷包》
E.《凤阳花鼓》
答案:A,D,E
22.第34题
就具体的表演事件来看,表演的语境是由()等不同因素共同构成。
A.表演内容
B.表演情景
C.时间和空间
D.社会结构
E.传承人和受众
答案:B,C,D,E
23.第35题
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等种类。
A.单口
B.对口
C.群活
C.宇宙卵
D.世界末日
答案:A
9.第28题
"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
A.《蛇郎》
B.《灰姑娘》
C.《一千零一夜》
D.《田螺姑娘》
答案:C
10.第33题
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A.先秦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答案:B
11.第36题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8.第30题
新生态民间文学
答案: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
49.第31题
民间文学
答案: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52.第49题
"源于人类口头的文本"
答案:
"源于口头的文本",又称"与口传有关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它们具有口头传统的来源,因而成为具备口头诗歌特征的既定文本。
53.第50题
改编和再创作也就是科学写定。
答案:
D.自传体
答案:A
14.第47题
机智人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广。
A.徐文长
B.陈梦吉
C.庞振坤
D.杜老幺
答案:A
15.第52题
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
A.梁启超
B.鲁迅
C.黄遵宪
D.章炳麟
答案:A
16.第11题
民间谜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B.窃取说
C.尸体化生说
D.洪水灾难说
E.大禹发明说
答案:A,B,C
30.第53题
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如()等,都是在民间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几百年的民间创作、加工、提炼之后,才由文人最终整理写定的。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醒世姻缘》
D.《西游记》
E.《红楼梦》
答案:A,B,D
31.第1题
D.群口
E.垫话
答案:A,B,C
24.第39题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曲文化--()。
A.英国戏曲
B.印度梵剧
C.意大利歌剧
D.希腊悲喜剧
E.中国戏曲
答案:B,D,E
25.第40题
田野作业的而忠实记录的注意事项有:()
A.尽可能记录全部活动
B.使用规范得体的书面语记录
C.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D.要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E.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答案:A,C,D,E
26.第42题
在中国,至少有42个民族流传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洪水神话,其中有()。
A.大禹治水的故事
B.石龟拯救型故事
C.雷公报仇型故事
D.传错话型故事
E.天女之恋型故事
答案:A,B,C,E
27.第43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的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做出科学分类。
错。科学写定与改编和再创作是有区别的。写定是在忠实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对其内容、情节、结构和语言等进行规整梳理,必须保持作品的原貌;而改编和再创作则完全是作家利用民间文学的素材进行创作的范畴。
原始的完整的讲唱记录稿是写定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的做法是对原始记录稿中部分不便于阅读的口语进行必要的疏通,将部分方言土语改用普通话转述;对语言有残缺或个别词语不太合适的进行补充或修订;对个别细节作些删节或调整;对作品有关的历史背景,以及必须保留而又不易懂的方言土语加以解释等。具体来说就是,对方言、俗语、专门用语等加以注释,删节记录稿中不必要的啰嗦重复语言;修正语法错误,清理情节发展的脉络,更好地再现原始记录稿的完美性。这才是科学写定。
A.观念
B.题材
C.角色
D.民族
E.母题
答案:B,D,E
28.第44题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各民族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
A.从天而降说
B.猿猴进化说
C.自然变化说
D.神灵创造
E.神灵生育说
答案:C,D,E
29.第45题
关于农业种子的来历,中国各民族流传的神话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
A.神赐说
民间文学概论在线练习3
1.第4题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答案:D
2.第15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改编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利用民间文学素材,对原民间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进行改造加工的创作活动。经过改编的民间文学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民间文学的某些风格,但由于加入了大量个人创作的成分,其作品已不是纯粹的民间文学作品,应列入作家创作范围之列。
再创作比改编更为自由,作者的主观创造更多,它是以民间文学的素材为基础,根据作者创作的意图重新塑造人物形象、构思作品情节和运用文学的语言,可以改变原作的体裁和风格,创造出一篇全新的作品。这类作品无疑属于作家创作。
50.第32题
神话
答案:
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51.第46题
史事传说
答案:
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它的侧重点在记事。这类传说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
民间故事的形象塑造多是正反对比,一好一坏,一善一恶等等,体现了" "的美学原则。
答案:
二元对立
32.第2题
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
答案:
天籁
33.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