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川南丘陵区秋播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川南丘陵区秋播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四川农业科技》2014年第3期一、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宜在川南丘陵区秋播冬收的中熟-极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其产量、熟期、抗病性等,为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提供。

品种有:川芋56、川芋16号、川彩芋1号、米拉、川芋10号、中薯5号、川芋117、黑美人(本地专业户提供)。

三、试验地点及试验地块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自贡市鼎新镇鲤鱼村8组,处中丘地形丘顶平台区位置,山顶上坡度平缓,面积广阔。

成土母岩为白垩纪夹关组紫红色砂岩,由其发育成酸性紫红色沙壤土,适合马铃薯种植。

自贡西南部地区本类土壤分布范围广泛,秋播马铃薯或春播马铃薯大多种植在本类土壤上,但以秋播为主。

长期以来马铃薯多与花生轮作,是川南丘陵区传统经济作物之一。

四、试验设置本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试验地块土壤肥力均匀,各部位差异小,降低了各小区土壤误差,便于品种比较试验,可减少重复设置,增大各小区面积,既能基本满足要求。

设置8个小区,一个品种一个小区,小区长14.5m,宽2m,种植3行,顺序排列,每个品种种植3行,周围留1行以上保护行。

行距67cm,窝距28cm,每行52株,每小区共156株,小区面积29m2,折合每亩播种3588株,五、栽培管理1.整地除草耕地前清除田间土边杂草,然后用微耕机翻耕平整土地。

2.播种9月23日统一播种,种薯已是萌发状态,选芽壮(豌豆或绿豆大小)、40g以上(约乒乓球大小)的薯块切薯,小薯整薯播种。

播种时在地边用高锰酸钾对水成1%~2‰的溶液浸泡切好的薯块1分钟以上(边切边浸泡消毒),捞出沥干水后播种,深度10cm以上,适当深播,尽量做到深度一致。

3.施肥和防病(1)施肥开沟后采用集中沟施肥料,在沟内漫撒,相对集中又适当分散,利于根系宽范围吸收养分。

肥料为控失□邹永祥殷伟涂雅珍徐向上三、中期揭膜提高地膜回收率调查中很多农民对地膜的回收头疼不已,特别是冬水田、烂泥田,这类田块土质特别粘,薄膜粘在上边,扯不掉,因地膜又薄,稍不注意就弄坏了。

马铃薯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马铃薯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4— 0 9
品质等综合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 ,了解 马铃薯新 品 种 特性 ,筛选 适宜 在南 平市 种植 的优 质高 产 马铃 薯
新 品种 ,为 生产 应 用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分 别 于 2 0 1 1 年和 2 0 1 2年在 浦 城 县 万 安 乡 溪 下 村 进 行 马铃 薯 新 品种 比较试 验 。现将试 验结 果总 结如下 。
l 材料 与方法
1 . 1 试 验地概 况
作者简介 :林爱华 ,女 ,1 9 8 0年生 ,农艺师 。
试 验 地 设 在 浦 城 县 万 安 乡 溪 下 村 ,东 经 1 1 8
光滑 ,芽 眼 浅 ,结 薯 整 齐 ,单 株 结 薯 数 5 . 2 4个 , 商 品薯率 略低 于对照 ;产 量居 第 2位 , 比对 照 增产 5 . 5 9 % ,差异 不显 著 。二次 生 长 率 和裂薯 率 均 低 于
行 比较试 验 ,结果表 明:闽青 1 7 5、中薯 1 0号 、 大 西洋 等 品种 综合 性 状较 好 ,较 适 宜在 南 平 市种
植。 关键 词 :马铃 薯 ;引种 ; 比较试 验
I nt r o d uc t i o n a nd c o mpa r i s o n t e s t o n di fe r e n t p o t a t o c u l t i va r s
参 考文 献 :
[ 1 ]方树 民,翁定河 ,徐 大东 ,等 .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评 价 [ J ].福建农业科技 ,2 0 0 1( 4) :5—6 . [ 2 ]王 和寿 .马铃薯新品种 泉云 3号 引种试验 初报 [ J ].亚热带 农业研究 ,2 0 0 9 ,5 ( 4 ):2 3 4— 2 3 7 .

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共计 50 株,调查各小区发病情况,记录病株数,计算病
株率和病情指数。7 月 30 日,按照临田测产的方法对
· 87 ·

彪:
8 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耕作与栽培
试验小区开展产量测 定,分 别 计 算 8 个 品 种 单 位 面 积
的大田产量

[
6]
1.
5 抗性评价方法
1.
5.
1 病情分级标准
//g
耕作与栽培,
2023,
43(
6):
87
89. h
t
t
z
zp.
zny
z
cn
p:
g
yxy.
Ti
l
l
ageandCu
l
t
i
va
t
i
on Vo
l.
43 No.
06 De
c. 2023
8 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F
i
e
l
dRe
s
如表 3 可知,费乌瑞它始见病期为 5 月 2 日,米拉
始见病期为 5 月 14 日,希森 6 号、凉薯 14 始见病期为
中心病株发现情况进行 比 较,费 乌 瑞 它 与 CARAH 模
病情指数(
Y)
抗病(
R)
号为浅紫色,费乌瑞它为紫色外,其他均为白色。云薯
见病期为 5 月 25 日。 通 过 开 展 8 个 马 铃 薯 试 验 品 种
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抗病,云薯 505 对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表 现 为 中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试 验设 8个 处理 , 即每 个 品种 为 1个处 理 , 以 中薯 3号
作 对照 ( C K ) 。 采用 随机 区组排 列H - 蜘 , 3 次 重复 , 行长 1 0 m, 畦
宽 1 . 2 m, 株距 2 5 e m, 小 区面积 1 2 m 。
1 . 3 试 验 方 法
的块 茎偏小 外 , 其 他均 为 中等 , 各 个 品种 的块 茎大 小均 为 整 齐; 除 中薯 7号 薯 形是 圆 形 , 中薯 8 、 中薯 9号 为 长 圆形 , 其 他均 为椭圆形 ; 除 中薯 l 7号 皮 色 为 浅 红 色 、 肉 色 为 白 色
外, 其 他 品种 的皮 色和 肉色均 为 黄 色 ; 商品 薯率 以 中薯 3号
2 . 4 产 量 及 抗 性
2 . 1 生 育 期
中 薯 5号 、 中 薯 7号 、 中薯 1 8号 和 中薯 3号 ( C K) 出 苗
从表 4可以看 出 , 所 有 引进 品种 的产量 均高 于 中薯 3号 ( C K) , 其 中以 中 薯 5号 的产 量最 高 , 折合产鲜薯 4 0 0 2 5 . 0 0
区对 角线 5点取 样 , 每 点调 查 2株 , 随机 调 查 1 0株 。 在 出苗 后5 0 d左右进 行第 1次观 察 。 1 5 d后再次 进行 观察 。
2 结 果 与 分 析
( C K) 最高 , 为8 4 . 8 2 %, 其 次 为 中 薯 5号 为 8 2 . 1 0 %, 中薯 1 8
2 . 3 块 茎 性 状
从 表 3可 以看 出 , 除 中薯 8号 、 中薯 1 8号 和 中薯 2 0号
2 0 1 2年 1 2月中旬施 用腐 熟鸡 粪 7 5 0 0 k g / h m 2 , 2 0 1 3年 1 月上 旬结合 耕地 、 整地 , 施三 元 复合肥 ( 1 5 — 1 5 — 1 5 ) 7 5 0 k g / h m

鲜食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鲜食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茎产量为 2 .4/ m 由此可 见,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 4 3t h 。 大,其 次是 氮肥 ,对磷肥 需求相 对较少。
3 小 结
试验结 果表明 ,随氮 、 、 磷 钾养分供 应量 的增 加而马铃
薯产 量 N D , 到 一 定 水 平 后 , 量 N h趋 于 平 缓 , 于 一 t 达 l 产 t l 处 个高 的 “ 台” 平 状态 。 通 过 三 元 二 次 肥 料 效 应 函数 模 型 得 出
10 9 3 7 0 ; 浙江 大学农 业 生物技 术 学 院 ,杭 州 30 2 ) 1 2 8
摘 要 :马铃 薯品 比试验 结 果表 明 :“ 费乌瑞它 ” 和 “ 中薯 3号 ” 产量 高 、熟 期早 ,可 作 为本地 早熟 品种进行 推广 ,但应注意 防病 ;“ 云薯 2 01”和 “ 薯 30l 云 ”产量 高,可作 为本地中熟 品种 推广 ;“ 云薯 3 ” 中薯 5号” 产 0l 、“ 量 较 高 ,可作 为 本地 早 中熟 品 种使 用 :“ 大 白 ”产量 低 、熟 期迟 , 不宜 在 本地 推广 。 早
行 品 种 比 较 试验 , 期选 出 适 合 台州 市 种 植 的鲜 食 马 铃 薯 品 以 种 ,并 为 其 推广 提 供 依 据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材 料 与 方法
对照 。
12 试验 方法 试验设在 台州市农科 院小溪基地 内,试验 .
田系 砂 壤 土 ,肥 力 中等 ,冬 闲 地 。 采 用 随 机 区组 排 列 ,3次 重 复 ,小 区面 积 7 2 ( .m × 3 ) .m 2 4 m .每 小 区 3垄 ,垄 宽 0 8 ,单 垄 种 植 ,穴 距 0 2 m 。 .m .5
13 耕作管理 .

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5 )
月2 8日停水 。为便 于 花 生机 械采 挖 , 采 收前 4 ~ 5天 滴 1次水 。 滴水 6 ~ 7小 时 , 即6 6 7米 滴水 1 0 ~ l 5米 。
农 村科 技 2 0 1 3 ( 1 2 )1 1
表 3 引进 马铃 薯 品种块 茎性 状调 查
酸钾 l 0千克 , 严格 控制 株距 , 每行 4 0株 。
6 . 生 育期 管理
分别在苗期 ( 6月 2 日) 、 现蕾 期 ( 6月 1 5日) 各 中耕 起垄 1次 , 每6 6 7米 共 追施 尿 素 2 0千 克 , 每 个 星期 六滴水 6小时 ( 下雨 天 除外 ) 。于 6月 2 0日机 械
-1 V
-0
、, t, a_.
r、 口


早 熟 马 铃 薯 品 种 比较 试 验
罗正 乾 。 倪 萌。 吴 燕。 朱荣 贵 。 杨茹 薇 。 冯怀 章
( 国家马铃 薯 产业技 术 体 系鸟 鲁木 齐综合 试验 站 , 乌鲁 木 齐
8 3 0 0 1 2 )
近年 来 .随着种 植 结 构调 整 及满 足 鲜食 市场 的
风, 昼 夜 温 差 大 。多 年 平 均气 温 8 c I = , 年 日照 时 间 达 2 5 0 0 — 3 5 0 0小 时 ,平 均 降水 量 为 1 5 0毫 米 左右 . 空
气干 燥 。无 霜期 1 6 0天左 右 。试 验地 前 茬作 物 为 籽
需求 , 早熟 马铃 薯 在新 疆 的种植 比例稳 步上 升 。 但 种 植 的早熟 品 种单 一 .不 能 满足 市 场 和种 植 户 的多 样 化 需 求 。为丰 富我 区早 熟 马铃薯 品种 , 提 供 给种 植户 多 种 选择 ,我 站 引进 了 6个早 熟 马 铃薯 品种 进行 比 较试验 , 以筛 选 出适合 新疆 种植 的早熟 品 种 。

陕南川道早熟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报告

陕南川道早熟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报告

产较低 , 2 0 0 7年约为 1 4 . 4 t ・ h m~。陕西省 2 0 0 8 年种 植 马 铃 薯 3 6 .8万 h m , 总产 5 2 4 . 4 万 t ・ h m~, 平均单产 l 4 . 3 t ・ h m一。安康市马铃薯 常年播种面积 5 . 3万 h m , 总产 6 O万 t , 平均单产 1 1 . 3 t ・ h m~。选 育 和引进 高 产 优 质适 应 性 强 的 新品种 , 是安康川道地区种植马铃薯提高产量 、 增 加效益的重要措施 。试验安排当前安康J i I 道地区 主栽 早熟 品种 及我 所 高 山试 验 站新 选育 的早 熟 品 系, 通 过对 比试 验 , 筛选 适 宜推 广种 植 的早熟 马铃 薯新品种 ( 系) 。
降雨 8 3 0 m l n , 无霜期 2 5 3 d 。
1 . 2 参 试 品种
费乌瑞它的薯型是长椭 圆形 , 其他品种 ( 系) 均 为扁 圆形 , 薯 块 芽 眼安 薯 5 6较 深 外 , 其余 各 参
试 品种 ( 系) 均浅 。
参 试 品种 共 有 5个 , 分别是安 薯 5 6 、 0 3 0 2—
7 2 5 0 2 1 )
( 陕西省 安康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 陕西 安康

要: 通过品种 ( 系) 比较 试 验 , 筛选 出适 宜 陕 南 川 道 地 区种 植 的 早 熟 马 铃 薯 新 品 种 ( 系) 。结 果显示 : 安 康
市农科所 自选 品种 ( 系) 0 3 0 2— 4在陕南川道地 区用常规 方法种植 , 每 公顷产量 3 1 0 6 1 k g , 综合性状及 商品性 良好 , 是 目前陕 南川道地 区早 熟马铃 薯比较好的接班品种 ( 系) , 有很好 的推 广利 用价值 。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洋葱从定植到恢复生长需30 d 左右,所以必须在严寒来临前,促使其根系生长发育良好,防止土壤结冻抬根引起死苗。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王开金,陈 吉(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阳 657000)摘 要:为筛选出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适宜昭阳区种植的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特进行本试验。

结果表明,05—320产量最高,产量与会—2号(CK)比在0.05和0.01水平上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该品种红皮黄心,薯块圆形,商品率达92.53%,株高适中,抗病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S10—209产量高,产量在0.05水平上与会—2号(CK)比达到显著水平;该品种皮白光滑,心淡黄,薯形长扁圆,商品薯率高达93.58%,株高适中,在昭阳区综合性状较好。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比较;产量产值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参试品种为云南省近年来选育的马铃薯高产优质品种,包括S10—404—2、S10—221、S10—513、S10—209、S07—529、S10—499、靖薯6号、05—320共8个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会—2号作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昭阳区靖安镇松杉村9社,海拔2165 m,经度103°41′30″,纬度27°35′32″;坡向东西向,中等肥力,黄壤土类为典型黄壤土属、山地黄壤,前茬种植火麻。

1.3 试验设计随机排列,3次重复,27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种植种薯60块(行长5.0 m,行距0.67 m,3行,每行20块),每亩种植密度为4000株。

采用单行开沟播种,行距0.67 m,株距0.25 m,播种时亩施农家肥1000 kg、专用肥(氮:磷:钾=5:7:9)100 kg 作底肥,种薯放置好后覆土起单垄,不覆膜。

种植后一周喷施90%乙草胺芽前除草。

齐苗后亩施尿素15 kg 作追肥。

全生育期用代森锰锌、丙森锌、安克复合等药剂交替防控晚疫病4次,收获时将商品薯和小薯进行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摘要将青薯9号、康尼贝克、俄罗斯,夏波蒂、费乌瑞它、同薯23、晋薯16、冀张薯8号(2191)、克新1号(东北白)、冀张薯12与当地大面积马铃薯品种进行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同薯23品种生长势强,各种性状表现较好,而且抗病性强,产量高,通过继续的多点多季示范,可以在河曲县进行推广。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比较;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99-01
河曲县位于北纬39°23′,东经111°09′,海拔860~1 637 m,平均气温8.1 ℃,日照时数2 930 h,平均无霜期150 d,最短122 d。

平均降水量380 mm,2013年降水量已达到613 mm,最大降水量14 h达到126 mm,为历年最大值。

2012年,河曲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土沟乡安排了10个马铃薯品种参试的品种对比试验,秋后对产量进行了测定。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品种对比试验田选择在距县城80 km的土沟乡土沟村。

土沟村海拔约1 270 m,试验地为旱平地,砂壤土质,施复合肥600 kg/hm2,未施农家肥,未追肥[1-2]。

观察圃在长沙滩微型薯生产基地,海拔860 m,砂质土壤,翻地时只施少量磷酸二铵[3]。

1.2 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有费乌瑞它、青薯9号、同薯23、晋薯16、冀张薯8
号(2191)、克新1号(东北白)、康尼贝克、冀张薯12、夏波蒂、俄罗斯。

俄罗斯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青薯9号、康尼贝克分别来源于山西省方山县、偏关县,夏波蒂由河曲县沙泉乡寨坡村郭爱英从外地引进,其余6个品种均为公司自产。

在10个参试品种中,俄罗斯为微型薯,青薯9号、康尼贝克、夏波蒂因从外地引进,种薯级别不清,其余6个自产品种均为原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试验田和观察圃2组试验。

试验田:对比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 m2(5.0 m×3.6 m),每小区种7行,74株,折合4.11万株/hm2。

观察圃:顺序排列,不设重复,1个品种1行,1行种9~10株,折合4.5万株/hm2。

对照品种为主栽品种克新1号(约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80%)。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试验田、观察圃产量表现基本一致。

比克新1号增产的有3个品种,依次为:青薯9号,增产8 805.55、13 275.00 kg/hm2,增产率达47.6%、86.8%;晋薯16,增产6 594.44、9 000.00 kg/hm2,增产率35.7%、58.8%;同薯23,增产1 261.11、7 425.00 kg/hm2,增产率达6.8%、48.5%。

试验田产量较低的有费乌瑞它、俄罗斯,只有972.22、7 500.00 kg/hm2,比克新一号分别减产94.7%、59.4%。

2.2 大薯率调查
由表2可知,收获时进行了分级称重,重量分≤150 g,≥150 g 两级。

分级称重结果:≥150 g大薯高于克新1号(62.1%、52.5%)的有晋薯16、同薯23、康尼贝克。

大薯率:晋薯16分别占总产量的73.6%、88.7%;同薯23分别占66.2%、86.4%;康尼贝克占68.6%。

青薯9号试验田大薯率平均为54.5%,低于克新1号(62.1%)7.6个百分点,但有2个试验小区均高于克新1号;观察圃大薯率较高,达到75.4%,高于克新1号(52.5%)22.9个百分点,大薯率是受土地影响,还是自身特性,有待以后证实。

2.3 抗逆性调查
2012年降水量较多,各品种抗旱性无法考证。

在多雨高湿年份,重点观察了抗病性。

从长势看,晋薯16、同薯23、青薯9号、冀张薯8号全生育期一直优于克新1号,其中前3个品种长势特别旺盛,抗逆性较强,同薯23抗病性优于其他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从产量上看,青薯9号最高,平均比克新1号增产47.6%。

(下转第101页)
其次是晋薯16、同薯23,分别增产35.7%、6.8%,观察圃每个品种只有7~10株,只能作为参考。

在搞品种对比试验的同时,公司还对上述3个品种安排了小面积示范,示范结果与品种对比试验一致。

从商品性看,青薯9号薯皮光滑,芽眼浅,淀粉含量高(据资料介绍为19.76%),商品、加工兼用,如果市场能接受红皮黄肉的
品种特性,极具推广价值。

晋薯16、同薯23长势强,抗病,大薯多,结薯集中,便于收获,亦可在河曲县继续扩大示范面积。

但晋薯16 2012年大薯有裂薯现象,有待于继续示范观察。

冀张薯8号在高山区大田表现很好,但因2013年试验田和观察圃播种较晚(5月22日,5月28日),霜冻来的又早(9月25日),没有成熟,因此产量低于克新1号。

克新1号在河曲种植已30多年,适应性强,产量稳,但芽眼较深,商品性较差。

尤其是“串蔓”现象比较严重,收获费工费时,亟需用新的品种代替[4-6]。

4 参考文献
[1] 陈志.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6):35-36,41.
[2] 丁广玲,田军.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46,60.
[3] 李振平,林敏莉,吴伟华,等.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43,47.
[4] 厚毅清,陈玉梁,王红梅,等.榆中县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1):15200-15201,15226.
[5] 王玉明,刘茂,李志平.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间试验[j].华北农学报,2007(s3):147-149.
[6] 廖华俊,江芹,董玲,等.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18724-18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