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实列支下企业福利费的核算处理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制度下职工福利费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直接进管理费用吗

企业会计制度下职工福利费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直接进管理费用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会计制度下职工福利费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直接进管理费用吗篇一:新准则下职工福利费账务处理新准则下职工福利费账务处理执行新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按照“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将职工福利费列入职工薪酬范围核算。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

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

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

”和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财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

”和财政部财企[20xx]34号有关规定企业不再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在成本费用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而有关职工福利性质支出可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范围内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对于由于执行新准则原有应付职工福利费的余额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明确:“(五)职工福利费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
积金、 劳务费等;2为职工卫生保健 、 () 生活、 住房、 交通等所
允价值 , 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 薪酬。企业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确认收入并计算相关 税费: 借记“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 利”贷记“ ,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 税额); ”同时结转用作非货币性福利的自 产产品或外购商品 的成本, 借记“ 主营业务成本”贷记“ , 库存商品” 最后结转成 。 本费用. 借记“ 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记“ 等, 应付职工薪
再纳入职工福利费; 而对于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 则 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 , 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
§ 强
M e a l gialFi nc alAc ountng t lur c na i c i
— —
企 业 预 算 松 弛 问 题 操 讨
的预计业绩水平低于预算执行者实际达到的业绩水平的部
分。
状、成因 及控制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如
何防控预算松弛提供参考。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 ,在我国
通俗的说,就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 存在,导致预算执行者的利己动机驱使其高估成本 、低估
收入。使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之间产生差异。其主要特征 :

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大多数企业进行了预算管理实 践。与此同时,预算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预算松弛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国内外实行
是预算执行者夸大完成预算的难度、低估产品销量和销
售价格等指标从而低估利润:二是预算执行者高估各项成 本费用支出,以及各项消耗性技术指标 ;三是预算执行者

中石油职工福利制度(四篇)

中石油职工福利制度(四篇)

中石油职工福利制度以中石油为例,其对员工提供福利主要是经济上补贴员工生活。

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提供住房公积金政策为员工购房进行储蓄,日前也传出斥巨资____亿为员工团购房子。

提供____,降低按揭费用。

在企业周围有专门的员工住宅区,为员工装修,物业,停车位等提供一系列的补贴。

公司按照国家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员工足额办理法定社会保险。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企业年金管理体系。

公司为员工提供健康体检、带薪休假、困难帮扶、重大疾病救助等多项福利,切实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

逢年过节会发一些购物券和礼品卡,各种时令水果等。

出差时候会有路费补贴。

同时也____员工子女教育问题,会设有附属学校。

女性职员会有____天带薪产假,独生子女另附____天保健假。

从国企来看,政策性负担和家庭福利是矛盾的。

因为种种福利实际对员工的激励效果不大。

家庭福利存在的理由在于____中的普通成员在满足了个人需求后,对工作表现和产出有促进激励作用,企业实行家庭福利实际上是在做一种潜在的投资,如果投资得当,会增加员工绩效,增加企业利润。

而在国企这边,这种投资却变成了一种负担,原因如下:1.国企中有大量的冗员,所以很多并未创造实际经济效益的人员享受了与其付出不成比例的福利。

而冗员存在又增加的责任推诿的可能性,久而久之,整个企业的工作气氛就会陷入拖沓死板。

2.国企的福利政策过于优厚,且有铁饭碗之嫌,缺少竞争机制。

在国家的大力帮扶下,就扩大了国企的成本软约束,失去了企业原本自负盈亏的激励后。

企业也失去了增加盈利的动机。

而且政策扶植的科目不规范明晰,使得很多企业有机可趁,多拿多占,像中石油的购房团虽然表面是为员工谋福利,最后利得也是归高层所有。

各种报销科目繁多,但是实质改善整体福利水平的项目却不多。

3.本应该归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险福利转由企业承担,企业负担既重,保障效果也不好。

4.国家对企业的扶持资金很有可能被企业挥霍。

企业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企业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方法:
1. 嘿,你知道吗?企业职工福利费的确认可是很重要的哦!就像给员工发福利是对他们努力工作的肯定一样。

比如说,公司决定给员工发放节日礼品,这就是一笔福利费呀,那在会计上我们就得确认这笔支出呢。

2. 哇塞,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计量也不简单呀!这就好像我们要精确计算给员工的关爱有多少。

像员工的体检费用,我们就得准确计量出来,记到相应的账目里呢。

3. 哎呀呀,福利费的记录可不能马虎!就如同我们要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一样。

比如员工集体出游的花费,我们得好好地在账上体现出来呀。

4. 嘿,你想想看,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分配是不是也得讲究呢?这好比分蛋糕,要分得公平合理。

像部门之间的福利分配,就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啦。

5. 哇,福利费的核算多关键啊!这就像我们要搞清楚自己钱包里每一分钱的去向。

比如说员工的生日福利花费,可得认真核算清楚呢。

6. 哎呀,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披露也很有必要呀!这不就像把我们对员工的关爱展示给大家看嘛。

像给困难员工的补助,也是要让大家知道的呀。

7. 嘿,可别小瞧了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这些会计处理方法哦!它们就像一组神奇的魔法,能让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更加融洽。

只有把这些方法都运用好,才能让福利费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需要认真对待和准确操作,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利益。

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如何核算?

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如何核算?

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如何核算?下面来说说新通则、新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之后对于“三项费用”的处理:1.以前,企业的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14%、2%、1.5%计提,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以计税工资为基数按上述比例计提,超出部分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另外对于工会经费的税前扣除的其他要求在这里就不说了)2.在新通则、新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施行之后,A.职工福利费:会计上,企业的福利费不再按工资总额14%计提,原来需要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和“管理费用”等科目处理(如果企业未执行新准则,那就不需要用上面两个科目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第四十三条中只提到了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可以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但实际上福利费的用途不仅仅是缴纳社会保险,它还有其他用途)。

然后在“财政部关于施行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2007年3月20日发布)”中提到了“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

税法上,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施行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后,对于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分析以上规定,我的理解是:(1)职工福利费的计提在会计上已经取消了按照工资总额14%的计提比例,也就是说可以一点都不提,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定比例提取。

(2)由于2007年是新旧通则、准则、企业所得税法衔接过渡的一年,所以要求2007年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对于截止2006年12月31日的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的处理参见前述财企[2007]48号文。

(3)对于2008年是否提取职工福利费,我认为企业暂时先不要提取。

原因有二:第一,如果从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规定来看,职工福利费也应该按照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金额且不超过工资总额14%的部分税前扣除,那么即使企业提取了,到了年底没花完也要调整纳税,所以不如从年初就不提取。

财企[2009]242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2009-11-12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为加强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国家、股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有关精神,现通知如下:一、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

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会计制度福利费核算方法

会计制度福利费核算方法

会计制度福利费核算方法前言福利费是企业对员工提供的一种非货币性留用报酬,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节假日福利、年终奖等。

福利费的合理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健及员工的工资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会计制度福利费核算方法。

按比例核算法按比例核算法是最简单常用的一种福利费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公司福利费支出比较固定,易于预计的情况。

比如,公司的社会保险费率、住房公积金费率、法定节假日的出勤天数都是固定的,那么就可以采用按比例核算法进行核算。

按比例核算法的核算公式如下:福利费支出 = (员工薪资总额 + 工资性福利费用)× 福利费比例其中,“员工薪资总额”指的是所有员工的工资总和,“工资性福利费用”指的是在工资范畴内实际发放的、具有实质附加价值的福利性支出(如月度奖金、特别津贴等),“福利费比例”指的是相应的社保费率、公积金费率、法定节假日的出勤天数等比例之和。

按比例核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福利费支出比较规律的情况,但其缺点在于不能应对不同员工福利需求的差异。

按员工计算法按员工计算法是一种将福利费按照员工个人福利需求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比于按比例核算法,按员工计算法更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按员工计算法的具体操作如下:1.分别统计每位员工的社保费、公积金费、奖金、津贴等福利费用;2.对于每位员工的福利费用逐一进行核算,计算出每位员工需要领取的福利费用总额;3.对于公司所有员工的福利费用总额进行汇总,得到公司的福利费支出总额。

按员工计算法的优点是针对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计算,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但其缺点在于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

按部门计算法按部门计算法是一种将福利费按照部门进行计算的方法,它能够反映出不同部门的工资水平和福利费需求的差异,对于某些较大的企业或多部门的公司而言,按部门计算法更适合进行福利费的核算。

按部门计算法的操作方法如下:1.按照部门分类,将每个部门的员工分到相应的部门之中;2.统计每个部门的员工薪资总额、社保费、公积金费、奖金、津贴等福利费用;3.对于每个部门的福利费用逐一进行核算,计算出每个部门需要领取的福利费用总额;4.对于公司所有部门的福利费用总额进行汇总,得到公司的福利费支出总额。

几种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几种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几种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2013-07-21 | 阅:1 转:39| 分享修改在我国增值税实行的是税款抵扣制度,按《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一般纳税企业当期应纳的增值税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在会计实务上,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反映。

但在实际中,已购进货物(已入账)进项税额有些不能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应将其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中转出,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反映。

由于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发生情况不同,在会计上的处理也就不同。

介绍几种增值税不能抵扣税款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货物在购进或储存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非正常财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1)自然灾害损失;(2)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3)其他非正常损失。

按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部分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在会计处理上,应作转出处理。

一般的做法是: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待查明原因后,将“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等账户。

例:某商业批发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短少商品10万元(无税成本),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决。

经查明,该批商品为仓库保管员保管不善丢失。

责成仓库保管员赔偿1万元,保险公司赔偿1万元,非常损失9.7万元。

经有关单位批准处理,会计分录如下:(1)待转处理时:借:待处理财产损益11.7贷:库存商品1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2)收回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时: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2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2(3)处理非常损失时;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9.7贷:待处理财产损溢9.7二、商品削价损失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商品削价是指商品因市场行情变化,季节变化或商品本身质量、性能的自然变化等原因,而对其实行的减价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实列支下企业福利费的核算处理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湘潭会计资格考试网上公布相关据实列支下企业福利费的核算处理等内容总结如下: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即将职工福利费列入职工薪酬范围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

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新会计准则下,虽然企业不能再按照工资总额的14%来计提福利费,改为据实列支。

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以前年度福利费的支出情况来确定提取比例,即先提后用。

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在会计年度终了经调整后应该没有余额,但这并不意味着职工福利费不允许存在余额,在会计年度中间允许职工福利费存在余额,如企业某月提取的福利费超过当月实际支出的福利费,则职工福利费就存在余额。

我认为,据实列支下,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直接列支成本、费用
这种核算方式适合于福利费开支金额不大的中小企业。

因为,企业发生的福利费直接列支成本、费用相比原按照工资总额的比例计提而言,会引起企业每月成本、费用的波动,而这对福利费开支较大的企业而言,会引起业绩的较大波动。

(二)根据往年福利费的实际开支情况确定当年提取比例
这种核算方式适合于福利费开支金额较大的大、中型企业,但是企业应注意的是当年确定的提取比例不再是14%的税法扣除比例。

1、月末职工福利费的处理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月应计入成本、费用的福利费金额。

例如,某公司2008年6月,当月应发工资50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15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6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00万元;公司专设产品销售机构人员工资90万元;建造厂房人员工资60万元;内部研究开发部门人员工资40万元。

公司根据2007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情况,经计算2007年全年实际发生的福利费与工资总额的比重为4%,企业将该比例作为2008年福利费的提取比例,职工福利的受益对象为上述所有人员。

应计入生产成本的福利费金额=150×4%=6(万元)
应计入制造费用的福利费金额=60×4%=2.4(万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福利费金额=100×4%=4(万元)
应计入销售费用的福利费金额=90×4%=3.6(万元)
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福利费金额=60×4%=2.4(万元)
应计入研发支出的福利费金额=40×4%=1.6(万元)
公司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60000
制造费用24000
管理费用40000
销售费用36000
在建工程24000
研发支出1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200000
2、年末职工福利费的处理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福利费调平,年末福利费不应存在余额,少提补提,多提冲回,即:福利费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福利费,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福利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例如,某公司2008年12月31日,累计发生的福利费支出为2450000元,已累计提取的福利费2850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400000
贷:管理费用400000
企业采用第二种方式核算福利费应注意,年末必须对当年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实际支出金额进行调整,即“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年末余额必须调为0,否则就不叫据实列支了,也就违背了准则的相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