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新兴产业人才战略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综述【摘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探讨了金融支持在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分析了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和现状,进行了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对比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我国、政策、现状分析、国际经验、问题与挑战、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阶段性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由于其发展阶段特殊、风险较高等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常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该领域倾斜,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我国也积极吸取国际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既有利于深入探讨金融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方向与发展路径。
1.2 研究意义金融支持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动力源泉,对于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研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通过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建议,为地方政府或部门的决策制定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标签: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一些主要国家在应对这场危机时,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同时,它对知识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存在着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管理创新的同时,要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1.产业涉及范围广、发展态势良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
199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为2511.6亿元,到了2011年已超过10万亿元,2011年全国88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计5.96万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1595亿元,工业总产值104931亿元,工业增加值27432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1105.6亿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9050.8亿美元,增长了8倍多。
由于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部分产业相互重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2.新兴产业初现规模,产业链体系不断延伸中央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致力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
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爨 全 国政 协 委员 东方 资产 管理 公 司原 总裁 梅兴 保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涉 及 面 广 ,如 接 融 资 。 截 止 2 1 0 O年 8月 底 , 已 人 员 对 新 兴 产 业 不 了 解 ,在 审 查 项 何 发 挥 金 融 的 功 能 和 作 用 来 支 持 其 有 1 3家 公 司 登 陆 创 业 板 , 首 发 总 0 目时 难 以 做 出 科 学 判 断 ,对 新 兴 产
不 少 金 融 机 构 还 没 有 充 分 认 识
创 业 板 市 场 刚 刚 起 步 ,规 模 较
款 风 险 的 补 偿 机 制 ,提 高 了商 业 银 到 , 支 持 发 展 新 兴 产 业 是 自 身 转 变 小 i 业 板 、 中 小 板 以 及 主 板 之 间 创 行支持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 发 展 方 式 、调 整 盈 利 模 式 、 培 育 优 的 转 换 通 道 尚 未 形 成 ,不 利 于 高 科
量工作 。 Leabharlann 转 化 。 据 了 解 , 陕 西 省 现 登 记 的 科
风 险 投 资 也 日趋 活 跃 , 业 已成 技 成 果 约 有 7 % 分 布 在 战 略 性 新 兴 0
商 业银 行 在信 贷投 放 上 “ 有保 为 支 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重 要 力 量 。 产 业 领 域 ,而 这 些 领 域 内 的 科 技 成
保 险 业 中 , 多 家 保 险 公 司 积 极 开 发 是 实 力 雄 厚 的 国 企 或 知 名 度 很 高 的
适 应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需 要 的 个 有 实 力 的 民企 、 有 股 东 担 保 时 ,银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马军伟【摘要】作为现代经济基础的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持机制。
通过对Levine模型的改进,可以立体透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
事实上,金融体系通过功能的发挥和自身发展,主要通过资本形成、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机制影响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当务之急是推进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提高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As a modern economic base , the financi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core support mechanisms affecting the strate -gic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By Levine model improvements ,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can be three -dimensional prospected .In fact, the function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ystem is mainly through capital formation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 in order to influence and suppor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he top priority is to promote the market process 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 and improve the relevance and validity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内在机理【作者】马军伟【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实现经济振兴和国际竞争制胜的重要突破口,将其提升至重要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措施。
战略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研究_以北京中关村为例_齐子翔

π 瓡 π
π
π
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创新生命周期的阶段 。 在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π 0 ,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 创期 , T +f)∈ - , 2 , 都大 于 0 一 阶 导 数 大 于 零 说 明 均 衡 产 出 单 调 递 增 ,
[
]
二阶导数大于零说明创新的风险偏好为激进 , 创新处 于高速发展阶段 。 在这一阶段 , 公司的利润很少或亏 一旦处 损 。 公司面临经营失败的风险也很高 。 但是 , 投资者将获得极为 于初创期的公司能挺过这一阶段 , 丰厚的回报 。 处于这 个 阶 段 的 战 略 新 兴 中 小 企 业 无 因 为 它 们 没 有 抵 押 物, 法得到银行足够的 信 贷 支 持 , 导致银行信贷存 在 潜 在 的 风 险 敞 口 。 银 行 为 防 范 信 贷风险 , 均已提供房产 、 厂房 、 机器设备充当抵押物为 图 1 战略新兴产业周期演进与 金融支持工具对照表 1 . 1 初创期
2
战略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研究
图 2 2 0 1 0 年全国风投机构投资阶段数量比例
数据来源 : 中国风险投资年鉴 2 0 1 1
图 4 2 0 1 0 年北京市中外资银行新兴产业 大中小企业贷款分布 单位 : 亿元
数据来源 : 北京市金融年鉴 2 0 1 1。
2 ( =- A s i n T + f) * 。为 简 便 起 见 ,我 们 只 考
π 在成长期 ( T +f)∈ 0, ,一阶导数大于 0 2 。 ( ) 而二阶导数小于 0 T +f =0 存在一个拐点 。 在
[ ]
这一阶段 , 创新仍处于增长阶段 , 但增长速度放缓 。 在 成长期 , 该创新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 , 创新前景明朗 , 风险逐步下降 , 利润最丰厚 。 处在成长期的战略新兴 中小企业依然不能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 。 传统理论认 风险投资是与该阶段最为契合的金融支持工具 , 但 为, 中国的实际情况证明 , 该阶段 , 风险资本也十分谨慎 , 、 、 。 风险 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仍然不足 , 如表 1 图2 图3 资本大多还是集中于成熟期或扩张期的企业 。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Ne S r t g c I dusre u t rng Ba e o w t a e i n t isCl se i s d n t na c a nn v to n Cha g ha he Fi n i lI o a i n i n s Z A GQ H N i
(c o l f ia c, u a nv r t o C mm re C a gh , u a 1 2 5 S h o o n n e H n n i s y f o ec , h n s a H n n4 0 0 ) F U e i
Ab t a t T e d v lp n o h n w sr tg c n u t e s e e d n ar ig h o g t e c e t c sr c : h e eo me t f t e e t e i a i d s s mu t p n o c ryn tr u h h S i n i Ou lo o i r d i f t k n o De eo me ta d i n v t n Bu h n n ils p ot t h e tae i n u t e i r v me ti fvtli ot n e B s d o v l p n n n o ai . tt e f a ca u p r o t e n w sr tgc i d s i s mp o e n s o i mp ra c . a e n o i r a t e a ay i o u r n e eo i g s u t n o e sr tgc id sr n C a g h ,te p p rp i t o tt a n n ilcu tr g i e h n l s f re t v lp n i a i fn w tae i n u t i h n s a h a e on s u h tf a ca l s i t s c d t o y i en sh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创新

程度直接影 响到一 国的经济水平 、 科技实 展特点相 联系 、 相适应 , 这样 才能充分 发
力、 国防安全 以及整体 的兴 旺发达 ; 所 谓 挥其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资金支持 , 为其 新兴产业 则是从产 业产生 时间与 阶段 来 发展提供更 为广 阔的融资渠道 , 提高资金 判断 的 , 是 指 目前仍处 于起步 阶段 , 正在 的使用效率 , 为创建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 发展并逐渐走 向壮大的朝阳产业 。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展。
大、 技术要求高 3 类特点 。其 中的风险 主 构 的极力支持 与促 进作用 。有关 专家 的
因 为 战 略性 研 究 已经 从 理 论 与 实 践 双 重 角 度 证 实 了 关键 词 : 金 融创 新; 战略性 新兴产 业 ; 作 要 来 自技 术 与 市 场 两 个 方 面 , 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 在 技 术 金融 发展与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关 联 ,
个浓 厚 的 金融 氛 围 以及 健 全 的金 融 系 统 ,
一
、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 涵 义 与
二、 金 融 创 新 在 战 略 性 新 兴产 这 一 点 主 要 是 源 于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特 征。战略性新 兴产业具有高技术性 , 而且 业发展 中的作用
投资时间长跨度大 , 每个发展时期都有各 产业链环 之间存在差 异 , 总的 1 . 金融创 新 为战 略性新 兴产 业的发 自的特 征 , 来看它具 有投资 大 、 风险高 、 收益 高的特 战略性 新兴产 业 的发 展必然 需要大 点 , 这就意 味着它需要一个创新性金融系
特征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涵义 战略性新 兴产 业简单 说就是新 型技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以陕西省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例

金"融支持战I略性新兴产发居^研究
---- 以陕西省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例
胡海青1 魏蔽1 张丹12 张琅1
(1.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2.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但是目前金融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金融体系不完善、支持力度不足等,导致很多新兴产业项目被迫推迟或搁 浅。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新的产业发展契机,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陕西省战略性新兴 产业上市公司的实例,构建多元复合指标体系与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发展进行衡量,并采用主成分分 析法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与复杂性降低,然后再重新组合,基于微观视角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不同类 型的金融支持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类金融支持的影响差异与成因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提出相 关政策建议,以促进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上市公司;微观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9)07-0074-10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9.07.014
0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基于重大技术突破或者是 重大发展需求而兴起的低能耗、智慧型企业,这类企业综 合效益好,成长空间大,对社会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有
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6118110017);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瞪羚企 业成长路径与培育策略研究(2019KRZ007);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KRM059;2017KRM057; 2014KRM28-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5JZ021);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111SF/ RK005-⑵;SF1225-2);2016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项目(1®ZO43);陕西省 社科基金项目(12D231;13D217);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重点项目(17J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战略研究【摘要】盐城市作为长三角北翼的新兴城市,金融创新对其影响巨大,新兴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本文就立足于金融创新时期的特殊背景,结合盐城的产业结构现状和人才队伍现状,提出了盐城市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盐城市;金融创新;人才2009年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率先打造金融创新服务试验区、金融生态示范区、金融市场主体密集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先行区,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从我市实际出发,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资源的领域,选择确定了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四有三聚”的要求,坚持高位推进,建立了“三位一体”工作推进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从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发展实际看,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不强,人才的培养被定位于较低层次的操作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内向型和粗放型的特征。
金融与新兴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这类创新人才不能简单靠国外人才的回归和引进,必须立足于本土人才的大量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金融与新兴产体系集聚深厚的人才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的界定所谓金融创新人才,是指在金融业中具有深厚的金融理论功底、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和水平,在组织、经营,管理和科研等各项活动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金融改革、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其主要特点:一是优异超群性。
通常情况下金融创新人才的德才素质在整体上优于其他人员,这就决定了金融创新人才不仅要具有超越常人的潜力,而且还要具备将这种发展潜力转化为巨大动能的能力;二是开创仓惭性。
金融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在开展工作中,能以创新、多样的手段实现金融目的,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克服现有条件的局限和制约。
金融创新人才多数是高学历的,但并非金融类高学历的都是金融创新人才。
我们指的是有真才实学,掌握着先进专业技术的人才。
新兴产业人才,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德才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军人才。
主要指在新兴产业(学科)领域内取得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先进的研究成果,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领军人才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成果填补国内外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能进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生产,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2)在海内外知名企业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高级职务或在关键岗位工作,拥有能够促进我省新兴产业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或熟悉相关领域国际规则、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属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3)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领先技术技能水平、在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并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技能人才。
(4)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他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
二、盐城市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盐城市金融业发展势头较好,为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前金融与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金融业发展仍不充分。
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总量在江苏省均列第10位,与该,汀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7的位置不相匹配。
2011年,该巾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1%和5.5%,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分别低3个和6.8个百分点。
(二)金融机构集聚程度还不高。
从数量上看,该市现有银行机构比徐州和南通分别少3家和8家。
从结构上看,该市股份制银行只有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2家,至今还没有一家外资银行落户。
从类型上看,虽然一些知名金融机构已经落户盐城,但大多是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或、业务总部在该市的只有昆山农商行一家;该市虽然是全省最大的乘用乍生产基地,但汽车金融仍是空白。
(三)新兴产业创新力度还不大。
创新品种比较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有特色、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对林权、滩涂和海域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开拓力度不够。
(四)服务新特产业的力度仍要进一步加大。
金融机构对新特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还不大,难以满足新特产业的信贷需求;针对新特产业的信贷产品开发不够,金融创新产品推广力度不大,普及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小微企业差异化的要求。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容乐观。
近两年来,由非法集资和高利贷引发的诈骗、非法拘禁刑事案件持续发生多起,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民间借贷缺乏引导,该市企业民间融资总额较大,年利率约在20%一30%,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
三、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战略的创新思路管理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专业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竞争择优的机制,使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与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有利于忧秃金融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教育管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围绕这个基本目标,金融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仓嘶。
(一)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即从“粗放型”管理变为“集约型”管理。
与国外相比,我市金融创新人才与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的弱势是一般人员多,优秀人才少,层次环节多,工作效率低。
虽然最近几年一些金融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员精简,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其中内设机胸和岗位设置还存在一向不合理和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楚等“粗放型”问题,是影响开发与管理金融创新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科学规划内部机构的设置,精简设计岗位和确定职责与担负职责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的要求,对金融创新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要准确规划。
比如在金融机构中,人员的数量既要能满足金融业务管理或经营的需要,又要最大限度的精简人员;人力结构既能实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能,又能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对金融创新人才的“集约化”管理。
(二)人才开发机制的创新。
创新人才的开发模式要求对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的选拔吸收和选拔使用科学化、系统化。
首先,选人、用人条件必须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四化”方针,这不仅是贯彻党的金融方针政策的保证。
其次,选人、用人方式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民主参与程度,增加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的做法。
再次,增加选人、用人的灵活性。
金融创新人才管理是一种动态行为,伴随着国内外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的流动性将会加大,定期选拔吸收业外金融创新人才难以应对人员流出对金融业的影响,因此,特殊专业人才资源的外部开发要有随时吸收或补充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的灵活性。
(三)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
激励人才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使他介拨挥最大作用。
一个赏罚分明的集体,可以使金融创新人才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金融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
首先,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值得留下来。
其次,要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要予以充分肯定,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应加强平时监督,发现偏差及时指出,给他们以纠正的机会。
再次,奖惩分明,科学激励。
对工作努力、成就显著的人才,可采取提前晋升工资、发放奖金等物质奖励,或二者兼用,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除了上述正面激励措施外,对工作怠惰,服务态度差、违法乱纪的员工采取负面激励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处理,产生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警示效应。
(四)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
培训教育对开发金融创新人才资源,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才素质的作用越来越大。
特别是当前经济、科技、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金融监管理念、金融业务品种等不断推出,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机构的员工都有迫切参加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的需求,但由于受培训模式的限制还不能向业内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教育机会。
因此,培训教育模式也要有所创新,要应用内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培训;要有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精通金融实务,既精于操作又善于传授的专家队伍,深入基层进行面对面培训;请外国或外资金融机构专家讲授国际上金融业务问题等。
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种培训和使用相结合的制度,从制度上促进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的培训教育。
四、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金融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配置机制是经济增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金融机构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
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在运筹金融创新人才的开发与配置,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同样应制定相应的金融仓嘶人才开发与配置政策。
(一)实施人才战略,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一是要注意提高金融创新人才的待遇,采取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人才争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报酬即分配制度问题。
我国先行的分配制度基本上还是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大锅饭”工资制。
金融创新人才生活待遇与工人基本持平,与国家公务员大体相当,大大落后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职员。
这种状况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如果不能在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就很难留住人才,应逐步予以改变,特别是对于稀缺人才应采取特别措施。
二是要为他们创造发展事业的机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事业上有发展空间。
三是要搞好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管理工作,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的人才管理,即把过去在人事管理中重视“事”,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注意对金融创新人才的激励与培养,创造一个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培养选拔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人才的有效机制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尤其重要。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培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对于金融机构,比如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能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金融创新人才,对于金融业中竞争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意义。
因此要全方位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增强人才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不仅要有人才危机意识,更要有人才竞争意识,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被外资金融机构“挖人”的同时,也应有到国外通过“猎头”,“引智”的观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