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_苏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_苏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_苏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苏教版昨天学习了王老师的一节课,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整堂课重点突出,主要围绕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展开了识字教学。在课堂上,王老师将生字工整地书写在黑板上,先是指名让学生认读,并练习组词,然后老师领读,接着分男女生赛读,最后再去拼音读,通过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抽查学生识字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课文中的13个认读生字了。

二是老师在整堂课上教态比较亲切和蔼,能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如经常说到:“同学今天表现很好”、“你说得很对”等,既是对表现好的学生的肯定,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注重了对难点生字的指导和讲解,如讲到“慌、吓、叫、劲、砸、破”等字,特别强调了这些字的偏旁,并与字义联系起来讲解,“慌”是“忄”旁,是指心里发慌;“吓、叫”都是“囗”字旁,与嘴巴有关;“砸、破”都是“石”字旁,就是用石头等重物击打。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识记程度。

四是注重了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教学“砸、破”这两个字时,有学生组词“砸玻璃”、“搞破坏”,老师能及时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不能做这类坏事,不要破坏校园环境,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等。

五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理解“一不小心“,采用了创设情境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像“当时这个小朋友有可能是怎么掉进去?”,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像说话,学生既理解了“一不小心”,明白了当时的情况,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想像能力。

最后,也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和建议:一是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点学生读,点学生组词,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找朋友读等,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找司马光时如果能及时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插图中司马光的一些特点,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印象会更深刻;三是学生组词时用错同音字,教师如果及时板书让学生对比认字,会事半功倍;四是整堂课以识字为主,应配合写字教学,会使课堂更加充实圆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 记录评课稿 小学语文《司马光》听课纪录 推荐“连云港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研讨活动”中的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课,是师专三附小张钺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课后交流时张老师说,为了充分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还特意换上这身衣服的(编者发现,这是一款“女式蝙蝠侠”的黑色毛衣)。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具体纪录如下: 1.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 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

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20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6.“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7.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8.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

新版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说课稿

新版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 马光》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

一年级秋天》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秋天》评课稿 潘丽琴语文——“语”即是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美。语感的培养,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文”是文字,文学。 根据杨老师教学目标1.会认“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10个生字,会写“了.子”2个字。认识横撇1个笔画。 我分成两个方面谈谈: 第一方面:生字拼读教学 拼音的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打好拼音基础是小学生学好语文前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尚未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技巧,所以课堂上老师得重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点拨。在拼读教学上,应该是师强调拼读技巧:声母轻而快,韵母重而响。师范拼读,师随其拼读。在学习上针对性点拨:1. qiū. qì. Piàn 属于 送气音的生字。 2. le 了,在课文里读轻声。 3. yè叶属于整体认读音节。4. shù树属于翘舌音,在拼读学习过程抓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第二方面:生字书写教学 什么是规范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里的“规范”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规则,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添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书写

习惯方法策略:1.时间保证:在本节课里,杨老师保证每节课给学生7—8分钟写字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写字任务。 2.写字姿势:学生练字之前,先把写字姿势要领“头正.身直. 臂平.足平”八个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口头提示。“一尺,一寸”这两个较为抽象的内容,如何使学生便于掌握。要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笔尖到卷笔刀削过的最上边差不多刚好是一寸,手拿到卷笔刀削过的边缘,“手指离笔尖一寸”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有了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很快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课堂上,杨老师未能很好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笔画的规范和生字的书写位置:杨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子“的落笔横笔画时,指导到位,“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在教学目标认识横撇1个笔画里,假若杨老师能边解说,边板书范写。横平,撇要出尖。这样,在笔画的规范上更加完美。在“子和了”的书写位置指导上,整节课让杨老师给疏忽了,田字格的框架位置不但让学生认识知道它,而且应该让它贯穿在每节课当中,每次的学习都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观察生字的起笔和落笔书写位置。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读通课文,注意读好停顿,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小小年纪临危不惧,聪明机智的品质。 4.能初步认识文言文与一般课文的区别,了解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难点:借助注释,自己讲一讲课文中的故事;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2.师揭示课题“今天来学习《司马光》。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师提示“司”的读音。(公司,司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师再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跟随老师读好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群儿戏于庭”。读准“庭”。

庭:庭院。戏于庭:(于庭戏)在院子中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文中一个字表示的是一个词语的意思。 师示范翻译:一群小朋友们在庭玩耍。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读准“瓮,登,跌,皆,弃”。 请学生举手提问自己不明白的字义。师解释。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可理解为缸。 跌:跌倒。没:淹没 小组合作,借助老师的提示了解句子大意。指名小组说说句子大意。 (3)学习“众皆弃去,光持石,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光:司马光。 持:拿着。水迸:水流了出来。 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从地上捡起一块,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的小孩也得救了。 4.出示注释及课文,请学生借助注释自己讲一讲故事。 可按照提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些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 出示白话文版的《司马光砸缸》,让学生比较读一读两篇文章。 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听课心得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听课 心得评课稿 《要下雨了》听课感受 平陆县实验小学孙苏换 王红云老师执教的《要下雨了》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教师首先以诵读儿歌激趣导入:“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 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这一 环节采用儿歌的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 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 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 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以自 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问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 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学生 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为每名学生创造每 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关注不善于发表见解的学生,让学生 感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教学生字部分,由扶到放,巩固扎实。老师的教学设

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 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认读兴趣浓厚。 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 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 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 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课程 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而且感情朗 读就不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鼓励质疑,拓展思维 1、师提问: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老师的话语不 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师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 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大自然里,在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 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们会有 更精彩的发现!多好小结,既是总结,更是启发。还让学生 意识到不是仅从书本上可以学习,生活是更大的课堂。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设计及说课稿_模板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设计及说课稿_模板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评课稿

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 1.a o e评课稿 一、主要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为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时《 a o e 》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本,以“轻轻松松学字母,快快乐乐读拼音”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制定出以下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学会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教学教师以会读会写字母aoe 和他们的四声为教学重点。其中o的发音和“aoe”三个字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中体现的优点 1、让学生学得快乐。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借助插图创设了一个游拼音王国,认识拼音朋友的情境,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探索与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

趣。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了不少游戏情境,如,“与字母捉迷藏”、“开汽车送字母回家”、“字母找朋友”等等,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游戏和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自觉地、快乐地进行学习。 除了游戏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外,在认读字母时,教师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横列火车、竖列火车、小组读、分排读、朋友间互相读等,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乐趣。 2.让学生学得主动。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学。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在学习认读字母aoe时,让学生同桌互学、自己编儿歌记忆等。在学习字母的字形时,让小老师教学,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学习三个字母的四声时,则让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读得最熟练的读给大家听。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同学合作学习时,能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的发音;在全班同学面前拼读时可以将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树立了自信心。这样一举两得,学生就会享受到掌握知识、学会本领的快乐,教学难点在相互学习中不知不觉得以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司马光》精彩说课稿

《司马光》精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优质课《四个太阳》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优质课《四个太阳》评课 稿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 ;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曹老师有以下几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 一、导入“提纲挈领”。 ; 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于帮助学生成功,我觉得曹老师把教材研读得很准,课一开始,曹老师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出示了正在学习的这一单元的主题导读: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通过联系已学的课文巩固旧知识,又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更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处事的态度:遇到困难要动脑筋,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这也让我在听课时顿悟:可在实际教学中,在”导读”的引导下引领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 二、感知“先声夺人”。 ; 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因此曹老师将教学重点之一定为朗读感悟。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在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因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读为经,以练为纬,致力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有句话就叫“读占鳌头”,书读好了,书读多了,什么都在其中,一切都在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曹老师比较重视朗读的设计,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这样的设计让知识点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 三、研读“解决办法”。 ; 通过大量的关于夏天的图片进行视觉冲击以及句式训练后,学生仿佛已经置身于炎炎夏日中。根据需要,围绕主旨,提问:这么热的天气可怎么办呢?文中哪一段给我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理解“挂”一字时,老师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回答也可为妙语连珠。加上动作演示,在了解了字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了字义。接着图片出示,抓关键词“清凉”、“到处”感受世间因为有了绿绿的太阳后,万物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当学生有了文本的、生活的、自然的体验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走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评课稿

《项链》评课稿 12月21日,@老师在组內为我们展示了一年级上册的《项链》,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教学中,苏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读读说说,使孩子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美丽。这节课,有几点地方的处理很值得我去学习。 一、重视低段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段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中时刻提醒与关注。苏老师的课堂上就时刻关注这一点。难能可贵的是,苏老师用形象的图片来提醒孩子:怎样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怎样做?怎样同桌合作交流?这样的一步一步强调,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明确,也很有意思。另外,从这节课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班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完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能清晰地表述出来,这跟平时的注重也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字词层层深入。 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苏老师的这节课,进进围绕这一重点,生字环节的教学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关注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去认字。同时也利用图片、字理等不同的方式将难认的字重点进行教学:如“笑”“向”采用了猜图的方法,既直观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这篇文苏比较优美,课文也很长,苏老师是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

三、关注文本的特点,重视语言的运用。 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的()这一类的短语出现频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并尝试说一说。苏老师从图片中提炼,又通过朗读让孩子发现这一类短语的美感,最后又引导孩子学着说一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文水平。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还是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生字的出示欠缺层次感、规律性,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另外苏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是一个聪慧大胆的孩子。 2.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 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又会知道一个关于司马光的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司马光) 3.这篇文章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一样吗?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学吧!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

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 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重点) 2.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听课感想评课稿-(一)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 听课感想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听课评析 前几天,听了吕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节课,感触很深。《小蝌蚪找妈妈》具有一些童话色彩。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清晰地讲授 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条理清晰。若在时间允许的 情况下,可让学生表演一下,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学生对 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可采用分角色读课文,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加强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真得是 “课上一分钟,课下加倍功”,要上出一堂成功的课真得要 付出很多。《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 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 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 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 道理。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激 发起孩子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我 1 / 7

一说要猜谜语,一个个都显得相当兴奋,这一环节进行的还 可以。接下来我再以提问的形式追问“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他们怎么相差那么大?”,孩子们被问着了,我就以此引到本课的学习中。 其次,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在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范读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读,自己边读边标出生字,不会的可以问问同桌。接着检查生字,我采用找生当小老师读、男生读、女生读、排火车读、齐读的形式学习巩固生字。这一环节问题也不大,有不会读的汉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 再次,精读课文,朗读感悟。让孩子先认识一下这群小蝌蚪并说说他们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然后引出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遇到了谁,让孩子仔细观察小蝌蚪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让他们熟读第二三段。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把课文的二、三段情景再现,把孩子当成小蝌蚪,来询问孩子跟鲤鱼妈妈、乌龟都说了些什么,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好、说话能力。然后让孩子戴着头饰将这个过程表演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亲身体会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辛苦与不易。学到这里,孩子们也许会累了,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课中休息时间,让孩子们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休息一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让孩子反复的读第4、5、6段,感受找到妈妈的高兴、快乐、开心的心情。在 这个过程中我在走入孩子中间,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把自 2 / 7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评课稿

第一单元 识字 1、天地人评课稿 习惯真的是个可以改变人生的东西,而习惯在于养成,又有好坏之分,好习习惯惯和坏习惯都是逐步养成的,但要想让你的:人生更美好,就必须养成好习惯,摒弃不良习惯,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形成习惯后就很自然了,而且受益终生,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正能里。 想起说这个习惯问题,源于前两天的随机听课,讲的是新人教版一年级的第一~课《天地人》,这一课虽然只有六个大字,但其中蕴含的信息有很多,除了让学生认识这六个字,教师还可以从很多角度设计教学,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普遍的,从汉字本身出发的角度一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文字魅力。备课时我只是解读了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常规备课,课件也没来得及做,课堂活动也没有详细设计,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汉字的热情。更没有想到的是刚好领导来随机听课,却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讲得不太好。这不是个好习惯,课是讲给学生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评委,我们的课让学生很喜欢,让学生有收获,让学生易于接受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养成全面备课,尝试养成一课三反思的习惯,不打无准备之战。培养一-个习惯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毅力,可能我也会像学生改掉坏毛病一样,经理-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但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对于-年级的新生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有趣的活动,不管是汉字的认识,还是文化的传递,主要还要基于活动,这一点我觉得应给向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学习,它可以把各种活动融于教学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一门外语,那对于天天接触的母语,如果能融于活动中,孩子们肯定更易于接受。 小学阶段年级跨度较大,学生身体,思想,各方面都发展很快,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征,熟悉知识

《司马光砸缸》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 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图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图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的第二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小学语文《司马光》听课纪录推荐连云港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研讨活动中的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课,是师专三附小张钺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 课后交流时张老师说,为了充分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还特意换上这身衣服的(编者发现,这是一款女式蝙蝠侠的黑色毛衣)。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 具体纪录如下: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 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 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评课稿 《小母鸡种稻子》是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 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 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 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 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 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 子乐于接受。《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 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于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课件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 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这堂课体现了低段 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 步。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本堂课教学准备较为充分。于老师虽然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但是从整节课的教学上 没有漏出点点的怯意,虽然在课堂细节处理方面还需要加以斟酌,于老师的这节课足见她花了 很多心思去思考准备。 二、教师教态亲切,极具亲和力。在老师的微笑中充满了甜蜜,正是这种自始至终的甜蜜, 让孩子们把执教的老师当作最好的合作伙伴,只有建立了这种亲密的的师生关系后,课堂氛围 才会变得轻松而愉悦,老师尊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好的把握住了低年级的孩子容易疲劳 的特点,在教学时语言简练。 三、教师语文基本功扎实 1、于老师的扎实教学基本功让我们听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于老师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指导 课文十分细致,能够联系实际解决教学重难点。 2、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引导学生用“愿意”练习说话。 3、学生习惯培养十分好。一堂课下来,孩子始终跟着老师,学生都能座得住,课中发言可 以看出,于老师平时十分重视让孩子阅读、积累、感悟。 四、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1、激趣导入有特色,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接着进行谈话,并板书课题:小 母鸡种稻子。上课通过播放歌曲和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 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1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讲了几个小动物?都有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又是怎么做的? 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诸段看视频,读课文,以问题“小母鸡碰到了谁?怎么说 的?”这样的问题贯穿前几自然段,教学条理性强,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分析小动物们的表现 绘声绘色,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3、本堂课的亮点在孩子们复述课文、表演童话,于老师提高多媒体出示的填空练习引导孩 子及把握了课文内容,为复述表演童话奠定基础,还适当穿插品德教育,安排巧妙,都为学生 的课堂质疑和总结铺好了路。 4、教师的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巧妙,每个环节的过渡自然。设计了充满童趣和贴合课文语 言的过渡语,将课文情境贯穿整堂语文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 文的含义。 5、于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题的引出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富童趣和吸 引力,整堂课结合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的认识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每个环节的 教学也是步步为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品德教育。学习课文的环节也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童话中 人物的语气,体会角色的情感。用“愿意”造句能师生共同创造说话情景,启发孩子说话,语 言训练得法。 二、建议

司马光优秀说课稿

《司马光》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司马迁》。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工具、教学过程和板书七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文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它语言凝练,却不失生动。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也是我们开启圣贤智慧的金钥匙。《司马光》是部编新教材八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以“人物美好品质”的单元主题为依托,用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智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是文章的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文简单短小,容易理解,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讲,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小学阶段扎实传统文化底蕴,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同时教师将传统文化融于语文课,构建现代语文课堂,全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整体讲述课文内容是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做本课重难点来突破。 四、说教法、学法。 老师以启发诱导,以读代讲为主要教法,学生主要通过:质疑、合作、探究、交流来学。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智慧云平台的教学通,小视频 六、说教学过程。 由儿歌视频导入,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读、讲、悟、书,四个部分,展开教学。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以一首特别好听,特别有韵律的儿歌视频《司马光砸缸》揭示新题:孩子们,儿歌视,板书课题《司马光》边板书边频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生答,老师相机简介作者的“司马”复姓。打开素材里的组图:司马是复姓,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还有很多复姓司马的人,比如写《史记》的司马迁,“三国时期的”将军司马懿。其单名为光,因为其生于广州光县,其父为其起名“司马光”。(边板书边简介,意在让学生坐在下边有事可做,又对司马光有简单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