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教育文档资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内容,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化学知识和环保问题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可以帮助解决环保难题。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环保教育内容、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和培养环保意识等方式来实施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环保实践,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著的,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未来,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关心环境保护的新一代公民。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不仅有重要性,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环保教育、内容整合、化学知识、环保问题、案例分析、实践、环保意识、化学实验、环保实践、学生影响、未来展望、环保发展。
1. 引言1.1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学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化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他们对环境和社会的关注与责任感。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增强,化学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而且,化学实验中的操作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只有通过化学教育,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环保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2 环保教育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绿 色文 明
液 氯 泄露 事件 ,使 周 围几 百米 内都 弥漫着 黄绿 色 、刺激 性 的有毒 气体 ,泄 露 出来 的氯气 流 向低 洼地 带堆 积 。人 体吸 入高 浓度 氯气 后 ,会刺 激神 经 引起 反射性 的 心跳停 止 。事故 造成 的 死亡 人数 为 2 人 , 中毒入 院人数 为3 0 8 5 名 ,其 中危重病 人 i 人 ,大部 分死 者都 是倒 在那 条路上 7 的 。 介 绍事 件 后 让 学 生讨 论 两 个 问题 :液 氯 事 故 发 生 后 ,村 民虽 已知事 故 的发生 ,却 不 能采 取有 效 的措施逃 生 。对此 ,你对 学 习化 学有 何感 想 ?你 对 当前加 强环 保
中国 装 现代 备
2 8 第 1 总 6期 0年 1 0 期(第 9 )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尤 惠 卿
泉州儿童发 展职 业学院 福 建泉州 3 2 0 60 0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生 态文 明建设 的重要性 和迫切性 ,立足教 育 ,培 养生态文 明意识 ,是教 育工作 者不可 推 卸 的责任 ,我们 如何 在化 学 学科课 堂教 学及课 外 活动 中渗透 生 态文 明教 育 ,使 学生 在掌握 必要 的科 学知
意识 有 何感 想 ?学 生踊 跃 发言 ,积 极探 讨 。 自2 5 00 年
生态 文 明观 的基本 着 眼 点 是人 类 的可 持 续 发展 , 其 核心精 神则 是强 调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性 。生态 文 明建 设在 很大 程度 上 有赖 于 生态 文 明教 育 , 应 该从 基础 教 育入 并 手 。在化 学 教学 中 要充 分 挖掘 生 态教 育 资源 , 不仅 能 引 导学 生树立 科学 的 生态观 ,认识 生态文 明建设 的重 要性 和 迫 切性 , 且 能增 强学 生 参与 生态 文 明建设 的 自觉 性 而 和 主动 性 。下 面从几 个 方面 阐述 如何在 化 学教 学 中进 行 生态 文 明教 育 :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课件

重点二:探索环境问题与 化学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引导他们主动参 与环保活动
重点三:强调 环境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
重点三:强调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及其重要性 探讨化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重点三:强调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学习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方法和工艺
总结
引言
课件内容:本课件将介绍化学教学中渗 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几个重点方面。
渗透生态文明 教育的重点方
面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 方面
了解化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探索环境问题与化学知识的联 系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 方面
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重点一:了解 化学与生态文
明的关系
重点一:了解化学与生态 文明的关系
总结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化学教学 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
助力学生成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者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与 热爱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应用与 环境的密切关联
重点一:了解化学与生态 文明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化学在环境改善和 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二:探索 环境问题与化 学知识的联系
重点二:探索环境问题与 化学知识的联系
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并寻找解决 途径 教学案例:化学物质的分解与 环境恢复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 透生态文明教育课
件
目录 引言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方面 重点一:了解化学与生态文明 的关系 重点二:探索环境问题与化学 知识的联系 重点三: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总结
引言
引言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化学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融 合对学生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作者:于礼义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年第01期摘要:生态文明观念,最关键的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精神是强化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方式,则是依赖于生态文明教育,在最基础的教育教学中展开。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基础课程,并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所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至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是必要的。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初中学生化学教育近年来,我国对于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重视,再加上新课改的实施与不断深化,初中的化学教学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教育。
相关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挖掘出适宜于生态教育的资源,这样不止是简单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生态观念,了解到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更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主动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相关的化学教材中已经涉及了诸多的生态环境内容,也十分仔细地讲解了那些污染的形成因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是气候变暖和不可小觑的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对人们的长久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
二、结合教材内容传播生态文明1.研究性学习有效地促使学生怀着研究的信念并结合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与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强化小组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将学科内容有效地渗进,强调实践中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布置些针对性的小论文以及找资料等作业,采用各类手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
2.绿色实验(1)传统的实验过程中,只是关注相关的操作便捷以及对应的设备简单,还有实验的各个现象突出,对于相关的生态环境污染重视度极为不足,这样就根本不会涉及和关注实验设计的绿色化。
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广泛地关注起来,所以对相关的化学实验施行绿色化的设计,促使学生能体验并体会到转变实验各个方面的主要意图。
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

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发布时间:2021-11-03T08:40:37.91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7期作者:于惠[导读] 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说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几点做法和措施。
于惠集安市大路镇学校吉林省通化市134208摘要: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对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培养也迫在眉睫,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说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几点做法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与生态环境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近十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各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增多,并引发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群体性事件等社会问题。
因此,环境问题必须快速解决,而要解决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需要从年轻一代抓起,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从而使得环境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在结合教学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以加强学生对生态问题、环保问题的重视和认识,使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这点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做到,因为,初中化学有很多内容都是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紧密相关的。
比如,在教授空气的组成成分时,可集中阐述今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北京等地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说明如果不重视环境问题,人们的生活工作都要受到重大影响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
这样,学生就会对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也就能够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进而才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
生态文明与化学的融合

生态文明与化学的融合引言生态文明和化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重要概念。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而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与化学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文明与化学的融合1.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生态文明与化学融合的重要方面。
它强调通过改进化学反应和过程,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危害。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环境监测与保护化学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化学技术也可以用于处理和修复环境污染,如土壤修复和水体净化等。
3. 可持续能源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如,化学反应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效率,推动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
4. 生物技术与化学生物技术是生态文明和化学融合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可持续生产和资源利用。
化学技术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文明与化学融合的意义生态文明与化学的融合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化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保护环境与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强调环境保护,而化学技术可以提供科学手段来监测和治理环境污染。
- 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化学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可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利用。
- 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生态文明和化学融合可以推动绿色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形成。
结论生态文明与化学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通过绿色化学、环境监测与保护、可持续能源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融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生态文明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相关的化学教材中已经涉及了诸多的生态环境内容,也十分仔细地讲解了那些污染的形成因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是气候变暖和不可小觑的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对人们的长久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
二、结合教材内容传播生态文明1.研究性学习有效地促使学生怀着研究的信念并结合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与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强化小组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将学科内容有效地渗进,强调实践中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布置些针对性的小论文以及找资料等作业,采用各类手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
2.绿色实验(1)传统的实验过程中,只是关注相关的操作便捷以及对应的设备简单,还有实验的各个现象突出,对于相关的生态环境污染重视度极为不足,这样就根本不会涉及和关注实验设计的绿色化。
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广泛地关注起来,所以对相关的化学实验施行绿色化的设计,促使学生能体验并体会到转变实验各个方面的主要意图。
(2)绿色化学实验的具体化实施。
对于相应的环境选择,尽量地避免掉一些小的反应物,基于最终的实验效果把一些容易出现危害物质的实验换为无害的物质;在施行对应的微型实验时,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的试剂量较少,通常为正常实验的1/10或是1/1000,并且相关的药品用量也非常少,排放量控制在最小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升了安全系数;在进行某些实验时,对相应的步骤程序进行一定的革新、规整以及规范化。
比如,在铜和硝酸(浓、稀)的反应实验,在反应的最初,有关的因素就非常不利控制,还会出现一定的危害气体,这些危害气体会在相应的试管中进行反应。
该实验的革新策略为:将铜片置于较为清洁的针管中,并将空气排出;同时在对应的小烧杯中放入些许的硝酸,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微热,再利用注射器来吸取相关的硝酸,快速使用对应的小胶帽将吸口封住,在观测到蓝色的溶液以及无色的气体时就把瓶帽打开,并将对应的活塞拉动以让空气进入,这时就会看到相关的气体变成了红棕色,这时就要注进氢氧化钠溶液之中;将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成品仪器来进行有毒实验,这样能尽量的避免掉危害物质的出现,并且相关的仪器及药品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也不会出现对环境的毒害污染;最后则是对相关的药品以及三废的回收与二次使用,可以把相关的实验药品进行回收使用,这样能有效地提升药品的运用次数,确保能源的合理节约,保障对应的公共设备以便于将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中学化学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中学化学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中学化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与实践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认知。
以下是一些可用的教育策略:
一、强调实践与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这也可以包括实验室项目,关注环境友好型实验方法。
二、融入生态文明概念:在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概念,强调化学对于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教育内容可以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管理、绿色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引入真实世界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对环境的积极作用。
四、开展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与实地考察,了解生态系统、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情况。
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五、鼓励参与环保活动:通过学校组织或社区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外拓展:提供有关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课外拓展资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这可以包括相关的读物、讲座、科普活动等。
通过以上策略,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中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着眼点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精神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务。
化学是一门与生态环境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诸多因素中,化学因素占80%,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技术中有80%以上是依据化学原理。
为此,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
怎样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点。
如:在讲授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时,接下来讲述我国明文规定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禁止燃放烟火的原因,一是因为会发生火灾,二是因为燃放烟火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它会污染空气。
再由二氧化硫的性质再讲授“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
还要具体讲解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的原因。
再如,在“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节,要让学生知道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一般需要数百年才能有效分解,因此废弃的塑料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所以必须要寻找新型的、可降解的材料,比如用淀粉为原料制成的饭盒可在20天内被降解。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例如,2010年7月3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
由于污水中铜、硫酸根离子等含量超标,部分江段的鱼儿惨遭毒死,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
另据新华社报道,自2010年12月底,已有200多名怀宁县高河镇儿童被送至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接受血铅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血铅超标儿童数量已达
100多名。
此外,可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在生态文明教学中,例如将教师或学生拍摄到的被污染的场面在课堂中播放出来,如我们周边黑得发臭的河流;未经处理的五颜六色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工厂浓烟滚滚的大烟囱;遍地塑料废弃物的土壤等等的镜头。
通过较为直观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注意到有关这方面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渐渐地将生态文明的意识渗透在实际当中。
二、生态文明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中学化学教育对生态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态文明知识。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进行实验,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
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
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
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控制药品的用量,尽可能减少污染,还可结合实验内容,启发、指导学
生改进实验设计。
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传统的方法是直接往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有许多有毒的白烟冒出。
经改进后,可以在课前预先收集一支试管的氧气,实验时直接把试管倒扣在白磷上,这样一来绝大部分的白烟都聚集在试管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自身强的生态文明意识来感染学生。
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废弃物,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污染具有可控性,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化学实验废弃物一般由较纯净的酸、碱、盐以及金属单质组成,在实验课教学中应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生态文明意识。
三、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化学第二课堂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生态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生态环境污染与
保护知识的问答。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生态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生态文明、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将其变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地。
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出好有关生态文明的黑板报,在黑板报中能弥补课堂上由于时间不足而不能充分地把生态文明知识展开来介绍。
学生可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有关生态文明主题的资料,介绍国内外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号召广大学生植树、节约资源等等。
“十八大”报告和新课标都共同指出,生态文明是一个全球性的文明,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通过各种方法将生态文明知识一点一点的渗透给学生,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