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金属和金属矿物 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四 金属与金属矿物导学案

金属与金属矿物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知道金属活动顺序,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复习策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对常见的金属及其性质都有所了解,所以这个专题的复习,我们要联系实际,加深印象,对于一些金属的特性要记住,另外金属活动顺序,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是重点,要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归纳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二、复习与应用知识点一: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金属材料包括传统金属材料如、、及和。
共有的物理性质:有光泽,能、,有性。
应用最广,产量最高的前四种金属:、、、。
大多数的金属资源一般以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等极少数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知识点二: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铁与氧气反应分为铁在氧气中剧烈氧化——及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两种情况,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学习时应注意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相联系。
(1)金属锈蚀的条件:铁生锈实际上是、、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锈是色,很疏松,易吸水。
(2)金属的防锈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②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③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制成等。
知识点三: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案、教学设计

2.结合教材,绘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理解这一反应原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金属的活动性。
3.金属冶炼方法及其优缺点,这部分内容涉及工业生产实际,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金属矿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观念。
(二)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为例,引出金属与金属矿物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3.实验教学,强化体验:通过设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活动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金属与金属矿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回扣教材,梳理要点,夯实有关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树立珍惜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2. 通过强化训练和实验探究,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 通过盘点考点,把握好中考脉搏;提高中考意识,端正良好心态。
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 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有关化学反应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 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1.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2. 对铁锈蚀条件的初步探究3. 有关化学反应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开门见山,欢迎来到化学课堂,接下来我们复习《第八单元》,引领学生认定所要复习的课题《金属和金属材料》。
2.认定目标投放复习目的,引导学生观看、阅读,明确上述教学目标。
3.知识梳理接下来,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将“金属和金属材料”活化为有灵性的“人”,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形式直接与学生对话,从而开启本单元复习的华丽篇章。
具体分为如下六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是“我是金属,我自豪”。
通过这个篇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我”的自豪点,让学生回顾、梳理金属物理性质、个性和用途(即本单元课题1的前半部分内容)。
引领学生理清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但性质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以及石墨有金属光泽,但不是金属;等等。
同时,通过“有自豪点,固然好,但是不要骄傲。
骄傲会使人落后!山外青山楼外楼!”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提升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
[过渡] 通过“我就碰到难题了”,承上启下地引出第二个篇章。
第二个篇章是“我是金属,我害怕”。
在这个篇章里,先引领学生梳理出“我”的害怕之处——氧气、酸和盐溶液(即本单元课题2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让三位学生分别用两个化学方程式(写作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我”害怕的原因(金属的化学性质,即金属分别能与氧气、酸和盐溶液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前,进行自评和互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金属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金属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2)金属腐蚀原因及防护方法的掌握;
(3)金属合金的制备原理及其性质的探究。
(二)教学设想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3.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结构。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金属腐蚀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通过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理解不同金属的冶炼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掌握金属合金的概念、性质和用途,能够分析不同合金的优缺点。
5.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常见的金属腐蚀类型及其防护方法。
九年级化学教案:金属与矿物(复习,全3课时)

新沂市第六中学教案课时总编号评5、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不能当成置换反应)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如:C + O2 点燃CO2 (百炼成钢的反应)6、常见矿物: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黄铁矿(FeS2);铝矿石铝土矿、水铝石(主要成分Al2O3);铜矿石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等7、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高,熔点比各成分低。
(1)、大理石、石灰石、钟乳石、白垩、珍珠、贝壳、水垢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
(2)、石灰浆、石灰膏、石灰乳、石灰水、熟石灰、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石灰石:CaCO3(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CO2→CaCO3(要求:不准重复!)①②③○4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应用问题的提出回答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自主讨论得出方法新沂市第六中学教案课时总编号新沂市第六中学教案课时总编号检测巩固三随堂测试1.选择题:(1)下列方法中,能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的是( )。
A.加强热 B.加盐酸 C.加硫酸 D.加水(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2.填空题:①氢氧化钙俗称,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中考专题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面对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必须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教学方案设计将金属专题部分分两课时进行,第一部分复习金属的性质,第二部分复习合金及金属的代表----铁及铁的冶炼、防锈处理、金属资源的保护。
二、教材分析“金属与金属材料”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3个课题: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其中2、3课题是重点,课题2也是难点,教材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提出大家熟悉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学的学科知识上,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金属的相关知识。
但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还有欠缺,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靠。
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但在设计通过金属反应的实验来验证金属的活泼性时,控制变量的环节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强了解金属的一些共同物理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
2、进一步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切实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3、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判断,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矿物》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矿物》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让学生了解矿物的概念,学会鉴别矿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矿物的鉴别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化学反应,矿物的微观结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矿物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金属与矿物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导电性等。
3.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解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
4. 矿物鉴别:介绍矿物的概念,讲解矿物鉴别的常用方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别给出的矿物样本。
五、课后作业1. 总结金属的性质,绘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 学习一篇关于矿物应用的科普文章,了解矿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3. 收集不同金属制品的图片,分析其材质及用途。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我国金属资源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金属矿产的丰富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2. 强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金属与矿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九、测试与评价1. 设计一份关于金属与矿物知识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展示。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掌握非金属化合物的应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金属矿物与金属冶炼教案 湘教版

单元1 金属矿物与金属冶炼【学习目标】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3.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工业炼铁的方法。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本P33图8-6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赤铁矿粉末多份,让学生分组观察。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分三步达成学习目标:A.达成目标1 B.达成目标2 C.达成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些常见金属——铜、铁、铝。
大家看课本P30的图8-1及下面的第一段文字,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以青铜、铁器作为历史时代的标志”这句话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看书,提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可以适当介绍一些铜制与铁制兵器的历史故事,用于达成学习目标1。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解答,不能离题太远。
培养学生看课本的习惯,上课精力高度集中的习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用时约5分钟。
能剪接电影片段播放更好。
B.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金属如此重要,那么金属在自然界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要求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学习,同时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吸引力,通过所提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学习,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看P31图8-3、P32图8-4及相应文字,让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点拨并归纳。
针对学生讨论中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用时约5分钟。
C.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并提问→实验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那么铁是怎样冶炼出来的呢?1.铁矿开采出来后经过各种处理变成可冶炼的氧化铁。
书写赤铁矿的化学式Fe2O3与单质铁的化学式Fe,比较异同,组织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与金属矿物教学设计
授课人单位授课时间
课题金属与金属矿物课型复习课时1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和合金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3、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4、认识合金在改善物质的性能、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意义。
5、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体验“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的应用,炼铁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
搜索记忆,展示走进钢厂进入车间认识工业炼铁。
二、复习过程中:
第一站:铁的冶炼:
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选含铁量高的,还要选“有害元素”少的。
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矿石是: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炼铁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co 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实验中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 。
实验中石灰水的现象是学生思索,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
题
视频
学生讨论,交流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
处处有化学,为课题的引入
作 .铺垫。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
炼铁原理设备原料和重要化
学反应
引出开放性的实验改
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
迁移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用调动学生思
辨,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和
共享合作意识。
o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观察能
(1)实验开始时要先通_____ ,
后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 颠倒
顺序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O
(2)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 ,
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再
,原因是
颠倒顺序造成的后果是。
(3)气球的作用
是
卖验仓IJ新:创新是进步的灵
魂,对该装置你有没有别的改进
思路?
请展示你的方案
巡回指导
组织实验结果展示
第二站:
金属应用
用途体现性质性质决
定用途
念金属材料包括和
________ O
念生铁和钢都是_______ 的
合
金,区别在于不同。
■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
其所含金属的熔点,硬
度其所含金属的硬度。
■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是
以_________ 态存在,少
数不活泼金属以态存
在。
我能行
我总结:
金属物理性质
合金性能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第三站:铁的锈蚀与防护:生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 防锈措施: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生活中为什么铝制品耐用而铁制品却容易锈蚀
金属资源保护:
第四站:金属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验证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K Ca Na _____________________ Sn
Pb (H) _ Hg _ Pt Au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
(1)金属需是顺序表中_ o⑵酸是稀盐酸和稀硫酸而浓硫酸或硝酸除外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
⑴____________ 除外。
⑵盐必
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 ___________________ o
【课堂小结】学有所获情境剧表演
通过情景剧表演,引导学生对
生锈和防锈知识的总结。
快乐
学习
化学是双刃剑,利与弊。
把握恰当时机提示学生转换
观察角度,引导学生运用宏观
与微观结合的学科特征思维
看问题,突破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与实
际应用的月关系。
学以致用,开阔思维
三、提升小结:师生合作:
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认识?回顾反思交流共享
四、达标检测:学生检测巩固提高
知识迁移
五、布置作业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