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数据与计量数据定义
spc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

37
一、控 制 图 概 念
1、定义: 是指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图。它是判断和预 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异常波动的 一种有效方法。
38
2、控制图依据的原理:
3σ原理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生产过程比较稳定,取 1000个产品测定其质量特性值。
图1
21
画直方图
x
x
x
Xx
Xx
xx
xx
Xx
Xx x x
Xx x x
Xx x x
X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 xx xx x
X xx xx x
x xx xx x
X x xx xx x xx
X x xx xx x xx
X x x xx xx x xx
图2
10
3、确定组数(k):
将收集的数据的分布 范围 (R)划分为若干个(k)区 间(组)。
组数的确定要适当,组数太少 会因代表性差引起较大计算误差; 组数太多会影响数据分组规律的 明显性,且计算工作量加大。通 常确定的组数要使
每组平均至少包括4~5 个数据。
可参考下表,这是一个经验数 值表。
11
直方图的作法
双峰型
25
4、孤 岛 型
形成的原因: 测量工具有误差; 原材料混杂或一时有变化; 加工工具突然磨损; 短时间内由不熟练工人替
班; 操作疏忽; 混入规范不同的产品等。
孤岛型
26
5、平 顶 型
往往是由于 生产过程中,某 种缓慢的倾向起 作用造成的。如 工具的磨损、或 操作者的疲劳等 系统性原因造成 的。
统计基础概念知识

正态分布概率
99.73% 95.45%
68.26%
-3σ
-2σ -1σ
μ +1σ +2σ
+3σ
● Cpk等级评定及处理原则 :
Cpk值
等級
判定
≧1.67
A 过程能力过高
1.33≦Cpk<1.67 B 过程能力充分
處理原則 可抽检或免检 继续维持
1.00≦Cpk<1.33 C 过程能力尚可
加严检查,要改进为A级
SPC最重要的思想是“过程受控”,不是“测量值受控”。如果测量值 异常,首要判断的是该值偏离的原因是否确实是因过程变异引起。如果 是,应及时调整。如果测量值的偏离是因为MSA的原因引起,就不能进 行调整,如果此时简单地按SPC的规则进行处理,可能反而会引起过程 的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地调整,就是过度调整了。
Xbar-R CHART 均值和极差图
六. 计數型数据 Attributes Data
●含义
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 。
●理解
计数值数据就是不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 小数点以下的数值﹐而只能用计数得到。如﹕0﹑1﹑2﹑3......等整數 的数据﹒如磁头﹑合格品件数﹑品质检测的项目数﹑故障次数等。
► 材料►
方法► 环境►
输入
我们工作 产品或 的方式/ 服务 资源的融合
过程/系统 输出 顾客的呼声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統
顾客
识别不断变化的 需求量和期望
很显然,仅对输出进行检验并随之采取措施不是一种有效的过程管理方法。 仅对输出采取措施只可作为不稳定或没有能力的过程的临时措施。 检测----容忍浪费: 在输出后进行检测,就是允许将时间和材料投入到生产不一定有用的产品 或服务中。 预防----避免浪费: 在输出之前就采取措施,以避免输出无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方法就是预防。
第一章 环境数据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是用表格表达数据整理结果的形式。 统计图是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长短、面积的大 小等表达数据整理结果的形式。
1.4.1 环境数据审核
• 定义
指对原始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检查与核对。
• 完整性审核
完整性审核指检查特定观测或实验得到数据是否与设计 预期相符合。
• 准确性审核
准确性审核指核对特定观察或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否真实 、符合实际、符合逻辑,数据登记是否正确,计算方法、计 算口径和计算结果是否有误,计算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2001 2002
工业废渣
(4)调整图形。点击图表的标题,当周围出现8个小四 方黑块时表已选中,将鼠标移至边框,出现白色箭头时, 按住鼠标拖动至下方,用同样的方法拖动分类(X)轴的 标题至图形右下角,拖动图例至右上角。 选中横坐标,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坐标轴格 式,弹出坐标轴格式对话框,将字体设置为8号字,用同 样的方法将分类(X)轴的字体设置为8号字。 选中绘图区,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绘图区颜 色,将区域颜色设为无色。
1.1.4 数据的转化
根据分析的需要,计量数据、计数数据、等级数据可 以互相转化。 例如,对若干水体进行氮、磷含量测定,原属计量数 据,若按水体富营养化分级清点得到的各等级水体数就是 等级数据,这时计量数据就转化为计数数据或等级数据。
1.2 数据分布
环境数据的分布类型有连续型和离散型。 • 1.2.1 连续型 连续型分布环境数据指取值充满整个取值范围,取值 的个数是无限的环境数据。 连续型分布多用于计量数据的描述。 • 1.2.2 离散型 离散型分布环境数据指取值在取值范围内可一一列出 ,取值的个数是可数的环境数据。 离散型分布多用于计数数据的描述。
心理统计第01章习题解答

1. 名词解释观测值(observation):实验、调查和观测某些个体在某一变量上的具体的数值,即为观测值。
随机变量:某一变量在实验、调查和观测之前,不能预知其数值的变量。
随机变量的特点是: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总体(population)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叫个体;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
表示样本的数字特征的量叫统计量。
如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量叫参数。
如反应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总体平均数;反应总体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次数:某一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据多少,亦称频数(frequency)。
频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事件的比率。
概率(probability):某一随机事件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教育方面由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如何根据这些数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科学工具。
意义:(1)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变化的统计规律(2)为心理与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3)促进量化研究的发展……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1)看实验或调查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的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取处理,正确将其数量化;(2)分析实验或调查数据的类型,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3)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看数据是正态分布还是非正态分布以及是大样本数据还是小样本数据。
4.怎样理解总体、样本和个体?总体(population)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如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国的大学生即为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叫个体;如具体的每一个大学生即为个体。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1戴明(质量)金三角:在三角形中,基本角是产品,支撑角1是使用者,支撑角2是服务。
2符合性质量:质量就意味着对于规格或要求的符合;3适用性质量:“适用性”就是产品使用过程、服务提供过程中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4大质量:就其内涵而言,不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固有特性(品质特征),而且包括随着时间、环境变化的动态赋予特性(如价格、服务等);不仅包括达到产品标准的符合性质量,而且包括满足各相关方要求的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特性: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时间的,功能的,人体功效的;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质量评价指标: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时间性;适应性;经济型;外观。
5: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互相关联或互相作用的活动。
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6: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三种质量特性:理所当然,期望,魅力。
7:顾客忠诚的表现:顾客忠诚是对某品牌或企业作出长期购买的心理承诺,是顾客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和行为的结合。
顾客忠诚与满意的辩证关系:顾客非常不满意对应的顾客忠诚度为零,顾客会离企业而去;达到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度大约为35%,仍有大部分顾客不会再次购买;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达到非常满意,顾客忠诚度超过了80%,这是顾客会发生再次购买行为,成为这个品牌的忠诚顾客。
8:质量管理发展历史阶段及其特点:(一)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足为: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发生矛盾。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的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不足: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从而影响了其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计量型和计数型数据对比

计数型(如适用) am 或 pm 好或差 快或慢 热或冷 通过或失败
红或绿或黄或蓝 出口数 赢或亏
连续性 (变量) 粘度 pH 含量 浓度 杂质 停工时间 钱 融流速度 颗粒大小 颜色 尺寸
离散性(属性 - 有/无) 有/无可视物 清澈 vs. 混浊 准时 vs. 延迟 气味 (有/无)
离散性(属性 – 可数) 每个样品上的污点数量 缺陷数量 错误数量
每周失误数量
小组活动 – 描述以下被测量的连续性(计量型) vs. 离散性
连续性(计量型)VS离散性数据(计数型)
连续性 ( Continuous ) 测量得出具有连续性的信息,可被分解
为更细的增量
离散性 ( Discrete ) 以计数为基础的数据… 只可能是有限的数
值
时间
物理测量
缺陷/有缺陷的
判断
成本 你怎样有限地拆分“时间”?
精确度
“记数”型或 Yes/No 数据
连续性(计量型) vs. 离散性数据(计数型)
数据(计数性)
被测量 每天时间 周期时间 速度 温度 考试分数 颜色 位置 企业职能
计量型 (如适用) 小时或分或秒
计数型(如适用) 上午、下午
活动 答案 温度 考试分数 颜色 位置 企业职能
计量型 (如适用) 小时, 分钟 及秒
秒 MPH or KPH
度 百分制分数 t
第3讲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1、计量资料 (measurement data)
用仪器、工具等测量方法获得的数据,又称数值变量。 特点:有计量单位,如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 (count data)
按某种属性分类计数后得到的数据,又称无序分类变量,有二分 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形.
366
28 34
35
10
34
78
57
248
30 11
14
11
22
39
17
114
32 14
2
3
14
24
3
60
34
4
2
5
3
12
2
28
36
2
1
1
4
5
1
14
38
3
1
1
0
2
1
8
40
0
0
2
0
0
0
2
合计 207
141
102
208 537 206 1401
2、常用相对数指标
计数资料常用的数据形式是绝对数,如某病的出院人数,治愈人数 等.但绝对数不具可比性,需要计算相对数.
2、三线表
表号 标题(包括何时、何地、何事)
横标目的 总标目 横标目
┋
总标目
纵标目 纵标目
××× ×××
××
××
总 标 目(单位)
纵标目
纵标目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QC7大手法

健峰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层别区分法,1、GB/T19000-ISO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
2、1875年,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的理论,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及检验部门。
这是质量管理的开端。
3、1925年,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4、1986年,朱兰博士提出了“质量三部曲”,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5、QC7大手法:检查表、分层法、相关图(散点图)、排列图(柏拉图)、直方图、因果图(鱼骨图)、控制图。
6、新QC7大手法: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数据矩阵法。
7、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作鱼骨图时,通常会从六个方面来分析,称为5M1E:即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人。
(或简称:人、机、料、法、环、测量)8、头脑风暴法也称集思广益法,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人广开言路、激发灵感,畅所欲言地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
9、散点图又称相关图,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表。
相关关系一般可以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和其他关系等等。
但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10、排列图又称柏拉图,是用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由此可以用来确定质量改进的方向。
它将经济学上的80/20原则用到管理领域,其基本原理是区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即80%的问题是由20%的因素造成的。
这样有助于抓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11、亲和图是用于归纳、整理由“头脑风暴”法产生的观点、想法等资料,按它们之间的亲近关系或类似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方法。
12、质量方针是指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
13、检查表: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录填记并予以统计整理,以作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而设计的一种表格或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