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聚合物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和应用。
1. 轻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密度相对较低,比传统混凝土轻很多。
这使得使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结构更加轻便,适用于对重量要求较小的场合。
2. 高强度: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强度高于传统混凝土。
这是由于地质聚合物的特殊结构和化学成分造成的。
高强度使得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抗压、抗折等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工程。
3. 耐久性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够抵御酸、碱、盐等化学介质的侵蚀。
还能够抵御冻融循环、紫外线照射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寿命更长。
4. 良好的隔热性和隔声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隔声性能。
这使得使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建筑在保温、隔音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效果。
5. 可塑性好: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模性,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建筑需求。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更容易施工,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制造,如楼板、墙体、梁柱等。
其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性使得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
2. 道路和桥梁: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用于道路和桥梁的修建。
由于其耐久性强和抗压强度高的特性,使得道路和桥梁更加耐久和安全。
4. 隔音隔热材料: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因其较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隔声性能,可用作隔音隔热材料。
可以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场所的隔音隔热装饰。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它采用了地质聚合物作为掺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环保性和力学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本文将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一、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利用地质聚合物作为掺合材料的混凝土材料,具有以下特性:1.优异的耐久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抗硫酸盐侵蚀、氯离子渗透和碱性侵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有效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2.环保性地质聚合物是一种天然无机物,采用地质聚合物作为混凝土掺合材料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良好的力学性能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满足各类工程对混凝土材料强度的要求。
4.优异的渗透性能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对水的渗透性能较好,能够有效防止水分的渗透,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渗漏风险。
以上特性使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混凝土材料。
二、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搅拌和养护等步骤。
1.材料选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骨料和地质聚合物。
其中地质聚合物作为掺合材料,可取代部分水泥,起到优化混凝土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2.配合比设计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地质聚合物掺合量、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3.搅拌搅拌是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搅拌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在搅拌过程中,需保证地质聚合物与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充分混合,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养护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初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抗渗性能。
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泥水化速率,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地质聚合物制备工艺

地质聚合物制备工艺1. 引言地质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石油开采、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对其性能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工艺流程等方面。
2. 原料选择地质聚合物的原料选择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原料包括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
2.1 单体地质聚合物的单体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体,如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苯乙烯类等。
选择适当的单体可以调控地质聚合物的性能,如强度、耐温性等。
2.2 交联剂交联剂在地质聚合物中起到连接单体分子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作用。
常用的交联剂有二烷基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酰胺(MBA)等。
交联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反应活性、交联密度等因素。
2.3 引发剂引发剂是地质聚合物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引发单体和交联剂之间的聚合反应。
常用的引发剂有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等。
引发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活性、稳定性等因素。
3. 反应条件地质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对最终产物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3.1 温度温度是影响地质聚合物反应速率和产物结构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反应温度一般在60-100摄氏度之间,具体温度需要根据不同单体和交联剂来确定。
3.2 压力压力对于地质聚合物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通过调节压力可以控制地质聚合物产物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
3.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地质聚合物反应所需时间。
通常情况下,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得到更高的聚合度和交联度,但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产物的物理性能下降。
4. 工艺流程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反应、固化等步骤。
4.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原料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溶解、研磨等。
4.2 反应反应是地质聚合物制备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
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下,将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并进行聚合反应。
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地质聚合物呀!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就好像是大自然的魔法材料。
你想想看,石头啊、沙子啊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经过一番奇妙的变化,就能变成一种有着特殊性能的材料,这不就跟变魔术似的嘛!地质聚合物就像是个低调的高手,平时不声不响的,但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
它的性能那可真是没得说呀!强度高得很呢,就跟钢铁侠的盔甲似的,能扛住好多压力。
而且它还耐腐蚀,就像是穿上了一层防腐的铠甲,啥恶劣环境都不怕。
还有啊,它的耐久性也特别棒,时间再久它都能稳稳地在那。
咱生活中的好多地方都能用到地质聚合物呢!比如说盖房子,用它来做建筑材料,那房子得多结实呀,住起来多安心。
或者修桥铺路,让道路更加坚固耐用,车辆在上面跑起来也更稳当。
这就好像给我们的生活铺上了一条坚实可靠的大道。
它的出现可不是偶然的呀,那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发现的呢!就跟咱学习一样,得下功夫才能有收获。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科学家们的努力,我们能知道地质聚合物这么好的东西吗?
而且地质聚合物还很环保呢!它能利用一些工业废料来制作,这不是变废为宝嘛,多厉害呀!这就好比把垃圾变成了宝贝,既解决了废料的问题,又创造出了有用的东西。
你说这么好的地质聚合物,咱能不重视它吗?咱可得好好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好处呀!它就像是一颗隐藏在石头堆里的宝石,等着我们去发掘它的光芒。
所以呀,朋友们,别小看了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说不定它们里面就藏着像地质聚合物这样的大宝贝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地质聚合物在未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吧,难道不是吗?。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1. 引言1.1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概述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地质聚合物(如天然胶黏土、矿物纤维等)而形成的。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相比传统混凝土具有更高的耐久性、抗压强度更高、更好的抗裂性能等优点。
在工程实践中,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领域。
其独特的环保特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未来,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有望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其应用前景广阔。
为了更好地推广其应用,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成分与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分析等方面,以及与传统混凝土的比较,从而找到更加有效的推广策略。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潜力巨大,我们应积极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推动其发展壮大。
2. 正文2.1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成分与制备工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材料,其成分和制备工艺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和地质聚合物添加剂。
地质聚合物添加剂是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材料的筛选、搅拌和浇筑工艺。
在原材料筛选过程中,要根据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水泥、集料和地质聚合物添加剂。
在搅拌过程中,要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气孔和裂缝。
通过优化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成分和制备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拓展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推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发展和促进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是评价该材料在工程中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力学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能等参数的测试和评估。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 Concrete)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它采用地质聚合物作为主要的水泥替代材料。
这种新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耐蚀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因此在工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具有结晶性的硬化材料,其主要原料是粉煤灰和硅酸盐。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 环保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采用无机材料作为主要原料,不需要烧结,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具有较低的碳排放。
由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利用废弃材料作为原料,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具有较好的环保性。
2. 高强度: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28天龄期内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60MPa以上,远高于传统水泥混凝土。
这种高强度使得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承担大型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3. 耐久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蚀性能,能够很好地抵抗盐渍土、酸雨、高温等环境的侵蚀。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中的硅酸盐基体可以有效抵抗碳化和氯离子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4. 耐高温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抵抗火灾的能力。
这使得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高温场所的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由于以上特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盐碱地区、酸雨较为严重的地区等),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能够有效抵御腐蚀,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高速铁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提供更为安全、稳定的基础设施支撑;在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中,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能够很好地抵抗水的侵蚀和冲击,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外,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还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发展前景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发展前景概述聚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单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地质领域,聚合物主要用于地质材料的改良、修复和加固。
地质聚合物一词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地质聚合物作为地质材料的一种,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抗渗透性地质聚合物具有优秀的渗透阻力和隔水性能,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和沉积物的渗透,维持地基的稳定性和塑性。
此外,地质聚合物还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耐腐蚀、防锈等性能。
抗压性地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韧性,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可塑性地质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形变性,可以按照地基的形状和特性进行调配和应用,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可持久性地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以长期保持其加固和修复效果。
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地质聚合物在地下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主要应用包括:坑道修复和加固地质聚合物可以用于地下隧道、管道等工程的补强和修复,增加其抗压和防水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和压实地质聚合物可以用于地基处理、压实等工程,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地基沉降和地震造成的损失。
岩土固化和降水地质聚合物可以与水泥、石灰等材料配合使用,实现岩土固化和降水等工程需求。
填充调整和修复地质聚合物可以用于填充调整地基不平整和损坏的部分,修复地表损坏和下沉等工程。
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未来,地质聚合物的发展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研发新型材料研发新型地质聚合物材料,提高其抗压、防水、耐酸碱等性能,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探索新应用领域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如海洋工程、冶金工程等,拓宽地质聚合物的应用范围。
提高应用技术水平提高地质聚合物的应用技术水平,加强对地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其在地理材料改良、修复和加固领域的作用。
地质聚合物是地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地质聚合物制备工艺

地质聚合物制备工艺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地质聚合物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地质聚合物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选择。
地质聚合物的原料主要包括单体和交联剂。
单体是地质聚合物的主要构建单元,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交联剂则用于连接聚合物链,增加地质聚合物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接下来是反应条件控制。
地质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一般通过聚合反应进行。
聚合反应可以是热聚合、紫外光聚合或化学交联等方式。
不同的反应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要求。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等因素,以获得理想的聚合物结构和性能。
最后是后处理。
地质聚合物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步骤,以提高聚合物的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洗涤、干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
洗涤可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杂质,干燥可以使聚合物获得稳定的形态和性能,热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强聚合物的交联程度和热稳定性,表面处理可以改善聚合物的表面性质和附着力。
地质聚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地质聚合物的性能和应用效果非常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优化反应条件和合理的后处理措施,可以获得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和良好适应地质环境的地质聚合物材料。
总结起来,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和后处理等步骤。
优化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可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效果,为地质工程领域提供更加可靠和可持续的材料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steel ; slag ;geopolymer; efflorescence
1前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课题背景
硅酸盐水泥可以满足各种建筑需要,但是,就其生产过程而言,存在着很大的缺点,消耗大量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排放巨大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JosephDavidovits等学者研究了古埃及的金字塔等建筑能一直保持到现在,几乎完好无损的原因,最终得出了:浇筑它们的材料是由石灰石、高岭土等原料制备的矿物聚合物。而用硅酸盐水泥造就的现代建筑只能维持40~50年,短的几年就会破坏[1]。因而对于耐久性较强的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本论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粉煤灰与沸石粉对钢/矿渣基地质聚合物的泛碱、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改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地质聚合物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钢渣23.3%、矿渣23.3%、砂子33.3%、粉煤灰15%、沸石粉5%;加水量10%;激发剂为5%NaOH;成型压力20MPa;在恒温(20℃)恒湿(相对湿度为90%)的养护室进行养护。在此配比下,其试样浸出液的的pH值(11.31)相较于单掺15%粉煤灰的降低1.7%,碳酸根离子浓度(1105.7mg/L)相较于单掺15%粉煤灰的降低23.8%,对地聚物试样泛碱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力学性能最佳,28d的抗压强度可达152MPa;耐水性能较佳,软化系数为0.89,1d的吸水率为2.95%;耐碱性能较好,在质量分数分别为0.5%、1%、3%NaOH溶液中浸泡7d,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31%,1.44%,1.24%,抗压强度不仅没减少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关键词:钢渣;矿渣;地质聚合物;泛碱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kind of geopolymer blocks was prepared by slag,sandand steel slag as main raw materials through the compression method to molding. The geopolymer,whichcan consume a lot of waste, preparation process does not require high temperature calcination, emits virtually no CO2, is a typical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However,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restriction on apply of geopolymer material is efflorescence problem. Therefore, it is very crucial that we probe the measures about efflorescence suppressed of geopolymer material.
摘 要
本论文以钢渣、矿渣、砂子为主要原料,采用压制成型的方法,制备钢/矿渣基地质聚合物试样。该试样消耗大量废渣,制备过程中不需要高温煅烧,几乎不排放CO2,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材料。但是,限制地质聚合物材料应用的最主要因素是泛碱问题。因此,研究粉煤灰与沸石粉对地质聚合物材料泛碱的抑制作用至关重要。
地质聚合物虽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碱-骨料反应、泛碱、强度波动等问题。研究并改善这些问题的理论对于指导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1.2地质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地质聚合物的国外研究现状
1930年,美国的珀登在研究了potland水泥的水化硬化原理后,引出“碱激活”这个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4]。随后,前苏联科学家对这个理论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工业生产。到了20世纪70年代,法国人Davidovits开始使用锻烧高岭石的方式制备建材,对其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1978年,Joseph Davidovits教授提出“地质聚合物”这个概念。此后,Helferich和Shook.Neuschaeffer等先后取得制备地质聚合物材料的专利,进一步改善它的制备工艺和性能。Palomo等在此基础上,加入硅砂作为增强体,制备抗压强度高达84.3 MPa的地质聚合物,它的固化时间仅为1d,与以前相比,大大缩短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Van Jaarsveld和Van Deventer等致力于粉煤灰基矿物聚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并探究了由16种天然硅酸盐矿物制备的地质聚合物。结果表明:较高钙含量及呈架状或者岛状结构的硅酸盐,形成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最大;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7d抗压强度可达58.6MPa,并证明了粉煤灰中部分超细颗粒、较高的CaO含量,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对于提高地质聚合物的强度有利[6]。进入21世纪,Van Deventer等人进一步研究了地质聚合材料的形成机理。Van Jaarsveld J. G. S.等人研究表明地聚合材料具有很好地固化重金属离子的效果,并且使用各种微观设备对地聚合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不会影响四面体的键接结构,而只是改变它的表面积、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研究还表明,重金属离子不仅会引起物理变化,而且会发生化学键合,成为地聚合物结构的一部分。2014年,来自于澳大利亚的Behzad Nematollahi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高效减水剂和活化剂的组合效应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和易性与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高效减水剂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直接取决于活化剂和该减水剂的类型。与氢氧化钠激发的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相比,由多元化合物激发剂(Na2SiO3/NaOH=2.5)激发的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具有更高的相对塌落度和抗压强度。当多元化合物活化剂使用时,改性聚羧酸系减水剂是最有效的类型,相对塌落度增加39%–45%,且抗压强度至多降低29%[8]。随后,Jiting Xie,Obada Kayali等人研究了地质聚合物的养护温度和湿度。研究表明:地质聚合物可以在常温和较低的湿度下进行养护,且强度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9]。2015年,M. Albitara等人研究了铅冶炼矿渣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影响,研究表明:用75%的矿渣细粉代替粉煤灰后制备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31MPa,粉煤灰/矿渣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相似,但是含有铅冶炼矿渣的地质聚合物的干燥收缩性低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干燥收缩性[10]。
Orthogonal test and univariate variables method were used in this paper,Study on the fly ash and zeolite powder on steel / slag based geopolymer effloresce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improvement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23.3% steel slag, 15% fly ash, 23.3% pulverized blast furnace slag, 33.3% sand,5% zeolite powder 10% water and activator with 5% NaOH is the optimum formula of the raw materials for the geopolymer. The optimal molding pressure is 20MPa and it should be cured in the curing room.In this ratio, compared to a single mix with 15% fly ash,pHvalue of the specimen leaching solution (11.31) samples decrease by 1.7% .Compared to a single mix with 15% fly ash, carbonate ion concentration is (1105.7mg/L) ,it was reduced by 23.8%. ,which have a greatest extent efflorescence inhibition of geopolymer.Its 28d compressive strength were best, up to 152MPa. The water and alkali resistance of the samples is better. Softening coefficient is 0.89.Water absorption rate for 1d is 2.95%. When it soaks for 7 days at 0.5wt%, 1wt%, 3wt% NaOH solution,its mass loss rate is 1.31%, 1.44%, 1.24% respectly .And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not only not reduced but increased to some extent. It has a better alkali resistance.
碱激发材料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无机胶凝材料,它的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均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目前,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但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2]。建筑废弃物会产生多方面的危害。首先,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降低了土壤质量;其次,它在堆放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降低空气质量。最后,其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雨水冲刷作用使其进入河流之中,污染水域,最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市容市貌,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而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制备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基于此,碱激发胶凝材料研究开发大大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