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地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38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大地测量学基础/ Fundamental of Geodesy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48/3(其中实验学时:8)先修课程: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第二版)张华海等.应用大地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测量方向的核心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解大地测量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等级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椭球大地测量、控制网建立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测绘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技能。
该门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大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3.2专业知识(1)熟悉大地测量基准及空间参考框架的概念与基础理论;(2)掌握卫星定位控制网、边角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等空间框架基准网设计与实施的原理与方法;(3)掌握不同等级控制网的设计、布设、施测与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工程实施流程;2.2.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2.2.4思维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与时俱进地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3.1.1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
3.3.1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知识:掌握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基本概念、地球重力场基本理论、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控制网建立原理、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学生具备布设各种等级控制网、制定控制测量观测计划及实施,数据获取及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地震概论-0-绪论

立每年度的不同规模防灾常规演习制度,并对社会的
每个公民进行灾后自救知识的培训;
/p/gg_zd
ssz
地震概论
• (4) 要加强社会公众地震危机的意识教育,特别是
需要从对中小学生关于地震灾害自救意识开始进行
培训。同时,就地震专业人士而言,也有责任兼顾
科学研究与公众科普教育。相比较日本在这方面的
地震概论
地 震 概 论
地震科学系地球物理教研室:ssz-gogoຫໍສະໝຸດ /p/gg_zdssz
地震概论
/p/gg_zd
最近一年内5级以上地震
/ ssz
地震概论
/p/gg_zd
ssz
地震概论
余次(真实记录)。
(资料来源科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地震学基础》第9~10页,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地震目录,制图)
资料来自中国地震网(/contents/background/background4.jsp)
/p/gg_zd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第七卷第四期齐福荣的《关于我校校训的思考》
/p/gg_zd
ssz
地震概论
/p/gg_zd
汶地园
ssz
地震概论
本课程教学目的
• 一、课程性质 《地震概论》是我院校级平台课。 • 二、教学目的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加强防震减灾教育,营造防灾文化氛围,提高 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也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同进也为 后续防灾技术专业性、防灾信息专业、防灾仪器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打 下一定的基础,为其他专业拓宽学生知识面。 •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地震学基本知识与概念,提高学生防震 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营造防灾学院的防灾减灾文化氛围。 • 四、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掌握下面知识: • (1)地震波传播、地震基本参数等理论 • (2)掌握地震观测、地震预报基本概念。 • (3)了解地震发生机理、地震的活动性分布、应急救援与地震灾害。
自然灾害学教学大纲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院《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2012版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0705012203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Natural Catastrophology)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其中,讲授学时:30 ,实验(实践)学时:6。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开设学期:第五学期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课程目标和任务:1、了解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灾害学研究内容与特征;2、了解灾害的概念、分类与性质,灾害系统的概念;3、掌握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干旱灾害、冰冻灾害等主要灾害及灾害链;4、掌握中国及世界灾害区域分异;5、掌握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6、熟悉灾害应急管理、高新技术方法灾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五、课程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目前关于自然灾害的科学认识、研究途径和可选择的减轻自然灾害与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措施,拓宽学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面,为将来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作打好基础。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共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灾害学的学科体系,掌握灾害学研究内容与特征。
(二)教学内容1.1 灾害学的产生背景1.1.1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2 灾害学的研究内容与特征1.2.1 灾害学的研究内容1.2.2 灾害学的特征(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 —2、环境学学科体系难点:1、灾害学的研究内容2、灾害学的特征第二章灾害概述(共6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灾害的概念与内涵,掌握灾害的分类与性质,熟悉灾害系统、灾害影响与损失分析。
(二)教学内容2.1 灾害的概念与内涵2.1.1 灾害的概念2.1.2 环境概念的内涵2.2 灾害的分类与性质2.2.1 灾害分类2.2.2 灾害的性质2.3 灾害系统2.3.1 灾害系统的概念2.3.2 灾害系统的形成机制2.4 灾害影响与损失分析2.4.1 灾害影响2.4.2 损失分析内容与步骤(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环境概念的内涵。
地震概论第一章1

四、古代中国的地震工程
• 在抵御地震灾害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许 多极为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表现在工程选 址、地基、结构以及材料等许多方面,在应 急避震、易损性,以及震后重建等方面也有 不少详细的记载,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历强震而不倒的古建筑:山西洪洞县广胜寺 飞虹塔、应县木塔、赵州桥、天津蓟县独乐 寺观音阁等等
作者:赵克常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预防与减轻自然灾害 (地震、海啸等) • 资源、能源探测
(水资源、矿藏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 考古 • 工程建设 • 国防安全 • 反恐
作者:赵克常
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的调查
作者:赵克常
地下核爆破的侦测与监测
作者:赵克常
第二节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作者:赵克常
地球科学
大地测量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空间物理学
气象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海洋学
地震学
学科划分简明图
火山学
地磁学
地电学
地壳构造物理学
重力测量学
地热学
作者:赵克常
地球宇宙学 地质年代学
地质学 水文学
Sections of AGU
(America Geophysical Union)
• Atmospheric Sciences • Biogeosciences • Geodesy • Geomagnetism and Paleomagnetism • Hydrology • Ocean Sciences • Planetary Sciences • Seismology • Space Physics and Aeronomy • Tectonophysics • Volcanology, Geochemistry, and Petrology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4604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理论45+实验15)学分:4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利用矿物、岩石、构造、地层等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去探寻矿产、水、土地、太空等人类生存必须资源,去处理地质灾害、地方病、重金属污染等人类生存相关的环境问题。
该课程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课程实验和野外实习,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课程既能构建学生地质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地质野外工作技能,为学生以后深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地球科学基础。
The foundation of Geology is a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this course uses geology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mineral, rock, tectonic, stratum and so on, to search for the human survival must resources such as mineral, water, land, space and so on,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eological disaster, endemic disease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is course pays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analysis,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the course experiment and the field practice, and construct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is course can not only build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geology basic theory, but also can train the students ' basic geological field work skill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arth Science for the students further study and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地震学教学大纲

地震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地震事件的能力,掌握地震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知识,从而提高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整体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概念和分类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3. 地震仪器及地震监测网络4. 地震的动力学原理5. 地震预测与预警6. 地震灾害的防治7. 地震学在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查中的应用8. 地震学在工程勘测和建设中的应用9. 地震学在灾后救援和重建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地震学理论知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监测站、地质调查点等,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3. 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针对真实地震事件展开讨论,分析地震预警和防治策略。
4. 课堂练习和考核:布置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地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地震学知识测试,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3. 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地震学导论》等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PPT、视频素材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实地考察安排:协调地震监测站、地质勘探单位等,提供实地考察机会。
六、教学安排1. 课程设置:安排理论课、实验课、实地考察等环节。
2. 时间安排:每周2-3节课,共计36学时。
3. 教学进度:根据具体内容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每次课程的授课重点。
七、教学环节1. 第一阶段:地震基础知识概述2. 第二阶段:地震波传播与监测3. 第三阶段:地震动力学原理4. 第四阶段:地震预测与预警5. 第五阶段:地震灾害防治与应对八、教学效果检测1.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程反馈、评教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震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学习成绩提升:对比学生学习前后的地震学知识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5002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概论等二、课程简介《自然灾害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灾害相伴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不仅没有减少,各种灾害反而日趋严重。
目前人类面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成灾机制复杂各异,防灾减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鉴于此,为培养能有效防御各种灾害,普及灾害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减灾技能的合格人才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论述了灾害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了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灾害学研究理论体系,并对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现代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全部课程教学共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灾害概述等内容。
第二部分讲述主要灾害及灾害链、灾害区域分异。
第三部分介绍灾害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灾害应急管理。
第四部分讲述了高新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减灾系统工程与措施。
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disaster. The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its disaster mechanism is complex,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also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effective defens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 populariz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nhance ability of disaster reduction, we set up the curriculum.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disaster theory, principle, method.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ipline 's new prog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research theory system, and the natural law of region difference and system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contemporary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ent of system description. All curriculum schedu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tastrophology and subject system, disasters overview, etc.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ain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measur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自然灾害学研究灾害问题的新兴学科。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教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环节。
(二)任务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操作方法,以及方向观测法测角和二等水准测量实施步骤,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与组织测绘生产的能力。
三、要求与安排方式
(一)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复习理论知识
2、对实验所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认真学习
3、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作业
(二)实验安排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
四、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一
注:“实验类型”中用“√”标记选项。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
1、实验操作步骤
2、实验数据
(二)成绩评定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实施,数据满足精度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小组需重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程目标
序号
代号
课程目标
OBE
毕业要求指标点
任务
自选
1
M1
目标1:针对地球物理领域的科学问题,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定量地震学理论知识抽象、定量表征,并理解其局限性。
是
2
M2
目标2:能理解和掌握定量地震学基本方程、基本概念
是
3
M3
目标3:能理解地震图数据、地震波场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是
4
M4
《定量地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定量地震学
CourseName
课程编码
GEO225521020
开课院部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团队
原理解释类课程教学团队
学分
2.0
课内学时
32
讲授
32
实验
0
上机
0
实践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本研一体化班(油气地学类)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数学分析(2-1)、数学物理方法、弹性波动力学
M4
1
讲授
2
作业
24
第6章
第6章无限介质中的格林函数
矢量场的Helmholtz势、标量格林函数、位错点源、双力偶解
M1
4
讲授
/
/
25
6.1
6.1 Lame 定理
Helmholtz势、标量势、矢量势、Lame定理、
M1
1
讲授
2
作业
26
6.2
6.2 波动方程的解法
波动方程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基数展开法、波动方程试验解
M2
1
讲授
2
作业
17
4.3
4.3 等效体力
位移间断、集中力偶、双力偶
M3
1
讲授
2
作业
18
4.4
4.4 地震矩张量
剪切破裂、矩密度张量、地震矩张量
M3
1
讲授
2
作业
19
第5章
第5章地震散射原理(格林函数应用)
矢量场解耦、标量波方程、Born近似方程、Rytove近似方程
M2
4
讲授
/
/
20
5.1
5.1 波动方程解耦
课程简介
(限选)
(课程简介...)
《定量地震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定量地震学的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位移表示定理、震源表示定理、格林函数概念及求解方法、地震波散射问题求解、均匀无限空间格林函数、弹性间断面处平面波传播特征、在震源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建立地震波传播方程定解问题。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定量地震学基本原理方法,建立起求解地震学正、反演问题的基本思路,熟悉定量地震学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流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原理、开展综合应用定量地震学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方法和定量表征的能力,为综合应用定量地震学解决地球科学问题和今后从事地球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
M1
课后讨论
10%
A-针对讨论主题,积极讨论,总结材料系统条理,结论无误。
平面波方程、标量波方程、相速度、群速度
M1
1
讲授
2
作业
21
5.2
5.2 标量场散射积分方程
非均匀介质、背景波场、散射波场
M2
1
讲授
2
作业
22
5.3
5.3 Born近似方程
场弱散射近似条件、格林函数、一阶Born近似方程、多级Born近似方程
M3
1
讲授
2
作业
23
5.4
5.4 Rytove近似方程
场弱变化近似条件、Rytove近似方程、远场方程
M2
1
讲授
2
作业
10
第3章
第3章定量地震学中的格林函数
地震正演问题、格林函数、位移表示定理
M1
4
讲授
/
/
11
3.1
3.1 地震正演问题描述
地震波动方程、地震正演问题、地震波场、地震记录、地震反演问题
M6
1
讲授
2
讨论
12
3.2
3.2 什么是Green函数?
震源项描述、简单震源、格林函数、格林函数性质
M4
地震波形反演流程、全波形反演、梯度矩阵、海森矩阵
M7
1
讲授
2
作业
四、考核方式
序号
考核环节
操作细节
总评占比
1
平时作业
1.每周布置2-3道题目,平均每次课1道题以上。
2.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作业完成准确性、是否按时上交、是否独立完成评分。
3.考核学生对定量地震学基本原理方法的了解与应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M1
2
讲授
/
/
30
7.1
7.1 概述
波动理论、几何地震学、波动地震学、Lamb问题
M6
0
讲授
2
讨论
31
7.2
7.2 球面波合成与分解
留数定理、平面波叠加Weyl积分、球面波叠加Sommerfeld积分
M2
1
讲授
2
作业
32
7.3
7.3 球面波反射特征
平面波基、柱面波基、Bessel函数、球面波反射系数、透射系数
1
讲授
2
作业
13
3.3
3.3 位移表示定理
地震学定解问题、位移表示定理、位移场物理解释
M5
2
讲授
2
作业
14
第4章
第4章震源表示理论
震源表示理论、等效体力、地震矩张量
M5
4
讲授
/
/
15
4.1
4.1 震源概述
内部震源、外部震源、断裂源、体积源
M6
1
讲授
2
讨论
16
4.2
4.2 震源表示理论框架
断层面滑动函数、断裂源表示框架、震源动力学、位移间断、等效体力
震源描述、地震波传播、波动方程求解
M2
0.5
讲授
/
/
4
1.3
1.3 定量地震学发展
张衡地动仪、胡克定律、Navier方程、Lamb问题、智利地震
M6
1
讲授
2
讨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第2章
第2章弹性动力学基本原理
张量、坐标系变换、位移增量方程、运动微分方程、互易定理
M2
4
讲授
/
/
6
2.1
2.1 张量定义及运算约定
张量、Einstein求和约定、克罗内克尔符号、epsilon-delta等式
目标4:针对地球物理专业领域的复杂地震工程问题,能够基于方法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专业理论,设计可行的理论方案;
是
5
M5
目标5:能够理解并掌握勘探地震学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工具,并理解其局限性
是
6
M6
目标6:能与小组成员开展讨论、拥有一定答辩能力
是
7
M7
目标7: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地震学理论学习对复杂工程计算问题的工程实践的影响
M4
1
讲授
2
作业
36
8.3
8.3 反射和透射近似方程
介质分解理论、背景矩阵、散射矩阵、Aki-Richards近似
M5
1
讲授
2
作业
37
8.4
8.4 弹性阻抗方程
波阻抗方程、零角度入射反射系数、角度反射系数、弹性阻抗、弹性参数
M7
1
讲授
2
作业
38
第9章
定量地震学中的反演问题
地震学反演、最优化、全波形反演
M4
4
讲授
/
/
39
9.1
9.1 地震学反演问题概述
适定性问题、映射算子、地震反演问题
M6
1
讲授
2
讨论
40
9.2
9.2 地震反演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正则化、贝叶斯框架
M5
1
讲授
2
作业
41
9.3
9.3 反演问题求解方法
最优优化、最小二乘解、局部寻优解、全局寻优解
M7
1
讲授
2
作业
42
9.4
9.4 全波形反演方法实例
M2
1
讲授
2
作业
27
6.3
6.3 求解非齐次标量波方程
拉氏变化、标量格林函数、推迟势、求解波动方程
M3
1
讲授
2
作业
28
6.4
6.4 求解Green函数张量
Green函数张量、传播单位矢量、近源场、远源场、双力偶解、位错点源
M4
1
讲授
2
作业
29
第7章
第7章球面波的反射特征
几何地震学、波动地震学、Weyl积分、Sommerfeld积分、球面波反射系数
30%
2
课后讨论
组成课程组讨论,由老师设定讨论主题,学生课后讨论,讨论情况由学生自己总结文字材料,以文字形式和作业一起交上,包括讨论问题情况、概念理解等。
10%
3
考勤
随机点名、刷卡点名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