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进行城市更新规划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吸引力。
这些街区保存着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风貌,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困境尽管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们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建,导致文化遗产的丧失。
其次,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旧和破败,维护和保护的费用较高,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包括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这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增加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关系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重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需要依托城市更新规划,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实践在实践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老城区的狭窄道路、老旧房屋、陈旧设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改造老城区,使其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已成为城市规划者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还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的案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成都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宽窄巷子的改造开始于2008年,历时两年完成,整个项目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条集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青砖瓦房等,同时引入了现代商业元素,如网红店、特色餐饮等,使宽窄巷子成为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地方。
通过改造,宽窄巷子不仅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景点,还成为了成都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也是一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
田子坊的改造始于1998年,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在田子坊的改造中,保留了大量老建筑,如石库门、弄堂等,同时引入了一些时尚的文化元素,如文创店、艺术工作室等。
田子坊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田子坊的成功改造不仅保留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还为城市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三、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798艺术区的改造始于2002年,通过对老厂房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了一个集艺术、创意、设计于一体的艺术社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章菥妤;马军山;孔云节【摘要】如何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以杭州南宋御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剖析其保护更新特色,从保护性的改造、街道的空间格局、建筑形式的体现、文化的传承、商业的定位5个角度分析南宋御街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3(011)003【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传承;杭州;南宋御街【作者】章菥妤;马军山;孔云节【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国内很多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着历史街区改造的问题。
历史街区通常是指由传统街道居住建筑群和文物建筑组成的能较完整地体现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区域[1]。
从概念上分析,历史街区通常有居民居住,要保留足够数量的原住民,才能保持街区的生活魅力。
但在现实社会中,在大规模的利益驱使下,破坏者打着城市发展的旗号对街区采取强拆重建的改造模式。
这种改造方式使得城市地区原有的特色风貌被破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
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具有延续性,一味地拆除重建只会让历史与现实产生隔痕甚至脱节。
城市本身具有“保护”和“发展”的双重任务,对这一充满内在矛盾的难题需要创新性地予以解决和克服[2]。
如何维护历史街区的布局,改善街区的环境,保护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真实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除划定保护范围等具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性、整体性措施,从城市总体的角度为实施保护措施创造外部条件[3]。
本文以杭州历史街区——南宋御街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1 南宋御街概况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杭州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与实践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与实践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这些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而智慧化改造则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向。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和实践。
具体内容将分为四个章节。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的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和保护要求。
规划方案应当强调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同时,规划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需要方便大众使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
2. 设计网络架构。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架构,这样才能方便大众使用、提高生活质量。
网络架构应该是开放式、互联互通的,这样才能方便各种智慧化应用的集成和利用。
3. 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需要建立一套智慧化基础设施,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4. 引进智慧化应用。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需要引进各种智慧化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服务、智能安防等应用。
这些应用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和更好的文化体验。
第三章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实践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实践需要紧紧围绕着规划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 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基础设施。
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基础设施是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首要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以及需要支撑的各种智慧化应用。
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策略的历史街区微更新探索——以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践为例

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策略的历史街区微更新探索——以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践为例
骆建云;吴嘉慧
【期刊名称】《当代建筑》
【年(卷),期】2024()5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各地的街区保护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然而,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深度、长效的文化传承与街区活化利用,仍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支持。
本文结合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施工作,探索文化引领与空间激活及产业活化与治理赓续的规划设计治理更新策略,通过启明里示范工程项目的落地及对近年文化标签的塑造与持续活化深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多维度微更新提供鲜活样本。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骆建云;吴嘉慧
【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基于微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裕德里里院街区为例
3.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设计研究
——以光山县正大街片区为例4.基于古籍文化的历史街区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片区为例5.基于空间句法的古城街巷微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难以避免的困境,如城市更新、文化遗产被忽视等问题。
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的实现其更新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在实践中保护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方式,以实现其更新利用,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建筑遗产,更是一个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建筑老化、城市更新现实和市场经济的压力等。
这些挑战严重威胁着历史街区的存在和发展。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也面临着技术、资金、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了历史街区的生活功能逐渐被取代。
历史街区的建筑老化等问题也给其保护与更新利用增加了难度。
二、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保护机制。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加大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
应该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政策。
建立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公众传递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弘扬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培养公众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
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3. 加强科学考古。
通过科学的考古工作,挖掘历史街区的潜在价值,把握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是一个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再生利用的关键问题。
要实现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调历史街区的独特性。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层级嵌入”式更新策略探析——以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为例

p r o p o s a l o f H u a h e D a s h O i e p r o j e c t i n P e n g l a i c i t y f o r e x a m p l e , t h e“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e mb e d d i n g ’ ’ s t r a t e g y
历史文化街 区 中的建筑 “ 层 级 嵌 入’ ’式更新 策略探 析
— —
以蓬 莱 市 画 河大 世 界 项 目设计 为例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 Hi e r a r c hi c al E mb e dd i n g” S t r a t e g y i n
t o p r o t e c t a n d r e n e w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 c t s t h a t d e l i v e r u r b a n f e a t u r e s . T a k i n g t h e d e s i g n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 活态保护 ; 建筑更新 : 类型学 : 层级
Ab s t r a c t : Ag a i n s t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s e r i o u s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i n Ch i n a c i t i e s ,i t i s u r g e n t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 c t s s h o u l d r e l f e c t c o n t e x t a n d a d a p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i me s .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吴德政;樊宇辰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4()8
【摘要】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中,要追求设计策略,要在具体问题上通过分析法来计较优劣得失。
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许多哲学思维。
围棋的“子效分析法”的行棋定式中重视全局平衡的感觉,通过分析当前局面,并判断其好坏,发现局面的缺点。
试以围棋中的“子效分析”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意图借鉴围棋的哲学思想及布局原理,探索围棋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内在联系。
在此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保护与更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吴德政;樊宇辰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研究——以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对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3.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以中山市沙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4.莆田市萝苜田历史街区街
巷保护整治设计实践研究5.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以长沙市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随着我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城镇化发展历程,如今城市建设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城市建成区即存量空间的提升优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更新背景下浙江省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案例,总结出老旧街区提升改造的地方实践经验和相关策略,以期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街区;规划设计1研究背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历程,如今城市建设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1]。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能够帮助城市守住家底、盘活库存,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
老旧街区是承载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和生活记忆、反映城市传统建筑风貌、城市精神和民风民俗的街区,大多位于城市老城区范围内,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经历了城市发展多年的更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与新的建成区相比,老旧街区空间肌理混乱、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环境衰落、商业功能模糊等问题日益突出,更新改造老旧街区和重现老旧街区往日的光辉和生机是城市更新中亟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项目概况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云和县中心城区城北片,属于老城核心区块,规划范围东抵浮云溪后溪交汇口,西至城西路、南至浮云溪、北至中山街,总规划面积 95.6公顷(见图1)。
街区内有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条巷弄、37处传统院落和52间传统手工艺门店作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市井生活氛围浓厚,见证了云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是云和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错地带,(见图2)。
“采真”二字源于《庄子·天运》中关于采真之游的描述,云和古称“洞宫福地”,多道家来此建道观,养生修炼、探求本真,采真有顺乎天性,放任自然之意,南宋时期,云和改名为“浮云乡采真里”。
采真里的更新改造对云和整个城区环境是一种织补和完善,有利于提升城区的总体环境风貌和形象气质。
建筑和街巷环境的提升以及业态的升级对区域的旅游观光和各个旅游片区的联动发展也形成一定的补益作用,也是实现区域商业多样性的有效方式,因此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价值。
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和实体空间的改造,活化运用马头墙、石砌街巷、小青瓦、徽派木雕等特色元素和非物质性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念等,防止老街记忆“断片”,既留住历史岁月和“老云和”味道,又继承和彰显了地域文脉。
图1 规划范围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图2 采真里实景(图片来源于网络)3现状问题采真里街区主要由解放街和新华街架构而成,多条巷弄南北向延伸,井字形巷弄穿插其中,延续了宋代时期以开放式街巷划分成各功能组团的城市肌理,建筑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质量参差不齐、样式杂乱,部分建筑年代跨度大,有元朝和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需加强保护维修;大量街巷已水泥化,只有少部分街巷保留本地特色卵石路面样式,道路缺乏体系化梳理,交通缺乏秩序,人行和车行流线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且停车设施紧缺,沿街停车现象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市貌;业态以零售业、理发店等生活服务业、传统手工艺店铺为主,缺乏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民宿客栈等相关产业;基础设施配置不能满足当下居民需求,缺乏雨污设施、消防设施、环卫设施等。
总体上,采真里街区的老城生活格局和氛围仍然存在,但人居环境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需采取新技术和新手段激活和营造现代版云和老街区“童话生活”。
4街区更新提升4.1规划布局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属于城市更新中的整治类项目,涉及街巷、建筑、院落、重要节点、水系、业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提升改造。
项目以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和本真市井生活为原则,以“三街九巷五水系六亮点”为规划布局(图3),通过“微更新”模式来织补交通、生活和活动空间,打造以本地居民生活为基础,具有地域历史文化代表性的品质空间。
图3 规划布局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4.2去繁存简,保改结合更新侧重满足居民新生活的功能需求,去繁存简,精炼提取老城传统元素并融入其中。
老城整体风貌塑造注重协调传统建筑风貌,重点把握特点和细节的塑造。
对于有价值的特色街巷和建筑院落进行保留和保护,留住乡愁,通过街区立面改造赋予老街老宅第二次生命力。
织补缝合三街九巷(三街:解放街、新华街、新建路;九巷:水碓巷、朱子巷、国光巷、西巷、司前巷、关庙巷、梅姓巷、解放三弄、通溪巷)。
三街九巷纵揽云和500年历史,解放街展老城前300年传统生活,新华街瞭中期100年民国风情,新建路观后100年童话特色小镇。
各个时期的发展“拼贴”了城市整体,因此“拼贴”的印迹也就同等重要,这些形式印迹共同展现出连续、完整的城市年轮[2]。
规划以历史脉络为线索,尊重延续老城格局,采用活态微更新改造模式,通过织补缝合的改造手法,传承本地文化,展现动态的云和历史。
解放街改造以传统生活为主线,对建筑立面和路面进行改造,保留手工艺和生活服务型店铺,植入云和地方特色小吃店,形成老城传统生活记忆;新华街以现代建筑为主,质量相对较好,规划以文化休闲为主题,在对建筑立面和路面进行改造基础上,进行业态更新,植入文玩、茶馆、书吧等业态,形成本土特色的休闲文化街区(见图4);新建路南北贯穿老城区,改造重点融入云和木玩童话元素,建筑外型线条结合了木制玩具造型,色彩以暖黄色为主基调,明快大方,契合云和“童话之城定位”;对九巷进行梳理,提升方式分为综合提升类和路面提升类,综合提升类以墙面、路面和水渠综合提升为主,路面提升类以路面铺装改造为主,采取青石板、卵石和青石板卵石路面改造方式。
图4 新华街改造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构建“区域衔接、内外有序、循环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见图5)。
在三街九巷改造基础上,借助多种交通形式来组织综合交通体系,除了设置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以外,通过设置限行道路、人行路线、特色黄包车路线、自行车租赁点和埠头等,将大量车流控制在区域外围,为居民与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与旅游环境。
图5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4.3继承传统,生活为先采真里拥有深厚的文化与生活的积淀,保留着多元的传统文化,规划重点打造小城韵味生活状态,恢复与保留传统市井生活氛围。
历史街区更新通常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策略,通过微改造实现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和场所功能与品质的综合提升[3],小规模的整治与改造,由于它的灵活性,更容易适应历史街区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状[4]。
在规划范围内小规模选取六处节点设计打造继承传统文化元素和风格景观节点的,以居民生活改善为根本目的,同时为外来游客服务。
打造六处亮点(埠头接待(消防队)、采真里接待(屠宰场)、西成秋社(老体育馆)、阜安门、迎薰门、青阳门(人民医院))。
在城南路原消防队位置建设浮云溪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交通换乘和少量商业服务,同时也是水上游线的起点;在采真里东侧屠宰场建设采真里接待中心,集合交通、旅游接待、形象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建筑风格以当地传统建筑元素为基础,进行现代简约风格设计;将新华街西侧西成秋社改建为云和曲艺表演场,保留沿新华街侧三层建筑,拆除北面简易房,新建为戏台观演场所,规划老戏台集民俗曲艺表演与地方美食总荟为主体,打造成具有云和特色的文艺综合体;原采真里阜安门旧址处打造开敞广场,作为老云和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和居民文化生活的场所,在解放七、八弄之间梳理整修出一条特色生活水巷,与广场共同构成阜安门;迎薰门为古城门,规划以路面改造和立面改造为主,局部以碑亭的方式结合景观营造形成节点设计(见图6);公共景观是传统街巷复兴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提升整体街巷环境的重任,既要承载传统街巷的文化内涵,又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反映居民的人文精神[5],在青阳门(人民医院)处结合现有石门桥、古樟树打造滨水活动广场,为居民文化生活提供空间,对沿河4层建筑进行建筑立面整改,建筑细部处理采用翘脚马头墙、青砖门头、披檐、木栅格门窗、过街廊等方式与传统建筑相呼应,并且增加亲水平台,形成水上空间,丰富居民活动空间,反映场所建设的人文关怀。
图6 迎薰门改造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4.3整体考虑,联动更新街区内水系改造、游线规划和产业的选择与升级从整个街区空间的角度、云和县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方面统筹考虑,改造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规划实行分期实施、示范改造的策略,各项目逐步实现、相互衔接,形成联动更新的过程。
结合现有水系条件进行水系规划。
针对街区内只有少部分明渠、缺乏水流的状况,从云和县域考虑,引湖入城,将云和湖湖水引入浮云溪,解决街区用水和景观用水问题;引水入街,将浮云溪和黄溪双向贯通,引入东西向主要街道解放街,打造主街店前水流的景观,在解放街与智孝弄口处引水沿解放街一直东流,在临近新建路的一条小巷处右拐,最终汇入水碓巷水体,为老街整体提升注入活力;引水入巷,并且将巷弄的水泥铺装地更换为鹅卵石拼花铺装,对水系驳岸进行休整,两侧墙壁进行美化(见图7),形成小巷水流的景观。
黄溪作为生活性景观河,水位受季节影响大,通过水闸控制并抬高现有水位,增加其亲水性,沿溪分段进行设计,形成形式多样的人行步道环线,增设水上栈道,局部地段结合原有埠头改建亲水平台,同时对溪上现状的9座桥梁进行改造提升,并加强对石门桥的保护力度。
图7 新民街改造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结合街区空间格局规划布局精品游线(见图8)。
通过精品游线有序引导游客游览和体验街区氛围,游线组织具体为:浮云溪游客中心—城东路桥—采真里游客中心—新华街—青阳门—朱子巷—后溪路—美姓弄—新建路—解放街—关庙巷—王家祠堂、叶家厅—西成秋社—司前巷—迎薰门—水碓巷—解放八弄—阜安门—体育场路—云和县小停车场。
图8 精品游线规划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结合云和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街区业态。
以解放街、新华街和主要巷弄为重点,解放街作为主要街道,业态定位为传统工艺和特色小吃一条街,此外还设置抗战文化展示馆、非遗展示馆和采真里文化养生馆等主要文化展馆;新华街打造休闲生活一条街,植入茶楼、酒吧、咖啡馆和西餐甜品等业态,旅游购物方面以木质玩具、青瓷古董、根艺和地方特产为主;主要巷弄和一些背街小巷引导发展特色民宿、客栈、青年旅社和主题酒店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