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导热系数的测量原理

合集下载

空气的绝热系数的测量

空气的绝热系数的测量

空气的绝热系数的测量
空气的绝热系数是描述空气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来评估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测量空气的绝热系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对于建筑工程设计和环境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测量空气的绝热系数,需要一台绝热仪器。

这种仪器有两个相互绝缘的金属板,中间夹了一层空气。

金属板之间的热传导取决于空气的热传导能力,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板之间的温差和其他参数来计算空气的绝热系数。

在测量空气的绝热系数之前,需要先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热容和导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得。

另外,还需要注意测量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这些条件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绝热仪器放置在恒温箱内,或在恒温室中进行测量,以保证测量环境的恒定。

然后在仪器中加入空气,并等待一段时间以使其达到稳态。

接着,测量仪器的温度和其他参数,然后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空气的绝热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绝热系数通常很小,因此需要使用高灵敏
度的仪器和精确的测量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而且,在测量时还需要注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如热辐射、湿度等,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总之,空气的绝热系数是评估建筑保温性能的重要参数,测量空气的绝热系数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掌握空气绝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TC—3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实验讲义杭州富阳精科仪器有限公司(原杭州富阳电表厂)导热系数的测量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

材料结构的变化与含杂志等因素都会对导热 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通过试验来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 的方法比较多,但可以归并为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为动态法。

用稳态法时,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

而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按周期性变化等。

本试验采用稳态进行测量。

【试验目的】用稳态法侧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试验原理】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T1、T2的平行平面(设T1>T2),若平面面积为S,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满足下述表达式:Q t ∆∆=λS 12T T h- (1) 式中Qt∆∆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作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 11m k --⋅⋅。

本试验仪器如图所示:图 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试验组装图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侧样品B (圆盘形的不良导体),再把带发 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传到B 盘,在传到P 盘,由于A 、P 盘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T1、T2,T1、T2分别由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热电偶E 来测量。

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1)可以知道, 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Qt=λ12T T hb -πR 2B(2)公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然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T 1、T 2的值 不变,于是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度相等,因此,可通 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时的散热速度来求出热流量Qt∆∆。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 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三、【实验原理】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 距为h 、温度分别为O K 6:的平行平面(设0/5),若平面面积均为S,在△『时 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A0免租下述表达式:△0 一胭 ©一2)A/ h(3-26-1)& & &丙1T7T\ *TV T*?r»*7 TT m R式中,普为热流量;2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兄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 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加・K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 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 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X 、02, Ox. 02分别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

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 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咚=久©_&2)凤 (3-26-2) 式中,弘为样品的半径,矗为样品的厚度。

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X 和5的 值不变,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 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匚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昱。

实验中,在读得 稳定时0】和匹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

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0: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

化工原理实验(四)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化工原理实验(四)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化工原理实验(四)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基本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mm W M W p p t KA t t A T T A t t c m T T c m Q ∆=-=-=-=-=221112222111αα (4-1)Tt图4-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式中:Q - 传热量,J / s ;m 1 -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 c p 1 - 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T 1 -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T 2 -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m 2 -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 c p 2 - 冷流体的比热,J / (kg ∙℃); t 1 -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t 2 -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α1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 2 ∙℃);A 1 - 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2;()m W T T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α2 -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 2 ∙℃);A 2 - 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2;()m W t t - -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K - 以传热面积A 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 ∙℃); m t ∆-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22112211ln W W W W m W T T T T T T T T T T -----=- (4-2)式中:T W 1 -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 2 -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空气间层导热系数

空气间层导热系数

空气间层导热系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介质之一,它具有导热的性质。

而导热系数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围绕空气的导热系数展开讨论,从导热系数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热系数的定义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导的量度,用符号λ表示,单位是W/(m·K)。

导热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导热性能越好,热量传导速度越快。

二、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1. 温度: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常温下,空气的导热系数较低,大约为0.024W/(m·K)。

2. 湿度: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会影响其导热系数。

湿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分分子会增加热量的传导,导热系数会增大。

3. 压力:空气的导热系数受压力的影响较小,在常压下导热系数变化不大。

三、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测量空气的导热系数需要借助专用的实验设备,常用的方法有热板法、热流计法和热线法等。

1. 热板法:通过在样品上施加恒定的热流,测量样品两侧的温度差,从而计算出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较小的样品。

2. 热流计法:利用热流计测量样品中的热流量,并测量样品两侧的温度差,通过计算得到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较大的样品。

3. 热线法:在样品中放置带有热电阻的热线,通过测量热线两侧的温度差以及热线的电阻变化来计算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较小的样品。

四、导热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导热系数是制定建筑隔热材料标准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导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隔热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导热系数还在其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子器件散热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导热性能,以确保器件的正常运行;工业生产中需要控制物料的温度分布,导热系数对于热传导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的导热系数是衡量空气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受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热板法、热流计法和热线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TC—3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实验讲义杭州富阳精科仪器有限公司(原杭州富阳电表厂)导热系数的测量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

材料结构的变化与含杂志等因素都会对导热 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通过试验来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 的方法比较多,但可以归并为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为动态法。

用稳态法时,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

而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按周期性变化等。

本试验采用稳态进行测量。

【试验目的】用稳态法侧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试验原理】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T1、T2的平行平面(设T1>T2),若平面面积为S,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满足下述表达式:Q t ∆∆=λS 12T T h- (1) 式中Qt∆∆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作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 11m k --⋅⋅。

本试验仪器如图所示:图 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试验组装图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侧样品B (圆盘形的不良导体),再把带发 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传到B 盘,在传到P 盘,由于A 、P 盘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T1、T2,T1、T2分别由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热电偶E 来测量。

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1)可以知道, 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Qt=λ12T T hb -πR 2B(2)公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然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T 1、T 2的值 不变,于是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度相等,因此,可通 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时的散热速度来求出热流量Qt∆∆。

试验三空气-水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试验三空气-水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实验三空气-水对流给热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套管换热器中空气—水系统的传热系数;2. 测定不同的热空气流量时,Nu与Re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准数方程式;二、基本原理1. 测定传热系数K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1)(2)实验时,若能测定或确定Q、t m和A,则可测定K。

(1)传热速率在不考虑热损失的条件下(3)式中:—空气的质量流量,kg/s,,为空气的容积流量,m3/s,ρ为空气的密度,kg/m3;—空气的定压比热,J/(kg·K);—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2)传热推动力t m(4)式中:,—冷却水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3)传热面积(5)式中:L—传热管长度,m ;d—传热管内径,m 。

2. 求Nu与Re的定量关系式由因次分析法可知,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符合下列准数关联式:或(6)式中:A,n—待定系数及指数;—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W/(m·K);—空气的流速,m/s, ;μ—空气的粘度,kg/(m·s);—管壁对空气的传热膜系数,W/(m2·K)。

在水—空气换热系统中,若忽略管壁与污垢的热阻,则总传热系数K与传热膜系数的关系为:式中:—管壁对水的传热膜系数,W/(m2·K)—管壁对空气的传热系数,W/(m2·K)本实验中保持水在套管环隙间的高速流动,且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因此水的进、出口温度变化很小,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较管壁对空气的传热系数大得多,即,这样总传热系数近似等于管壁对空气的传热系数:实验中通过调节空气的流量,测得对应的传热系数,然后将实验数据整理为Re及Nu,再将所得的一系列Nu-Re数据,通过用双对数坐标纸作图或回归分析法求得待定系数A和指数n,进而得到准数方程式。

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由加热器1、夹套换热器14、15、风机7和流量计2、10等组成。

换热器的内管14为φ30×2mm的铜管,有效长度为2000mm。

实验7.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7.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7.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传热过程及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掌握热电阻的测温方法;2.观察蒸汽在水平冷凝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测定对流给热系数h ;3.测定努塞尔数Nu 与雷诺数e R 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它们的关联式;4.了解强化传热的途径,分析热交换过程的影响因素。

二、基本原理工业生产中冷流体和热流体常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热量交换,此种换热方式称为间壁式传热。

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过程组成,间壁式传热过程如图2—10所示。

当传热过程达到稳定时,它们有如下关系: 图2—10 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112122121122m p m p W W m M mq c t t q c T T h A t t h A T T KA t Φ=-=-=-=-=∆ (2—45) 式中:Φ—传热速率,W ;q m1、q m2 —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1kg s -⋅; c p1、c p2 —冷、热流体的比热容,11kJ kg K --⋅⋅;T 1 、T 2—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 ; t 1、t 2 —冷流体的进出口的度,K ;A 1、A 2—冷、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2;12,h h —冷、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系数,21W m K --⋅⋅; ()W m t t -、()W m T T -—冷、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度差,K ;K —总传热系数,21W m K --⋅⋅; A —传热面积,m 2;m t ∆—对数平均温度差,K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下式计算()()()22112211ln W W W W m W T T T T T T T T T T -----=- (2-46)式中:12,W W T T —热流体进出口处热流体侧壁面的温度,K 。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下式求得()()()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2-47)式中:12,W W t t —冷流体进出口处冷流体侧壁面的温度,K ; 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可由下式计算()()12211221ln m T t T t t T t T t ---∆=-- (2—48)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水蒸气通过套管的环隙,冷空气或水通过内管间,测定对流给热系数时,由式(2—45)可得内管内壁面与冷空气或水的对流给热系数()()112111p W mm c t t h A t t -=- (2—49)实验中,要测定内管的壁温t w1和t w2,冷空气或水的进出口温度t 1和t 2;实验用套管的长度l ,内径d 1,换热面积11A d l π=,冷流体的质量流量及比热容,即可求得对流给热系数h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导热系数的测量原理
空气导热系数是用于描述空气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空气温度差引起的热传递速率。

测量空气导热系数的原理可以通过热传递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来实现。

热传递试验是测量空气导热系数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原理基于热传递的基本规律,即热传导的速率正比于物体的表面积和温度差,反比于物体的厚度。

在测量空气导热系数时,常常采用热板法或热流法。

热板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空气导热系数的方法。

它利用两个热板,其中一个加热,另一个保持恒温。

通过测量两个热板之间的温度差和加热板输入的功率,可以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出空气导热系数。

热板法的测量原理如下:
1. 将研究对象(如材料样品)置于冷热板之间,保持稳定温度。

2. 通过在加热板上加热一定功率,使其保持稳定温度,同时冷热板测量温度差。

3. 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出空气导热系数。

4. 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热流法是另一种测量空气导热系数的方法。

它利用热流计,通过量测热流和温度差来计算空气导热系数。

热流法的测量原理如下:
1. 在热流计内部,通过热电偶测量加热元件和冷却元件的温度差,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热传导率。

2. 通过测量加热元件和冷却元件的温度差,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热流速度。

3. 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出空气导热系数。

除了热传递试验外,数值模拟方法也可以用于测量空气导热系数。

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可以基于空气传热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计算空气的传热行为,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空气的导热系数。

数值模拟方法具有高效、灵活、经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空气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

总结起来,测量空气导热系数的原理可以通过热传递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来实现。

热传递试验方法通过测量温度差和热功率,利用热传导定律计算空气导热系数。

数值模拟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计算空气的传热行为,从而得到空气的导热系数。

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印证,提高空气导热系数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