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和课后练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表演诗词朗诵,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诗句、分组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透露的意境,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象征与抒情意义,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包括简笔画、诗句卡片等。

•教具:录音机、幻灯片、小黑板、白板、笔。

•材料:课本《语文园地二》第二课。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录音机播放相关诗歌片段,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诗句,进行简短的复习。

3.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本课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的诗句和背景知识。

4.诗歌解读(20分钟)–分组让学生对诗句进行解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抒情意义。

5.朗诵训练(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诵技巧,让学生们模仿练习并互相评价。

6.小组对话(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讨论诗句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句、总结课堂收获等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的朗诵和意义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合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和理解能力,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记故事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重要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3.通过多次朗读,学生能够提高朗读的音调和节奏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表演。

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在课文中进行理解和思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朗读。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认知。

2.在朗读中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调和节奏,做到情感真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分析笔记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的朗读稿,并熟悉故事情节。

3.课堂准备录音设备和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情。

2. 学习•讲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或朗读,教师点评。

3. 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表演•学生自由分组表演《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片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进行深入理解,提高朗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花木兰》的故事阅读和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故事《花木兰》的理解和整理。

2.学会使用课文中的生字和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课文《花木兰》复印件。

2.故事《花木兰》的相关图片或PPT。

3.教学反馈及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
1. 开场暖身
•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花木兰》,然后和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教学活动
1.教学重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生字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确保学生
理解。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花木兰》中的主要事件
和情节,并按照顺序展示给全班。

3.操练和表达:让学生复述《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并尝试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表达。

3. 课堂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强调重点,让学生复述故事。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花木兰》的习题。

2.背诵本节课的重点句子和生字。

七、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表达方面多多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朇此文档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语文园地》这一单元的整体内容和学习要点。

2.学习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课文导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语文园地》展开讨论,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园地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和感受。

园地是我们共同的文学乐园,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和启迪。

2. 语言点精析
•重点词语:自己的“白云”、缠绕、缠垂、翱翔等词语。

•重点句型:语文园地中的经典句型。

3. 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训练,锻炼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课堂延伸
1.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分析《语文园地》课文中的一些名句、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内涵。

2. 课文练笔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进行文章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希最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语文园地》的阅读理解训练。

2.书写好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3.完成语文课下发的练习题目。

以上是《《语文园地》导学案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顺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六、默写古诗。
鸟鸣涧
[唐]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学常识填空。
1.《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__________。“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写的是____________。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1.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敛声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诞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当我看到桌子上有一盒饮料,我拿起( )。
五、如何阅读古典名著呢?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阅读名著时,遇到不懂的语句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语句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读书笔记”、“快乐读书吧”和“汉字文化”四个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对汉字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读书笔记方面还缺乏方法和技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人流利、准确地交流。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效果。

3.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引导学生在人前大胆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2.读书笔记:如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3.汉字文化: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

2.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汉字文化的魅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阅读书籍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读书笔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场景,如“假如你是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你的家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阅读书籍,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

然后,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如“向你介绍我的朋友”,要求学生大胆表达,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口语交际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3.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诵《鸟鸣涧》并背诵。

▶教学重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词句段运用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外貌描写来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日积月累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悟诗人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指导学法1.最近我们班里的同学阅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请说说你们读了哪些古典名著。

(指名学生说)2.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本单元我们走进了古典名著,学习了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哪四个故事?(指名学生说)3.这四个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分别是谁呢?(指名学生说)4.这些中心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可以结合你阅读的整本书谈一谈为什么。

(指名学生说)5.阅读这些古典名著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困难?预设:(1)我读的是《西游记》的原著,古代白话文读起来很难懂。

(2)我读的是《红楼梦》的原著,我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些古代用具的名称指的是什么。

6.想读懂经典名著很难,我们必须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语文园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课文的基本语法知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课文的基本语法知识;2.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4.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和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手法;2.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分析和语言运用;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考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教学准备】1.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多媒体课件;3.教具:图片、小黑板等。

【学法指导】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结合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与大自然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讨论。

2.出示一张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片,鼓励学生描写图片中的场景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30分钟)1.板书课文标题《语文园地》。

2.请一名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其他学生跟读。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生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记忆词汇。

4.分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跟读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

5.把握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比喻的意义和修辞效果。

三、课文拓展(15分钟)1.以《语文园地》为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分组演绎课文中的片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语法点讲解与练习(20分钟)1.板书本课的语法重点:“动词+得”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和课后练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名著的多种方法。

2.了解古代词语与现在不同的说法。

3.猜测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4.猜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

5.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拓展。

6.从《鸟鸣涧》中体会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
1.掌握阅读名著的多种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猜测古文中词语的意思;猜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古典名著,古典名著的语言与我们现代文有些不一样,理解起来稍有难度,但如果我们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2.读读交流平台,看看交流平台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阅读名著的方法。

3.学生读文并汇报。

(1)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只要知道大致意思就行了;(3)借助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

4.小组选本单元的一课,说说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是通过什么
方法理解的。

5.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6.教师总结:以后大家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文言文或者名著当中去,对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一)你能猜出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1.小组交流以下这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榜文:古代指文告。

钱铺:钱店。

郎中:中医医生。

印信: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

驿站: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

掌柜:旧指老板或总管店铺的人。

也叫掌柜的。

客舍: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官府: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与现在不同的称呼?
3.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

设计意图:
了解古代与现在不同的说法。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勿自误:成语,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也有不要自己耽误自己的意思。

喜不自胜: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

形容非常高兴。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

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2.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1)联系上下文。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3)用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

(4)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

(三)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1.小组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学生汇报。

(1)孙悟空。

从“手举金箍棒一根”(从东海龙宫出来有了金箍棒)能看出是孙悟空。

(2)诸葛亮,即诸葛孔明。

从“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能看出是诸葛亮。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出场的时候,总是身披鹤氅。

(3)武松。

武松的性格特点是: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从“一双眼光射寒星”“万夫难敌之威风”可以看出武松的行侠仗义。

3.猜测其他人物。

曹操的外貌形象: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设计意图:
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物。

三、日积月累。

(鸟鸣涧)
1.出示题目:“鸟鸣涧”。

“涧”这个字,它的偏旁是“氵”,我们可以推想“涧”跟水有关。

水在哪里呢?水在两山之间,所以,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理解诗题:
鸟:鸟儿。

鸣:鸟叫。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作者简介:王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

3.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
4.请大家把诗好好读一读,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争取读得字正腔圆。

5.理解诗意: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显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6.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春季:桂花、山、月、鸟、涧。

7.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幽静的特点。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更显现了山涧的宁静。

前两句属于静态描摹,从正面描写了鸟鸣涧的幽静(人静、夜静、山静),直接描写春天的空寂。

后两句属于以动衬静,写月出、鸟鸣,用动反衬前面的静,表现春夜山涧幽静的美。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9.总结全诗。

我们和诗人一同伫立在山涧中,感受了大自然的神秘幽静之美,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三)日积月累。

(鸟鸣涧)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课后练
一、写出下面这些词语现在的说法。

钱铺——()印信——()
榜文——()客官——()
官府——()客舍——()
郎中——( ) 伙计——( )
掌柜——( ) 驿站——( )
二、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

1.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 )
2.大虫见掀他不着....
,吼一声。

( ) 3.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
,跳出水外。

( )( )
4.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
,朝上礼拜。

( )( )
5.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
,奔过乱树林来。

( ) 6.黛玉便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

( )
三、结合课文内容,猜一猜下面的句子写的都是谁。

1.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太岁神。

( )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 )
3.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
四、把诗句填写完整,并完成习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时鸣春涧中。

1. 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描写了(填季节)时的、、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五、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的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

你有哪些阅读方法?
六、快乐读书吧。

你都读过哪些古典名著,选取其中一个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精彩的故事吧!
答案:
一、银行印章公告客人政府旅店医生服务员老板
服务中心
二、1.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掀不着他
3.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闭着眼睛蹲下身子
4.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5.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
6.推测,估计
三、1.武松 2.孙悟空 3.诸葛亮 4.林黛玉
四、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1. 春天桂花山月鸟幽静
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五、①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②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致意思就行了。

③借助资料了解一些历史背景。

④古典名著塑造的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他们的认识,增添阅读的乐趣。

六、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