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正确使用熟语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⑧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 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 美奂。(1999年)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 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⑨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 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 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全 国II卷)
整理ppt
8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 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⑤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整理ppt
11
四、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
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京卷)
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 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 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四川卷)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 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特立独行: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 流。该词的使用对象是人。 )
④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
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整理是ppt 画画)
7
⑦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 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 ,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正确使用熟语57429共27页PPT资料

正确使用熟语57429共27页PPT资料

三、对象误用。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 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如:
7、三年下来了,而问题依然故我。
“依然故我”一般用于人,不用于事和物,例13将其用于“问题”显然用错了对 象。
8、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 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令人 目不暇接。
“美轮美奂” 整个成语是指新屋高大华美,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高考专题----
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
熟语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是词汇是一 部分。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 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 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二是意义上的 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上 去解释,如“不刊之论”就不能望文生义,解 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心悦诚服”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而在例中,只断取了“悦”的意义, 而忽视了“服”的意义,从而使得整个成语与语境中的“心情舒畅愉悦”之意相 左。
4、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 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
“年富力强”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年轻,二是力壮。例中只断取“力强”的 意义,而忽视了“年富”的意义,因而该成语运用错误。
2、这篇文章写得实在糟糕,真是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是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 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而例2中,由于望文生义, 把“刊”理解成“刊登、刊载”,导致了成语运用的错误。
3、他听着风吹树梢,听着小鸟欢噪,心悦诚 服,不原离开这个地方了。
16、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 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例中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 词小用”的毛病。

南方新课堂2015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

南方新课堂2015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从词义、对象、色彩、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判断。 A 项“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B 项“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语 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该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 为“目不暇接”。C 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 喻用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D 项“诟病”是“指责”的意思。 【参考答案】B
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
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莫须有”之
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 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 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少数。
(三)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
粤题精讲 1.(2013 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
)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 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 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 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 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 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 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A.泾渭分明
C.忤逆
B.肆意
D.颐养天年
【名师剖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 力。解答时需根据词义和语境来辨析。A 项“泾渭分明”比喻
界限清楚,是非分明。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一清二楚”。 B 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义,谓不 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C 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 项 “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参考答案】A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
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
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
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
较多。 2021/7/13
7
歇后语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 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 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
万千。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A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B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雪泥:融化着雪水的 泥土),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
解为“到法庭对质” 。
2021/7/13
18
三、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 导致语意重复 。
【例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
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与“没想到”
重复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 起来 。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解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 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 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通过他人的反馈和自己的修正,不断 改进熟语的使用水平。
模仿练习
模仿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熟语运用,学 习其表达技巧和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积累
日常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 种语言现象,随时记录和 积累熟语。
刻意练习
有意识地练习使用熟语, 通过模仿、造句等方式, 逐渐掌握其用法。
勤查字典
遇到不熟悉的熟语,及时 查阅字典或词典,了解其 含义和用法。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实际运用
反馈与修正
在口语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熟 语,提高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 • 熟语的分类 • 熟语的正确使用 • 熟语的常见误用和纠正方法 • 如何提高熟语使用能力
01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熟语的定义
熟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或短语, 其意义不是由单个词语的意义简 单相加,而是整体意义。
熟语的分类
熟语可以分为成语、谚语、歇后 语和惯用语等类型。
某些熟语在社会群体中有特殊含义, 如网络流行语在不同年龄层可能产生 歧义。
05
如何提高熟语使用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读多记
01
02
03
熟能生巧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记忆, 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种 熟语的使用,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分类记忆
将熟语按照主题、词性、 语义等分类,进行系统记 忆,提高记忆效率。
语境理解
在阅读中理解熟语的含义 和用法,结合上下文语境 记忆,加深印象。
文化内涵丰富
熟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历史 和传统。如“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古代的寓言 故事,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4、弄错对象,张冠李戴 弄错对象,
5、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人称或角度失当,
例9、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 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 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2001年高考全国卷 年高考全国卷) (2001年高考全国卷) 10、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 例10、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 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第一课时
解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正确使用熟语”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年高考语文 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 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 “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 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 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 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 分值3 从历年试题来看, 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 择题型出现;但是从高考统计来看, 择题型出现;但是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 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 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 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2、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 例3、他最近出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 他最近出了一本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 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2004年北京卷 年北京卷) (2004年北京卷) 例4、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 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 一个从长计议的人, 从长计议的人 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 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2004年 。(2004 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2004年 北京卷) 北京卷)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

2、谚语:“说句俗话”
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深广的固 定短语
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 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打肿脸充胖子”“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纸包不住火”“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情人眼里出西
3施、”格“天言下乌鸦一般黑”
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 的短语。
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鹬蚌相争 名言名句: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
满招损谦受益 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 流行用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 来自外语:火中取栗(法国寓言)、天方夜谭
(阿拉伯故事)
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 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 14
.
9
“正确使用”是指考查熟 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 考查熟语的字典意义,更不是 考查识记了多少个熟语。但是, 平时多练习,随时积累,掌握 好语义却是正确使用的前提。
.
10
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
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
境正确使用熟语。其中不仅有熟
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
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7
附:校园歇后语
1、诗词名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 批评--二月春风似剪刀
下课铃--忽如一夜春风来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
2、流行歌曲 好成绩--《一生钟爱》 心理学--《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3、电视电影
物理--《神奇的电波》
外语--《天方夜谭. 》
18
开动脑筋:写出和下列成语或俗语意思相近 的俗语或成语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正确使用熟语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正确使用熟语

专题五 正确使用熟语13.(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解析: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5.(2014年高考北京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 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解析: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俗语的能力。

A 项,“按下葫芦起了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用在此处恰当。

B 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意即自家人不说客气话。

用在此处恰当。

C 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军队未出发,先准备好了军用物资。

比喻提前做好准备。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 项,“君子之交淡如水”意为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正确使用熟语
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
....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
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
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
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

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
....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
....,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

3.(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
....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
....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
墨重彩
...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4.(2011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
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
....,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
雁南飞,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生。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
却兵不血刃
....,最终以3∶0取得胜利。

5.(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
....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
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
....,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
....,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6.(2011年高考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
形见绌
...,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
....,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
...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
....,谁也无法预料。

7.(2011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
切令人耳目一新
....。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
....,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
真烂漫,活灵活现
....。

专题五正确使用熟语
1.【解析】选A。

A.“高屋建瓴”指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用在句中形容气势大,正确。

B.“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句中用来形容语言不当。

C.“趋之若骛”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

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D.“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用在句中形容广播声、叫卖声、哭泣声不当。

2.【解析】选D。

A.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B.尘埃落定:多用来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C.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D.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3.【解析】选C。

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此处宜用“浩如烟海”。

闲言碎语:贬义词。

不合语境。

此处宜用“只言片语”。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

不合语境。

此处宜用“参差不齐”。

4.【解析】选A。

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符合语境。

B.不期而遇:没有约
定而意外地相遇。

句中用来指春雨,使用对象错误。

C.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属望文生义。

D.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

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

而题中则说“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前后矛盾。

5.【解析】选C。

A.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此处应用一个与后面的“耳目一新”相对应的词语,如“耳熟能详”。

B.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本句只强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应用“息息相关”。

C.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此词与“领导攻关会战”相吻合。

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用此词形容人们购买轿车的热情不妥,应用“不断高涨”“有增无减”等词。

6.【解析】选B。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

7.【解析】选D。

A.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B.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

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C.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

D.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活灵活现”用在这里与该句的陈述主体“野兔”不符,使用对象有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