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重点点难梳理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

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

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8
六、方法
(一)实词(主要是近义词)
1、重视积累,强化练习
2、认读近义词,学会辨析。
◆辨析方法
①注意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 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
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 性质轻。
如: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研究——探讨 蔑视——轻视
10
④注意上下文照应关系。
⑤注意词语的使用场合(搭配习惯)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 度,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 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Biblioteka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如:“得以”,是个助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 能用于否定式。
2、是否有细微的语义差别 如:“再”字,是个副词,多属于没有实现的动作,如
是已实现的动作,应该用“又”字。
3、词义是否合乎语境 如: “至少”,是个副词,表示最小的限度,而句中如
果用“至少多少以上”,就不合适。
4、用词是否合乎语义 如:“尽管”,是个连词,表示让步,后面要和“但是”
成语可能是重点,虚词的考查不排除但有可 能在语病题中出现(如介词多余或缺失、关 联词语误用或位置、副词误用如已然与将然 弄错等)。还有一种可能在语言表达与应用 中考查熟语与虚词。
5
五、典型试题
1、 纯成语:2008年全国卷Ⅰ《核按钮》 P15第8题)
2、纯实词(近义词)题《核按钮》P15 第2、3题)
搭配,才用得正确的。同时,还要看整个句子是否是这组 词所表示的关系。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整理]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整理]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广东怀集一中语文组整理汇编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词组或句子,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即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一)、熟语考查形式第一、辨别读音。

(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例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傅粉果脯鹄立手无缚鸡之力B、谒见歇凉喝彩远水不解近渴C、花蕾对垒打擂胜不骄败不馁D、栈道辗转纤绳吃一堑长一智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答案是B。

第二、辨析字形。

(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例如: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3年全国卷)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这里错别字选项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已经是熟语。

答案是A。

第三、判断用法。

(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例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教练在场外作几个这一类题型是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考点02 词语(熟语)考点解读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针对上述考情,考生应该注重对词语运用综合性考查的复习与训练,同时,应打好基本功,抓住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成语进行记忆,分类巩固。

需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同类试卷考查过的词语基本不会重复。

由于可以考查的词语太多,所以同一词语在短期内不可能连续考查,循环周期较长。

具体设置形势有两种:辨析近义词语选择填空;判断词语运用正误题。

重点考向考向一正确使用熟语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2014山东高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 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 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 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 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 千秋。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 大伤。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 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 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这顿农家饭菜香辣可口,别有风味,虽然没有鱼肉荤腥, 却也是一次不错的打牙祭。 2、 D ( 打牙祭:(方)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 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当时猎人在仁和境内捉获了一只老虎 , 一些好阿谀 拍 奉承的读书人便献诗祝贺 ,说是官府行仁政的征兆。 马 屁 1. 成语和熟语互换
熟语考查方式二
2.判别熟语运用的正误
选出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 D ) A、我笑小贩将不知产地的果物都称之为“上海的”,其实我也 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我俨然已经将所有的樱桃,认为都 是来自玄武。 B、改革就是要敢想敢做,摸着石头过河,怕这怕那,只会耽误 时机,看着别人发展,怨天尤人。
七.语义重复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通过他人的反馈和自己的修正,不断 改进熟语的使用水平。
模仿练习
模仿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熟语运用,学 习其表达技巧和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积累
日常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 种语言现象,随时记录和 积累熟语。
刻意练习
有意识地练习使用熟语, 通过模仿、造句等方式, 逐渐掌握其用法。
勤查字典
遇到不熟悉的熟语,及时 查阅字典或词典,了解其 含义和用法。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实际运用
反馈与修正
在口语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熟 语,提高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 • 熟语的分类 • 熟语的正确使用 • 熟语的常见误用和纠正方法 • 如何提高熟语使用能力
01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熟语的定义
熟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或短语, 其意义不是由单个词语的意义简 单相加,而是整体意义。
熟语的分类
熟语可以分为成语、谚语、歇后 语和惯用语等类型。
某些熟语在社会群体中有特殊含义, 如网络流行语在不同年龄层可能产生 歧义。
05
如何提高熟语使用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读多记
01
02
03
熟能生巧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记忆, 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种 熟语的使用,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分类记忆
将熟语按照主题、词性、 语义等分类,进行系统记 忆,提高记忆效率。
语境理解
在阅读中理解熟语的含义 和用法,结合上下文语境 记忆,加深印象。
文化内涵丰富
熟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历史 和传统。如“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古代的寓言 故事,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①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 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 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 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 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 孑然一身地匆匆穿 ③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 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④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万人空巷,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球队望其项背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 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 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得上” 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③“国足挂帅 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 国足挂帅” 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 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 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 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 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 到法庭对质” “到法庭对质”)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正确使用熟语”是XX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惯用语和,“句子”指和。

二、熟语的特点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

如: 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万人空巷。

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
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

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惯用语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词组。

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

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

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