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教案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高三语文组张磊

教学目的

1、了解考纲要求

2、了解熟语的特点

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重点

1、熟语的积累

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考点阐释

新的《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调整,增加了“词语”的覆盖面,给我们启示:

第一:高考语言命题更加关注人文性,贴进生活,贴进考生;充分考查毕业生的语言基本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广大考生要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把考点放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复习;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做到字不离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生活实际。

二、知识梳理:

什么是熟语?,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是语言中结构定型,以整体来表达其语义的固定短语或句子,主要包括成语、惯语、谚语、格语、歇后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定性。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

语一样,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碰钉子”,我们不能

说成是“碰螺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说成“留得青山在,不

怕没草烧”。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

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

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

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

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

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时候属于交叉关系,

同一语言既可能是谚语,又可能是歇后语,也可能是惯用语。所以我们没有必

要非得搞清楚某一语句是谚语还是歇后语或者惯用语。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谚语是人民群众所

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恰当运

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俗语:一般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样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

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多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

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如:“鼻子不通,吃点大葱”“今晚火烧云,

明天晒死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燕子钻天,大雨无边”。又

如: 雁怕离群,人怕单干。人心齐,泰山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煮饭要放米,讲话讲道理。喜时多失言,怒

时多失理。宁伸扶人手,勿开谄人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钟不敲不响,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业精于勤荒于戏,行成于思毁于随”。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他们的区别在于: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结晶,格言往往出自名人之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坦荡荡:坦然宽广,戚戚:忧愁不安

6、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是口语中国短小定型的“三字格”,一般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如“背黑锅”不是说“背着很黑的锅”而是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唱高调”不是说“唱歌的调子可以唱得很高”,而是指“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的好听而不去行动”。另外,有些惯用语可以拆开,加入其它成分,如“炒鱿鱼”可以说“炒你的鱿鱼”或者“炒老板的鱿鱼”;“挖墙脚”指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可以说成“挖他的墙脚”“撬别人的墙脚”。例如:铁公鸡、抬轿子、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

如“下海”“吃醋”“下课”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

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是惯用语。

“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阿谀奉承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拍马屁替罪羊、背黑锅

例:下面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

决不会难为你。

B.走过场是不行的,一定要认真自查,查出问题后,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会来检查的。

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已经少了许多的新

鲜与刺激。

试题分析:(D) D .“二进宫”指第二次进监狱,与原文意思不符。A.“开绿灯”

比喻准许做某事。B.“走过场”原指戏曲中角色出场后不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

侧下场,后比喻敷衍了事。C.“开倒车”比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没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就用“台柱子”来表示戏中的主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中的骨干。

“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

“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

惯用语精编

1、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骨精:《西游记》中一个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变化的女妖精。常用来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

3、白日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4、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7、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8、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9、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10、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11、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12、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13、吃醋:产生嫉妒情绪(多指男女关系上的)。

14、吃小灶:比喻受特殊的照顾。

15、吃鸭蛋:比喻在考试或竞赛中得零分。

16、穿小鞋:比喻受到别人利用职权暗中给予的刁难、报复或施加的约束、限制。

17、单相思:指男女间仅一方对另一方爱幕。

18、打游击:比喻从事没有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19、点鬼火: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

20、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欲望和兴趣。

21、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22、定心丸: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23、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

24、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25、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

26、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27、放空炮:比喻说空话,说了不能兑现。

28、放冷箭:比喻暗中害人。

第二教时

一、导入

悠悠熟语,融贯千秋。一个熟语就是一段真挚感人的友谊———高山流水,一个熟语就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破镜重圆,一个熟语就是一种精神———水滴石穿,就是一种力量———翻天覆地,就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这也是高考语文试卷把它列为一道“永恒风景”的原因。

二、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下面谈谈成语结构活用的情况。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如果由于变动而改变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如"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熟语中成语误用例释:

(一)思考熟语意义。

1、要有一定的析词能力

按图索骥【解释】: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白驹过隙【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好高骛远【解释】: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趋之若鹜【解释】: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追亡逐北【解释】:追击败走的敌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岌岌可危【解释】: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马首是瞻【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熟视无睹【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2、不能以今义析古义

暗送秋波【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望穿秋水【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聊以塞责

【解释】:聊:姑且;塞责:搪塞责任。姑且应付一下,算是交代了责任

屡试不爽【解释】:屡次试验都不错。

明日黄花【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升堂入室】①《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②谓出入于外 内室之间。

硕大无朋【解释】: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3、了解成语的出处

【高山景行】语出《诗·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萧规曹随:萧何制定国家律令制度,死后,曹参遵循成规贯彻推行,百姓作歌说,萧何为相,颧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后指后人按前人的成规办事。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屡击匈奴,身历70余战,战功显赫。才能、名声居李广之下而因军功封侯者有数十人,惟独李广终未封侯。后以“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酬【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战国时郭隗(wěi)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洛阳纸贵】

【解释】:〖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左思《三都赋》【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壁飞去【解释】: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yáo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画龙点睛【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熟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看,有的与其本来的语义差别很大,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使用时如果不懂,极易出错。

熟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看,有的与其本来的语义差别很大,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使用时如果不懂,极易出错。

比如: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该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在这里是指标点符号,其实是涂改之意,因而造成误用。

类似的熟语还有:“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很容易用做大雨成灾。“久假不归”指久借不还,很容易用做请了长假不回来。“目无全牛”形容技巧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容易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而误用。

这类的熟语还有:

不名(占有)一钱不易(更改)之论不足为训(法则)

不可理喻(明白)具(具备)体而微危(正)言危行

身无长(多余)物不刊(更改)之论如数家珍———熟悉罪不容诛———罪大侧目而视———敬畏下车伊始———到任江河日下———情况坏洛阳纸贵———文章好目无全牛———技艺高闪烁其词———吞吐明日黄花———过时曾几何时———没多久门可罗雀———宾客少大方之家———内行人登堂入室———学问高不假思索———做事快下里巴人———通俗不知所云———话空乱甘之如饴———对痛苦寸草春晖———难报答身体力行———体验如坐春风———受教化望其项背———赶得上不忍卒读———文动人

大树底下好乘凉———依靠权势

坐山观虎斗———想渔

绝无仅有———少

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

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

事实。

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

单,生活简朴

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细大不捐:捐,舍弃吊民伐罪:吊:慰问;

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

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二、思考色彩。从感情色彩上说,熟语有褒、中、贬之分。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用褒义的,用于贬斥、批评的用贬义的,除非有意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

13、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1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1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17、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18、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19、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第三课时

20、在婚礼上,本来巧言令色的他却紧张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21、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此处误用为贬义。

常见的褒义词还有:

凤毛麟角———稀少可贵耳提面命———恳切教导

蔚然成风———发展盛行胸无城府———为人坦诚

震撼人心———人震动大应运而生———顺应时机

废寝忘食———专心努力珠联璧合———美好事物凑在一起

危言危行———正直言行运斤如风:指挥斧成风声。形容技术的高妙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

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

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常见的贬义词还有:

八面玲珑———处世圆滑飞黄腾达———官位升得快

沐猴而冠———装人不像人弹冠相庆———将要做官天

花乱坠———不切实际亦步亦趋———无主见

一团和气———没有原则一丘之貉———专指坏人

邯郸学步———模仿不成虎视眈眈———贪婪凶狠

连篇累牍———过多叙述数典忘祖———忘记自己的本来

无以复加———不能增加隔靴搔痒———没抓住关键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耿耿于怀———内心不平

上行下效———专指不好的事大师心自用———自以为是

放厥词———大发谬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

攀龙附凤———依靠权势脑满肠肥———不劳而食的人

恃才傲物———轻视旁人丧心病狂———残忍到极点

评头论足———小节上挑剔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

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多改头换面———只改形式

寻章摘句———缺乏创造性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倾巢出动:倾:倒出;巢:巢穴。比

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可褒可贬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

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

众不同。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

登峰造极

按部就班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

三、思考对象前提。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前提、对象和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会扩

大范围或误做它用。

2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25、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26、《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27、(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28、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29、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30、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31、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32、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义无反顾”,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

适用不同前提、对象的熟语可归类如下:

1、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熟语。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比翼双飞、栓马桩等。

2、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的熟语。

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呼之欲出、倚马可待、信手拈来、含英咀华、通文墨、好笔杆儿等。

3、用于谦、敬辞的熟语。

谦辞:不情之请、抛砖引玉、敝帚自珍、狗尾续貂、刍荛之见、卑之无甚高论等。

敬辞:不吝赐教、鼎力相助等。

4、其他。

感同身受———不用于受恩惠本人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

如火如荼———用于气势鳞次栉比———用于房屋、建筑

金碧辉煌———用于建筑物鬼斧神工———建筑雕塑

安之若素———用于不顺、反常筚路蓝缕———用于创业

祸起萧墙———用于内部荡气回肠———用于文章、乐曲

沧海横流———社会动荡刻骨铭心———感激别人

涣然冰释———嫌隙、疑虑、误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假象迷惑

对方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用于著作龙飞凤舞———用于书法

蔚为大观———用于文物(未完)络绎不绝———过往的人马、车辆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

房屋高大华丽

3、对象错误

1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2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3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4齐大非耦: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典故:《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5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

典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专门用来形容文思敏捷的成语有:倚马千言、一气呵成、神来之笔、生花之笔等。

4、谦敬错位

(13)您刚乔迁新居,房间明亮宽敞,只是摆设罪行累累略嫌单调,建议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14)张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搞好产品擀质量的好建议。

(15)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自己。

示例:我先谈这些,就算是~吧。

海纳百川:非常谦虚,是对人的敬词。该句中却用在了我的身上,犯上了敬词谦用和错误。)(16)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谦辞)

典故:《诗·魏风·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示例:依我看,这银子虽非是你设心谋得来的,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反受其殃。(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

(17)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练习:例1、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谢解析:〈书〉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例2、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

解析: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谦辞)这里这样说,等于是拒绝别人赐教,不合语境。

四、思考语法逻辑。熟语都有固定的词性,作固定的句子成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合乎语法,不合乎逻辑事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B、折扇的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

C、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D、只要你为我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你就不会对我求全责备了。

比如:“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渐渐被体现时代精神的文明用语代替了。”“司空见惯”不合乎语法,常做谓语,不带宾语。

这样的熟语还有:声名鹊起:常做谓语,不做宾语驾轻就熟:常做谓语,不做定语凤毛麟角:常做谓语,不做主语谆谆教诲:常做主语,不做宾语比如:“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

“爱莫能助”的意思是心理愿意帮助,但力量达不到。前面不能用“感到”,否则造成局部重复,不合乎语法。

第四课时

这样的熟语还有:

(说得)闪烁其词(从此)一劳永逸当务之急(事情)

(大家)众所周知(人民)生灵涂炭(目前)当务之急

(百姓)民不聊生(群众)民怨沸腾妄自菲薄(自己)

(值得)可歌可泣(各自)分道扬镳

(独自)孑然一身(让人)贻笑大方

(情形)每况愈下(正)方兴未艾

忍俊不禁(笑了)燃眉之急(问题)

比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指众多学子,与前面的“一位”矛盾,不合乎事理。

这样的熟语还有:“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远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熟语与前面的“两家”矛盾,不合乎事理。

7、不合语法

(20)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

(21)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2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23)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个好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如芒在背:本身已含有“如”字,故前面不能加“好像”

“相形见绌?中的”见“字作”显现“解,故不宜做”显得”的宾语。

“生灵涂炭”中的“生灵”与“人民”语意上重复。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该句中的“安居”与“前面”的“生活”重复,且两词不搭配,“的生活”应删去。

8、功能混乱

(24)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5)折扇的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该句中把它当作名词性词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成“瓮中之鳖”。此句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当作动词用。

9、逻辑脱节

(26)只要你为我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你就不会对我求全责备了。

(27)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得有条不紊。

(28)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别人不可能对你的事情“身临其境”,应改为“设身处地”。

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用在此处与陈述的话题“王大妈爱干净” 缺乏逻辑上的联系。

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句中“一位”与“众多的学子”矛盾。

(五)思考一语双义。

有些熟语具有两重意义,如果只知其一,以偏概全,就显得孤陋片面,甚至造成判断错误。比如:“他写的文章平易近人。”“平易近人”一是指态度和蔼,使人容易接近;二是指文字浅易容易了解。此熟语用的是第二个意义,此处使用是对的。

(1)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理解意义)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结构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

1、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典故:《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红楼梦》第八十六回)2、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示例:做这些工作,你必须~,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3、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典故: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示例: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畏首畏尾。

4、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5、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6、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的小事上。后来也形容生活困窘。第二项使用较多)。

7、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

8、指手画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该义项使用较多)也形容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是使用了第二个义项。

9、)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经常使用)。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说了。”

10、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11、不三不四: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12、秀色可餐:本是形容美好的容貌使人忘掉饥饿。多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但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美。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12、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成语,其实,它确是一个中性成语。如:“两个人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14、垂涎三尺:形容嘴馋,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如:“我看到人家新买的摩托,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15、老张今年65 岁,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短小精神,一词多义,既指文章精而短,又指人精干。

练习:例1:这篇文章简短深刻,力透纸背。

解析: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典故: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例2: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解析: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这样的熟语还有:

雪泥鸿爪1留下痕迹2际遇无常

如虎添翼1强大的更强大2凶恶的更凶恶

老气横秋1摆老资格2没有朝气

息事宁人1使百姓安宁2调和矛盾纠纷

比翼齐飞1夫妻恩爱2互帮共进

惨淡经营1写文章构思2困苦条件下工作

苦心孤诣1钻研学问2辛苦经营

初出茅庐1刚刚工作2缺乏经验

斐然成章1文章有文采2才华、名声显著

锋芒毕露1锐气外现2表现自己

金科玉律1有权威的法律2不变的信条

李代桃僵1兄弟共患难2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不翼而飞1东西不见2消息传布

左右逢源1办事得心应手2办事圆滑

乘风破浪1不畏艰险2事业发展

洁身自好1不同流合污2不关心公共事情

与人为善1和别人一同做好

2善意地对待别人,帮助别人。

晨钟暮鼓1有警示作用2敬神者的生活

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专题学习方法小结:

1,成语(熟语)的学习贵在积累,坚持.要利用好纠错本进行专题式积累.

2,勤翻词典字典,尽量弥补知识漏洞,成语的考查灵活多样.

3,注意一些常用的较为书面的成语,如不足为训,奉为圭臬,敬谢不敏.

4,有些成语的意思,与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基本一样,可以说在很多时候,知识是相通的.因此,要注意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如明察秋毫与<<鸿门宴>>有关.

高考语文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虚词、成语等。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并掌握词语运用类题目的一般答题规律和技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有关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运用于高考考场实际中。 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选用实词及判断实词、成语使用的正误。 2.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式: 1.从高考真题的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 2。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先看下面一封家书: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您好! 见字如面,您老身体是否茁壮成长?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日前,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 万寿无疆! 您青梅竹马的儿子: 王强 年月日同学们一定会笑话这封所谓的家书,为什么呢?因为王强同学不懂成语的含意,就滥用

成语,导致了笑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语、实词、虚词等的正确使用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呢。请与老师一起走进词语的世界。 二、正确使用词语的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下,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我们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使用实词虚词的常是以下几种题型:单纯的词义解释辨析;结合语境同义词辨析(包括实词虚词),而又以后者为多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语是建筑材料,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都无从谈起。要过使用词语这一关,必须体会积累词语选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了解辨析同义词的角度。“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属表达运用类,能力层级为E组,几乎年年考,题量为1-2题,分值为3-6分。就实词、成语而言,一是要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要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就虚词而言,主要是能正确运用虚词,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从解题的技巧上来说,希望学生明了高考考查涉及到的题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三、真题揣摩。 走进高考,以高考真题来例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四、词语运用的方法指津。 展示PPT。(略) 五、查漏补缺。 学生提出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老师予以完善。 六、考点小结。 见PPT。(略) 七、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见“跟踪训练”中的题目及有关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测试卷附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测试卷(附解 析) 专题0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读考点 知识点名师点睛 词词的常识:了解词的定义和特点、词义的定义和特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类:了解词语的分类;主要了解实词和虚词的种类; 各种词的语法功能;并要求学生能够用一定的标准进行 区分词类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 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 “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短语(一)掌握短语的几种类型,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类型 (二)了解成语的特点和来源,注意成语运用中典型的错误类型。 (三)了解有关关联词语的知识特点,掌握关联词语的运用规律 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 材中过的词语。学生应积累各种短语。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1.(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015届辽宁锦州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南太平洋台风登陆,福建省首当其冲。 B.进入七月份,温度持续升高,天气真是炙手可热啊。C.老李参加聚会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让他的老朋友们觉得相见恨晚。 D.王老汉又给自己的养牛场购进了300头牛,种类齐全,

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与“马”有关的成语及成语故事和寓意。 三、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四、分组讨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 a、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b、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c、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d、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 e、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f、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五、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免杀一儆百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例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歧路亡羊顿开茅塞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例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例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例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例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 六、成语使用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之三——正确使用熟语 (包括成语) 考查重点: 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 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 成语,几乎未出现过于陌生的成语; 日常生活、报纸杂志容易出错的成语出现频率较高。 考查难点: 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情 色彩的与使用范围的成语等。 正确使用熟语熟语常指固定短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正确使用?是指考查熟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考查熟语的字典意义,更不是考查识记了多少个熟语。但是,平时多练习,随时积累,掌握好语义却是正确使用的前提。 考点分析: 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的种类 1、成语 定义: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在 语言运用中常常作为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形式: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个别不止四个 字来源:书面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 书面记载的见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代诗文等,口头流传的包括一些俗语和人们按照成语的结构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 寓言故事: 名言名句: 口头用语: 流行用语: 来自外语: 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 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 2、谚语:?说句俗话?

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 深广的固定短语 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 产经验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3、格言 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 育作用的短语。 形式:多文言成分。 4、惯用语:?打个比方?定义:一种比喻 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 语。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 准确,出现率高,用处广。 特点: 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 是单一的,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 刻的抽象意义。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 为动宾形式。 5、歇后语:?猜个谜语? 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 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曾发国 教学设计背景: 熟语是高考考试大纲一直要求的考点之一,而且也是历年来都要考的一个必考点,基于此,我认为成语必须要特别重视,这是我在成语教学中设计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构成及区别。 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熟语。施教策略:抓住不同成语特征积累成语。 难点:能结合语境分析运用熟语。施教策略:让学生在做题讨论中训练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熟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她的风采。(看图猜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优化方案:成语”一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解题技巧及课堂训练。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洛阳纸贵、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 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

【师说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熟语课时作业 (2)

课时训练19 正确使用熟语 1.合肥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和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成为一批“四不像”大学。 B.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C.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D.美国“监听门”事件触发的新风波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抨击美国,其中不乏铁杆盟友,令美国左支右绌,理屈词穷。 解析:A项,“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形式,内容不变。B项,“如履薄冰”指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谨慎恐惧。C项,“空谷足音”指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D项,“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现多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答案:B 2.郑州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占据销售渠道优势又爱打价格战的电子商务,“倒逼”着出版社给予其更高折扣,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多数出版社往往顺水推舟,索性将书价越定越高,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B.据美国“自由灯塔”网报道,在2月12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两架俄罗斯“图—95”战略轰炸机挂载核弹,抵近美太平洋关岛基地飞行。此新闻已被证实纯属骇人听闻。 C.发泡餐具从14年前“被枪毙”到如今“被重生”,有关部门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权威说法前后矛盾,而且全部振振有词,这对有关部门的公信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D.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传统媒体已基本能够做到有闻必录了。但其反应还不够迅速,往往只是在其将近尘埃落定的时候,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发出比较响亮的声音。 解析:B项,应为“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所指的内容通常是真实可信的;“耸人听闻”所指的内容是夸大的,甚至是有意编造的。A项,“顺水推舟”指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C项,“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D项,“有闻必录”指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答案:B 3.蚌埠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B.莫言被归类为寻根作家,他立足于家乡山东高密,惨淡经营,创作出许多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的作品。 C.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一个具有蚌埠城市标志性景观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它的建成将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添枝加叶。 D.广药集团本就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此次收回“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更是为虎添翼,这将会确保其市场领先地位。 解析:A项,“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用错对象。B项,“惨淡经营”指艰苦从事某种事业。使用正确。C项,“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D项,“为虎添翼”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答案:B 4.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熟语教案(杨帆)

熟语教案 杨帆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

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三、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考纲阐释】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真题解析】 .(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整理]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 广东怀集一中语文组整理汇编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词组或句子,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2)意义上的整体性,即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一)、熟语考查形式 第一、辨别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傅粉果脯鹄立手无缚鸡之力 B、谒见歇凉喝彩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对垒打擂胜不骄败不馁 D、栈道辗转纤绳吃一堑长一智 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第二、辨析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3年全国卷) 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这里错别字选项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已经是熟语。答案是A。 第三、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例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 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 ....的局面。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 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 .....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 .....,教练在场外作几个 这一类题型是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答案是A。 第四、名句填空。(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1)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2)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答案:风马牛不相及)(3)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答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4)与“痴心妄想”意思相近的熟语有。(答案: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注:这种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 第五、成语替换。 例如: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②“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①吹毛求疵②沆瀣一气③直言不讳④贪得无厌) 六,综合运用。(以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语) 例如: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参考答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熟语能力训练】 1.找出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姚明已经闪出空当,拿球正要上篮,防守不及的波拉德一不做,二不休 .......,伸出长腿就摆在了姚明和篮筐之间,姚明躲闪不及,被绊倒在地。 B.这次考试有道题本来我会,却因为粗心写错了公式, 丢了10多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 C.虽说很多经典名片如《洛奇》、《虎胆龙威》,甚至《终结者》,它们的续集都被人诟病为“一蟹不如一蟹”,但 《无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 自主复习 一、成语略解: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 二、考纲解读 1.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 (1)成语题属容易题。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 2.将会怎么考: 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 (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 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 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 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四:如何复习备考: 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近义成语。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随时记忆,积少成多 追本溯源,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 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 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 (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考点02 词语(熟语) 考点解读 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针对上述考情,考生应该注重对词语运用综合性考查的复习与训练,同时,应打好基本功,抓住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成语进行记忆,分类巩固。需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同类试卷考查过的词语基本不会重复。由于可以考查的词语太多,所以同一词语在短期内不可能连续考查,循环周期较长。具体设置形势有两种:辨析近义词语选择填空;判断词语运用正误题。 重点考向 考向一正确使用熟语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 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虚词、成语等。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并掌握词语运用类题目的一般答题规律和技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有关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运用于高考考场实际中。 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选用实词及判断实词、成语使用的正误。 2.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式: 1.从高考真题的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 2。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先看下面一封家书: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您好! 见字如面,您老身体是否茁壮成长?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日前,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 万寿无疆! 您青梅竹马的儿子: 王强 年月日

同学们一定会笑话这封所谓的家书,为什么呢?因为王强同学不懂成语的含意,就滥用成语,导致了笑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语、实词、虚词等的正确使用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呢。请与老师一起走进词语的世界。 二、正确使用词语的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下,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我们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使用实词虚词的常是以下几种题型:单纯的词义解释辨析;结合语境同义词辨析(包括实词虚词),而又以后者为多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语是建筑材料,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都无从谈起。要过使用词语这一关,必须体会积累词语选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了解辨析同义词的角度。“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属表达运用类,能力层级为E组,几乎年年考,题量为1-2题,分值为3-6分。就实词、成语而言,一是要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要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就虚词而言,主要是能正确运用虚词,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从解题的技巧上来说,希望学生明了高考考查涉及到的题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三、真题揣摩。 走进高考,以高考真题来例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四、词语运用的方法指津。 展示PPT。(略) 五、查漏补缺。 学生提出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老师予以完善。 六、考点小结。 见PPT。(略) 七、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见“跟踪训练”中的题目及有关解析。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 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 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 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课题 在这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遗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恍如一梦吧!(2)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呀!

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教学过程: 一、回顾高考成语考查的规律 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见常错成语是重点 3.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对成语的考查主要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类型 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 (一)望文生义 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 ....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 ..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 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蕴含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 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别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人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限时训练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限时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 ....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 ....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C.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 ....,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D.潜在的市场价值或立竿见影 ....的商业利益,也许才是驱动这场表演的真正引擎,也许才是这些人参演的真正动力。 解析“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A.“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B.“久假不归”,长 期借用而不归还。C.“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 ....,文静的姐姐却笑而不答。 B.王老师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时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C.这篇散文结构严谨细致,语言大气磅礴,如江河日下 ....,一泻千里。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 ....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解析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之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此用一义项。 A.“先声夺人”是指做事抢先一步,在别人之前。 C.“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D.“铤而走险”指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最近,一个自称“龙飞虎”的神秘人物搅得国内棋坛颇不宁静,此人枪疾马快,着法诡异,左支 .. 右绌 ..,屡挫劲敌。 B.余秋雨,博学多才,有“立地书橱 ....”之美称,一部《文化苦旅》引无数人为之倾倒。 C.田世国为使患上尿毒症的母亲延续生命献出了自己健康的肾,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让那 些不肖子孙 ....汗颜无地。 D.环境污染曾一度成为某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经过大力治理,该市现在已是天蓝地白, 河清海晏 ....了。 解析“立地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A.“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C.“不肖子孙”,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不能理解为“不孝子孙”。D.“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些人简直是不可理喻 ....,明明没有票还骂骂咧咧硬是想闯进来,素质实在太差了。 B.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 C.你这人究竟还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 ....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D.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里最冤的恐怕非陈汤莫属——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陈汤的功业 自不必说,可他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 ....的凄凉结局。 解析“不可理喻”,无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 B.“轻诺寡信”,轻易许诺的人就一定很少守信用。C.“细大不捐”,大的小的都不愿舍弃。 D.“功高不赏”,形容功劳极大,无法加以赏赐。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经过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的家乡就已经改头换面 ....,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 B.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间逐渐增加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 ....,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友好睦邻关系。 C.少数为官者,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追求个人享受,一饭千金 ....。 D.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 ....,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解析“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A。“改头换面”是只换形式,不换内容。B.“城下之盟”,指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一饭千金”,受人之恩,给予很重的回报。 答案 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 ....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GPU,又称“中国芯”。 B.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 ....前人成句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堪称化 典入词的范例。 C.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 ....,反映了不少问题。

熟语复习教案

熟语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新增考点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能力。 难点:知识的运用 课时;一课时 一、“成语与熟语互换”例题: 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剥回。? (2)“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3)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4)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吹毛求疵、沆瀣一气、直言不讳、贪得无厌) 2、92年三南试题:把下列句子中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A遇院中公文,送府中用印,孙大人动则(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C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D况且列强虎视耽耽,(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式蚕食鲸吞的时候。 二、成语中的熟语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2、一不做,二不休 3、一失足成千古恨 4、一动不如一 静?5、一物降一 物6、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一蟹不如一蟹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9、一棍子打死10、一鼻孔出 1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12、十年树木,气? 百年树人?13、丁是丁,卯是卯14、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 15、人怕出名猪怕壮16、三天打鱼两天晒 网?17、三折肱为良医18、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21、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万变不离其宗?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22、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3、上梁不正下梁歪24、山雨欲来风满楼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7、千 29、己所里送鹅毛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欲,勿施于人30、小不忍则乱大谋 31、井水不犯河水32、天下乌鸦一般 黑 33、天有不测风云34、无风不起 浪 35、无可无不可36、无事不登三宝殿?37、五十步 39、不经一笑百步38、不以一眚(shěng过错)掩大德? 事,不长一智40、不能越雷池一步?41、不能赞一 辞42、不登大雅之堂 43、不寒不流,不止不行44、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47、45、牛头不对马嘴4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勿谓言之不预也48、风马牛不相及 4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50、心有余而力不及 51、心有灵犀一点通5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5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54、书生气十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教学内容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虚词无处不在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一、高考回眸 1、(2005·北京)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_________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________一次感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________那是音乐、绘画_________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 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 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2.(2006·湖南)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A.经过艰难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D.世界各地的人们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二、命题推测 1、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e级 2、命题推测 直接考——选择题仍是主流(结合实词考,放在病句中考) 间接考——文章赏析、作文 三、备考攻略 1.把准词性 六类虚词:副介连助叹象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①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 “偶然”是形容词,它不能充当“写写”的状语,应该换用频度副词“偶尔”。 2、摆正位置 (1)副词的位置 ①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湖南) (“没有”应移到“把”之前) ②他感到自己被人不了解,十分痛苦。 (“不”字放于“被”字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